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02年度中国通信行业回顾与展望之设备制造篇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Pau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Paul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0-29
消息
25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作者:南方证券研究所 张小飞

  002年通信投资继续下降,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10个月完成1181亿元,同比下降32.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57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24亿元。在各项投资中,邮政完成38亿元,下降21.7%;电信完成1144亿元,下降32.7%。从前10个月情况分析,已不可能达到2002年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目标。其主要原因是各运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调整了
投资结构,但投资下降并未严重影响用户增长与效益增长。在全国投资中,东部地区完成606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51.3%;中部地区完成317亿元,占26.9%;西部地区完成258亿元,占21.8%。面对国内设备市场的萎缩,各公司纷纷采取生存战略,大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全国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光缆线路长度新增27万公里,达到209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新增4.5万公里,达到44.4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新增19.3万公里,达到122.5万公里。数字微波线路长度新增2.7万公里,达到19万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43.3万路端,与2001年同比持平,达到747万路端。长话业务电路新增212.4万路,达到552万路。局用交换机容量新增1056.9万门,同比下降40%以上,达到2.2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4161.6万户,同比下降40%以上,达到2.6亿户。

  2002年通信投资的大幅下降使得通信设备制造业步入寒冬,而刚刚到来的2003年既有挑战,又有希望,将是冬天中蓄力调整的一年。

   一、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为电信投资规模不可能长期偏高。2000年我国电信投资占到电信收入的72.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1.9%。2001年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8.6%(依据CCID数据),这样高的投资比例是不可能维持的。因为电信收入无法实现高增长,我国电信运营商如果继续进行大规模投资,将无法收回投资。

  审视我国过去数年的电信业投资,会看到投资过度迹象,一个时期电信投资比重高,有时是建设周期因素,不可以简单归结为电信泡沫,但是如果继续维持高投资水平,就会偏离经济效益的区域。

  在电信收入进入平稳增长的大格局下,任何运营商新的大规模投资对电信总体收入水平都影响有限,新的大规模投资的主要作用将逐渐从对增量的影响上,转为对存量的再分配,现实中体现为竞争加剧。

  既然电信运营商没有能力长期维持大规模投资,电信设备市场将毫无疑问随电信投资而下滑。假设电信投资/电信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度的78.6%下降到世界平均的22%的水平,电信投资下降幅度将高达2/3,对电信设备市场的影响将十分严重。

  电信投资下降这一无可改变的趋势将导致电信设备市场收缩。2002年出现的电信设备市场不景气还不是真正的寒冬,只不过是秋风刚刚吹到。电信设备商不仅将面临市场需求减少带来的销售额下降,还有由此引发的价格战,后者也许更残酷。

  电信运营商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即将过去。电信设备市场仍然存在机遇,但只存在于局部。电信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电信运营业的内部变动,形成电信设备市场新的局部热点,并给设备厂商带来局部机会,但很难再次引发全面的建设热潮。

   二、有利因素

  首先,市场并未冻结,而且与国外的“电信泡沫”形成的恶性循环相比,我国运营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呆账、坏账不多,几大主要制造商没有出现国外一些公司现金流完全枯竭的窘境。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运营商2002年的投资,是在业务收入增幅稳步增长、市场供求关系基本理顺的情况下进行的,应该说与以往相比更加务实和理性,而且运营业重组的因素也确实存在。

  其次,适应运营商盈利的需求,众多制造商推出的产品和方案,体现出对“用户的用户”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这其中蕴含着以技术驱动为主导向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伟大转变。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当技术创新大大领先于客户需求时,它不仅不能给运营商带来价值,反而成为负担。如果设备制造商不是基于运营商的投资保护进行新的技术开发,坚持跳跃式地不断推出新业务、不断更新设备,会使运营商增加很大的成本。在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当今的运营商越来越关注网络建设的投入与回报,关注新业务的开发和网络的可运营能力。建网不是最终目的,盈利才是真正目标。而依赖运营商生存的设备制造商也必须关注自己能不能为运营商带来新的价值,能不能最快地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再者,中国的设备制造商经过摸爬滚打,技术实力明显上升,尤其是在关键的市场、“含金量”最高的领域,已经和国际电信巨头实力接近。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的设备制造商更加了解市场,研发成本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中国的设备制造商目前的投资重点还集中在能较快产生效益、“看得见”的项目,没有太多过于追求技术先进性的超前投资,所以在遇到“寒流”时,可以较快地调整甚至收缩战线,避免更大的损失。

  总的看来,2003年制造商的形势仍较严峻,不过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太长,也并不太冷。他们一方面在传统市场上精耕细作,另一方面养精蓄锐,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三、从全球视角分析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许多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陆续公布了自己最新的季度财务报表,从这些报表提供的数字(见表1)可以看出,全球电信制造市场上的需求还是严重不足。

  电信设备制造市场上的需求不足与电信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市场过度投资、网络泡沫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电信运营业由连续多年快速增长滑向了市场低谷,业绩大幅下降。这也导致投资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信心不足,逐渐撤走投入的资金。许多电信运营商就会由于资金周转不利而陷入更难的境地。为缩减成本,维持现有的正常运营,他们不得不缩减原定的投资计划。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减缓对电信网络的投资、电信设备的采购和各种新技术的采用。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许多国际设备制造巨头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IT产业链上游几大关键环节――网络公司、社会客户、电信运营商分别缩减投资计划、大幅度减少对通信设备开支的情况下,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电信设备制造业陷入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却一枝独秀,继续保持着一定速度的增长,这给了久陷于低谷的外国电信设备制造厂商许多的希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电信市场。世界主要的设备运营商虽然在全球的业绩不佳,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上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获。可见,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分析一下,这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很多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发展极其不均衡,广大西部地区现有的通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对电信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各大运营商必然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开发广袤的西部通信市场。这样一来就需要许多的通信制造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通信设施的硬件和软件。另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可以促使这些企业不断向西部转移产品和技术研发基地,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参见表2)。

  2.电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通信制造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运营商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要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必须互联互通,因此要建设若干个汇接局和交换局以解决网间结算问题。同时,由于被允许进入双方区域建设本地电话网和提供各种服务,势必将刺激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的采购量。因而两大集团公司的成立,必将在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上掀起新的高潮,从而给广大的通信制造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另外,随着中国电信业打破垄断、逐步走向竞争步伐的加快,各种电信业务牌照的发放和允许外资进入将会促使更多的国内外运营商进入这个领域,经营五花八门的业务。目前,移动通信领域潜力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通信领域,将成为各电信企业的必争之地。一旦发放移动牌照,势必引起移动网络的建设热潮。还有,3G的发展也会促进电信制造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总之,这一切对国内外的电信设备厂商充满了诱惑。

  3.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电信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前单一的话音业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享受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电信服务。这就要求电信运营企业的的网络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在固定电话网与计算机通信的融合点上开发潜力巨大的新业务来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这就给我国电信设备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潜力(参见表3)。

  总之,中国电信市场的改革和逐步发展开放使中国电信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市场因而也具有了巨大的潜力。在许多跨国公司的眼里,中国市场是它们最重要甚至最大的市场。相比之下,我国国内的设备制造商更应该发挥自己本地化的优势,把握好市场机会,实现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