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mice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8-01-17
- 消息
- 364
- 荣誉分数
- 11
- 声望点数
- 0
“头文字”本是一句日语,但是随着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的香港电影“头文字D”在国内的上映与流行,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也对“头文字”不再陌生。不过,虽然耳熟,但未必能详。“头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西方人所说的acronyms(首字母缩略语)。也就是把一组词的第一个字母拉出来,重新组一个简洁新词来用。比如最著名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缩略语laser就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发而幅射的光放大器)。顺便说,这个“受激发而幅射的光放大器”简化为laser,台港澳地区的译名是“雷射”或“镭射”,而大陆地区则习惯用“激光”(钱学森定名),两种翻译一个神似,一个形似,各有千秋。
书归正传,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中国、日本80后“头文字”的PK。PK这个词本身就是英语player killing的“头文字”【感谢网友提示:PK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penalty kick,即足球“点球”】,但是中国、日本人都使用汉字,又如何可以“头文字”呢?我们还是用PK来举个例子,在香港有一句粗口“仆街”,是叫人去死的意思,广东话发音为Puk Kai。将Puk Kai这个粗口“头文字”化,就是PK,用PK代替“仆街”粗口也显得委婉了。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网民尤其是80后的后生们发明许许多多这样的“头文字”。“头文字”在网上流行首先是客观需要。因为汉字输入麻烦,所以最常用的词就采用拼音的“头文字”了,较为常见的有GG(哥哥)、MM(妹妹)、LG(老公)、LP(老婆)这样的称谓,以及NB、SB、TMD、TNND这样“雅俗”了的粗口。稍微生僻一点,还有JR(贱人)、LBT (路边摊)、lj (垃圾)、LM (辣妹)、lr (烂人)、MP (没品)、RP(人品)、MS(貌似)、YY(意淫)、nr (脑弱)、PF (佩服)、py (朋友)、BT(变态)、ST(失态)、PMP(拍马屁)、SJB(神经病)等等。当然“头文字”也可以是单个字母,比如K(象声词,咳嗽声。例句:KKK……无聊)、L(快乐,例句:我今天很L,你呢?)、M(笨蛋、木头。例句:你真M)。中文网路世界里的“头文字”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日新月异,年轻的网民们比我老知道的要多得多,就不在这里过多的JJWW了。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80后们是如何搞“头文字”的。首先要说明的是,日本人用“KY式日本语”的说法来描述“头文字”缩略词。什么是KY呢?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2007年8月10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安倍首相は「KY」?”的文章,批评安倍晋三首相。这里的KY其实就是“头文字”,用日语写出来本应该是“空気が読めない”,直译出来是“读不懂空气”。其实“空気”是指氛围、状态,“読めない”是指“无法理解、判断”,所以“空気が読めない”就是不懂得察言观色、不识时务的意思。“空気が読めない”这句日语用罗马字拼写出来是Kuuki (ga) Yomenai,用“头文字”的方法简化为KY。此后KY迅速流行,并作为排在第一位的候选词参加2007年度日本流行语大赏的评选。虽然KY最终没有当选2007度流行语(参见2007年日本流行语“大赏”新鲜出炉),但是KY本身却成为了“头文字”词的象征,媒体中出现了“KY式日本语”的说法。我今年2月份在东京出差时逛书店,还买到了一本
北原保雄编著的《KY式日本语——罗马字略语为何流行》的小辞典,其中收集了最近在日本年轻网民中流行的“头文字”缩略语,作者宣称“熟读这本辞典,让父子间的沟通活跃起来”、“去理解年轻下属”。

按照字母顺序举几个例子:AM(Atode Matane,回头见)、ATM(Ahona Touchan Mouirahen,没有用的老爸,可以不用了)、CB(Chou Bimyou,超微妙)、CS(Chou Samui,超寒冷)、FK(Fande Koi,粉底过浓)、IT(“I”su Tabetai,想吃冰激凌)、IW(Imi Wakannai,不理解)、JK(Josei Kousei,女子高校生)、ND(Ningentosjite Douyo,作为人怎么样啊)、PSI(Pantsuni Shatsu In,把衬衣塞在裤子里)、WH(Wadai Henkou,话题变更)等等。看见这些KY式日本语,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把ATM看成是英文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IT也不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但是要说这些日式缩略语与英文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尽然,比如PSI对应的三个词Pantsu(ni)、Shatsu、In实际上就是日本化了的三个英语单词:Pant(裤子)、Shirt(衬衫)、In(在…里),所以连起来就是“衬衣塞在裤子里”的意思,还是相当清楚的。
综合评价一下,中国80后的缩略语通俗易懂,语气略带俏皮,其主要的功效是提高网上交流效率;日本80后的缩略语则基本上属于文字猜谜游戏,如果谁听不懂其中隐含的信息,就会立刻被归类为不识时务、“空气读不懂”的落伍者。另外,KY式日本语还有一种数字式构词法:Majide Mou Muri(不该如此,但已无办法),不写成MMM,而是3M。这种3M构词法,中国80后当然也会,比如“三好”就用3H表示,而且我们的后生还会把thanks写成3X,thank you写成3q。我本以为中国80后棋高一招,创意指数超越了“头文字”简单思维,但是有网友提醒我说其实日本人也会用39这个数字的谐音来说Thank you,与中国人写的3q形似、神也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99mz.html)
书归正传,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中国、日本80后“头文字”的PK。PK这个词本身就是英语player killing的“头文字”【感谢网友提示:PK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penalty kick,即足球“点球”】,但是中国、日本人都使用汉字,又如何可以“头文字”呢?我们还是用PK来举个例子,在香港有一句粗口“仆街”,是叫人去死的意思,广东话发音为Puk Kai。将Puk Kai这个粗口“头文字”化,就是PK,用PK代替“仆街”粗口也显得委婉了。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网民尤其是80后的后生们发明许许多多这样的“头文字”。“头文字”在网上流行首先是客观需要。因为汉字输入麻烦,所以最常用的词就采用拼音的“头文字”了,较为常见的有GG(哥哥)、MM(妹妹)、LG(老公)、LP(老婆)这样的称谓,以及NB、SB、TMD、TNND这样“雅俗”了的粗口。稍微生僻一点,还有JR(贱人)、LBT (路边摊)、lj (垃圾)、LM (辣妹)、lr (烂人)、MP (没品)、RP(人品)、MS(貌似)、YY(意淫)、nr (脑弱)、PF (佩服)、py (朋友)、BT(变态)、ST(失态)、PMP(拍马屁)、SJB(神经病)等等。当然“头文字”也可以是单个字母,比如K(象声词,咳嗽声。例句:KKK……无聊)、L(快乐,例句:我今天很L,你呢?)、M(笨蛋、木头。例句:你真M)。中文网路世界里的“头文字”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日新月异,年轻的网民们比我老知道的要多得多,就不在这里过多的JJWW了。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80后们是如何搞“头文字”的。首先要说明的是,日本人用“KY式日本语”的说法来描述“头文字”缩略词。什么是KY呢?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2007年8月10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安倍首相は「KY」?”的文章,批评安倍晋三首相。这里的KY其实就是“头文字”,用日语写出来本应该是“空気が読めない”,直译出来是“读不懂空气”。其实“空気”是指氛围、状态,“読めない”是指“无法理解、判断”,所以“空気が読めない”就是不懂得察言观色、不识时务的意思。“空気が読めない”这句日语用罗马字拼写出来是Kuuki (ga) Yomenai,用“头文字”的方法简化为KY。此后KY迅速流行,并作为排在第一位的候选词参加2007年度日本流行语大赏的评选。虽然KY最终没有当选2007度流行语(参见2007年日本流行语“大赏”新鲜出炉),但是KY本身却成为了“头文字”词的象征,媒体中出现了“KY式日本语”的说法。我今年2月份在东京出差时逛书店,还买到了一本
北原保雄编著的《KY式日本语——罗马字略语为何流行》的小辞典,其中收集了最近在日本年轻网民中流行的“头文字”缩略语,作者宣称“熟读这本辞典,让父子间的沟通活跃起来”、“去理解年轻下属”。
按照字母顺序举几个例子:AM(Atode Matane,回头见)、ATM(Ahona Touchan Mouirahen,没有用的老爸,可以不用了)、CB(Chou Bimyou,超微妙)、CS(Chou Samui,超寒冷)、FK(Fande Koi,粉底过浓)、IT(“I”su Tabetai,想吃冰激凌)、IW(Imi Wakannai,不理解)、JK(Josei Kousei,女子高校生)、ND(Ningentosjite Douyo,作为人怎么样啊)、PSI(Pantsuni Shatsu In,把衬衣塞在裤子里)、WH(Wadai Henkou,话题变更)等等。看见这些KY式日本语,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把ATM看成是英文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IT也不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但是要说这些日式缩略语与英文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尽然,比如PSI对应的三个词Pantsu(ni)、Shatsu、In实际上就是日本化了的三个英语单词:Pant(裤子)、Shirt(衬衫)、In(在…里),所以连起来就是“衬衣塞在裤子里”的意思,还是相当清楚的。
综合评价一下,中国80后的缩略语通俗易懂,语气略带俏皮,其主要的功效是提高网上交流效率;日本80后的缩略语则基本上属于文字猜谜游戏,如果谁听不懂其中隐含的信息,就会立刻被归类为不识时务、“空气读不懂”的落伍者。另外,KY式日本语还有一种数字式构词法:Majide Mou Muri(不该如此,但已无办法),不写成MMM,而是3M。这种3M构词法,中国80后当然也会,比如“三好”就用3H表示,而且我们的后生还会把thanks写成3X,thank you写成3q。我本以为中国80后棋高一招,创意指数超越了“头文字”简单思维,但是有网友提醒我说其实日本人也会用39这个数字的谐音来说Thank you,与中国人写的3q形似、神也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99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