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413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旧债:60年前借稻谷未能践约偿还
家住珙县孝儿镇新胜村的张玉明老大爷今年78岁,比黄际贤老奶奶小一岁。60年前,他们曾是邻居,都居住在珙县孝儿镇。1948年,张玉明只有18岁,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他想到做生意维持家计。在那年冬月,他就向同自己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的黄际贤借了一担黄谷(330斤)。当时黄际贤家是大户人家,“当时是黄大姐的奶奶出面借给我的,由于330斤黄谷是准备用来给黄大姐办嫁妆的,所以字据上留的债主是黄际贤的名字,约定一年内归还。”张玉明说,他打了借条并承诺第二年还1.5担黄谷。
借到黄谷后,张玉明准备从孝儿镇买花生、麻纱、鸡蛋运到宜宾去卖,再从宜宾买大盐运回孝儿卖,可以赚钱。他估算着:跑一次宜宾来回要四天,一个月可以做7次生意,一个月下来就可以赚足本钱外还有一担黄谷的利润。于是,他将一担黄谷去换成花生、麻纱、鸡蛋运到宜宾去卖,可来到高县境内遇到土匪,抢去全部财物,只得空手而归。回家后,穷困潦倒的张玉明一家没有了偿还能力,而宽厚善良的黄家也从未问起过。
感慨:“几十年一直惦记还钱一事”
时过境迁,张玉明参了军,1950年退伍后回到珙县参加了工作。曾任孝儿巩舟村农会主任,孝儿区天堂乡党委书记,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珙县蔬菜公司书记经理。1982年在蔬菜公司退休。
“六十年来,不论是困难时期,还是生活好起来后,我的心里一直挂牵着那330斤黄谷。”张玉明说,自己退休时每月只有49.5元的退休工资,而且上有3个老人,下有7个孩子,维持全家人的生活都困难,想还债也无能为力,而黄际贤一家人具体在何处居住,他也不知道,此事一直拖到现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玉明要还上330斤稻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多次托人打听黄际贤的住址,还直接向黄际贤的侄女谈起过此事。去年冬,张玉明患食道癌,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病重的时候,他反复叮嘱儿女,一定要找到黄际贤,替他还上那330斤稻谷。
而张玉明一直“牵挂”的黄际贤已经出嫁到了筠连县。她与筠连国营饭店会计张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