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纸伞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bj130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bj130

现实只忠于现实本
注册
2002-10-04
消息
2,129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江南多雨。
想起多雨江南,一柄油纸伞,悄然又飘临梦中。
那时,我和我的伙伴们,常于细雨中,往来于江南小镇那个被称
为鹦鹉桥的巷子。踏着巷子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巷道,童年的脚丫将石
板上的雨水踏得啪啪乱溅。
然后,世界便在我们的眼中豁然开朗起来:我们看着修河在马家
洲上,平稳而不乱地缓缓流动,墨绿的柳荫,一如层次分明的香墨,
在洁白的湖宣上,浓淡相宜的晕散开来……
如果跟着外婆,则必定有一柄油纸伞。
跟着外婆,油纸伞下就有了许多故事。我们尽量将童年的身体,
猫在外婆那博大的油纸伞下,听外婆那南京味极浓的传说,在上下五
千年的野史里,恣情纵横。那时,我们就忘了雨巷的灰色大墙上,被
风雨浇得泛白的标语。铿锵的锣鼓声和喧嚣的大卡车,也在檐雨的滴
答中离我童年的目光,渐渐地远去。童年的那柄油纸伞,在雨中的江
南,一次又一次地轻摇而过。
油纸伞之外,还有童年目光里的雪。
江南雪和关外不同。关外的雪呼呼地来,如老白酒一般硬。江南
的雪却极酥,贴在衣上脸上,立刻糯软成水,湿漉漉地,总也挥之不
去。
那时,我撑直了手臂,举一柄油纸伞,在七十年代初的冬天里,
冒雪前进。
伞下,外婆不再讲故事了。外婆怀里搂着我年幼的弟弟,梦幻似
地唱苏北小调。
我另一只手拎着的饭盒里,是母亲的午餐。那时,母亲似乎在一
个什么单位干临时工,我和外婆则要把午饭和哭着要母亲的一岁多的
弟弟,同时送到那个叫着李家祠堂的地方。
二十年后的一个冬天,当我重返那个江南小镇时,李家祠堂已被
摇滚的流行乐和服装精品屋淹没了。我也不能从那平坦的沥青路面下,
重新寻找回二十年前湿漉漉的布棉鞋,在雪与泥的马路上所踩踏出的
生命的泥泞声。但我仍清晰地看见,我和外婆以及外婆的油纸伞,行
走在那个有雪的日子里。
后来,我好象是累了,撑着油纸伞的手臂斜歪在雪和风里。
于是,抱着弟弟的外婆,喘着气在断续飘入伞内的雪花中,说起
她那遥远的故乡――南京。说跑鬼子反那年,在八卦洲捕野鸭子的经
历;说河塘里鲜灵甘美的菱角;说鲜藕中塞满糯米用水煮后再切成薄
片是怎样的好吃;说明孝陵和朱元璋;说洪秀全和夫子庙;说石头城
墙下狐鬼人精的传闻……外婆的故事,象一柄油纸伞,在雪与风的天
空绽放开来,轻轻地呵护着我的童年的目光和身体。终于,一头雪水
的外婆和我。在李家祠堂的大门口,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
或许,七十年代初的那个冬天,早已忘记风雪中的那把旧油纸伞
了,而且伞下最疼我的外婆,也在若干年后的一个夏季溘然长逝。可
是无论现在或将来,无论我的天空阴晴圆缺风霜雨雪,我都能清晰地
看到那柄于风雪中蹀躞的油纸伞,以及象油纸伞一样的外婆的声音,
在空中呵护和鼓励着自己那行走的身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