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陈澧: 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

xman2k8

新手上路
注册
2007-12-08
消息
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广州音说①

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余广州人也,请略言之。

切语古法:上一字定清浊而不论四声,下一字定四声而不论清浊。若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浊,则遇切语上一字上去入声者,不知其为清音为浊音矣。(如:东,德红切,不知德字清音,必疑德红切未善矣。鱼,语居切,不知语字浊音,必疑语居切未善矣。自明以来,韵书多改古切语者,以此故也。)广音四声皆分清浊,故读古书切语了然无疑也。余考古韵书切语有年,而知广州方音之善,故特举而论之,非自私其乡也。他方之人,宦游广州者甚多,能为广州语者亦不少,试取古韵书切语核之,则知余言之不谬也。朱子②云:“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此论自朱子发之,又非余今日之创论也。至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而密合如此也。请以质之海内审音者。

①选自陈澧《东塾集》卷一。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

②[朱子]指朱熹。引文见《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八。
 
[轉]粵語的起源(摘錄)


粵語,又稱白話,俗稱廣東話,英文叫Cantonese......以廣州話為代表。粵語可說是保存著我國最早的「普通話」。

討論粵語的形成,首先要弄清粵語從何而來。有人以為粵語來源於古代嶺南「百越」語言,這不合乎事實。粵語確實保存著某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雅言」。現在的粵語影響力甚廣,許多電視劇都加入了不少粵語的幽默情節,如《武林外傳》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徵發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到嶺南作「墾卒」。這些墾卒「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但由於墾卒獨自屯田,因此他們的語言只在屯內通行,並未在整個嶺南地區傳播。直至趙佗建亢南越國時,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飾和生活習俗,講百越土著的語言。可見雅言並未在嶺南通行,衹是出現了少數面積很小的「雅言島」。雅言在嶺南傳播,始於西漢平南越國之後。漢武帝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政權,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雅言就首先在廣信使用。廣信又是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北流江和鑒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

廣信還是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裏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上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紀錄符號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幹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借助雅言。這麼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因素,也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漸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

粵語形成之初,跟中原漢語差異並不明顯。到晉朝以後,先有「五胡亂華」,接下來便是長達200餘年的南北分治。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對那裏的文化和語言帶來巨大的沖擊,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民族共同語的雅言逐漸消失。在這—時期,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沒有發生中原漢語那樣的變化,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正如李如龍教授所說;「中古之塞擦音聲母的分化,鼻音韻尾的合流,塞音韻尾的弱化和脫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這些在許多方言普遍發生的變化都被粵方言拒絕了。」(《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經蕩然無存,它的大量因素卻保存於今天的粵語。
......
粵語保存著佔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我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保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受遊牧民族語言影響,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一帶的人們完全不知入聲為何物。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拒絕了「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
 
粤语与古汉语发音相近的证据

从韩文或日文也可发现粤语与古汉语发音更相近

例如

金喜善
韩文: Kim Hee Sun
粤语: Kum Hey Sin
Mandarin: Jin Xi Shan (注意'金',喜'二字, 声母韵母都完全变了)

全智贤
韩文: Jeon Ji hyun
粤语: Tseon Ji hyin
Mandarin: Quan Zhi Xian (注意'贤'字, 声母韵母都完全变了)

神话
韩文: Shin hwa (注意, h不发音, 所以声母是w, 读'哇')
粤语: Sun hwa
Mandarin: Shen Hua ('话'字声母变了)

至于日文中的汉字, 则保留了不同时期的中原发音, 包括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

《圣斗士星矢海皇篇》主题歌的歌词里有'神话'两个汉字, 发音是Sin Wa, 不信的自己弄张VCD来看

游戏《侍魂2》中霸王丸有一绝招叫'天霸封神斩',
其发音为: Tan Pa Fong Sin Zam
粤语发音: Tin Ba Fong Sun Zam
Mandarin: Tian Ba Feng Shen Zhan (注意'斩'字的尾音, 在Mandarin中, 很多m尾音都变成了n, 北方人讲粤语也经常犯这个错误)

由此可见, 粤语的发音与韩文和日文中的汉字发音更为相近, 这从另一角度证明, 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接近.

从梵文音译中比较粤语与古汉语的发音

中文佛经中有很多梵文词的音译, 由于这些佛经是古代译成的, 当然是采用当时的汉语发音来进行音译啦

例如

梵音: Namo
音译: 南无
粤语: Nam Moe
Mandarin: Nan Wu ('南'字尾音m变成了n, '无'字声母m变成了w)

梵音: Manjusri
音译: 文殊师利
粤语: Man Syu Si Ley
Mandarin: Wen Shu Shi Li ('文'字声母m变成了w)

梵音: Samyak-sambodhi
音译: 三藐三菩提
粤语: Sam Mil Sam Poe Tae
Mandarin: San Miao San Pu Ti ('三'字尾音m变成了n)

梵音: Om = aum
音译: 唵
粤语: aum
Mandarin: An (尾音m变成了n)

梵音: Yaksa
音译: 药叉
粤语: Yok Tsa (注意'药'的入声k在粤语里得到保留, 故与梵音更接近)
Mandarin: Yao Cha

由此可见, 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相近.

读《诗经》可发现粤语与古汉语发音更相近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其名句:

(*每句最后一字注音, 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 '满大人'(Mandarin)用拼音)

关关雎鸠, (粤语:Kao '满大人':Jiu)
在河之洲, (粤语:zao '满大人':Zhou *不压韵)
窈窕淑女, (粤语:neoy '满大人':Nu)
君子好俅. (粤语:Kao '满大人':Qiu)

由此可见, 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相近.
 
:glowface:

不过删节了很多,专业的词又看不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