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fhy.net/cgi-bin/anyboard.cgi/collections?cmd=get&cG=2303330313&zu=3230333031&v=2&gV=0&p=
多维新闻网
何频/这一场中国人反制藏独、抗议西方媒体歪曲报导的全球示威,与十九年前的悼念“六四”死难者、谴责镇压者的全球运动相比,并非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根本逆转,而是中国和西方更深层次接触的必然反应,两者不但不会形成真实的全面对抗,相反,通过这一波拉扯、摩擦,会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从而可能建构更务实和更稳定的关系。
1989年,中国人对民主的浪漫期待,在坦克下被辗碎,但是并没有因此粉碎所有的希望,经济奇迹重新建立了国人的自豪感。同样,暴富也没有蒙蔽了所有人的眼晴,政治体制滞后、道德文明沉沦,仍是民众、决策者共同的感受和焦虑。与国际接轨,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政治正确。更多的西方投资者进入中国,更多的学子涌向西方,参与甚至主办更多的国际活动,无一不表现了中国人对文明升级的努力。倾全国之力而办奥运,固有可笑的做秀成份,但关键的是,中国并不是按自己的标准在办,而是按国际最好的标准在要求自已,这正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想成为世界主流一分子的经典表现。
为什麽在如此背景下,许多中国人还会怒气冲天?如果按照西方的专业标准,这次西方部分媒体在报导西藏暴乱、奥运火炬传递事务上,确确实实存在不少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技术性失误,有的是无知造成,有的则是在出於偏见的有意误导,有的甚至还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一方面,这是中国官方长期戒备西方媒体、控制驻华记者采访自由的报应,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西方一些媒体人对中国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不管怎样,如果这些媒体一再拒绝纠偏,华人就此抗议示威甚或抵制某个店家,也是可以理解的族裔情绪,是民主社会的一种常态。
当然,这一种情绪在网络上走向了偏锋,大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势。但这种虚拟世界的呐喊,向来都具有虚张声势的放大效应,并不只是在这一次才有如此表现,也自然并不真正反映社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所谓“愤青”真的将他们在网络上那种偏激的口号付诸行动?
除了几家习惯性靠渲染民族情绪吃饭的媒体,中国多数媒体经过短暂的喊叫之后,迅速呼吁民众“理性爱国”,等於拔掉了正想膨胀的气球的阀门。这反映出中共领导人的喜忧,喜的是爱国情绪可用来转移对自己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压力,忧的是民族情绪失控,不但引火上身,而且会使中国与西方合作关系受损。官员欲纵还收的矛盾心态,注定了官方不会持久支持煽动民族情绪。
中国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参与其中,也使民族情绪最终成不了“主义”,不会发展为一场长期运动。
细察这一波抗议示威,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的义愤,但不是基於深刻信念的社会运动。它的确经不起深究!例如,固然可以说“做人不可太CNN”,但可以说“做人就可以CCTV”吗?固然可以说西方媒体有很多歪曲报导,但不能说那是西方媒体报导中国的全部(这次英美不少媒体对拉萨之乱的报导,就还是坚持了客观的专业规?,并没有成为西藏流亡政府的传声筒);而且,能说中国媒体没有歪曲报导西方、西藏和海外的异议人士,能说中国媒体现在可以给那些不同的声音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对公众人物、公共决策的抗议、冲击,不只是专门针对北京奥运。在西方举行的重要会议、美国总统出访,抗议、冲击是常有之事。人人有权发出不同声音,政府不能控制一切,正是时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本质差别之一。
现在,某些自以为站在各自阵营中的偏执者,用头脑中先验的“阴谋论”,用预设的意识形态模式,去臆测对方的动机,去将对方涂抹成恶魔。其实,这一波示威抗议,只能说是一种要求受到公平、尊重的正当的民族情绪,即使有的以一种对别人未必公平、未必尊重的不那麽正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但却不必夸大为狭隘、激进、持久的民族主义,更不能说是一群红色“狼孩子”在侵蚀西方。而西方,作为一个习惯了不同声音的世界,不会因为一些抗议而失措,不会改变对华政策。
总之,奥运火炬这场世界秀,检验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使中国人对多元的世界有了更接近的认识,也使西方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自豪、焦虑和愤怒。但这不是一场真实的对抗。“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方和西方永不相遇”,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这句名言早已过时。东方和西方,不再是天各一方,不再是根本对立的两方,而是在交流和交锋中,越来越磨合融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总体上都并非走向对抗--这不仅是中国没有能力威胁西方,西方也没有能力遏制中国,更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没有这个必要。
(chinesenewsnet.com) 多维月刊
多维新闻网
何频/这一场中国人反制藏独、抗议西方媒体歪曲报导的全球示威,与十九年前的悼念“六四”死难者、谴责镇压者的全球运动相比,并非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根本逆转,而是中国和西方更深层次接触的必然反应,两者不但不会形成真实的全面对抗,相反,通过这一波拉扯、摩擦,会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从而可能建构更务实和更稳定的关系。
1989年,中国人对民主的浪漫期待,在坦克下被辗碎,但是并没有因此粉碎所有的希望,经济奇迹重新建立了国人的自豪感。同样,暴富也没有蒙蔽了所有人的眼晴,政治体制滞后、道德文明沉沦,仍是民众、决策者共同的感受和焦虑。与国际接轨,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政治正确。更多的西方投资者进入中国,更多的学子涌向西方,参与甚至主办更多的国际活动,无一不表现了中国人对文明升级的努力。倾全国之力而办奥运,固有可笑的做秀成份,但关键的是,中国并不是按自己的标准在办,而是按国际最好的标准在要求自已,这正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想成为世界主流一分子的经典表现。
为什麽在如此背景下,许多中国人还会怒气冲天?如果按照西方的专业标准,这次西方部分媒体在报导西藏暴乱、奥运火炬传递事务上,确确实实存在不少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技术性失误,有的是无知造成,有的则是在出於偏见的有意误导,有的甚至还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一方面,这是中国官方长期戒备西方媒体、控制驻华记者采访自由的报应,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西方一些媒体人对中国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不管怎样,如果这些媒体一再拒绝纠偏,华人就此抗议示威甚或抵制某个店家,也是可以理解的族裔情绪,是民主社会的一种常态。
当然,这一种情绪在网络上走向了偏锋,大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势。但这种虚拟世界的呐喊,向来都具有虚张声势的放大效应,并不只是在这一次才有如此表现,也自然并不真正反映社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所谓“愤青”真的将他们在网络上那种偏激的口号付诸行动?
除了几家习惯性靠渲染民族情绪吃饭的媒体,中国多数媒体经过短暂的喊叫之后,迅速呼吁民众“理性爱国”,等於拔掉了正想膨胀的气球的阀门。这反映出中共领导人的喜忧,喜的是爱国情绪可用来转移对自己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压力,忧的是民族情绪失控,不但引火上身,而且会使中国与西方合作关系受损。官员欲纵还收的矛盾心态,注定了官方不会持久支持煽动民族情绪。
中国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参与其中,也使民族情绪最终成不了“主义”,不会发展为一场长期运动。
细察这一波抗议示威,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的义愤,但不是基於深刻信念的社会运动。它的确经不起深究!例如,固然可以说“做人不可太CNN”,但可以说“做人就可以CCTV”吗?固然可以说西方媒体有很多歪曲报导,但不能说那是西方媒体报导中国的全部(这次英美不少媒体对拉萨之乱的报导,就还是坚持了客观的专业规?,并没有成为西藏流亡政府的传声筒);而且,能说中国媒体没有歪曲报导西方、西藏和海外的异议人士,能说中国媒体现在可以给那些不同的声音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对公众人物、公共决策的抗议、冲击,不只是专门针对北京奥运。在西方举行的重要会议、美国总统出访,抗议、冲击是常有之事。人人有权发出不同声音,政府不能控制一切,正是时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本质差别之一。
现在,某些自以为站在各自阵营中的偏执者,用头脑中先验的“阴谋论”,用预设的意识形态模式,去臆测对方的动机,去将对方涂抹成恶魔。其实,这一波示威抗议,只能说是一种要求受到公平、尊重的正当的民族情绪,即使有的以一种对别人未必公平、未必尊重的不那麽正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但却不必夸大为狭隘、激进、持久的民族主义,更不能说是一群红色“狼孩子”在侵蚀西方。而西方,作为一个习惯了不同声音的世界,不会因为一些抗议而失措,不会改变对华政策。
总之,奥运火炬这场世界秀,检验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使中国人对多元的世界有了更接近的认识,也使西方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自豪、焦虑和愤怒。但这不是一场真实的对抗。“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方和西方永不相遇”,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这句名言早已过时。东方和西方,不再是天各一方,不再是根本对立的两方,而是在交流和交锋中,越来越磨合融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总体上都并非走向对抗--这不仅是中国没有能力威胁西方,西方也没有能力遏制中国,更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没有这个必要。
(chinesenewsnet.com) 多维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