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3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图:5月25日,神木县万镇镇张家沟村82岁的毛玉叶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就要出院了。她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胸腔大量积液,住院一月共花去8496元,个人仅花费了医保外的40多元。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十大惠民工程”今年将总花费12.9亿,而该县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是17亿
“地方财政收入17个亿仅是预算内的,加上预算外的,我们今年能花的有30个亿。这点钱真的算不了什么。”
“我们做了,前十强为什么不做?”实施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只是个“愿不愿”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少搞点楼堂馆所不就够了吗?”
―――神木县财政局副局长刘新民
陕西省神木县3月1日起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至今已经3个月,“看病不要钱”极大地刺激了劳苦大众的神经,县内定点医院人满为患。正逢新医改出台之际,此创举令这个去年才晋升的“中国百强县”名声大噪,将其推上舆论的浪尖。“乌托邦”、“政治秀”,质疑者称神木的做法不符合经济规律,地方财政难以为继。富有戏剧化的是,神木官方后来的回应表达了将“免费医疗”进行到底的决心。
究竟是心血来潮的“大跃进”,还是深思熟虑的顺势而为?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免费医疗”仅仅为神木近年推行的“惠民政策”之一,神木有更大的雄心,那就是实现货真价实的公共财政和全福利。而从另一个角度,这些创举与其说是一种超前的给予,不如说是一种过后的修复。神木的尝试与困惑,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全局的缩影。
住院看病,甚至包括器官移植,每人每年最多可报销30万元。今年3月1日,陕西神木县的40万老百姓开始享受这项福利。
神木官方表示,县财政将为此付出1.5亿,而这个中国产煤第一县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是17亿。县财政局副局长刘新民说:“如果这点实事都办不了,那真的说不过去。”
实际上,2008年,神木的孩子们就切身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全县实施12年免费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学费、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全免,每人每天还有3.5元的生活补助,县财政为此补贴了1.3亿元。
包括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在内,神木的账单上共列出了“十大惠民工程”,今年总花费12.9亿,据说县里领导要让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真正的免费教育
“仅仅免收学费是狭义的免费教育,而我们的免费教育是上学不交一分钱。”神木县教育局副局长李长春说,“只要孩子想上学我们就提供这个机会。”家长们反映,学校乱收费现象消失了
19岁的乔娟想上大连财经大学,对于这次高考,她显得很有信心,因为高三这一年比以往都要轻松得多,她不用再为学费而烦恼。
乔娟记得去年8月份开学的那天,报名时老师说不用交学费了,她高兴坏了,很快打电话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往年,一到开学,家里就忙着四处借钱。
和乔娟一同欢呼的还有神木县的两万多名高中生。2008年,每人每学期除免交800元的学费、130元的公寓管理费、500元的课本费等费用外,还能得到437.5元的生活补助以及人均200元的公用经费。
而在他们之前,2007年,神木县6万小学初中生就已享受类似待遇。
与“免费医疗”不同,神木的12年免费教育是分步推进的,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即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并补助生活费,2006年将“两免一补”扩大到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007年则推行“五免一补”,实现学校零收费。
“仅仅免收学费是狭义的免费教育,而我们的免费教育是上学不交一分钱。”神木县教育局副局长李长春说,“只要孩子想上学我们就提供这个机会。”
李长春特意说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神木的免费教育对象包括所有的在册学生,而高中阶段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才只限户籍人口。
作为神木七中的校长,免费教育让黄瑾的压力释放不少,他管理着包括乔娟在内的3800多名学生。过去,和贫困生一样,他最害怕的也是开学,家长排着队找他,求他减免孩子的学费。“这下好了,没人再找我免学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来找我,我还能给他们两三千的补助,没问题的。”
黄校长还说,目前学校运转一年需要的1800多万全由财政支付,过去困难学生的费用常常收不上来,如今学校的资金充裕了,贫困生的思想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乔娟初中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在县城开了间粮油门市,一个月收入1500元左右供他们姊妹三人上学,哥哥上大专一年学费1万多。她和上初中的妹妹上学都不用交钱,家里的负担骤然减轻。作为贫困生,乔娟还可额外领取1800元的公益资助。高三这年让她最欣喜的就是,“敢买书了”。
家长们还反映,免费教育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学校乱收费的现象消失了。
民生“组合拳”
神木立志建设“民生政府”,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渠道、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今年,财政给民政的钱由去年的7000万涨到了1亿,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后,神木开始解决老年人的问题。
今年全县启动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的缴费标准为每人960元,财政补助一半,个人自筹一半,财政另外增加每月64元的基础养老补贴。
神木县人劳局副局长高海郎介绍,3月动员,4月开始缴费,目前已经有7万人参保,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年内的目标是10万,计划3―5年全部参保。县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是7000万元。
农民积极的原因在于参保人员缴费少,领取的标准高,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平均在4年内就能收回。对已达领取年龄(男60岁、女55岁)的老年人,若子女按政策参保,可以直接享受政府补贴的64元基础养老金,或可按现在标准补交15年共7200元,每月可享受168元以上。
低保方面,神木去年开始,将农村年收入900元以下、城市1800元以下的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全县低保人口有4.6万多人。今年,农民低保由人均每年678元提高到798元,城市居民低保由人均每月166元提高到236元,五保供养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000元。“我们的标准提得比西安还高。”县民政局长任良升说。
今年,任良升的手头又宽裕了不少,财政给民政的钱由去年的7000万涨到了1亿,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其中包括: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城市、农村特殊人群,每人每年分别补助3600元和2880元,仅这项救助就将占用1320万元;对特困家庭视困难程度临时救助500元到10000元;以每户8000元的标准帮助428户困难户改造房屋。
神木还投资了2800多万建设一座600人规模的中心敬老院,打算对全县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成立的县慈善协会挂靠在民政局,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资助贫困大学生,一本每人1万元,二本5000元,现已资助了上千名学生。任良升说,神木“不能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今年起对有困难的专科生也将给予每人不低于3000元的资助。
改善民生打的是一套“组合拳”,县长雷正西表示,这些都是建设“民生政府”的组成部分,神木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渠道、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
然而,县里领导们没有预料到,这样“干部受教育、老百姓得实惠”的事情却引发诸多争议。问题是出在“免费医疗”上。
“免费医疗”争议
“免费医疗”遇到种种问题,神木的官员们似乎胸有成竹。真正让他们毫无准备的,是舆论的压力
有人将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形容为“拍脑袋的大跃进”,认为道德风险极高,容易导致小病大医、无病大养,而真正需要治病的人却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全民免费实际上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为了区别普通的医保。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是共产主义。”神木的一名官员说。
按照《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细则》的规定,“全民”并不包括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这部分人约占户籍人口的5%;而“免费”也并非一分不收,资金有部分是来自病人缴纳的医疗保险金。
门诊实行医疗卡制度,可以报销的是住院治疗,但起付线以下(含起付线)由本人自付。起付标准为:乡镇医院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每人次400元;县境外医院每人次3000元。此外,对分娩、子宫肌瘤、阑尾炎、胆结石、痔疮等30种单病的治疗实行包干。
新政策实施的头一个月,县内7家定点医院的病房人满为患,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半,3月下旬到4月上旬住院人数达到高峰,同比增加30%。县卫生局的宣传材料指出,4月下旬住院人数开始下降,情况正得到缓解,目前住院床位还有100余张。
然而,病床依然紧张。
神木县人民医院可能是中国最气派的县级医院,投资1亿多新建的大楼巍然屹立,刚启用就赶上了“免费医疗”引来的看病潮。如同星级宾馆一般的住院楼,现有病床400多张。院方统计:3月1日至25日,住院人数有七八百;3月26日至4月25日,上升到900多;4月26至5月26则近千人,出院人数则和住院人数基本持平。
6月4日,医院内一科病房的护士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科室原有39张病床,后加成44张,现在都满了。
病房爆满招来的质疑最多,同时医院开大处方也饱受诟病。按照《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细则》规定,县级医院病人每日总费用不得超过400元,但实际的情况是普遍超标,而公立医院的超标情况比民营医院还严重。在4月份的费用考核中,县医院每人每天住院总费用接近600元,比限额高出200元。
“免费医疗”遇到种种问题,神木的官员们似乎胸有成竹,县里为实施这一创举开展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调研工作,目前发生的医疗费实际上比他们当初测算的要少。真正让他们毫无准备的,是舆论的压力。
县委书记郭宝成对媒体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的热心的媒体和网友还没有给我们留下能够检验的时间。”郭宝成表示,政策还处在不断调整和修订的过程中。
据悉,神木正在完善免费医疗信息管理,鼓励慢性病、小病患者门诊治疗,确保大病、重病患者住院。今后医院每月报销医药费时,将有10%作为风险金扣留,年终核算未超标予以返还,超标则作为罚金。
至于财政压力,刘新民说:“地方财政收入17个亿仅是预算内的,加上预算外的,我们今年能花的有30个亿。这点钱真的算不了什么。”
迟到的福利
“免费医疗”实施的头一个月,塞满县内医院病房的患者90%来自农村。“免费医疗”的实施让这些农民看到了生存的另一种可能
刘家明(化名)今年41岁,2005年得了尿毒症,对他来说“免费医疗”并不是什么“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不是来得太早,而是来得太迟。
在北京花了30万换肾后,4年来刘家明都是在靠透析维持生命,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次数也越来越频繁,透析的价格同时也在上涨,“过去一年五六万,现在一年要八万”。
得病后没力气干活,缺乏收入来源,农民刘家明为治病债台高筑。为省钱,他只好减少透析的次数,消毒后重复利用导管。“这很危险的,容易感染,导管一般应一次性使用,但那就得多花178元。”他无奈地说。
医院人满为患,一些病情不急的慢性病患者却占据了紧缺的床位,会造成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和不公。这是众多批评者对神木“免费医疗”的担心。
然而,以往的报道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除住院治疗可以报销外,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慢性肾衰竭、癫痫、肿瘤化放疗等23个病种的病人,可以申请慢性病门诊报销。具体程序是,经二级甲等以上定点医院诊断确定为慢性病患者,门诊医疗费全年限额报销。
按标准,刘家明今年最高可以报销6万元的医疗费,他觉得钱还不够,而且一年报销一次时间也太长,家里周转不过来,好在神木实施免费教育,让他和妻子至少不用为三个孩子的学费发愁。
医院爆满也是福利迟到的一种表现。
“免费医疗”实施的头一个月,塞满县内医院病房的患者90%来自农村,7家定点医院共接收患者2036人次,其中农村户口的为1832人;县外定点医院共接收患者243人,其中农村户口的为180人,占74%。
“有钱人不会拖病。”刘家明说,农村生了大病只有等死,到住院时往往都没救了。“我的病又和别人不一样,虽然是慢性病,但是透析一停就是个死。”“免费医疗”的实施让这些农民看到了生存的另一种可能。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