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端午节放假通知!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今天突然在网上看到一则北京市关于2009年端午节的放假通知!
这让我非常吃惊。

自从更新了帖子《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662221.html》到现在,三个多月过去,我就没再关心这个话题了。没想到,通知还在继续发。
更没想到,当我再在网上搜索一下,发现许多省、市居然还分别发布了关于2009年春节、关于2009年清明节、关于2009年五一节的放假通知!
更让我吃惊的是,国务院居然又在3月26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

工作(放假)日期的安排,这是牵涉的千千万万人和单位日程安排的大事,怎么能这么随便通知呢!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那些通知,人们是不是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过节了,都在等待着通知呢?如果是,那么只提前一、两个月才发通知,不是太晚了吗!如果不是,那发那些通知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这些《放假通知》,就把国务院、各省、市、自治区,甚至包括三级、四级政府,搞得乐此不疲、不亦乐乎!

可见我们政府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多大,人为的倾向性有多大,人工的干预有多大!管理工作中的规范性有多小,自动化程度有多低!

明明是应该规范的东西,却搞出这么多随意性来!这还只是关于放假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管理工作的干预性和弹性有多么巨大!

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特点,是规范性。规范一经制定,它是可重复的,直至下次对规范进行修改为止,是不会因不同人的执行,而产生大的差异的。
如果一项政策的执行,必须得加上有关政府机构、或领导的发挥和干预,这岂不是又回到人治上去了吗,岂不是又放大了政府和领导的权利,岂不是故意为腐败提供了空间吗!

再往大的说,在我们东方的文化里,有太多的模糊思维、和不确定的思维。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完全采用了西方民主体制,但仍然非常腐败的原因。
这就是我要说的,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了。
 
老华侨,身在海外,仍忧国忧民,敬佩。
 
您是想让您的这个贴子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啊,我都第三遍看您的这个贴子啦。:p
 
顺便通知lz您一下,不要吃惊,这不是政府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多大,这是很早之前人大通过的,目的是传统文化。人大,您知道是什么吗,google一下。
 
您是想让您的这个贴子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啊,我都第三遍看您的这个贴子啦。:p

“老华侨”第一次就类似问题发议论时(中国新闻版),我跟帖支持。不过,后来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他的帖子虽然很有道理,但脱离了中国国情。
 
多谢大家阅读!

放在CFC上的一个基本考虑是,CFC有很大的小留学生读者群。与“老华侨”这样的“老移”们不一样,小留学生们大部分是要回国的,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希望小留学生们不仅在加拿大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学习由古希腊文明传承下来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这后者,是我们东方文化里所没有的。

之所以现代文明、现代科技、现代国家管理体系、以及现代政治经济制度能够在西方大爆发,其根本原因,既不是宗教、也不是民主,而是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和积累。
在我们东方文化里,缺少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甚至没有“三段论”,更谈不上逻辑学。我们甚至连逻辑的前提--明确的概念--都没有,连“概念”这个汉语词汇本身,还是近代才从日文引进的。
这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管理工作中,以至于我们模糊的、随意的东西很多,规范的东西少。作为一个很小的例子,国家法定假日安排,就有这么多人为的东西。正如#5楼所说,现有的法定假日是由人大通过的。再作为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发布放假通知也是合理的、并且是必要的。但既然有了人大通过的法律,又有了由国务院执行的行政法规,这就齐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应该是规范地、严肃地、并且最好是自动地、没有人工干预地得以执行。就不需要频繁地不断发布新的、毫无意义的、甚至会引起混乱的、干预性的通知。

“老华侨”还曾经提到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以及铁道部宣传部长的讲话(请见《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662231.html》)。我相信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为什么逻辑思维那么差呢?

我们能很容易地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是西方的民主,但往往忽视了精髓。这也是为什么亚洲的一些高度民主的国家和地区,仍然腐败、混乱的原因。民主,充其量只是政府和官员廉洁的一个必要条件。真正起作用的是,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

“老华侨”老了,回不去了。但小留学生们将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这就是“老华侨”在这里苦口婆心的原因。
 
楼主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国内已经宣传几十年了。 google一下,会得到两百多万条与“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相关文章( 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 - Google Search= ) 目前,国内主导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的各级领导,很多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甚至邓小平也是留法归国的。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基本也都是海归的,难道他们那么多人,都不知道“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

此外,搂主的这句话也值得商榷:“在我们东方文化里,缺少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甚至没有“三段论”,更谈不上逻辑学。我们甚至连逻辑的前提--明确的概念--都没有,连“概念”这个汉语词汇本身,还是近代才从日文引进的。”“三段论”虽然是西人先提出来的,但并不是说“三段论”提出来之前就不存在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就像做菜和菜谱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大厨,并不一定要先发表菜谱然后才能做出好菜。

远的不说,就说马上就要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吧。今年国内有六百多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国内主政者为这事已经快愁死了,用“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就能解决问题?西方国家应该有“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吧,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怎么就解决不了?美国欧洲怎么还会有金融危机?

中国有远比“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更重要和急迫的问题,即社会矛盾和百姓的生存权问题以及激烈的阶级对立矛盾。例如:

天涯杂谈』邓玉娇案的实质是突破了社会心理承受的底线
[SIZE=-1]作者:773377g 提交日期:2009-5-28 11:45:00 访问:6848 回复:226[/SIZE]



随着官方态度的明朗,鹦鹉学舌却自称尊重法律和理性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标榜冷静、客观、理性,好像理性就是他们家养的一条狗,只会跟着他们跑。说什么“不要干涉獨立办案”、“不要被激情掩盖事实”、“回归司法才能求得邓玉娇案的公正”——什么叫做“回归司法”?邓玉娇难道不是一直被“司法”着吗?难道不正是因为司法不公,才激起舆情激愤、积极介入吗?
  
    这些伪理性主义者不管自称是什么专家,懂多少法律,他们都回答不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除了拔刀反抗,邓玉娇还能怎样?难道只有顺从强暴,才符合所谓法治对公民的期望吗?
  
    要么顺从,要么反抗而获罪,如果一个社会只让弱者拥有这两种选择,那么这不仅是邓玉娇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整个时代的悲哀,是法律本身在犯罪,在颠覆先于且高于一切法律的人类普遍正义法则。舆论所谓“非理性”的积极介入,就是要挽救这种悲哀,制止这种犯罪。
  
    当然,巴东公安局并不认为邓玉娇还需要什么其他选择,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将案件定性为“故意杀人”,甚至就连“防卫过当”也不予考虑。或许在他们看来,玩了就玩了,奸了就奸了,官人们看得起你,你应该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还需要“防卫”,还需要“反抗”?
  
    不由得想起了林冲、吴琼花与白毛女,如果他们现在还在,看到这样的事,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或许,只有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一个词叫做“逼上梁山”——那是一种完全没有了指望的绝望,因为它突破了“总要给老百姓留最后一线活路”的最终底线。
  
    对此,巴东县公安局及一些鹦鹉学舌文人却轻描淡写说“只是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或许他们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经常干这种指鹿为马的勾当,所以才觉得“普通”。实际上,近年来这种“突破底线”的事情确实也并不罕见,但像这样公然诬良为罪,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坚持要突破底线的,却是闻所未闻——这才是民意激荡的理由。
  
    在巴东案发生后,巴东县公安局的表现似乎不合情理,颇耐人寻味。案件一发生,公安人员似乎就认定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马上把邓玉娇控制起来,关到精神病医院;而对于另一种可能“强奸未遂”,不但不查不问,而且听任有关证物失效或消失,既不保护,也不取证。这种迅速而坚决地倾向于某一方的立场表现,令旁观者不能不感到奇怪。套用巴东县公安局长的话说:从常理看,公安人员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他们有什么理由要急着出演这种反派角色?难道他们与邓玉娇有仇,与邓贵大有亲?
  
    笔者相信,这些公安人员与邓玉娇“无仇”,因为后者还不够格——如果有仇,邓玉娇早就在巴东呆不下去了。此案过后,纵然邓玉娇能获无罪释放,一下子惹恼了这么多“大人物”,相信她也不敢再在巴东呆下去了——却不妨假设他们与邓贵大“有亲”。按照许多地方的类似情况,不妨如此来推测案情:像洗浴中心这种色情场所,必定是由当地公安人员“罩”着的。
  
    而邓贵大等人,则是洗浴中心的常客和贵宾。案件发生后,首先赶到现场的,当然是“罩”着洗浴中心的当地派出所。无论是从同镇官员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出发,还是从保护洗浴中心的贵宾、以维护保护者的“职业声誉”这一需要出发,派出所都必然倾向于邓贵大们。派出所进行了最原始的处理后,案件交到县公安局。一方面,县公安局会受到派出所上交的第一手材料或汇报的第一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安局领导或者也在洗浴中心入了股,至少接受了进贡,于是他们也顺理成章地站在了洗浴中心及其贵宾一边。
  
    关键在于,事先谁也没料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不就是一个弱女子,家里几个老农民吗?挥挥手就摆平的事。再硬的刺头,也经不起铁手铐。咱爷们办事,什么时候要讲究这么多呵?他们大概没料到,这个时代有一种东西叫做网络,它可以把无数弱者与草民的声音汇聚起来,形成惊涛骇浪。事情闹大后,初一已经做了,只好接着做十五。不然,利益纠缠下更加不好交代。这应该就是巴东县公安局一开始就采取反派立场,并且死硬到底的原因。
  
    当然,以上情形还只是一种推测。但这种推测依据的是普遍人性与中國国情,至少比巴东县公安局“故意杀人”的定性要靠谱得多。也因此,要合符正义与民心地处理好巴东一案,除必须以“强奸未遂”作为调查主线外,还可以顺便查查当地警察包庇、入股色情场所的案件。这样一来,或许案情能够较快水落石出。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此案会不会这么查?由谁来查?
 
楼主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国内已经宣传几十年了。 google一下,会得到两百多万条与“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相关文章( 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 - Google Search= ) 目前,国内主导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的各级领导,很多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甚至邓小平也是留法归国的。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基本也都是海归的,难道他们那么多人,都不知道“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

此外,搂主的这句话也值得商榷:“在我们东方文化里,缺少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甚至没有“三段论”,更谈不上逻辑学。我们甚至连逻辑的前提--明确的概念--都没有,连“概念”这个汉语词汇本身,还是近代才从日文引进的。”“三段论”虽然是西人先提出来的,但并不是说“三段论”提出来之前就不存在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就像做菜和菜谱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大厨,并不一定要先发表菜谱然后才能做出好菜。

远的不说,就说马上就要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吧。今年国内有六百多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国内主政者为这事已经快愁死了,用“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就能解决问题?西方国家应该有“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吧,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怎么就解决不了?美国欧洲怎么还会有金融危机?

中国有远比“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更重要和急迫的问题,即社会矛盾和百姓的生存权问题以及激烈的阶级对立矛盾。例如: ...



楼上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听起来也非常熟悉、非常入耳,连我本人也很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那个文化环境里出来的。
但你的观点却为什么与我原有的观点不同呢?同一物体,在同一个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既是白、又是黑的。所以肯定有一方的观点是存在问题的。这就促使我再回视自己的观点,并仔细研究你的道理。


1、知识容易学,但思维习惯不容易学。思维习惯是文化的沉淀,又受环境影响。
留学人员学习的主要是知识。他们如果只是在西方的学校里学习过,没有深入社会生活,就不能煅造思维习惯。
其实现代管理课程,在80年代就已经在国内的大学里广泛开设了。尤其是80末开始,国内很多大学就兴起了各种针对厂长经理、针对各级官员的现代管理培训班,很多政府官员都纷纷到大学去“回炉”,并拿个现代管理方面的文凭。从线性规划、到运筹学,大家都热烈讨论,精神振奋,似乎管理工作的一切都可以定量化、规范化、自动化、用数学来表达。
但等回到工作单位,三盅酒一喝、六个会议一开、九个文件一批、...,又都回到世俗习惯里去了。
你Google搜索的结果,大都是形式上的东西。有些是知识上的东西,但也是在需要的时候喊一喊。
就以“放假通知”这个实际情况为例,不管你是Google,还是百度,你就查不到除了老华侨以外的第二个反对的声音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大家的习惯思维都认为是正常的。

2、关于逻辑学。
我说的是,就我们东方人的逻辑思维而言,我们没有“三段论”,更谈不上有系统的逻辑学。而楼上却把概念偷换成逻辑学的产生了:“但并不是说“三段论”提出来之前就不存在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即使是逻辑学的产生,“三段论”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核心。没有“三段论”,严密的逻辑学就几乎不能存在。
至于你举的厨师和菜谱的关系,同样有逻辑错误。你先说“就像做菜和菜谱的关系”,这里的应该包括心中的菜谱和纸面上的菜谱;但你然后又说“一个优秀的大厨,并不一定要先发表菜谱然后才能做出好菜”。这后者显然只是纸面上的菜谱了。这显然是逻辑上的不周延了。如果是诡辩,你这样说是精明的;但从通篇的语气看,你是比较严肃的,不象是在诡辩。

其实,在CFC各论坛里,我们经常见到逻辑问题。有些是故意诡辩; 而更多的, 则是无意的习惯错误(有时也可能包括“老华侨”自己)。

3、就业、金融危机、及邓玉娇。
为什么今年有六百万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学盲目扩招造成的。我们在当初扩招的时候,做过系统市场调研没有。我们国内的人,号称对自己的国情比较清楚,但知不知道我们的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均衡;知不知道我们多年来推行的都是精英教育,而带有精英思想的人,又怎么面对素质教育的外表!
老华侨曾经和加拿大“人力资源部”的一位“干部”聊天,她提出了几个“25%”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美国控制给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以维持只有25%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即使超过1%,都会造成巨大浪费。因为,一个国家要维持不同的人力素质梯队,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方面的就业劳力都有。 中国在扩招之前,有这个科学管理概念没有?

再说金融危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否定了西方科学管理体系。不管如何文明、与发达,问题总是存在的。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这本身就是西方人马克思所预言的。但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社会修正,使得金融危机的周期在拉长,使得其损害程度在降低。

至于楼上举的“邓玉娇”的例子,如果楼上说的是事实,那也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比较腐败,同时法律体系也不够严密和完善。单就“无罪推论”概念而言,这个西方奉行了几百年的法律原则,我们才刚刚开始施行。你怎么能指望,我们的法律能很好地保护当事人。
什么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 -- 科学管理。


看来,楼上的每一个观点,都映证了“老华侨”立论的重要性。
 
两位果然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姜还真是老的辣呀!没错,因中国两千多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掉的。一般中国人仍然缺少西方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很容易盲从,这也确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否则一个小小轮子岂有此能耐兴风作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