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9-09
- 消息
- 144
- 荣誉分数
- 174
- 声望点数
- 153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cate=1&page=1&num=191411&r=0
美国杜克大学校报《Chronicle》一篇由王千源友人斯考特•塞维特(Scott Savitt)所撰写的文章,甫贴出便引发“回帖大战”,质疑者在其中提出王千源事件中的疑点,涉及到王千源的一系列叙说是否可信,但当事人直到目前为止都未出面说明。
4 月28日,塞维特在校报刊出的“Witchhunt”一文中为王千源辩护,指称整件事的幕後推手为中国政府,且在西藏骚动后,他便要求中国学生会主席管制该会网络讨论区的攻击言论,但学生会主席并未采取行动,最后引爆“王千源事件”。塞维特也要求身在美国的中国人了解,他们所在的是一个言论自由之地。
不过回帖中有人针对王千源的诚信度进行辩论,认为整件事的关键在于:王千源是否是个会捏造事实的人,若她在一些事件上的说法不属实,那麽在个人资料被公开的事件爆发后,她对媒体所陈述的事实,可信度也应受质疑。
王千源是否曾与西藏人同住?
5 月1日,署名“致斯考特”的留言提出另一个疑点。文章写道:“我也想分享一位住在东校园的大学部朋友告诉我的故事。王千源不断宣称杜克共有五名来自西藏的大学生,其中四位是她的好友。”留言指出王千源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里表示自己曾在2007年寒假时与四名藏人住了三星期,在这段时间里,她想法有了改变,也是促使她在4月9日傍晚站出来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这对我们来说似乎不是事实。”该帖作者要求塞维特求证。
王千源先前将自己的想法投稿到《华盛顿邮报》,该篇文章写道:
“圣诞假期时,所有的美国学生都回家了,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回家的旅费太贵了。因为宿舍和食堂都关门了,我在校外租房子住了三个多星期,和四个西藏同学一起。
虽然我们来自同一个国家,可是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一个西藏人,更别提和他们交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天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玩牌和下棋。当然,我们也讨论我们在中国的两端长大所经历的不同的生活。这种交流开阔了我的眼界……在三周里我们谈了很多,当然我们交谈时都是用的中文……4月9日傍晚发生的事情让我想起了这些回忆。”
协助王千源完成此投稿文章的塞维特在5月2日回应道,4月16日深夜,在王千源口述下,他打出了这篇文章,他们在凌晨3时完成,并在休息几小时后寄到《华盛顿邮报》,在时间等种种压力下,出错在所难免。但塞维特仍向一位藏族学生表示想见面好厘清问题的意愿,且已约订4月21日为见面时间,只是这些学生最后取消会面。
塞维特认为,这些藏族学生若对《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有异议,应直接与他们交谈,而不是在取消会面后,私下向第三者表达,滋长了谣言,他相信这其中应只是误会,或是沟通上的问题。
当日署名“美籍华人”的留言提出更多疑问:王千源到底有没有与西藏学生住一块?西藏学生是否宣称他们从未与王千源同住过?这些学生是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就他们在圣诞节未回家的情况看来,他们不是美籍藏人,因此,他们是否在中国仍有家人,所以完全不想涉入这件事?
塞维特答道,这些藏人的确不想涉入此事,他们也确实来自中国、仍有家人在那里,但到底他们有没有与王千源同住,需面对面来厘清问题,而其中一名藏族学生甚至在报纸上发表了言论,但对王千源来说,这些言论是不对的。塞维特表示,想弄清楚哪里出了错,必须当面讲清楚,只是这些藏人最终取消了这场会面;他已建议王千源与其中一位最能信赖的藏族学生谈谈。 不过塞维特随后补充道,他发现部分藏族学生已回家,但他往后仍会将取得的讯息公开在留言版上。
美国杜克大学校报《Chronicle》一篇由王千源友人斯考特•塞维特(Scott Savitt)所撰写的文章,甫贴出便引发“回帖大战”,质疑者在其中提出王千源事件中的疑点,涉及到王千源的一系列叙说是否可信,但当事人直到目前为止都未出面说明。
4 月28日,塞维特在校报刊出的“Witchhunt”一文中为王千源辩护,指称整件事的幕後推手为中国政府,且在西藏骚动后,他便要求中国学生会主席管制该会网络讨论区的攻击言论,但学生会主席并未采取行动,最后引爆“王千源事件”。塞维特也要求身在美国的中国人了解,他们所在的是一个言论自由之地。
不过回帖中有人针对王千源的诚信度进行辩论,认为整件事的关键在于:王千源是否是个会捏造事实的人,若她在一些事件上的说法不属实,那麽在个人资料被公开的事件爆发后,她对媒体所陈述的事实,可信度也应受质疑。
王千源是否曾与西藏人同住?
5 月1日,署名“致斯考特”的留言提出另一个疑点。文章写道:“我也想分享一位住在东校园的大学部朋友告诉我的故事。王千源不断宣称杜克共有五名来自西藏的大学生,其中四位是她的好友。”留言指出王千源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里表示自己曾在2007年寒假时与四名藏人住了三星期,在这段时间里,她想法有了改变,也是促使她在4月9日傍晚站出来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这对我们来说似乎不是事实。”该帖作者要求塞维特求证。
王千源先前将自己的想法投稿到《华盛顿邮报》,该篇文章写道:
“圣诞假期时,所有的美国学生都回家了,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回家的旅费太贵了。因为宿舍和食堂都关门了,我在校外租房子住了三个多星期,和四个西藏同学一起。
虽然我们来自同一个国家,可是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一个西藏人,更别提和他们交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天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玩牌和下棋。当然,我们也讨论我们在中国的两端长大所经历的不同的生活。这种交流开阔了我的眼界……在三周里我们谈了很多,当然我们交谈时都是用的中文……4月9日傍晚发生的事情让我想起了这些回忆。”
协助王千源完成此投稿文章的塞维特在5月2日回应道,4月16日深夜,在王千源口述下,他打出了这篇文章,他们在凌晨3时完成,并在休息几小时后寄到《华盛顿邮报》,在时间等种种压力下,出错在所难免。但塞维特仍向一位藏族学生表示想见面好厘清问题的意愿,且已约订4月21日为见面时间,只是这些学生最后取消会面。
塞维特认为,这些藏族学生若对《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有异议,应直接与他们交谈,而不是在取消会面后,私下向第三者表达,滋长了谣言,他相信这其中应只是误会,或是沟通上的问题。
当日署名“美籍华人”的留言提出更多疑问:王千源到底有没有与西藏学生住一块?西藏学生是否宣称他们从未与王千源同住过?这些学生是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就他们在圣诞节未回家的情况看来,他们不是美籍藏人,因此,他们是否在中国仍有家人,所以完全不想涉入这件事?
塞维特答道,这些藏人的确不想涉入此事,他们也确实来自中国、仍有家人在那里,但到底他们有没有与王千源同住,需面对面来厘清问题,而其中一名藏族学生甚至在报纸上发表了言论,但对王千源来说,这些言论是不对的。塞维特表示,想弄清楚哪里出了错,必须当面讲清楚,只是这些藏人最终取消了这场会面;他已建议王千源与其中一位最能信赖的藏族学生谈谈。 不过塞维特随后补充道,他发现部分藏族学生已回家,但他往后仍会将取得的讯息公开在留言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