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早期文明,往往都是通过宗教,或者类宗教之手段,建立起一种人际间相互信任之关系。
中国自汉代起,独尊儒家,皆以礼教为其治国之指导思想,即所谓的『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儒家之代表人物为孔子,相信孔子之本意不外乎以礼仪手段,实现社会人际间之和谐;但是他过于强调了权威,所谓礼仪,不外乎下级无条件的服从、信任上级,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这便是儒家之败笔,信任应该是互相的,礼仪也应该是互相的。而孔子之礼还演变成一种教化之工具,成了压抑人类本性发展之手段。
无论是儒家、道家、佛教、回教,乃至于外来洋教之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亦无论中外,都难免被统治階层所利用,歪曲理解了它们的本意。礼治、法治最终都演变成了权治、人治,例子俯拾皆是。
人若处于一个被扭曲之社会内,就演变成有很多话不能说、不敢说,也就是所谓的话语禁忌,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名之曰『犬儒文化』,犬就是狗,也就是指其奴性,儒就是儒家,就是指礼教。
若人从小就浸泡于这种文化之中,而这种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禁忌:有死亡禁忌、性禁忌、话语禁忌等等,人们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凡事畏畏缩缩,怕这怕那,不自信的『乌龟心态』。你们留意一下,我们周围的许多中国人的表现,是不是如此。
中国自汉代起,独尊儒家,皆以礼教为其治国之指导思想,即所谓的『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儒家之代表人物为孔子,相信孔子之本意不外乎以礼仪手段,实现社会人际间之和谐;但是他过于强调了权威,所谓礼仪,不外乎下级无条件的服从、信任上级,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这便是儒家之败笔,信任应该是互相的,礼仪也应该是互相的。而孔子之礼还演变成一种教化之工具,成了压抑人类本性发展之手段。
无论是儒家、道家、佛教、回教,乃至于外来洋教之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亦无论中外,都难免被统治階层所利用,歪曲理解了它们的本意。礼治、法治最终都演变成了权治、人治,例子俯拾皆是。
人若处于一个被扭曲之社会内,就演变成有很多话不能说、不敢说,也就是所谓的话语禁忌,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名之曰『犬儒文化』,犬就是狗,也就是指其奴性,儒就是儒家,就是指礼教。
若人从小就浸泡于这种文化之中,而这种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禁忌:有死亡禁忌、性禁忌、话语禁忌等等,人们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凡事畏畏缩缩,怕这怕那,不自信的『乌龟心态』。你们留意一下,我们周围的许多中国人的表现,是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