80年代生人坦白十大尴尬事

typewhy

等待戈多
注册
2003-06-08
消息
475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0
尴尬一:大学文凭算哪根葱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





 尴尬二:刚毕业就失业?



  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尴尬三:干的还没民工开心



  千辛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还是世界五百强,才发现原来中国现在遍地是外企,五百强有499家都在中国有分号。干白领的活承受巨大压力天天加班挣得比民工又多不了多少,稍微发点牢骚就有老外拍桌子:你他妈什么玩意儿,上午把你fire下午我就能找一个!





尴尬四:房子是心头之痛!



  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住房公积金少得可怜,又赶上无耻之徒畜牲一样遍地炒房,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才发现如果不吃不喝睡大街衣麻袋一年攒的钱才能买四五平米住房,贷款住进新房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要换贰拾年的贷款啊!





尴尬五:哪里有“真”可言?



  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花钱叫了个小姐,一摸身上全是假的。





尴尬六:发现“所学无用”



  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他们说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刚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一旦参加工作发现原来在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上这个班去考那个证。班上完了,证也考到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百五。





尴尬七:“网”上人生的迷茫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网上信息如潮如涌,不论是垃圾还是精华都让人疲惫不堪,没手机没电脑人家会觉得你生于六十年代,有人天天打游戏有人天天上网也有人天天在网上钓鱼――美人鱼出现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尴尬八:对社会心灰意冷



  从小学完雷锋学赖宁,接着在学李素丽、孔繁森,之后还有济南交警还有抗洪英雄还有在异国他乡被炸死的记者还有……说一套做一套,表面文章做足了接着自私自利

尴尬九: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



闯荡社会若干年发现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必不得已重新拾起书本泡在这个考前冲刺那个精华笔记那个制胜宝典那个某某密题中,希望能够再去学校混个更高一点的文凭出来好混日子



尴尬十:谁把我们放在了眼里?



  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十五年前“太阳是我们的,太阳是我们的,月亮……”,十年前“让我们期待明 天会更好!”,八年前“不经历风雨,则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我闭上眼睛就成天黑”。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这是一群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人,他们生于八十年代初,在知识经济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进入职场后几乎马上崭露头角,他们不同以往的新鲜气质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走到哪都会引来对“八十年代”的羡慕……



但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完美,就业竞争的残酷、人性的险恶、家庭的负重……这都是之前的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局面,他们需要被鼓励,需要历练,需要在社会中容下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八十年代生人的一员,我们应该自勉和独立,努力拼搏,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而社会则应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这一代人,让他们来挑起重担。
 
所以嘛~~活出自己的路~~自己的风格。社会是现实的~~~但是人是可以改变的
 
怨天尤人的态度,永远无法在社会上得到尊重.看看李想,韩寒...........太多太多80后,正活跃在社会的主流
 
最初由 typewhy 发布


尴尬一:大学文凭算哪根葱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

尴尬二:刚毕业就失业?

  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尴尬三:干的还没民工开心

  千辛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还是世界五百强,才发现原来中国现在遍地是外企,五百强有499家都在中国有分号。干白领的活承受巨大压力天天加班挣得比民工又多不了多少,稍微发点牢骚就有老外拍桌子:你他妈什么玩意儿,上午把你fire下午我就能找一个!

尴尬四:房子是心头之痛!

  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住房公积金少得可怜,又赶上无耻之徒畜牲一样遍地炒房,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才发现如果不吃不喝睡大街衣麻袋一年攒的钱才能买四五平米住房,贷款住进新房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要换贰拾年的贷款啊!

尴尬五:哪里有“真”可言?

  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花钱叫了个小姐,一摸身上全是假的。

尴尬六:发现“所学无用”

  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他们说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刚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一旦参加工作发现原来在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上这个班去考那个证。班上完了,证也考到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百五。

尴尬七:“网”上人生的迷茫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网上信息如潮如涌,不论是垃圾还是精华都让人疲惫不堪,没手机没电脑人家会觉得你生于六十年代,有人天天打游戏有人天天上网也有人天天在网上钓鱼――美人鱼出现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尴尬八:对社会心灰意冷

  从小学完雷锋学赖宁,接着在学李素丽、孔繁森,之后还有济南交警还有抗洪英雄还有在异国他乡被炸死的记者还有……说一套做一套,表面文章做足了接着自私自利

尴尬九: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

闯荡社会若干年发现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必不得已重新拾起书本泡在这个考前冲刺那个精华笔记那个制胜宝典那个某某密题中,希望能够再去学校混个更高一点的文凭出来好混日子

尴尬十:谁把我们放在了眼里?

  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十五年前“太阳是我们的,太阳是我们的,月亮……”,十年前“让我们期待明 天会更好!”,八年前“不经历风雨,则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我闭上眼睛就成天黑”。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这是一群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人,他们生于八十年代初,在知识经济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进入职场后几乎马上崭露头角,他们不同以往的新鲜气质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走到哪都会引来对“八十年代”的羡慕……

但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完美,就业竞争的残酷、人性的险恶、家庭的负重……这都是之前的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局面,他们需要被鼓励,需要历练,需要在社会中容下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八十年代生人的一员,我们应该自勉和独立,努力拼搏,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而社会则应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这一代人,让他们来挑起重担。



坚决不娶80年代女人当老婆――可以考虑等90年代 [转]


[网络杂志]


女人是上帝的赐予,为了使这个世界不至寂寞,女人一茬一茬的推陈出新,比地里的韭菜还快。转眼间,80年代女已届适婚年龄。作为一名生于70年代的男子,我要说,我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80年代的女孩子们,几乎都是独生女。独生女们从小就被惯着宠着,天生的以自我为中心,举手投足间莫不透出一股王者之霸气。哦买糕的,你是想娶老婆还是想娶女王?


关于80年代女子的独特风格,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同样是在大学舞上,70年代出生的女生们羞怯得像一只小鹿,心神不宁的等待着男生的邀请;而 80年代出生的女生们摇身一变成了猎人,看中哪位男生就主动出击,毫不迟疑。我行我酷,是她们的行事法则;爱了就爱了,是她们的口头禅(后面还有一句“做了就做了”,且按下不表)。到了毕业的时候,她们不再执手相看泪眼,而是婉转轻扬古得白,拍拍翅膀就寻找另一片天空去了。

她们以“新新人类”相标榜,其实只是因为自我意识过强,但还不懂得怎样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所以往往出人意表。大学期间就不可以征婚吗?不可以吗?真的不可以的话,那就征友吧,反正谁也没想真的结婚不是?小背包要挎在屁股后面,走起路来背包上的各种小动物随着背包一颠一颠。露脐装最好是一年四季都穿着,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不对?至于吸烟喝酒,那就更加不在话下。这样也好,没点酒量别指望能灌倒她们。

享乐主义是自我中心的另一种表现,寅吃卯粮对她们而言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要财力方面没问题,她们总能紧跟巴黎纽约的脚步。享乐就这样简化为享受名牌。其实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想用钱来证明自己而已。她们所标榜的个性,如此苍白。同样,她们的思想也是那么的似是而非。后现代是她们的最爱,可是你随便去大街上找一位80年代的女孩子,问她什么叫后现代,如果她能说得清楚的话,我就输你一块钱。

生于80年代,她们的成长与市场经济同步,因而她们从小就学会用经济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工作的时候,她们很精明的往外企挤。是啊,工作不好找,不信你去招聘会上看看,哪个外企前面不是靓女如云?但也正因此,推销术才显得如此重要。所以她们在求职的时候也别出心裁,随简历奉送写真集。她们中的佼佼者,像小鸟一样在外企之间跳来跳去。然而她们也深知好景不长在,在外企做白领,也算是吃青春饭,不充电不行,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基本上是流行什么考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手里有一大堆证,用以增加自己的就业资本。至于究竟学到了什么,谁会在乎呢?

参加这类学习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便钓个金龟婿,参加这样的学习班的男士,要么是青年才俊,要么是事业有成,这种人平时不太好找,学习班里倒是满坑满谷,随便挑一个都是上上签。至少在她们眼里,我这样的是属于下下签的,如果不发生奇迹--比如说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她们是不会考虑俯就的,因而我也乐得说一句,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

倒不是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80年代女孩子有什么好?她们看完野蛮女友之后只记得野蛮,却忘记了女友二字;她们酷爱周杰伦,却丝毫不理会那种水平天桥上面一分钱听七段;她们娇蛮任性,撒起娇来蛮不讲理;她们一时心血来潮想织毛衣,做出来的通通都是半成品;她们非但不会照顾你,反而要你照顾,理由是她们工作又忙又累;她们的应酬多得排山倒海,见个面得提前半年预约;她们天真起来天真得无可救药,现实起来现实得彻头彻尾……

反正我是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如果行情一直这么糟的话,我可以考虑等90年代的女孩子。
 
70年的等90年的
那80年的,等什么时候啊?
 
最初由 火天大有 发布
70年的等90年的
那80年的,等什么时候啊?

80也可以考虑一下90的啊~~~大个7,8岁还是可以的~~~
 
最初由 为什么??? 发布
怨天尤人的态度,永远无法在社会上得到尊重.看看李想,韩寒...........太多太多80后,正活跃在社会的主流

您的评论和这帖子没什么关系吧。
这帖子的并不是发一通牢骚那么简单,它基本上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社会变迁。
而大家应该思考的是那些“历史事件”,“政策变化”对于个人的“影响”,以及为求“发展”所付出的 “代价”。:)

P.S.韩寒他们代表主流?????!!!!?您开玩笑吧。
 
Re: Re: 80年代生人坦白十大尴尬事

最初由 mds 发布




坚决不娶80年代女人当老婆――可以考虑等90年代 [转]


[网络杂志]


女人是上帝的赐予,为了使这个世界不至寂寞,女人一茬一茬的推陈出新,比地里的韭菜还快。转眼间,80年代女已届适婚年龄。作为一名生于70年代的男子,我要说,我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80年代的女孩子们,几乎都是独生女。独生女们从小就被惯着宠着,天生的以自我为中心,举手投足间莫不透出一股王者之霸气。哦买糕的,你是想娶老婆还是想娶女王?


关于80年代女子的独特风格,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同样是在大学舞上,70年代出生的女生们羞怯得像一只小鹿,心神不宁的等待着男生的邀请;而 80年代出生的女生们摇身一变成了猎人,看中哪位男生就主动出击,毫不迟疑。我行我酷,是她们的行事法则;爱了就爱了,是她们的口头禅(后面还有一句“做了就做了”,且按下不表)。到了毕业的时候,她们不再执手相看泪眼,而是婉转轻扬古得白,拍拍翅膀就寻找另一片天空去了。

她们以“新新人类”相标榜,其实只是因为自我意识过强,但还不懂得怎样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所以往往出人意表。大学期间就不可以征婚吗?不可以吗?真的不可以的话,那就征友吧,反正谁也没想真的结婚不是?小背包要挎在屁股后面,走起路来背包上的各种小动物随着背包一颠一颠。露脐装最好是一年四季都穿着,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不对?至于吸烟喝酒,那就更加不在话下。这样也好,没点酒量别指望能灌倒她们。

享乐主义是自我中心的另一种表现,寅吃卯粮对她们而言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要财力方面没问题,她们总能紧跟巴黎纽约的脚步。享乐就这样简化为享受名牌。其实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想用钱来证明自己而已。她们所标榜的个性,如此苍白。同样,她们的思想也是那么的似是而非。后现代是她们的最爱,可是你随便去大街上找一位80年代的女孩子,问她什么叫后现代,如果她能说得清楚的话,我就输你一块钱。

生于80年代,她们的成长与市场经济同步,因而她们从小就学会用经济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工作的时候,她们很精明的往外企挤。是啊,工作不好找,不信你去招聘会上看看,哪个外企前面不是靓女如云?但也正因此,推销术才显得如此重要。所以她们在求职的时候也别出心裁,随简历奉送写真集。她们中的佼佼者,像小鸟一样在外企之间跳来跳去。然而她们也深知好景不长在,在外企做白领,也算是吃青春饭,不充电不行,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基本上是流行什么考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手里有一大堆证,用以增加自己的就业资本。至于究竟学到了什么,谁会在乎呢?

参加这类学习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便钓个金龟婿,参加这样的学习班的男士,要么是青年才俊,要么是事业有成,这种人平时不太好找,学习班里倒是满坑满谷,随便挑一个都是上上签。至少在她们眼里,我这样的是属于下下签的,如果不发生奇迹--比如说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她们是不会考虑俯就的,因而我也乐得说一句,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

倒不是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80年代女孩子有什么好?她们看完野蛮女友之后只记得野蛮,却忘记了女友二字;她们酷爱周杰伦,却丝毫不理会那种水平天桥上面一分钱听七段;她们娇蛮任性,撒起娇来蛮不讲理;她们一时心血来潮想织毛衣,做出来的通通都是半成品;她们非但不会照顾你,反而要你照顾,理由是她们工作又忙又累;她们的应酬多得排山倒海,见个面得提前半年预约;她们天真起来天真得无可救药,现实起来现实得彻头彻尾……

反正我是坚决不娶80年代女子,如果行情一直这么糟的话,我可以考虑等90年代的女孩子。
打击面是不是太大?
 
80的都如此,90的能好到哪里去?还是70的吧。
最初由 火天大有 发布
70年的等90年的
那80年的,等什么时候啊?
 
等下去吧,再过个3、5十年的,总会有好的
70的配90的,你想啊,人家愿意吗?

最初由 闲丸 发布
80的都如此,90的能好到哪里去?还是70的吧。
 
最初由 cucapila 发布
等下去吧,再过个3、5十年的,总会有好的
70的配90的,你想啊,人家愿意吗?

哈哈,你耐性够好
 
最初由 Kurt 发布


您的评论和这帖子没什么关系吧。
这帖子的并不是发一通牢骚那么简单,它基本上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社会变迁。
而大家应该思考的是那些“历史事件”,“政策变化”对于个人的“影响”,以及为求“发展”所付出的 “代价”。:)

P.S.韩寒他们代表主流?????!!!!?您开玩笑吧。
主流这个词确实不恰当,用"代表"可能更合适.谢谢提醒,你觉得李想这类在社会上应该如何定位?
PS:这个帖子里我看到的更多是抱怨,没看出太多其他积极的东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