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南京之绿

茕茕白兔

五毒教管家 * 七大毒蛊之血海棠
注册
2002-09-16
消息
316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128
早上晴朗的天气,有湿润的气息,轻轻的酥开一路的风尘,这便到了南京。
翠色涨满眼帘的,不张扬的透出安逸。繁华于它本不是大气,遗留的和残缺的,如同那里的城墙,不是庄严而是含笑的。
秦淮河畔,灯火依旧。便是夜幕下的江南,本该是玉人吹箫,丝竹轻歌,舞影婆裟,小桥,仍青石含水,灯笼红红的串吊着,熙攘着的人群,穿梭在绚彩迷离的霓红里,软软的吴侬腔柔柔的缠绕着灯火轻荡的水波,粼粼的流动着,画舫在带着暗香游离的空气里穿行,或明或暗。披了一身的暧昧。
江南才俊,对贡院总是长情。便是附庸风雅扣上头来,我也不免要去看看。门前一坎便是进官进爵的台阶。一跳是金榜提名,二跳是青云直上,我高高提起长裙,非跳个百年好和,跳个早生贵子,其实为了儿子,粗鲁一下也很值。到了学生考试的地方,不觉哑然,一个个小房子宛如囚笼,看来是困得住蛟龙,也养得了山鸡。至于寒窗十年,孰是孰非?
这南京,是我喜欢的,有飘忽的脂粉,也有飞逸的风流。晚上回来,既走迷了路,差点碰了我爱死了的城墙。疲惫而兴致盎然的看着那秦淮八艳,想起大街上卖的春宫图。不禁一笑。
 
如酱牛肉,越嚼越有味道。 :cool:
 
怎能不说上两句呢?:)

顶楼的“南京之绿”,确实写得“含笑”、“暧昧”,纤纤约约,似“青石含水”,那些景象真似“飘忽”起来。看来作者对夫子庙的人文景观情有独钟,江南贡院、秦淮画舫、东市西市,还有那城堡城墙,都让人追忆起这座城市的曾经和过去。

不过,再暧昧也没有辟邪暧昧。:p

我再来段自然景观的“南京之绿”吧:

南京之绿在于大路两旁法国梧桐的高大茂盛、在于春天玄武湖的婆娑垂柳、在于夏天雨花台的郁郁青松、在于东郊天然大植物园的勃勃生机,还在于南京人对绿色野菜的独钟情怀和这座城市散发出的安逸、平和的氛围。:)
 
说到南京的绿就不能不提紫金山,明孝陵。南京城和上海,北京等城市比起来要小得多。出了中山门,就是依着紫金山的东郊风景区。沿着古城墙走去,不知觉间便摆脱了城市的分扰,只要不是冬天,我是很喜欢这一段路的,路两边的竹林间或透出农舍的屋檐,鸡犬之声可闻。

走过这一片田舍,便是梅花山,其上梅树满山,春天到了,一片粉嫩的彩色在翠绿的山脚下如浮云灿烂,相传其下是三国时孙权的墓。明太祖朱元璋修陵时,有人提议梅花山挡了皇陵的门路,要平了它,朱元璋说,孙权是一条好汉,不要动他的墓,就让他为我守住陵门。于是孙权墓得以保全。现在的明孝陵就藏在梅花山后的绿中,两条排列石人石兽的甬道环梅花山而入明陵,当真少了许多尘世的喧嚣。

(YANGTSE,可是这种感觉?:) )



是不是要继续往下写呢,TO BE OR NOT TO BE?
 
我本来就是一个去江南旅行的人,几眼匆匆而过,都不免为之心动情牵,一时心情,写下这随笔,那天偶尔翻看,就发上来了
 
有时候感觉,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久了,许多对于游客新鲜的景致在当地人眼中会变的稀松平常起来。只有离开了才会更加回味。
到南京多次,也曾在南京住过一段时间,正赶上江南的梅雨季节,天阴沉沉的,又闹牙疼,于是很多时间蜷在屋里。
见秦淮河多少还是有些失望,可能听了太多秦淮八艳的故事,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竟也变的飘渺起来。呵呵,说起来到了南京还是该领略它作为六朝古都的风韵,那些江南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忘了吧。
中山陵,紫金山,梅花山,玄武湖,南京的风致与大气尽在其中。
说起美食,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新街口的炸臭干。:blowzy: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
 
最初由 辟邪 发布
说到南京的绿就不能不提紫金山,明孝陵。南京城和上海,北京等城市比起来要小得多。出了中山门,就是依着紫金山的东郊风景区。沿着古城墙走去,不知觉间便摆脱了城市的分扰,只要不是冬天,我是很喜欢这一段路的,路两边的竹林间或透出农舍的屋檐,鸡犬之声可闻。

走过这一片田舍,便是梅花山,其上梅树满山,春天到了,一片粉嫩的彩色在翠绿的山脚下如浮云灿烂,相传其下是三国时孙权的墓。明太祖朱元璋修陵时,有人提议梅花山挡了皇陵的门路,要平了它,朱元璋说,孙权是一条好汉,不要动他的墓,就让他为我守住陵门。于是孙权墓得以保全。现在的明孝陵就藏在梅花山后的绿中,两条排列石人石兽的甬道环梅花山而入明陵,当真少了许多尘世的喧嚣。

(YANGTSE,可是这种感觉?:) )



是不是要继续往下写呢,TO BE OR NOT TO BE?

呵呵,没想到辟邪一串省略号里藏了这么多:cool: 。嗯,我同意你的说法。说起那条通往中山陵的小路,我也走过,只有一次。那时候我小舅舅还未成家,带着我们一帮小孩子“磨练意志”,他在前面大步地走、大声地讲故事,我们一帮小孩子跟在后面连跑带喘,累得不行。所以后来再也没有这样走过了。

嗯,我觉得,中山陵靠的是气势宏大,明孝陵靠的是庄严肃穆,每次去那里,都有一种步入仙境的感觉。 :)
 
最初由 茕茕白兔 发布
我本来就是一个去江南旅行的人,几眼匆匆而过,都不免为之心动情牵,一时心情,写下这随笔,那天偶尔翻看,就发上来了

其实写作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冲动和宁静的心去感觉这种冲动。我很喜欢读随心写出的东西,非常真实。希望能再读到你的随笔。:)
 
最初由 挺傻 发布
有时候感觉,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久了,许多对于游客新鲜的景致在当地人眼中会变的稀松平常起来。只有离开了才会更加回味。
到南京多次,也曾在南京住过一段时间,正赶上江南的梅雨季节,天阴沉沉的,又闹牙疼,于是很多时间蜷在屋里。
见秦淮河多少还是有些失望,可能听了太多秦淮八艳的故事,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竟也变的飘渺起来。呵呵,说起来到了南京还是该领略它作为六朝古都的风韵,那些江南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忘了吧。
中山陵,紫金山,梅花山,玄武湖,南京的风致与大气尽在其中。
说起美食,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新街口的炸臭干。:blowzy: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

挺傻说得没错。我也很不喜欢梅雨天气,那种天气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不知为何,绿草却喜欢,当然,绿草离不开雨露。:p

其实,我有一种感觉,当年朱自清写文章时,秦淮河的风情更好一些。当时的夫子庙一带相对当时的其它地方比现在相对于其它地方更繁华、热闹。现在只是在做旅游业的文章,为做而做,当然不那么自然了。:)
 
最初由 Yangtse 发布


挺傻说得没错。我也很不喜欢梅雨天气,那种天气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不知为何,绿草却喜欢,当然,绿草离不开雨露。:p


:p :p :p
说老实话,我在国内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梅雨天气可爱,可是出了国以后却常常想起这种烟雨的味道。不得不承认,江南烟雨中的景色确实是非常美的,要用心去体会,走马观花是绝对感觉不出的。古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烟花二字实实在在就是表现了这种风情,如若去江南旅行,而没有感受一下这种烟雨的气氛,不算到过江南,呵呵。 :)

南京的中山陵的确是很宏伟,我记得当时那些台阶爬得我气喘吁吁的,也是至今记忆犹新的地方。至於明孝陵,可能因为看过北京的十三陵,反而对明孝陵觉得一般了。当然你们讨论的主题是“绿”,我的这些感觉不在你们的讨论范围。 :D
 
最初由 美丽世界的孤儿 发布
看来辟老是南京人。。。

丁家桥那边的小吃很不错阿。。。。:D ;) :p

嘿嘿,赶明儿我再扯点北京上海。。。。。。: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