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的现实意义

ZhiZuChangLe

常乐仙子
VIP
注册
2009-05-21
消息
3,914
荣誉分数
281
声望点数
93
所在地
Ottawa
*******
深有同感!
*******

也谈《蜗居》的现实意义
·兴无灭资·

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代价,用了三夜的时间看完了据说遭到官方某位大人的诟病,却受到草根百姓追捧的电视剧《蜗居》。看后,自然有个人的看法,于是不揣浅陋,记下来与读者分享,也算没有白白辜负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认为在《蜗居》提出的问题(ISSUE)中,有如下几点值得回味。

首先自然是白领成为房奴的问题。试想连名校的大学毕业生有幸找到写字楼外资企业白领工作的人尚且需要仍像几十年前上海人那样 “螺丝壳里做道场”,同睡一床却不敢做爱,因为床板楼板的咯吱无异对邻居广播自已的隐私;有了孩子不能养育,因为没有儿童活动的空间和环境,那么一般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如楼下的李师傅和他那做小时工的老婆,更遑论在城里没有任何根底的农民工,就更可想而知了。

如果仍像几十年前,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大家基本上都面临同样的居住问题,也就罢了。但是,党国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呀。所谓日新月异已不再是几十年前党国的宣传词藻,而成了可以随时感受到的现实。因此,如果当今令平头百姓称羡不已的白领阶层都不得不蜗居斗室,望楼兴叹,甚至不得不为了筹措头款伤透脑筋,又要为日后偿还房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度过余生,那么党国的发展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从《蜗居》中不难看出,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任何与官场和权贵发生关系的个人身上。陈寺福本一混混,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纯属小本经营,连所开的奥迪车都受到雇员艳羡。但是一旦巴结上市委的宋秘书,随便施舍给几根骨头,就够他吸吮半天的了。由于自己手下的雇员郭海藻为宋思明看上,陈寺福牵媒有功,于是陈寺福几乎是一夜之间便成了身价百亿的港股上市公司的CEO。同理,老实巴交,不擅交际,只靠自己的技术吃饭的苏淳由于宋思明的干预从无妄之灾中脱身之后被领导误认为是张市长的妻弟,结果立地晋升科长,受到同事们的追捧和贿赂。郭海萍可谓剧中的女强人,一直信奉依靠自己才是安身立命之本。然而若无宋思明给她的机遇,让她实现了建立一所为外国人开办的中文学校,所谓依靠自己只不过是个幻觉而已。而被称作现代灰姑娘邂遇白马王子的郭海藻,则是党国妇女只有通过傍大款,做二奶才能够摆脱房奴命运的真实写照。

就在城市白领,亦即党国中产阶级为了买房成家省吃俭用,一周连吃五顿只就榨菜的面条,把吃一顿方便面都当成调剂的时候,另一部份人,亦即在《蜗居》中以宋思明为代表,朗咸平所谓的“黑领”们却在从容不迫地打着他人的名义囤积幽会情人抑或金屋藏娇的豪宅。难怪二奶文化繁荣娼盛,历久弥新,实在是伴随权钱,权色交易应运而生的产物。只要一党独裁,权力一天不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二奶现象就势必存在一天。由此可见,正如剧中的众多人物所指出的那样,如此天价住房,早已脱离了党国的实际,远远超出了一般民众,甚至中产阶级的购买力,然而就是居高不下,反而不断攀升,原因就在于官商勾结,就在于官方以“发展是硬道理”这种愚民政策为地产开发商提供政策支持,并动用行政手段为地产商廉价剥夺拆迁户的强盗行径保驾护航。而地产商则无所不用其极,从在买房者中安插托儿以便哄抬房价到克扣实际面积,甚至粗制滥造,不顾消费者的生死。但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还是不停涨价,在消费者中造成恐慌,好像再不入场,就要永远买不起房子了。而所有这些都是在官方的政策以致行政保护之下进行的。新近党国某市委领导引诱地产开发商的雷人语录,“赚了归你们,赔了归我们”,一语就道破了党国官商勾结,共同鱼肉平民百姓的天机。

按理说,党国政府已经形同黑社会(宋思明的关系户都称他大哥),早已堕落为地产开发商的帮凶,为什么还要请出个什么孙书记,继续扮演清官亦或青天大老爷的角色呢?原因显然在于剧本沿袭了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之路。书记一把手才代表党的正确领导,(副)厂长(副)市长(副)省长则可能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走资派。只是令人笑掉大牙的是,在党国政教合一的体制中,什么时候第二把手(行政)敢和第一把手(党务)对着干而有好下场的?也许正是基于党委书记才代表党的路线这一刻板印象,《蜗居》中贪官宋思明的后台张市长明明是对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影射,在这里却被降职一级,以显示党委孙书记为领导的党最终还是拨乱反正,所以仍旧和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这自然是既要当裱子又要立牌坊的心理在作祟,也是伟光正寻找替罪羊的一贯伎俩。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党国政府真想为人民服务,还不容易吗?只要在支持地产商开发的同时,开放舆论监督和施政的透明度,同时再公布官员的财产,并建立起一套断绝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制度,是不是比靠搞特务活动,专案组和什么双轨更能持之以恒地打击官员的腐败和贪渎呢?党国之所以不做制度上的改革,根本原因还在于,党国的一党专制就是造就腐败和贪渎的土壤和温床。不反腐,亡国;反腐,则亡党。伟光正有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道德勇气吗?

《蜗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民间的维权意识。拆迁户李师傅的斗室虽然只有十几平米,但是阅历丰富的李奶奶却向开发商提出以一所三居室的新公寓作为拆迁条件。唯利是图的开发商自然不会答应,于是请来居委会对李家施加压力并想尽了种种方法软硬兼施。但是自知不利用拆迁的机会,儿子一家会一辈子沦为房奴,永无翻身之日,李奶奶于是下定了以死抗争的决心。果不其然,李奶奶先是摔断髋骨,卧床不起。后来又从床上滚落地上,爬到工人正在掀顶的地方,让落下的屋顶给活活砸死,并通过自己的一死,为儿孙换来了一套三居室公寓住房,实现了生前的愿望。尽管李奶奶被地产商和居委会视为刁民,在无理取闹,但是李奶奶面对强大的官商同盟和社会舆论,为了自己和儿孙的福利,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为官商的劝诱所动,终于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曲维权的凯歌。当然,李奶奶并非刁民。她是戊戌变法六君子的后代,四九年后,大片房产不是被政府没收,就是被亲戚先租用后侵占,直至落到最后只剩下十几平米的下场。李奶奶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无需以死抗争,一个公平合理的政府也应该对其作出相应的补偿。

在党国,所谓公安机关就是党国权力最直接的象征。他不光代表着法律的尊严,也象征着无所不能的权威。升斗小民,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外加上威胁利诱的心理战,更无律师在场保护你的权益之时,往往都会不战而降,乖乖供出警方想要知道的情况。老实巴交的苏淳就是在公司保卫部门和警方“讲清楚,就没事”的许诺下,上当受骗,差一点就被关进了大牢。但是当警方传讯他的太太郭海萍时,由于海萍事先咨询过律师,所以对丈夫不利的问题,她拒绝回答,结果没有供出足以致苏淳于牢狱之灾的证据,从而歪打正着地助了苏淳一臂之力。因为在警方的心理战下,连笔者都认为海萍坦白才是上策。但是海萍顶住了压力,让无所不能的公安在一个升斗小民面前也无能为力。

同样,宋思明的太太在接受专案组的双规审问中,也没有被国家专政机器的淫威和诱惑所动摇,从而没有出卖自己的丈夫。在这些被党国视为罪犯的家属,被社会视为罪人因而不值得同情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来大义灭亲的党国教育的最终破产。他们在面对公权力的淫威时所表现出的不卑不亢,无惧无畏,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尽管《蜗居》在进入第十回后,过多地渲染宋思明和郭海藻的恋情,已经渐渐远离了剧作的初衷,并且冲淡了剧作对社会现实的针砭力度,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力作。笔者在线观看时(酷六和免费电影网均可),常常忍俊不止,因为《蜗居》生动地图解了国人的当代智慧,比如“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撑死胆大的,俄死胆小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不一而足,大有《目睹二十年怪现象》扫荡一切污泥浊水的架势。其台词的精彩也属罕见。如海萍在得知原以为苏淳从他父母那里借来的六万元竟是经过同事之手借来的高利贷时,不禁五雷轰顶,悲从中来,她象失了魂似的在大街上徘徊,这时的话外音说到:“原本一无所由的海萍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背上了一生都还不完的债。海萍终于跨入了百万负翁的行列。只是现在的赤贫比受到海盗的掠夺还要惨。就算是海盗掠夺,也不过掏空你的口袋。现在倒好,连灵魂也被掏空了。”党国的宣传部门显然已经对其施行过阉割,不过尽管如此仍然觉得芒刺在背,也是可以理解的。笔者在此期望更多能够冲破党国中宣部樊篱的文艺作品问世,并向关心党国黎民百姓命运的,有社会良知的剧作家致敬。

□ 读者投稿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69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