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 让小岗丢人现了眼(转载)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80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关天茶舍』 [学术]“第一书记”让小岗丢人现了眼(转载)

作者:幽灵复活 提交日期:2010-7-4

鄙人在地铁上无意间看到了有关《第一书记》的震撼炒作。以为是报道中央或是某省市的某位书记的事迹的影片。起先并不在意。甚至还有点烦。宣传党的书记的影片也掉进了商业化炒作的窠臼?闭目养神时,隐约听到介绍电影的主人公叫沈浩,是小岗村的书记。这引起了鄙人的好奇。小岗村?这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么?后来又听到说这位书记是2004年才外派去的,而且他为了改变小岗村的贫困状况累死在小岗村!不会吧?小岗村当年不是通过按手印分田单干早已走上了正确的、改革开放的、致富的道路了吗?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富强了,好多地方都小康了,人民安居乐业了,难道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反而掉队了?你《第一书记》这不是在给改革开放抹黑吗?你难道要让“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光辉的单干典型丢人现了眼不成?

  想当年,为了改革,为了向小岗村学习尽快地富起来,大寨这杆红旗被砍了。农村集体所有制被抛弃了。我们的公社、大队、生产小队将已经林院化、河网化、田园化、半机械化、已经消灭了血吸虫的美好家园,分得个支离破碎。树木被砍了;机械化耕种收割的大片农田又被割成了小补丁;拖拉机等农机具被拆成了废铁;河道淤积。血吸虫又开始感染了。由于分配不均,带来了许多后遗症。到如今仍然还是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原以为小岗村一定早已先富起来进入了小康了!我们那儿的人笨。跟不上小岗村的步伐。仍然受穷那是自然的。没想到《第一书记》所透露出的信息告诉人:在2004年“第一书记”“沿着前任选派干部的足迹走进小岗村时,见到的小岗村依然是一穷二白”!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为了弄个清楚明白,鄙人找到了某政府网站上关于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http://www.sxxzfw.gov.cn/kxfzg/show_xxcl.asp?id=29  
  
  看了这些资料后,鄙人认为“第一书记”客观上从多个侧面向人们揭示了虚假的“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前世今身!也不得不让人们产生许多的疑问。  
  
  1、“第一书记”是选派到小岗村去的。而且在他之前已经选派了几任了。如今看来,他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小岗村为什么产生不了像大寨的陈永贵、郭凤莲,华西的吴仁宝,南街村的王宏斌这样的带头人?这个地方就像一个没有自身造血功能的人一样,始终靠输血维持性命。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也许是集体主义的土壤自然培养出集体主义的观念和人才;而分田单干的土壤培养出来的多是小农意识和个人主义的者?。也许有人会说陈永贵、郭凤莲算啥?还不是谁谁谁通过特权要树典型提起来的嘛!好!就算如此。那么,当初资改派们一手遮天,难道特权不大吗?为设么就不在小岗村也提拔提拔几个典型干部呢?但是他们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是你小岗村的干部是淤泥,扶不上墙,狗肉上不了席;要么就是别人根本没把你农民当盘菜!  
  
  2、“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  
  
  按照“第一书记”说法,鄙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以前小岗村的发展的路子走错了?现在又要走集体化道路了?  
  
  3、“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沈浩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第一书记”是不是在告诉人们:大寨没有倒!华西没有倒!集体所有制才是正确发展的方向?  
  
  4、“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  
  
  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关友林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给他家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就连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送的。村民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  
  
  “沈浩把小岗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里村外治理的像城里一样。”  
  
  看到以上这些信息,难道“第一书记”真要彻底掀开了“中国改革第一村”的遮羞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