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mice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8-01-17
- 消息
- 364
- 荣誉分数
- 11
- 声望点数
- 0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进入二零零八年,由粮价猛涨带来的全球粮食危机不但威胁到全球近两千万贫困儿童,更造成一亿多人陷入贫困。然而在这个背景下,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却“一枝独秀”,保证了粮价基本平稳。
北京“经济参考报”引述数字显示,二零零七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但中国粮价仅上涨约10%左右。今年第一季,泰国大米价格一夜之间从每吨330美元飙涨至1000美元,中国粮价却波澜不惊。
据中国商务部市场监测,全国粮食零售价格1月4日为4.14元/公斤,5月2日为4.20元/公斤,每公斤上涨6分钱。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表示,中国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对世界粮食价格稳定起了很大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趋势与世界不同步,是比较慢的。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价格上涨很快,那么国际市场价格就更加不一样了。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估计,国有粮企现有库存可满足一年消费,库消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粮食安全线水平。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成因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忽视了粮食生产。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少量的进口也不是为弥补缺口,而是调剂品种。
中国政府按照“自给战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特别是二零零三年以来,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惠农促粮的政策措施,免除了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种粮农民彻底松了绑;增加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并逐年加大力度,到二零零八年已达到九百五十亿元。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价过低影响种粮收入,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不利于粮食安全,粮价过高又使消费者难以承受,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一直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调控的一道难题。
中国从二零零四年开始探索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极大作用。以此为核心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剂。
几年来,中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范围先后从籼稻扩展到小麦、粳稻,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大量粮源。在今年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动用中央储备粮,但市场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国家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这些最低收购价粮。
中国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说,国际粮价飞涨背景下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功不可没。中国探索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新手段。
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国内粮食消费量一兆零两百亿斤左右,产需总量基本平衡。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进口弥补外,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消费量在八千五百亿斤到八千七百亿斤左右,产需平衡有余。
来源:联合早报网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678209)
北京“经济参考报”引述数字显示,二零零七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但中国粮价仅上涨约10%左右。今年第一季,泰国大米价格一夜之间从每吨330美元飙涨至1000美元,中国粮价却波澜不惊。
据中国商务部市场监测,全国粮食零售价格1月4日为4.14元/公斤,5月2日为4.20元/公斤,每公斤上涨6分钱。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表示,中国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对世界粮食价格稳定起了很大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趋势与世界不同步,是比较慢的。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价格上涨很快,那么国际市场价格就更加不一样了。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估计,国有粮企现有库存可满足一年消费,库消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粮食安全线水平。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成因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忽视了粮食生产。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少量的进口也不是为弥补缺口,而是调剂品种。
中国政府按照“自给战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特别是二零零三年以来,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惠农促粮的政策措施,免除了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种粮农民彻底松了绑;增加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并逐年加大力度,到二零零八年已达到九百五十亿元。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价过低影响种粮收入,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不利于粮食安全,粮价过高又使消费者难以承受,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一直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调控的一道难题。
中国从二零零四年开始探索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极大作用。以此为核心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剂。
几年来,中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范围先后从籼稻扩展到小麦、粳稻,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掌握了大量粮源。在今年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动用中央储备粮,但市场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国家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这些最低收购价粮。
中国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说,国际粮价飞涨背景下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功不可没。中国探索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新手段。
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国内粮食消费量一兆零两百亿斤左右,产需总量基本平衡。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进口弥补外,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消费量在八千五百亿斤到八千七百亿斤左右,产需平衡有余。
来源:联合早报网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67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