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贴】太极拳 - 体验王建业先生的推不动功夫

tai_ji88

知名会员
注册
2008-11-02
消息
189
荣誉分数
15
声望点数
128
体验王建业先生的推不动功夫

体验王建业先生的推不动功夫
2009年09月11日 分类:个人日记
因在网上早已见到王先生的推不动功夫的介绍,加之以前对四川杨式太极拳李雅轩先生一派的功夫久有耳闻,我事先通过QQ与王先生进行了联系,没想到他爽快的答应了我拜访的请求。2009年7月28日,本人借去九寨沟旅游之便去成都拜访了杨式太极拳名师王建业先生,亲身体验了其推不动功夫,并与王先生交谈、试劲、摸劲玩了约三个小时。王先生不仅功夫真实不虚,而且其为人热情、来者不拒的精神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推不动,我想许多人会与我一样表示怀疑。别的不说本人就曾与一位体重约200斤、手臂与我小腿一般粗的先生试过劲,不管他怎么站,我要让他动步根本不须用多少劲,稍一用劲就可让他连退数步甚至跌到。所以,我想如果站着不动让我推,不要说王先生只有一百多斤,就是三百多斤也不难。
因为我们是初次相见,王先生可能开始有所保留,他让我双手推他的右肩,他开始还用手扶了一下我的手臂,但接着就只觉得其右胸部随着我用力而慢慢地转动,就把我的力化掉了,也不用扶我的手臂了。其实,有过推手经验的人都知道,当他人有两个力点到你身上时,你要么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要么化掉其中一个点,使他人只有一个点作用在你身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不被他人发出。但化劲的方法各有不动,我接触过几类人,一类是力量型的,你两只手推他,他伸手扣你的肘部(一侧或双侧),使你被扣的那只手不能用力;另一类是轻柔型的,他们不会让你的任何一个点着力,在你还没有推实的时候他就走化掉了;第三类就是象王先生这样的,让你推得着,用得上一点力,但你力稍大就被化掉,而且在他化你的时候,你摸不到他的力点,力点始终不抛出来,你只能感觉到他内部有一种劲既与你对抗,又不象是对抗的样子。
我双手推不动他右肩后,他又让我一手推他的肋部,另一手握拳推他的胸部。我知道这更难化一点,我右手握空拳,以内劲向其胸部渗透,一开始还真让我透了进去,但一会他就先含胸后又转动身体,一晃两晃又被他化掉,无法推动。(在家时曾多次试着用这种方法推人家,只要我一透进去,人家就会叫痛,并立刻被推出)接着又让我推他的双肩,可以说以前还没有人可以这样让我推的,这样推要化就更难一点,特别是如果不用其手勾拉我的手的话,是很难化掉的。我轻扶其双肩还是用内劲渗透的方法推,一开始也还是能透进去,摸到了里面,(根据经验一般这种情况下,我只要稍加一点力就可拔其根)他甚至还用手扶了一下我的手臂,接着他晃动上身,这次晃的幅度更大了,并在晃的过程中总是让我一侧用不出力,这样当然又推不动了。接下来他还让我推他的胯、推他的小腹,他都能化掉。这让我不得不感到佩服。
王先生显然对我印象也不错,所以谈得很高兴,把他练内功的视频、打拳的视频、推手的视频都给我看,我们聊一会试一两个动作,期间我还让其用内劲在我左臂上轻打了一下,以体验一下被内力打到的感觉。结果,他仅轻轻地将手一落,我就感到透骨的疼痛,后来回家后约一个星期,被打之处还有一点青紫,摸到时还会痛。
三个小时的时间在热烈的交谈和试手中很快地过去了,同事打电话来要归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王先生家。可惜无锡到成都太远,我又总是穷忙,而且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与我水平相仿又愿意去成都学习的同好,否则我真想正式拜师。
本文来源:中国太极论坛 http://www.taijiclub.net

 
李雅轩是王建业的师爷,是杨澄浦的高徒。



李雅轩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关于太极拳练法是否正确,李雅轩说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
在练功时,全身各部如松的均匀舒适了 ,便会感到掌心指肚之间发泡发胀,泡松松、胀鼓鼓的感觉,灵觉无比,清醒无比。
。。。
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之意。。。。劲则会有,愈愈离太极拳
董英傑说:“初步練拳時。覺身軀痠痛。此乃換力少不必驚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後,即覺腰腿輕快。神滿氣足。”
 
作者:翁心诚

杨澄甫之高足、追随其达近二十年的李雅轩大师,在世时曾坦率指出:眼下的太极拳训练者,99%练的不是真太极,缺乏太极拳味。在李师看来,缺乏太极拳味的最重要表现,就是没有练出沉劲。那么究竟什么是沉劲?沉劲在太极拳内劲中居何种地位?训练沉劲应具备哪些要素?本文就此谈些学练之初步体悟。

所谓沉劲,简言之即松沉、下按之劲,全身处处“放下”,安心舒体。只有能沉,才能提,才能聚。沉劲是内劲的主要表现与基础功力,这种内劲不是从腿向下,而是在心意引领下从腰脊、从丹田经过腿到脚下的可变的垂直性内劲。沉劲有以下特点。

1.沉劲是内力、内劲,伴随内气而生。

2.沉劲不是僵拙、死板、蠢笨之劲。

3.沉劲垂直于地面,且有松柔性、沉稳性、自然和谐性及灵活性。

4.沉劲来源于周身的协调一致及所有关节的节节贯串。

5.沉劲的方向是三股内劲如绞索般垂直带螺旋的从上向下。这三股内劲是:①从脊背由劲源点沿椎管内侧向下向脚趾骨点渗透;②内气经丹田、会阴及大腿内侧向涌泉渗透;③由脊椎椎骨骨髓空隙线向下经胯骨、腿骨、髁骨向脚底骨髓渗透。

6.沉劲有所积蓄时其发放有弹性,弹性的大小与速度决定于积蓄的大小与神经的灵敏程度。

7.沉劲的收蓄与发放由经络运行引领。

从上述特点可知,练沉劲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原则与主要方法,它决定了养生太极拳训练的成败得失。既然沉劲训练如此重要,那么其训练要素及方法有哪些呢?

沉劲训练,需要在太极拳训练的大前提下进行,要遵循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诸如立身中正、颈竖头悬、周身轻利、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圆裆开胯、塌腰溜臀、松腕弛踝等。在这些要求中,沉劲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周身轻利(轻灵)及心地清净。

下面重点谈谈沉劲训练的方法。

1.单式训练。在每个普通的单式训练中,都要落实沉劲的训练要素,体现沉劲的特点。对于没有掌握沉劲的训练者,先不必侧重于整体套路的沉劲训练,而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单式进行训练,以点带面,从最简便的单式开始反复训练,以求落实并有所体悟。以起式为例,尽管各门各派太极拳起式的外形不一定一致,但它们对于心、意、精、气、神的要求没有多大差别,练出的沉劲也大同小异。在看似简单的双臂上抬下按中,能体会松柔沉稳、循经走脉、劲力向下的旨趣,在重复千次、反复缓慢的训练中,沉劲之趣自生。

2.单式训练练出了沉劲,就必须深入训练。单式训练有了初步基石之后,接着便要在整体套路的演练中进行扩展并深化。在扩展与深化中会发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诸如动作开合的起始、运行、结束、转换,呼吸自然配合的深、匀、缓、细、长,手、眼、身、腿、腰诸法的配合协调,心、意、精、气、神的分工与合作,画弧走圈中的太极圆圈的虚实转换等等,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摸索,沉劲在招招式式中均会得到体现。

3.注意各种步形的沉劲训练,先要练好弓箭步中的沉劲。弓箭步是太极拳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步形,沉劲体现在弓箭步中,表现在劲力自然下沉松柔的统一体内开裆松胯,将弓箭步的直力向下沉,逐步将两脚练出弹性力。

4.眼神通神。常言道:闭目养神。在一般养生太极拳运拳中,眼睛以半闭或全闭为主要形式。但是,闭目后眼球并非不动,而是自然随手臂运转而运转。练拳中忌横眉怒目,即使睁眼时目光开合中也很松柔,自始至终处于“养目”状为佳。有人担心闭目会影响发劲,其实发劲时睁眼必定目光女口电,分外精神。而且闭目时,可以让“第三只眼”——印堂穴发挥作用,让其在内视中开发潜能。

5.训练沉劲时须注意克服两种弊端。①双重偏沉,不分虚实;②强压硬力或强蹬,压硬力求沉缺乏自然性,勉强加蹬力也不能沉。克服上述弊病的方法,是将沉劲体现在轻灵性与浑圆性的结合中。

6.在静定生慧中练沉劲。太极拳的招式不过动静转换。动要在缓慢中体悟其静,静要在静中回复于动,静态与动态互变互含。静中平衡,动中貌似不平衡,实则亦平衡回复于静。静中必生定,定中必生慧,生慧劲力的松沉才可趋向较高层次,即不自觉层次。较高层次的沉劲,是神经系统的活化、灵敏化,是经络运行的畅速性,是穴位(或称明点)的灵性化。而人体身心只有在神经系统的灵敏中,在经络与穴位系统的灵性中才能得到最佳效果的调养与呵护,在这种状态下,某些慢性病便不治而愈,而人的精神便愈练愈旺盛。

故言,养生太极之成败取决于沉劲。

http://www.taijiclub.net/post.asp?action=re&BoardID=26&replyID=187622&ID=18970&star=1&reply=true
 
王建业的空间 (370384117.qzone.qq.com)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