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 一个不寻常的地方

ZhiZuChangLe

常乐仙子
VIP
注册
2009-05-21
消息
3,918
荣誉分数
281
声望点数
93
所在地
Ottawa
************************************
不知哪位去过台湾的大陆网友或哪位台湾来的朋友
能否证实一下此文所说的是否属实?
有机会很想去看看。
************************************


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
   ·白 焰·

  用“不寻常”形容台湾,恐怕一些大陆游客摇头否认——“台湾不过如此,没什么看头”;“台北只相当于大陆的一个二流城市。”在2009年8月份的访台中,我几次听到台湾人对此类评议的反感。印象较深的来自中央日报社肖行易董事:虽然观光设施有不足,但台北不是二流城市,大陆人要看我们的软件。何谓软件?此乃人性、文明、民主之综合。台湾的不寻常就在于此,也是大陆叹之莫及又亟需学习的地方。

  对于首都,我们习惯于雄伟的建筑,因为雄伟的建筑体现国家的尊严。相反,台湾的五院政府机构大都安置于日本殖民时的建筑物,又旧又小。仅取一例,座落在日据(亲日的台湾人会用“日治”两字)时期女子中学的台湾立法院,看起来就是一个单位的大礼堂。若与大陆某县级政府相比,其气派上的差别俨如天壤。也许,气派是台湾人所不考虑的,因为威严不过是一个抽象,政府尊严无异于一种霸道,气派则是政绩工程的浮夸。内容重于形态。若以政府大楼的盛气凌人自居自傲,那无疑是一个错乱的认知。为什么不看一眼高墙下面屡遭整治的“上访村”或者露宿街头的访民呢?

  看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妨还要看其政府和军队在城市的占地面积,这就是说看有多少士兵站岗的地方、检查证件的地方、和禁止拍摄的地方。借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权威在公共空间的大量占用,代表着社会退步。台湾的政府军事机构几乎都撤出了城市,所腾出的地方被商业、民间和非政府组织使用。台湾两大政党(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总部是在租用的商业楼层里,其节俭可想而知。台湾的城市又是极为开放、流畅的城市,进出政府机关办事通行无阻。在台北,除了总统府和总统住宅外,看不到戒备森严的部门。倒是常常在纪念场所,人们看到警卫仪仗队和换岗仪式,如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忠烈祠以及桃园的慈湖。这些场所和仪式被用来进行哀悼和缅怀。遗憾的是,大陆还没有一个可以寻访牌位和寄托心愿的祭奠地点,或者说国家祠堂。大陆城市的一些好区域和黄金地段仍然被政府和军队把持、占用。

  高楼大厦是大城市的特征,可是,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普遍没有很多的高楼。当然,台北101大厦摩天耸立,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处,这反被用来观察大陆访台的人数。除此之外,台北的楼宇房屋都很适中,虽没有像北京那样宽阔的马路,但整个城市显得宽容、平易。沿街的绿化与毗邻的商店,没有高台阶,门户敞开;从容的脚步和可掬的姿态,人们情绪饱满、彬彬有礼。就风貌特色而言,台中是悠闲自得、喝茶品味的都市;台南是走进时光、寻古思幽的老城;高雄则显得更现代一点,尤其是它的新地铁。不难看出,这些城市的宗旨是与人为善,总的基调是脚踏实地,因而容不得虚张声势。另外,看一个城市是一流还是二流,除了看地面上的建筑,更要看地下的工程设施。官场政绩是表面文章。在大陆,华而不实的城市还少吗?城市归根结底不是为了观看,而是为了居住。

  开放的城市必有好客的人民。台湾人对客人的盛情和慷慨是无法形容的,但他们的节制意识又同时跃然纸上。他们请你吃饭,但绝不逼你把酒喝完;他们陪同你游览,但绝不催你快跑。我们的主办接待人宁愿跑前跑后地个别提醒,也绝不大声呼喊。在那些天的访问中,我没看到任何导游使用扩音喇叭。的确,台湾的公共场合没有喧哗或者吵闹。相反,公共场合的自命不凡在大陆是司空见惯。大陆人似乎认为,口大气粗方能够畅通无阻。台湾人却认为,心平气和才能够回避冲突。在高雄市的六合夜市,我看到两个人发生争吵,几个人欲趋前围观。这时,一个声音喊出:“不要有看客心理”,人群即刻散开。好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

  台湾人的温文尔雅表现在举手投足,然儿顷刻之间他们会变成情感外露的参政公民,投入进波澜壮阔的民主活动,尤其是投票竞选。在台湾,一个价值共识已经在社会生根,已经在民心深入,那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社会的共识促进社会的凝聚。纵有统战与独立的分歧,台湾大众仍然能够凝聚一起,遵纪守法,按民主规则行事。经过长期的一连串的政治改革,台湾已经是官怕民,而不是民怕官的社会。台湾民主基金会的刘燕秋主任说,台湾不是民不聊生,而是官不聊生。谁说中国的儒家传统不宜搞民主?谁说中国人不会搞民主?台湾民主转型的成功已经成为大陆的宝贵借签。

  大陆有千年的中国历史,台湾有厚重的汉语文化。大陆多于名胜古迹,台湾富于人文景观。如果大陆游客来台寻找在大陆消失的古朴遗风、门第书香,他们不会失望。当年随蒋介石来台的文人学者传承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随蒋来台的专家艺人也延继了民间艺术、才能技巧。你若去“上海乡村”,那里的大厨坚信他们的上海菜最正宗。就文学艺术而言,台湾的创新意识极强,创作欲望极旺。台湾行政院文建会力图用台湾创意带动世界上的中国文化。出于这样的一脉相承,一些台湾知识分子宣称,中国文化的主权在台湾,汉语复兴的潜力也在台湾。肯定不服气吧?姑且听之。另一方面,大陆游客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的话,他们同文同种的文化亲切感很快会被“去中国化”的本土潮水冲淡,也一会被法轮功的攻势宣传击蒙。有什么奇怪的呢?这就是台湾,一个多元化的台湾。

  台湾人文景观的佼佼者当然是故宫,也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处。历史上谁曾见过疲于奔命的国家元首在丢盔卸甲之时,仍不放弃文化巨宝。今天,台北故宫在精致的程度上弥补了北京故宫的件品数量。由于人工和面积的有限,台北故宫珍品的展出如挤出的涓涓滴水,使人望眼欲穿。无意之中,它又使人觉得那大部分没有展出的珍宝,代表着没有打开的中国文化——神秘莫测,源远流长。虽没有那万箱至宝,大陆的优势则在考古,即发现、挖掘新的古墓,以补充已有的遗产。然而,就如同现在,它们需要多少时间和门槛,才能与人民见面?见到时,谁又能保证那些展品是真的?在我看来,台湾人的幸运是能够看到古代文人墨客、书法画家的真迹。我在台北故宫时正遇到以赤壁为主题的特展,看到了宋朝苏东坡前赤壁赋的原件。与故宫类似的还有国立历史博物馆,内藏有国民政府迁台时从中国带来的和战后日本归还的古文物。

  大陆人的幸运在哪?对于台湾人,大陆有何不寻常?我们的接待人告诉我,在他的大陆旅游中,他感到大陆人的幸运是没有任何国家敢于侵略大陆。也就是说,大陆的不寻常是一个台湾人所没有的国土安全感。台湾人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大陆“消灭”的阴影里。听后,我感到内疚。不管武力攻台的可能有多大,假如置身于他的视野,今天能够活着也是死里逃生的有幸。与此同时,正是这种忧患意识逼迫台湾人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台湾有多少事情是大陆逼出来的。同时,迫于外交空间的狭小,台湾不遣余力地开拓非正式沟通渠道,又富有想象力地扩充自己的国际性。谁能想到,台湾的几个城市每年有如此之多的国际节日!听说过或者见过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吗?

  台湾的夜晚也属不寻常,用“吃”字涵盖也许并不过分。据说,大陆每天有约3000人抵达台北,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101大厦,就是士林夜市,誉满天下的台湾小吃就在那里。其实,台湾小吃岂止限于几个夜市,它们遍布大小城镇的大街小巷。有餐馆形式的,有摊位形式的;所供应的品种应有尽有,目不暇接。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除好吃外,是干净卫生。很多时候,倒是那些台湾摊主小贩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如果留心一下,你会看到他们对工作的专注和陶醉,哪怕是炸一根油条,或做一杯“爱玉”果汁。他们多埋头苦干,少留意顾客。为了吸引注意力,他们顶多用低调的方式提醒游客。台湾业主不吆喝或拉客,不强迫或欺诈。反观中国,就连本应圣洁的宗教寺庙也大行捞钱、骗钱之道。除开这一不同,另一个是台北有24小时营业的诚品书局。这意味着美食的海洋随即变成图书的海洋,夜市的食香即刻变成印刷的书香。文明就是这样通宵达旦。

  每个地方都有快节奏的生活和人群。其实,越是节奏快的地方就越有节奏慢的角落。当你终于在茶室,酒吧,或者卡拉OK坐下,台湾本土文化扑面而来。你会觉得那慢而拖的台湾话(甚至繁体字)很适于那个悠闲环境;你会觉得用闽南话唱的台湾歌听来缓缓如小河流水,婉转动人,于是大陆歌曲显得过于高昂;你还会觉得墙壁上挂着的原住民工艺品独特有趣,同时又异曲同工。在香气缭绕的优雅氛围里,坐着不同年龄和不同背景的文化圈、知识圈、商业圈、政治圈……他们的讨论批评更无拘无束,他们的自我审视更不拘一格。当你环顾四周具有气质的男女,隔着玻璃窗望着横过马路的人群和摩托车群,又细细追嚼台湾的方方面面、前前后后,你会品出修养和素质两个词的内涵,你会自问台湾的今天是不是大陆的明天。

  不管是返璞归真,还是与时共进,在台湾所经历、所看到的不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吗?难道还没有看头?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身在外,大陆游客的心态依旧闭关锁国。大陆人向往和谐,但他们的思维定势是,如果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就一切都不用解决。从游览台湾开始吧。用心去体验,即使走马看花也能够注意到软件上的差距,继而反躬自省,奋起直追。难怪温家宝总理说:“就算爬也愿意去台湾!”毕竟,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

□ 读者投稿
My China News Digest
 
同意本文。从文化方面,台湾确实保存得比大陆好,尤其是软件。没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学习就是。
 
从电视上看到,台湾到处充满暴力,族群间的,蓝绿阵营间的。而且大陆游客已经莫名其妙死了好几个了。不是吗?台湾负债已经是GDP的50%。这样的所谓民主,不要也罢。像当年台湾把大陆的财富和人才一扫而空,现在实行所谓民主后,已经在四小龙里敬佩末座。贸易全靠大陆的每年的巨额贸易顺差。真不明白他们这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哪里来的。
台湾人好客吗?友好嘛?我没去过台湾,但是从这里的台湾人能看出,他们好像挺喜欢在背后给大陆人下黑手,比如在职场里。到台湾人家里查经也是动不动就出言讽刺大陆人,好像偏执狂一样。
反观大陆人,纯朴善良,老拿有些台湾人当同胞看。毛病都是惯的。
 
谢天谢地! 要不这些财富和人才留在大陆的结果就是被灭掉。

从四小龙到现在的囧境,不知道这些财富到底是被大陆灭掉的还是被湾湾给灭掉的?

人才? 你们有经济人才还是地方管理人才? 从蒋家倒台以后,台湾就不再有人才了,只有一堆政治流氓
 
你懂经济吗?负债又怎样?美国还90%呢。。。

Japan 170%, Canada 63%

你懂政治和军事吗? 负债又怎样?美国敢赖帐,你台湾敢吗?
 
现在实行所谓民主后,已经在四小龙里敬佩末座。

台湾PPP排名25,南韩才30,你说的‘四小龙里敬佩末座‘’是你发明的?

FYI:中国100名
 
讲两句这里的台湾人不喜欢听的扫兴话:

在中美建交之前,台湾是有美国驻军的,台北街头美国军车可以横冲直撞,撞死人就好像压死只蚂蚁,因美军有驻外法权保护,可以逍遥法外,一走了之,不受法律制裁。天底下竟然真有此混帐的强盗逻辑。入夜北投灯火辉煌,莺莺燕燕好不热闹,美国的《时代杂志》曾为此大肆宣传,台湾女同胞亦有幸焉,玉照荣登在内『为国争光』。美军都有个毛病,管不住那脐下三寸地,强奸之事,时有发生,女同胞出门都得担心受怕。事件一旦发生,台湾政府为了『中美关系友好』也只能哑子吃黄莲,深怕颜脸无光,赶紧遮羞了事。

台湾的美国驻军是在『中美建交』时,被邓小平撵走的,因为这是建交的条件之一,美国必须承认台湾主权属于中国。台湾人才有今天的社会安宁,台湾人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对邓小平应该烧香顶礼膜拜才是。
 
台湾财政土石流的红色警戒 台湾财政,马政府,内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6日10:50 台海网
  台海网9月6日讯 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国际三大信评公司之一惠誉在九月三日所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台湾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举债情形几近“破表”。该机构预估,台湾政府今年总债务比率将占GDP的百分之五十,创下历史新高。这样的趋势再加上预估的一千两百亿水灾善后支出,也使惠誉对台湾“政府”的债务结构极不乐观,恐将台湾之信评降等。
  每次海外机构对台湾的评等不佳,“行政院”相关“部会”都会提出抗辩,或则说别人数据不对,或则归咎于(金融)海啸、水患等天灾,反正都是别人的错。但仔细检视客观证据,我们认为台湾债信债评的恶化不但证据确凿,更是天灾成分小、人祸成分大。以下试抽丝剥茧逐一厘清台湾债务评等下降的真实原因。
  首先要问:台湾财政赤字恶化与即将支出的水灾重建有关吗?答案是“无关”。其实早在四个月前,国际上另一家信评公司标准普尔,就已经降等台湾的债信,可见今年五月以后所有风灾水灾所引发的支出,都不是台湾财政恶化的原因。其次,台湾债信债评恶化,与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有关吗?答案也是“无关”。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而与台湾产经结构相近的新加坡、韩国、香港都受到幅度相当的冲击。但不论是四月公布的标准普尔报告或九月公布的惠誉报告,都显示其他同受冲击“国家”的信用评等没有下降,“唯独”台湾下降;可见,我们也不能将债信下降的祸因,归咎为金融海啸与世界经济不景气。
  第三,台湾债信如此难看,究竟是“政府”支出太高肇祸、抑或是税收不足酿灾呢?答案是“都有”。就支出面而言,爱台十二建设、因应经济不景气的扩大预算、八八水患的重建经费,确实加剧了“政府”的举债压力。但债信债评的好坏主要是看数年来累积的“政府”债务总和,并非一朝一夕的临时事件而能瞬间改变。正如同每个家庭都有临时性的意外支出,每个“国家”也难免有不可预期的灾变支出需求;故“国家”财政收支管理的重点,在于平日的谨慎心态,不恃意外之不来,而要“恃吾有以待也”。如果主事者没有这样的认知,平时乱开类似“免费营养午餐”的大头病支票,而财主单位又连一句警告的话都不敢说,那么就自然会产生债信下滑的后果。
  
  就税收不足而言,则行政当局的责任更是无可逃遁。台湾的租税负担率原本就极低,但“行政院”从来就不敢有任何健全财税结构的长远计划。表面上搞个虚应故事的赋税改革委员会,实质上却在一项一项的减税;遗赠税、所得税、特区税样样都降,但增税则是连起心动念都不敢。主管机关经常吹嘘降税使得资金回流台湾,却无法说服人民已经钱淹脚目的台湾再吸钱进来有什么好处?于是,我们的税收每季下降、租税负担率更是逐步走低,当然也是造成过去一年半财政赤字恶化的主因。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台湾的债信债评不佳是事实,且整个的财政恶化趋势与国际经济环境无关也是事实。简言之,台湾的财政恶化绝对不是天灾,而是不折不扣的人祸。“经建会”官员说,要学美国设置台湾的“国债钟”;“财政部”次长说要研究“财政警讯灯号”;但这些都是不切实际、推诿责任的遁辞。国际客观的信评原本就是警讯,主事者不知检讨,另外创造一个奇幻色彩的警示灯又有什么用?至于“行政院”要求“财政部长”在近期提出中长期财政改革方案,则又像是要求“把财政搞垮的人再提重建财政方案”,不知所云。更何况,“行政院”的这项要求,简直是把还在密集开例行会议、原本即责司财税架构调整的赋税改革委员会视为废物。看到行政团队对台湾债信债评危机的处理态度,真是令人担心未来财政土石流的侵蚀危机。
  再过一两天,马英九就要公布“内阁”改组名单了。马“政府”是否认真看待台湾的债信债评危机,看新的“内阁”名单即知答案。
 
台湾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负增长 敬陪四小龙末座
2007年12月17日 10:46: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blank.gif
blank.gif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股上周盘中创下7922点今年新低,独弱于国际股市,近期又有大企业赴港挂牌,象征经济橱窗的台湾资本市场持续不振。而今年截至10月底止,上市公司家数为681家,较去年底减少7家。同期间包括香港、新加坡、韩国则有两位数的家数成长,其中,香港增加52家最为惊人,至今年10月台湾却连续3年 负增长,敬陪四小龙末座。
台当局“金管会”官员坦承,“过去是烂公司才下市,现在是好公司也要下市,且有能力出走”,如果形成趋势,台股会形成反淘汰而进入恶性循环,绝对是一个警讯。

台湾上市公司家数在1997年为404家,到了2004年底达到高峰697家,中间即使遭遇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技泡沫等危机,新挂牌数依然正增长。不过近几年随着亚洲新兴市场崛起,资金开始产生排挤效应,加上台湾政治纷扰、两岸关系僵化未解、赴陆投资40%上限迟不松绑,即便台湾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获利已破兆元新台币、今年肯定续创历史新高,大老板们在台筹资意愿却是越来越低。
警讯有多严重?据报道,由于上市家数比下市家数来得少,截至今年10月底为止,台湾上市家数仅681家,比去年底的688家还要少。到11月底,台湾上市家数才增至698家。 这段期间,其他三小龙资本市场却蒸蒸日上,像韩国自去年的731家,成长至今年10月底的742家;新加坡去年底为539家,近来增至581家;香港去年底上市家数975家,今年10月底增加到1027家,增加家数52家最为惊人,而部分贡献正是来自弃台就港的台商。

为何弃台就港?说穿了,还是赴大陆投资40%限制等政治因素作祟。台湾政大商学院院长周行一认为,政策性限制,会出走的还是会走,就像现在有不少学生到大陆拿学位,或考取会计师、律师等证照一样,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 周行一说,政策最终还是该回归到透明度、完备的监理,尤其全球资金的流动快速,资金又是往有利的地方走,从历史经验来看,限制性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甚至造成“逆选择”的情况,最后导致好的走了,不好的留下来。 (云鹏)
 
IMF下修台湾GDP增长为负7.5% 排名亚洲倒数第二
2009-05-07 11:27来源:中国台湾网作者:易木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中国台湾网5月7日消息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强调亚太地区受金融危机伤害颇深,经济衰退情况将比其它地区更加严重。其中台湾地区的整体经济成长率也从正0.1%调降到负7.5%,今、明两年的排名成绩在亚洲皆为倒数第二,只强过新加坡。
  有别于近期显示亚洲经济衰退可能减缓的一些报告,IMF6日所发的报告几乎全面看坏亚洲经济成长,今年亚洲整体经济成长将由去年的5.1%下调至1.3%。
  IMF报告显示,台湾地区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率在亚洲排名倒数第二,只赢过新加坡。由于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受到金融风暴袭击,使得香港、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等亚洲四小龙的GDP均敬陪末座,唯韩国受到韩元走贬有利出口影响,经济复苏的速度胜过其它三地。
  对此,IMF亚太地区助理主任费尔曼(Joshua Felman)表示,亚洲地区经济成长的萎缩幅度远超过之前预期,而出口衰退之剧也是历来仅见。IMF同时警告,全球进口需求锐减,可能导致亚洲地区企业信用违约数量激增,并祸延至银行业。
  有鉴于此,IMF也建议高度仰赖出口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必须积极刺激内需消费,将出口经济转型为内需型经济,始能更快走出经济萎缩的阴霾。(易木)
 
台媒体: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敬陪末座的原因

2003年08月14日 15:17


  中新网8月14日电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日前完成今年上半年出口分析报告,发现在亚洲四小龙中,台湾不仅出口增加率最低,出口金额也被新加坡赶上,而敬陪末座。这与过去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曾是出口增加率最高、出口金额名列前茅的时代,无法相比,显然台湾经济出了问题。
  台湾的“经济日报”今日的社论指出,近两个月来国际间对亚太地区所作的各项评比调查显示,台湾在亚太经济中地位,有快速下落之势。
  在80年代前半期的1982至1987年,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不仅出口增加率高居首位,台湾的出口金额连续6年领先其它“三小龙”,而且同时期以美元计算的“GNP”增加率与每人“GNP”增加率,在四小龙中也是名列前茅。
  但近1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在四小龙中地位,有每下愈况之势;尤其是2000年至2002年,不论是“经济成长率”、以美元计算的“GNP”增加率、每人“GNP”增加率与出口增加率,在四小龙中均是敬陪末座,而且以美元计算的“GNP”与每人“GNP”都是负成长。2002年台湾出口还高于新加坡,在四小龙中排第三,但今年上半年就被新加坡赶过,又沦为四小龙之末了。
  统计数字所显现的应是最客观的事实,不过台当局则辩解,过去三年不景气乃是受国际经济不振影响,今年上半年则受SARS肆虐的冲击。文章分析指出,然而其它三小龙亦同受国际经济不振的影响,香港与新加坡受SARS冲击比台湾还严重,何以其它三小龙过去三年经济的表现,相对较台湾为佳,而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加率超过台湾一倍以上?显然台湾受创最重,外在因素之外的内在问题,可能更严重。
  台湾民间投资自2000年达到新台币1.55兆元高峰后急速下滑,2001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较2000年大幅衰退4300亿元,合计3年减少投资达1.31兆元,几相当于少了一年的投资额,投资率(投资占GDP百分比)更是自2000年的23.5%,2002年遽降为17.7%,应是台湾经济不振甚至衰退的关键所在。
  有识者都知道民间投资的大幅衰退,岛内投资环境的急遽恶化应是最主要原因;可是台当局却认为是受国际经济不振与企业外移,大量投资大陆的影响。不过,文章指出,其它三小龙同样受国际经济不振,但其它三小龙投资率还保持在25%左右,这和岛内投资环境的恶化,无法逃脱关系。
  文章指出,由于对大陆的大量投资,带动了对大陆的大量出口,也间接激励了岛内投资;尤其对大陆出口已成为台湾出口的主轴,今年1至7月整体出口仅增加6.8%,可是对大陆直接出口增加率高达108%。可见对大陆投资就经济面而言,是利多于弊,否则当前的经济情况会更糟。
  文章在最后指出,岛内投资环境的急遽恶化,当局政策的摇摆不定,缺乏一致性,只知制造议题,不会解决问题,应是罪魁祸首。
 
亚洲四小龙贪腐 台湾愈来愈沉沦


2008-12-18 08:17:30 华夏经纬网
  
47660.jpg
  [FONT=宋体]图/联合报提供[/FONT]
  
  [FONT=宋体]国际间评比各地区清廉程度的三项主要“贪腐指数”显示,台湾近几年贪腐程度愈来愈恶化。[/FONT]
  
  [FONT=宋体]三项“贪腐指数”分别为全球治理指标、贪腐印象指数和政经风险指数,都是由世界银行和国际透明组织等独立单位所做。三项指标一致显示,台湾从[/FONT]2004[FONT=宋体]、[/FONT]2005[FONT=宋体]年以来,贪腐情况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FONT]
  
  [FONT=宋体]在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在前二项指标的最新统计资料中倒数第二,仅领先南韩,但在“政经风险指数”中敬陪末座。而且,南韩这几年得分状况多半是起起伏伏,意味贪腐状况有时出现改善,台湾则几乎是一路下滑。[/FONT]
  
  [FONT=宋体]国际通讯社路透针对这些评比指出,不论在亚洲或世界各地,一直都看不到有效解决贪腐问题的明显趋势。[/FONT]
  
  [FONT=宋体]联合国[/FONT]4[FONT=宋体]年前引述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用于贿赂与贪腐的金额高达一兆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FONT]1/30[FONT=宋体];若能消除这些腐败行为,国民经济可飙升到原来的[/FONT]4[FONT=宋体]倍,儿童死亡率可下降[/FONT]75%[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德国帕绍大学经济学教授兰斯多夫表示,贪腐相当大程度影响了国际资金的流动,“资金会流向那些拥有对抗贪腐名声的国家。”[/FONT]
 
台湾还有什么能赢大陆?
(台湾) (2009-03-09)​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继在京奥以七比八败给中国队,中华队前天又以一比四在经典赛再尝败绩。球迷以此为“国耻”,并叹谓:“台湾还有什么可以赢大陆?”
  从球场风云看两岸消长,这是发人深省的宏观省思。在进一步对此申论之前,我们要先指出:不必妄自菲薄,台湾其实在民主自由的政经体制上大幅赢过大陆;只要在此一主轴上台湾能维持灯塔的指标地位,两岸的赛局即可能维持均势。然而,倘若台湾在民主自由的政经体制上竟也变质走样,那将是一个不堪设想的局面。
  台湾近年来角色地位的变化,其实不只是棒球输给中国;更应警惕的是,我们曾居亚洲四小龙领头羊的地位,如今却几已败退至敬陪末座。现在输一场棒球给中国,搞得举国嗟叹;但是,台湾近年痛失四小龙龙头的大挫败,却似乎未见国人有什么反省与警觉。对球赛敏感,对大局冷感,这是不是台湾的悲哀?
  中国毕竟是赢得五十一面金牌的奥运首强,所以台湾在体育运动上也不只是棒球输给中国而已;反过来说,台湾即使棒球输给中国,但我们仍在政经体制的发展上优于大陆,就两岸的宏观政经赛局而言,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政经改革即不无参照“台湾经验”之处。或许可以这么说:棒球输给中国,虽使台湾人伤心,但其实尚无伤大局,台湾必须思考的是:除了棒球,台湾还有什么可以赢大陆?
  球是圆的,国情世局亦是变动不居的。不论是棒球输给中国,或台湾变成敬陪四小龙之末,也许皆应在中华队教练叶志仙的一句话:“必须承认中国队的棒球进步很大,我们则却停滞不前的事实。”棒球如此,更应警惕的是,台湾在其他方面,是否亦复如此?
  北京、东京两场棒球输了,明年中华队还要在广州面对中国队;中国队不会人间蒸发,中华队也唯有全力迎战。其实,在两岸竞合的其他领域中,中国亦不会消失,台湾也必须全面迎对。纵使有一天台湾棒球队因没落而在国际球场消失,两岸全面的竞合关系也仍将存在,仍须面对及处理,无可回避。也就是说,体育竞技或许可以不参加,正如中国五十一枚金牌的奥运项目,台湾大多未参加,因此就谈不上输赢的问题;但是,两岸整体政经体制的竞合发展,台湾却无闪避的余地,只能迎对,不容退缩。
  这就回到两岸政经体制的竞赛了。台湾的强项是民主政治,但民主不可变质;台湾的强项是自由经济形成的民间活力,但此种活力不可扼杀。台湾倘若能发展出令对岸十三亿人敬佩珍惜的民主政治,又倘若能提供民间活力向对岸及世界进取的动能,台湾就很可能维持平衡稳定的两岸关系。因为,球赛一定是你输我赢;但两岸政经体制的宏观竞合,却可以“双赢”!
  比输掉一场球赛更使人忧虑者是:台湾的民主,仍然深陷二二八、台独及扁案之中;台湾的经济生机,仍然深陷要不要锁国,要不要签ECFA的争议之中。对岸来访,张铭清被围殴追打(打人,就能赢得球赛?);对岸邀访,吕秀莲则被绿营吓得不敢应邀(连上场都不敢,如何赢球?)。这样的民主,是要将台湾埋在自欺欺人的台独流沙之中;这样的经济,是要闭关锁国。但是,如叶志仙所说,在“对岸进步很快,我们停滞不前”的忧虑中,难道将以拒绝上场打球,来证明台湾没有输给大陆?或证明中国根本不存在?   不要玩弄民主,必须解放经济动能。我们即使输掉棒球,但也必须竭尽台湾民主自由体制的优势,在两岸宏观竞合关系中,全力争取“双赢共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