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 养生共性 (zt)

onesecond

论坛元老
VIP
注册
2008-03-13
消息
179
荣誉分数
205
声望点数
0
www.39.net  2008-4-18  39健康网社区 

 目前,全世界人均寿命为60岁,中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1岁,美国人均77岁。中国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曾说过,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人们完全可能实现活到100岁的目标。

纵观每个人的养生方法不尽相同,但分析一下,也可以找出百岁老人的养生共性。

  养德 德是指道德、品德及修养。长寿者无不品德高尚,对社会、工作、家庭等有责任感,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人类生存方式既然为组织社会,形成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心理上趋于平静稳定,就能够做到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不计贫富,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百岁老人池越琦说:“做事无愧于心,就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

  养性 就是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情。百岁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内经·素问》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有调查数据显示,90%长寿老人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不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这的确是养生长寿的真谛。

  亲情 妻贤子孝、亲情浓浓,特别是夫妻和睦,使老人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内部由血缘建立起来的代际关系,亲情关系越来越重要,使老人感到物质上有依靠,生活上有关照,精神上有寄托,由亲情关系促成老人心理、生理、精神上的愉悦、幸福和满足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夫妻关系是人生中最直接的关系,最能影响人的情感,如102岁的张群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他们夫妇的恩爱和睦在国民党政要大员中是令人敬慕的,夫人马育英娴雅端庄,从不过问政事,张群说:“婚后相励于艰苦之际,相慰于忧患之时,如随在任所,除操作家务,暨努力于宗教事务之外,对用人行政,从不过问……不徒为贤妻,实亦为诤友。”在晚年,张夫人身体欠佳,常卧床,虽然张群公务繁忙,却总是推掉晚间应酬,陪伴夫人。有朋友请教他们夫妻相处的秘诀,张群总结出了四条:“敬、爱、谅、助”。

  自律 包括生活上和行为上的自律。许多百岁老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充足,坚持适量的劳动,经常运动,生活规律,生活勤俭。

  在新疆,超过百岁的老人很多,他们大都保持着一种简朴、稳定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讲卫生,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在全国858名少数民族的百岁老人中,除极个别人吸烟外,其他人都从不饮酒、吸烟。事实说明,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习惯,对健康长寿大有益处。

  活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活动。脑要用,体要动,人的健康与活动密切相关,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一生受益。美国医生哈瑞博士所研究的20位百岁老人[URL="http://dc.39.net/"]报告[/URL]中,得到的长寿要诀是:镇静、幽默的性情,节制的饮食习惯,经常忙碌,以及有足够的休息。专家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忙忙碌碌的人则往往是最快乐的人。许多爱事业并有成就的人,常常会觉得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工作、劳动之时。人体的新陈代谢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愈强,而人体健康水平的高低与劳动、锻炼密切相关。因此,勤奋、肯于思考、动脑筋,可以促进人的健康长寿。

  环境条件好,污染就少。许多百岁老人生活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山区,居住的外部环境没有遭受污染,他们大多饮用天然的山泉水。如在新疆,有着辽阔而美丽的田园、山林和牧场,雅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城市噪音,这就为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想长寿 切记不要“贪”得无厌

养生保健长寿是个热门话题,尤其老年人是最热心的参与者。但是,养生须得法,切记不可“贪”。


145896_s_0014.jpg

  贪补
  许多老年人盲目地进补,以为常用补品或补药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保健品市场问题不少。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朱康年披露,目前市场流通的6000多种保健品,有5000多种拿不到“保健食品证书”,也就是说,有5/6应该退出市场!很多市场知名度很高的保健品被公开曝光,保健品市场陷阱何其多!盲目进补太不可取了。

  贪吃
  有些人被称作“老饭力”,年龄虽然大了,依旧能吃。这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绝对不可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人到中老年阶段,机体的各项功能相对退化减弱,消化系统也是如此。所以绝对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在晚上。许多家庭成员都是白天上班,一日三餐中有两餐对付,只有晚上认真做饭菜肴丰盛。其实,这不符合科学饮食原则。应该遵循“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的原则,老年人晚上吃八九分饱即可。

  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吃盐。猪肉中的肥肉很香,它属于高脂肪食品,应该少吃;动物的内脏、鸡蛋黄还有一些海产品都是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

  老年人发福、身体略胖本是正常现象,但许多人坚持吃减肥药,以避免高血脂[URL="http://zzk.39.net/zz/quanshen/50502.html"]肥胖症[/URL],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又如何呢?目前,减肥药物问题最多,不实宣传也最多,如“绝不反弹”“一周狂减10斤”“100%不反弹等”。一位教授指出,这些都是骗人的。减肥药物没有不反弹的,即使是号称集世界最新技术于一体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反弹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尤为危险的是,很多减肥药中含有国际上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如芬氟拉明、去烷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兴奋药,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心脏,还可能使人体产生依赖性。

  比较科学合理的减肥方法是,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自己喜爱的运动,持之以恒。

  贪杯
  有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话有道理,酒确实是好东西,适量饮酒,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有少数人无节制地喝酒,这就不好了。老年人对酒精的耐受力差,有些人喝酒时还要逞强,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有的人因为饮酒过度,患上酒精肝、酒精心,也往往加重心脑血管病病情。啤酒也是如此,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对心脑血管刺激更甚,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贪药
  人到老年,难免患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病,比如[URL="http://zzk.39.net/zz/xiongbu/500cf.html"]高血压[/URL]、冠心病动脉硬化[URL="http://zzk.39.net/zz/quanshen/504fe.html"]糖尿病[/URL]、关节炎等,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的人患有几种慢性病,不仅是“恨病吃苦药”,而且是“恨病多吃药”,中药、西药、补药一起来,有的一病多药,甚至是不按配伍胡乱吃,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肾脏负担,而且很危险,很容易发生药性冲突,吃出病来。用药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贪玩
  中老年人中退休者或“内退”者多,没什么事儿,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下棋等,也是乐趣。可是,有不少人因此上瘾,终日打麻将,甚至熬到半夜,对身体损害非常大。一位大学教授提前退休以后迷上麻将,终日鏖战不休,终于有一天倒在麻将桌上……老年人应该会玩,但是要适度,有节制,不要因此过度疲劳

  贪卧
  我国古代曾有传说,成仙成道者“终日高卧不起”,以为这样会减少消耗,有助于长寿。其实不然,老年人应该休息好,但绝对不是终日卧床就好,因为越是缺乏运动,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就越低,所以也就越容易患病。养生学家指出,实践证明,中老年人每天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足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其余时间,应该有适当的活动或运动。

  贪劳
  有些中老年人身体素质不错,精力比较旺盛,退休后又有了第二职业,这些人往往很珍惜这种机会,热心工作,依旧像年轻时一样,起早贪黑,忙于劳作。有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出一些成绩。这些中老年人的精神可嘉,但是,毕竟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过度劳累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患病。因此,千万不可贪劳,劳作应该适度,注意间歇休息。脑力劳动者也一样需要注意休息。

  贪财
  金钱是身外之物,很多老人看得很开,把金钱看得很淡,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也有极少数老人把金钱看得很重,在家族内甚至在家庭内争来争去,正当的权益是应该维护,但是不可把金钱看得太重,尤其是不要贪财。淡泊人生、从容面对,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贪看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便一味地看电视,看了这频道看那频道,乐此不疲。长时间看电视,缺乏活动,对身体健康不利,长期坐位还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情节紧张、场面惊险的电视节目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有刺激,对身心健康影响甚大。所以,老年人不要一味看电视,可以听听广播、看看报纸,换一种获得信息的方式。
 
想长寿请您吃慢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吃饭时,三扒两口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便将饭菜吃的个精光。其实,这种吃饭方法是很不好的。人在进餐时,应该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须知,细嚼慢咽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1983年,法国一位营养学家就曾倡导一种新的饮食观点:“要想长寿吗?慢点儿吃。”当然,这一倡导不是针对某个人一时的食欲而言的,而是冲着流行的“速食文化”而来的。

147074_s_0216.jpg

  细嚼慢咽不仅使人有一种文明、谦恭之感,更重要的是在生理上对人有不少好处。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人们每天都需要进食,以吸收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物进入口腔之后,首先是牙齿对其进行咬、切、撕、嚼等加工,在舌头的搅拌下与唾液充分混合,成为食糜,才能吞咽进入胃内,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肠道做进一步消化吸收。食物咀嚼的越细,越能减轻胃肠负担,又易于使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从而加速食物的消化,则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明显地提高。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各种腺体的退化、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加之牙齿脱落咀嚼力差,如进食过快,可使食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1971年4月,国民党元老,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偕同夫人赴美国旧金山,一些老朋友为之设宴洗尘,席间谈笑风生,因吃得过快食物卡在喉咙,喘不过气来,猝然死亡,时年77岁。

  促进唾液分泌

  唾液不仅具有湿润、消化食物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食欲,杀菌去残,中和胃酸。古代养生学家就曾告诫人们:“唾液莫随便吐出”,称唾液是“甘露”,“金津玉液”。是因为唾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保证健康的重要分泌物,是人体防止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门户和防病益寿的最前线。如果不加注意,长期随便乱吐唾液,养成了一种坏习惯,那就会使人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危及人的寿命,近年来,科学家试验证明:唾液淀粉酶还是一种天然防癌剂。把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将吐出的唾液与之充分混合,反复搅动30秒,然后取出化验观察,发现里面的致癌物质80%已被破坏。唾液还能分解霉菌毒素,3、4—苯并芘和亚硝酸盐之类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防癌作用。美国医学专家主张每口饭须咀嚼30次,以充分发挥唾液的灭菌、防癌作用。

  预防口腔疾病

  咀嚼运动是一种柔和的刺激,能够充分调节口腔的生理机能。食物如果在口腔内细细咀嚼,不仅对口腔软组织尤其是对牙床具有良好的按摩刺激作用,促进表面角质变化,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而且对牙齿本身还能起到良好的“清扫自洁”作用。能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对预防牙龈炎,牙周炎有重要意义。咀嚼时,牙齿所受的压力频频传给颌骨,防止颌骨老化。这对青少年正在发育的颌骨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细嚼慢咽还可使牙龈的血循环丰富,牙齿得到更多的血液和营养,增加牙齿的坚固性,避免过早脱落。

  有利减肥美容

  你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吃饭时那些肥胖的人总比消瘦的人早吃光。因此,肥胖者大多吃饭速度较快。日本大学牙科系教授赤坂守人说:“咀嚼不精,是导致人增胖的重要因素”。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使血糖增高,产生饱腹感,当食物的摄取量足够时,人就自然不再进餐了。如在吃饭时狼吞虎咽,则不易产生饱腹感。人虽吃饱,都没有吃饱的感觉,这样就会发导致食物摄取过量。所以,吃饭时细细嚼、慢慢咽,既可在细嚼慢咽中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美味佳肴,又能同时产生饱腹感,确是减肥的一种行为矫治法。

  面容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谁不想有一个端庄秀丽的容颜?医学美容家研究认为,咀嚼是一项刺激颌骨发育,发达表情肌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的“美容操”。通过细嚼慢咽,它能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提高颜面皮肤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减少皱纹,令你面部红润、青春常在。一些演员和歌唱家,其容颜衰老的发生比普通人至少要延迟8~10年,这除了音乐促进健康以外,还和他们面部肌肉的经常运动也是很有关系的。
 
老人想长寿,饮食有讲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消化功能也在悄悄地变化,到60岁进入老年期后,胃口小了,吃饭也不那么想了。由于牙齿功能的减退,影响食物的充分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征,要想调整好老年人的饮食,让他们能充分摄入营养,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要杂,不要挑食。
  目前,我们对人体详细的营养素构成尚不很清楚,只有所有的营养素都能进入肝脏,由机体自身选择才能达到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一种或几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为了使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满足人体的需要,惟一的办法就是每天都要吃谷类、肉类、蛋类、奶类、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菌藻类、干果、油类等多种食物,并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有的人吃饭时只吃几种自己愿意吃的食品,由于种类不多,势必造成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而有害健康。

  (2)蔬果要新鲜。
  新鲜蔬果,尤其是有色的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新鲜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食欲。新鲜蔬果属碱性食物,能中和代谢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作用较大。而蔬果是有生命的,蔬果内部不停地在新陈代谢,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蔬果时间长了,即使保管良好,也难免损失其中的营养成分;若保管不好,发生霉烂,其中会产生很多毒素,因此不要吃摆放时间长的蔬果。

  (3)要多喝水,不要限喝水。
  人体的新陈代谢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当人体缺水时,首先引起新陈代谢障碍,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酸中毒。人到老年对口渴的感觉迟钝,轻度缺水常不感到口渴,所以在老人身边的人要常提醒老人喝水,促使老人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到喝水。饮料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老年人除水肿、肾功能不全者外,都不要限喝水。有的老年人怕夜间上厕所,晚餐后就不喝水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限水除上述影响新陈代谢外,还可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诱发血栓形成而致残。

  (4)饮食量要少。
  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食量多会引起消化不良、[URL="http://zzk.39.net/zz/fubu/504f6.html"]腹泻[/URL],所以老年人饭量要少,吃七成饱就可以了。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从老年人的营养调查资料中发现,平时能适当限制每天总能量摄入的老年人,不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身体都较健康。老年人已缺乏消化潜能,所以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

  (5)食物要软,不要硬。
  人到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功能明显下降,较硬的食物不能嚼碎,甚至咽不下去,即使勉强咽下,也会给食道、胃、肠造成伤害,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只有质地细软的食物,如鱼肉、牛奶、鸡蛋、豆腐为最佳选择,并采用蒸、煮、炖、烩等烹调方法,适合老年人的消化吸收。

  (6)食物温度要温,不要烫与冷。
  由于老年人对温度的调节功能下降,对烫与冷的食物抵抗能力较差;而在消化道内,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温度是在接近体温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给老年人的食物最佳温度应是40℃~50℃为好。临床研究证明,老年人吃烫的食物,不仅易诱发“餐后低血压”病,而且还易损伤口腔、食管和胃粘膜,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生冷的食物也是一样,由于食物生冷,导致消化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因此,老年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7)饮食速度要慢,不要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对食物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反应迟钝,如果不细嚼慢咽,快速进食时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而且易发生梗塞和发作等意外,尤其是在吃鱼或有碎骨的食物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易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老年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年人的食用。老年人吃鱼,首先要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进餐时不要说话,更不要谈笑;在吃鱼时也不要和主食同时吃,要先后分开,这样便于将鱼刺吐出。

  (8)饮食要清淡,不要多吃油和盐。
  因为老年人易患的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URL="http://zzk.39.net/zz/xiongbu/500cf.html"]高血压[/URL]、动脉粥样硬化等,而这些疾病的基础是由高脂饮食和高盐饮食引起的。所以老年人的饮食要清淡,一般以素食为主,荤食以鱼为主。味觉减退的老年人,更喜欢吃味重的食品,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盐吃多了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吃油和盐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不能吃盐腌的食品,如腌肉、腊肉、酱肉、咸鱼、咸菜等。老年人一天摄入的总食盐量不能超过6克。油要以豆油、橄榄油、花生油、茶油、芝麻油以及鱼油为主,不要吃牛、羊、猪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