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仇恨何时消?

ZhiZuChangLe

常乐仙子
VIP
注册
2009-05-21
消息
3,914
荣誉分数
281
声望点数
93
所在地
Ottawa
·陈向阳·

在这次新疆暴乱中,如果你不幸恰好站在事发的街头,不管你多么善良多么无辜,只因为你的民族相貌,就可能挨上一顿痛殴,甚至丧命。这实在是太可怕了。除了不问青红皂白的血腥暴力,民族仇恨的另一个可怕之处是它的持久性,一旦形成便长期存在,世代相传很少衰减。任何偶发的事件,哪怕很小,甚至并不相干,也能立刻揭开疮疤,使所有新伤旧痛一起发作。

已经有人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来类比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冲突,恐怕这并不合适,至少汉族和维族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坏。但巴、以的例子可以警示双方:使用暴力手段达不到目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白白流血。维族的施暴者如果只想显示自己凶狠,可以说目标达到了。但若想把汉人打怕,打跑,打出个东突来,那就毫无希望。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陷于战争无力顾及的时候,一部分维族人曾几次试图独立也没能成功。如今中国空前强大,此时以暴力求疆独,成功的可能性绝对为零。把事闹大寻求国际压力的路线也不会有结果,十几亿空前自信的中国人能屈服外部压力么?门儿都没有。汉族人这边也该明白,强硬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王震当年的手段可比今天狠得多,用一位当年新疆汉人的话说:“敢闹事就机关枪突突他”。但结果只是一时压住了局面,推迟了仇恨爆发的时间。

中央政府并非完全不明事理,多年来一直是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硬的一手在于立竿见影控制局面。软的一手为的是潜移默化、化解民族仇恨。但这次的暴乱规模之大、烈度之强,揭露出民族仇恨的巨大和深刻。胡萝卜显然没起作用。为什么维汉两族的仇恨难解难消?原因很多,而且是两方面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此处不想多说,仅指出一点汉族人方面的问题。

多数的汉族人根深蒂固的认为,而且毫不避讳地说:中国少数民族太落后,他们应该接受并同化到汉族文化中来(包括语言和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看法不能算太错,但对于少数民族却是极大的刺痛。哪个民族都自尊,都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哪怕真落后,也只能自己说、自己改,听不得旁人说三道四。尤其是藏族和维族,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仅强烈而且自成一体,他们的民族传统也特别牢固。

现代西方社会已经在这方面非常小心,努力避免评说不同文化和文明哪个先进哪个落后。澳洲土著人的原始社会显然落后于现代文明,澳州政府过去曾实行同化政策,试图促使土著人“融入主流社会”。但现在早已改变了,一提到土著文化只说是澳洲的宝贵遗产,并早就废弃了同化政策,代之以“让土著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事”。

现在的中国政府倒没有愚蠢到大张旗鼓的实行“同化政策”。但大多数的汉人呢,显然还没有学会在少数民族面前克制住“文化自大”的流露,远远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小心翼翼、尽量表现出对待“落后文化”的尊重(不管是否出于内心)。

说句老实话,最终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还真需要某种程度的同化,比如使用共同的语言和对身份归属的认同。但施行同化又不引起少数民族的反感不是件容易事,任何强迫的做法一定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软办法比硬办法有效的多。想想看,汉族人自己放弃了多少信仰和价值观念?不说一百年前了,就看50年前的汉族人和今天比较是多么不一样。促使他们放弃“革命理想”的显然不是第七舰队和原子弹,更要归功于麦当劳和好莱坞。

当那些维族人离开新疆来到内地谋生时,如果真想搞同化,这是多好的时机。可是有几个汉族人去友善的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全怪维族人不可交么?其实不少和维族人打过交道的汉族人说,只要你真心地对待他们,维族人对你的诚实和义气要胜过许多汉族人。关键是没有几个汉族人深明大义地去“做维族人的工作”。而且,十个深明大义的人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只要一个人就可轻易毁掉。

别说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汉族人自己的关系就是一团糟。比如那根深蒂固的“地域歧视”,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东北人,几乎各个地方的人都互相瞧不起,都津津乐道别人的“莫须有”的毛病。以同乡关系结团搭伙来抵御他人的欺负或一起去欺负他人简直是司空见惯。再加上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乡下人不信任城里人,富人蔑视穷人,穷人仇视富人,当官的欺压百姓,百姓憎恶当官的,汉族人内部就充斥着相互的恶意和猜忌,怎么能指望他们真诚友善的对待维族人呢?

民族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公正、公平,而这些恰恰是当今中国社会中非常短缺的。

汉族和维族之间的仇恨何时能消?路迢迢也。

□ 寄自澳大利亚

My China News Digest
 
希特勒说劣等民族应该消灭
 
还希望出现第二个希特勒?如果有人认为你是属于劣等民族,你会怎样想?
我只是客观引用历史人物说的话 你丫别对号入座
 
其实人民日报说的不错,新疆的事情就是一个犯罪问题,和民族问题无关。摆明了,没有东突训练的骨干,根本就不存在75事件。汉人和维族也许有矛盾,但从来不是血仇,不需要杀光对方来解决。如果不是维人而是北京附近的农民,一样可以被训练,挑动本地盲流和学生上街以后,一样可以杀人。

这件事自始至终都不是民族问题,而是一个有组织犯罪问题,恐怖主义问题。

从犯罪的角度看,新疆基层政权的组织度完全没有。这次没有搞武器进来,如果事先察觉,基层派出所和刑侦大队用200付手铐就可以解决问题。也许王乐泉优柔寡断,但只要情报充分,确定是要在乌市动手杀人的,没有理由做不出基本的决定的。

长期来讲,我觉得倒是2个问题。一个是教育的问题,一个是就业的问题,都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如果汉语教学的大学教育能普及,至少有2个好处,一个是东突培训骨干的成本要上升,大学生干恐怖分子的要价和不识字的农民不一样;另外一个,普及了教育,知识分子的地位就会下降。而维族的知识分子向来是独立的先锋。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就业,社会闲散人员永远是治安的噩梦。教育与就业问题也是相关的。如果汉语教学在新疆得到普及,也扩大了维人的就业渠道和门路,毕竟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即使在加拿大也一样,如果不懂英语只懂中文,只能在唐人街上混,就业就受到很大限制。维族的落后的问题有一部分是政府的问题,比方说很多地方只有维语学校。


另外指出一点,《华夏文摘》(CND)《北京之春》等网络刊物,都是海外民运办的。拿北京人,上海人,东北人等的地域矛盾,汉维的民族矛盾,以及富人与穷人的阶级矛盾相提并论,相混淆,是典型的概念不清思维混乱,更是瞎扯。
 
其实人民日报说的不错,新疆的事情就是一个犯罪问题,和民族问题无关。摆明了,没有东突训练的骨干,根本就不存在75事件。汉人和维族也许有矛盾,但从来不是血仇,不需要杀光对方来解决。如果不是维人而是北京附近的农民,一样可以被训练,挑动本地盲流和学生上街以后,一样可以杀人。

这件事自始至终都不是民族问题,而是一个有组织犯罪问题,恐怖主义问题

把这次新疆事件说成是一个纯粹的犯罪问题,而和民族矛盾无关,真是自欺欺人。其实你自己也承认“汉人和维族也许有矛盾”。事实上,恐怖分子就是利用了维汉之间的矛盾。


 
。。。
另外指出一点,《华夏文摘》(CND)《北京之春》等网络刊物,都是海外民运办的。。。。。

还真不知道,《华夏文摘》(CND)是海外民运办的。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一些愚昧无知的年轻人被人当枪使。
 
那,现在要平安,和谐,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年轻人们的觉悟?别上当受骗?:)
 
那,现在要平安,和谐,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年轻人们的觉悟?别上当受骗?:)
你真聪明。:):):)然而,非什么『首当其冲』而应该是首要任务。。。。
 
把这次新疆事件说成是一个纯粹的犯罪问题,而和民族矛盾无关,真是自欺欺人。其实你自己也承认“汉人和维族也许有矛盾”。事实上,恐怖分子就是利用了维汉之间的矛盾。

你转的这篇文章,基本是“精英”的看法。下面给你转一个“草民”的思考。不同的题目,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

关于圈子问题,邓贵大问题及新疆问题

作者: 数学

邓贵大要求邓玉娇提供异性洗浴服务,并用钞票敲击邓玉娇的脑袋,并推坐邓玉娇,结果被邓玉娇正当防卫杀死。而邓贵大的老婆对她孩子说,你父亲不是传的那个样子的人。

后来发生了新疆的暴乱,多人死伤。而最早是在广东这边,韶关一家玩具厂的几百名新疆工人和当地工人群架,结果造成二新疆人死。

所有这些事件,对于谁是谁非,已经有了一些道德上的一般的评价。但是,本帖子要研究一下更为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的圈子问题。

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人群是分为圈子的。一个人在他所处的圈子内,很可能是道德高尚,讲义气够朋友,甚至在圈子内“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高尚品质都存在的。

比如说,邓贵大推坐邓玉娇。那么,他平时会不会有机会推坐黄德智?我认为不会,因为在邓贵大的心目中,他和黄德智,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而且,他可能对圈子里的人,都是讲道德讲无私的。这个人很可能在圈子内是有好口碑的。甚至,邓贵大也许不能够说不尊重妇女。如果他见到他老婆,相信会尊重的,见到黄德智的老婆与孩子,哪怕是女儿吧,都会笑咪咪的,道德上做的事情是得体的。

那么,同样是对待妇女,怎么邓贵大对邓玉娇就不同了呢?就要干推坐的事情了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邓玉娇完全是圈子外面的人,对于圈子外面的人,他甚至可以不将其视为人。

把这个原理推到一般,那就是说,这个任何上的任何一个人,从他的家庭,他的学历,他的职业,他的生活所在地,他的民族成份,他的财产多少,都导致他构成了某一些人的圈子,在这个圈子内,他有可能高尚有可能不道德,但是这都是圈子内部的事情。此外,还存在有他的圈子外面的人。他对待圈内人,和对待圈外人,那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除了邓贵大那样能够推坐邓玉娇的人。也完全可以有这样的嫖客,就是对妓女一向彬彬有礼,非常客气。但是,即使如此,在他的心目中,妓女或者一切被他认为是妓女的人,都是不属于他的这个圈子的。

有一些人,见到穷人就抹眼泪,就同情,就想帮助。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这种帮助,仍然属于一个圈子里的人对另一个圈子里的人的帮助,这和圈内的人互相帮助是两码事。

这一点也可以打个比方,比如人一见到大熊猫就觉得可爱,就想帮助。但是,人和大熊猫甚至不要说不是一个圈子,干脆就不是一种动物,是完全无可能与之平等的。其实不过就是人类创造了一个特别不适宜大熊猫生活的环境,然后再为大熊猫的艰苦而感到难过,又帮助大熊猫,整个就是一个虚伪。

再比如说当年的日本鬼子搞南京大屠杀,强奸大量的中国妇女,这些年青人可能回到国内,在日本国内对妇女倒反而是有礼的,日本军队内部的一些人,在自己人中间,也许会遵守一些道德。但这是因为这是在他们自己的这个民族圈子里。因此对于其它的民族,如中国人,在他们心目中就不是人了。

其实,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往往也是由于民族圈子的不同而构成。

因此就要说到毛泽东。毛泽东的改造中国的过程,我认为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致力于消除中国的各种各样的圈子。在解放前的中国社会,那的确是分了太多的圈子的,而且不同圈子的人,相互了解也不够,甚至不把其它圈子里的人当人看,包括各种军阀,各种阶级,各种民族,还有各种黑社会,各种不同省份不同市县的人,还有城里人和乡下人,等等。

而如果有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是消除圈子,增进不同圈子的人的了解,具体应当怎么办呢?

通常如果要让下层圈子的人进入上层圈子,通常他是高兴的,乐意的。但是,并不容易进入。而如果要让上层圈子里的人去下层圈子里生活,去接近,通常是不高兴的,不乐意的。比如你要让一个教授去种上一年地,养上半年猪,和农民这个圈子打打交道,他会认为你在诬辱他,迫害他。

此外,大规模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这也是让大量的城里圈子里的人,去和农民这个圈子里的人多接近。这里面其实也有大量的知青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穿上少数民族服装,过上少数民族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技术来进行圈子的接近与融合。

当然,所有这些都被解释成为左的错误,侵犯人权,剥夺自由,黑暗啊黑暗,知青大返城,认为呆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对他们的迫害,一写起小说来那就声泪俱下,等等。“知青下乡是失败的,否则他们为什么争先恐后地要求闹回城呢”,“有种你去那个地方啊?你怎么不安排自己的儿子去那些地方啊?”等等等等言论就都出来了。而当圈子间的矛盾大到一定程度呢?为什么不反省隔陔是怎样产生的?

再说说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我认为,这个进城,并没有很好地把农民这个圈子与城市人的这个圈子很好地融合。中华民族中的每一个人,真的把一切其它的人都当成自己的兄弟一样了吗?还是各种不同的圈子之间相互产生许多偏见?

还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弥合社会上各种不同圈子的人的差别,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这件事情是有必要做的吗?还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做?甚至将以前的一切这种努力都给妖魔化成“迫害”?

此外,即使一个社会的各个圈子本来已经融合得不错,有没有必要再人为地增加一些新的圈子,如公务员,城管,高学历,高职称,等等圈子?

所有这些都需要研究和思考,我这里当然是没有答案的。

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正确地提出问题,哪怕是得不到解决,也是好的,至少有一个研究方向嘛。否则的话,大家永远因为不同的圈子而相互攻击,相互“严厉”,那有可能灾难越来越大。
 
那,现在要平安,和谐,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年轻人们的觉悟?别上当受骗?:)

安定团结、和谐社会,如果能做到,对国人说来,绝对不是坏事情。

自然需要提高全国各民族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层的整体素质;当然也需要体制上的变革,更需要物质基础和时间。

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是好事情。但是,如果有众多愚昧无知或半吊子水平的乌合之众,只能适得其反。
 
你转的这篇文章,基本是“精英”的看法。下面给你转一个“草民”的思考。不同的题目,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

关于圈子问题,邓贵大问题及新疆问题


其实,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往往也是由于民族圈子的不同而构成。

有的地方说得有道理。“圈子”理论和陈向阳的民族和谐包容意思差不多。
根据“圈子”理论,解放后,新疆就不应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应叫新疆省,西藏也是如此。这在前不久载的一篇文章里已提到: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707896.html#post5781554
 
另外指出一点,《华夏文摘》(CND)《北京之春》等网络刊物,都是海外民运办的。

我觉得,在什么样的地方发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得有没有道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