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黄打非封网来看是官府的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转贴)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送交者: Killem 于 2010-03-20 03:00:35


大家看好莱坞的片子会觉得FBI啊CIA啊真NB。实际上你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美国ZF部门的包括FBI的,就会发现,那里面99%是SB。

抛开官府里面绝大多数是文科傻妞这类因素,中土还有两个因素。

从一个例子说起。

那闻名全球的金盾也好,长城也好。懂技术一分析原来就是一个黑名单外加一个关键词搜索过滤。可后一个要做精,那得有Google的技术水准和长期投入。目前这个鸟儿样,你就会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技术文章竟给过滤掉了。可一些黄色网站却没有。为啥?那大名鼎鼎的国字头关键词搜索过滤主要是一部辞典。靠的是是人工维护。

扫黄打非也是如此,你以为网警真NB那?丫是没技术手段防止。最后大家偷懒,一刀全砍,你要是不违法,自己来备案。

这深层的原因是两个:

1.中土并没有真正重视技术。

中土经济的发展是从外企进入中土开始带起来的。而外企进入中国绝大多数是销售团队(含支持)和生产团队。研发团队不仅进去得晚,而且到现在也没多少。你现在观察周围发达的,绝大多数是销售出身。中国的企业文化也以销售文化为主。所谓技术大多数是拿来忽悠的。

2.产品化意识没有进入政府采购部门。

政府采购三大来源:外企,国企,裙带关系私企。
政府研发一大来源:高校。
除外企外没有一个有产品意识。或者说产品化能力
什么叫无产品意识?就是做个演示可以,成为产品那是扯淡。
比如绿坝,演示给领导看,很先进,可真用时经常死机。

例如公安系统上一套自动脸部识别系统。
这从领导开始都说得振振有辞,高科技啊。多好听。可问题是没几个真懂。中国有的是教授专家,在原理上验证忽悠那是没问题。可对实用产品的验收呢?那得做一堆压力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效率测试。。。可懂这些的人在私企第一线。高校几乎没一个SB专家懂的。而政府只认他们是专家。

咱们先来国产化,清华北大几个NB教授接了活儿,做出来了。
领导那张饼子脸一通过,认出来了!哗哗哗鼓掌。
可实际一用呢?5个人一块儿过来,要么死机了,要么人都走出5公里了才算出来。。。

国产的不行。上国外的。几个亿砸下去。
西北人可能认出来了,东北人全流过去。。。中东人认出来了,中国人相当一部分认不出来。
咋办?核心部分不是自己开发的啊。想改进都不行。

于是钱砸下去了买了一堆高科技,培训得基层也死去活来。结果还是仨字:不好使。最后还是一帮子警察叔叔去机场拿眼睛认。

技术(包括产品化)需要长期的付出与积累。而国家从上到下都没这个耐心。还是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从未变过的SB思路:生产线引进大法----咱有钱了,买就买最好的系统。

技术研发出来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没一个能买过来。

高校作为研发基地,那是超级SB的浪费钱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