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虚假的身份和伪劣的言论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80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国内的孩子们终于醒了,好现象!一洋泡吹起来的无知傻B在国内和海华中也会有众多的追捧者,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2010-05-27 11:08 南方报网

作者:胡胜华

1935年4月23日,鲁迅给萧军、萧红的信上,说:“我看中国有许多智识分子,嘴里用各种学说和道理,来粉饰自己的行为,其实却只顾自己一个的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见的,都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过去,像白蚁一样,而遗留下来的,却只是一条排泄的粪。”如今,时代变了,就连不是“智识分子”的分子,也开始学会粉饰了,例如初中文化程度的韩寒,就是此中之尤者,他年纪轻轻的,除开车外,真本事没有几下,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却全学会了。对他本人,我毫无兴趣,但如事涉公共空间、涉及真假问题,路见之时,倒也不妨打扫一番。而所谓“打扫”,无它,翻旧帐而已。

不不不吗?

韩寒在博客公告,说:“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这一公告,至今仍在挂之中。可是曾几何时,这位以叛逆姿态出现的青年,开始食髓知味,说“不签售”的,却在淘宝上签售起来,并且还自吹一年签上万本;说不“出席时尚聚会”,却代言手表的广告发布会;说“不参加演出”,却在《宅居动物》、《海上传奇》中频频露脸;说“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的,结果当面地、不当面地大量接受专访,从内地到港台、从中国到外国,从报纸到网络、电视,锋头之健,一时无两,甚至不怕恶心地“半裸娇羞”接受《中国赛车杂志》的专访。……凡此言行不一,实与伪君子无异。

没称作家吗?

2007年1月18日,《青年周末》专访韩寒,他信誓旦旦地说:“事实上,从1999年到2007年,你们搜索我所有的新闻,在所有的采访里,我都从来没有管自己叫过‘作家’。这是我的规矩。因为我觉得自己暂时还没资格。我都管自己叫‘作者’。”
五个月后(6月18日),韩寒在“凤凰网非常道”专访时又说:“就是很多人他们骂我的时候,他们会说,像这个人自称自己是个作家什么的,但其实……我就是这点是有原则的,我从17岁的时候就从来没有从任何一个媒体或者任何一次采访我说过我是一个作家,我说我的时候我都是用‘作者’两个字,或者说写东西的人来代替的,你能够从哪个地方说我自称自己是个作家,我给你一万块钱,这是我肯定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是自己意淫出来一个话,然后自己去骂自己意淫出来的那句话,然后自己就很开心。其实不是这样的。”

果真如此吗?据2005年11月24日《华夏时报》的专访(记者杨雅莲报道) ,有这样两段:

[FONT=楷体_GB2312]“华夏时报:你的意思是你是帅哥? [/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楷体_GB2312]韩寒:我说说自己帅又怎么了,我不说自己是美男作家,中国就没有人敢说了! [/FONT][/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楷体_GB2312]……[/FONT][/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楷体_GB2312]韩寒:我喜欢林语堂,他们那时候写作要求非常严格,对文字也相当讲究,目前来说,我觉得我是中国作家中对文字最讲究的。 [/FONT][/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楷体_GB2312]华夏时报:你是中国作家中文字最讲究的? [/FONT][/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楷体_GB2312]韩寒:对,最讲究的,有智慧在里面。 ” [/FONT][/FONT]

由此可见,所谓所谓“规矩”、所谓“原则”、所谓“一万块”、所谓“肯定没有过”,都统统是装卖之辞了!还好笑的是,他说不称自己是作家,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暂时还没资格”,可是一年后,他立刻觉得自己有资格了:

据他2008年7月17日自己博客上的文章《我要求砸锅卖铁赞助奥运会》的白网黑字:“如果我这次卖版权卖车卖房卖身成为了奥运会的小赞助商,然后国家终于发现,原来一个写书的人也是有知识版权的,于是帮我强力打击盗版,这样,在中国我就成了唯一一个拥有了知识版权的作家了。

再据2009年11月2日《南都周刊》第364期的采访,他声称:“我是全国作家、赛车两大领域中最顶尖几个人之一。”

看到了吧?一个在2007年以前觉得自己还没资格当作家的人,越一年,就摇身一变成了作家,再一年后,又摇声一变成了中国“最顶尖”的作家了!哈哈!

是知识分子吗?

今年5月21日,韩寒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说到底我也只是一介书生,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也不是什么文化精英,也不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其他东西,在我脑子里根本没有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需要找一个出口,所以我的关注度可能就高了。”然而,根据2008年12月5日《南都周刊》》“网络知道分子20人”专题,他公开说他是“知识分子”,并且带头承认自己是“精英”;再据2009年11月2日《南都周刊》“公民韩寒”面访,他更是宣称自己乃“顶尖的文化人”。仅仅一年多,就如此前倨后恭,岂不令人失笑?以为自己还小吗?说“在我脑子里根本没有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既然到现在都根本没有概念,那先前又为何将“公共知识分子”定义为“公共厕所”?事实上,所贵为“公共知识分子”者(如罗素、萨义德、李敖、于建嵘等),绝不是只供人发泄,而是通过知识,对公共议题作客观分析,启迪人们理性思考。说成是“公共厕所”,不但是没脑的表现,恐怕更是自我反射的投影罢了!

买不起房吗?

2009年5月号《时尚先生》杂志推出韩寒专访。韩寒说:“我租办公室的时候在看《上海楼市》,发现上海的房子大部分我都买不起。我在写东西的人里面,收入算比较高的了。在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里,居然连一个城市的普通公寓楼买起来都很吃力。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认为在一个国家,到这种级别的作者,别说公寓了,甚至法拉利都可以10辆10辆的买。这才是对文字的尊重。”类似的话,韩寒对多家媒体都说过。总之,他是名流、他是“顶尖的文化人”,他不该买不起房。一时间,“说真话”、“代表年轻人的心声”等美词儿,又四处招摇。

然而,这位“时尚先生”真的买不起房吗?据2010年2月号《智族GQ》韩寒老板路金波的披露,真相原来如此——

[FONT=楷体_GB2312]“随后几年,讨论理财成为他们之间常有的话题。因为《光荣日》、《他的国》等12本书,路金波4年内共付给韩寒约1700万元人民币,可就在2009年下半年某一天,韩寒开着跑车前来谈合作,嚷嚷着又没钱了——卡里只剩150块钱,打算全取出来,提款机还不能取50的。路金波这样解释韩寒4年花掉1000多万的高超本领:‘他买套房,给他爸妈买套房,他妈妈买张床也要17万;5、6个女友一人一张信用卡;今天买辆跑车,半个月后不喜欢了,折价卖掉……”(《专访韩寒经纪人路金波:投机主义的绅士》)[/FONT]

从上面路老板的详细泄底中,我们得知,所谓“买不起公寓”云云,原来不是房价太高,原来真相是“他买套房,给他爸妈买套房”、原来真相是他自己的骄侈和“败家”。我们简单算一笔账:韩寒4年的收入总计约1700万元,每年平均400万左右。上海的公寓均价多少钱呢?200多万。这就是说,如果以1700万收入计算,韩寒不说10套10套的买,至少可以7套8套的买!或者以年平均收入400万计算,韩寒不说几套几套的买,但买起上海的公寓,可谓绰绰有余。这还不算赛车和在“新浪”的收入。再或者说,按他在2009年11月2日《南都周刊》上自己的说法,现在他的年收入,实打实拿到手里的、包括赛车的100万收入,总计200多万元,不说一年买下来,两年之内买个房子肯定是毫不吃力的,如果说“吃力”,也无非多等一年而已,这叫什么吃力!他给他老妈买床,一出手就是17万,许多“80后”,结婚的、没结婚的,不说17万,恐怕就连10万、7万都没有吧?他们每年辛辛苦苦、每日来往奔波,连韩寒他妈的半边床都买不起,他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买不起房,这种矫情,可真欠揍。——如果你都买不起房,那其他人还怎么活?你是买不起皇宫吧?

最令人奇怪的是,当他自己在挥霍的时候、当他为他爹妈大肆采购的时候、当他换车拉风的时候、当他泡妞泡得一日千金的时候,我们未闻他有关心过房价;如今千金散尽,就开始喊叫,骂社会不公,摇身一变,俨然一幅代表底层青年控诉的姿态,前后对比起来,我们难道不觉得滑稽吗?

作为一个小百姓,任何人都可以抱怨买不起房、任何人都可以埋怨社会不公,唯独“韩少爷”不可以,因为买房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而韩寒何德何能,社会对他独厚,让他才二十多岁就靠“文字”得享荣华富贵,如今,他居然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是十足的受虐狂心态。他有这种非常态心理,我们可以同情;但小小年纪,竟如此善于冒充公义,就太教人看不过去了!

爱自由吗?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本年度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士”,韩寒入围。张鸣在4月7日《东方早报》上发表一篇《韩寒的无欲则刚》,看了令人哑然失笑。“无欲”云云,暂且放下;至于是“刚”是“痿”,我们不妨举证。
在获悉自己被提名后,韩寒始则表态说“此事与我无关,我从一开始写书、写博客只是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未想过影响任何人,更没有想去影响世界”,一幅躲着远远的姿态;继则写了篇题为《散文一篇》的回应文章。且不谈这篇文章赘词充斥,就以内容而论,貌似追求自由,实则内荏毕露。

他说:“在昨天,我看到了一条新闻,新闻说我候选了时代周刊的两百个影响全球的人物,中国同时入选的还有敏感词,敏感词和敏感词等人。”我们奇怪的是,号称“独立”的韩寒不是追求言论自由吗?不是支持新闻自由吗?不是自我标榜“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吗?好了,现在给你这么好传播新闻的机会、给你这么好拆除“四面的高墙和灯泡”的机会,结果却连“敏感词”的名字都不敢在自己的博客上提一下,又不是要你做价值判断,只是呈现新闻事实而已,你都不敢,这不是叶公好龙,又是什么?

结语

根据上面的铁证追踪,可见韩寒根本不是什么“新人类”、“意见领袖”、“赤子之心”、“敢讲真话”……实际上,他是个假货。靠着这些虚假的身份和伪劣的言论,韩寒如蚁,一路吃过去,“而遗留下来的,却只是一条排泄的粪”,供多少人填肚、咀嚼与回味。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0-05/27/content_12303698.htm
 
you work hard. How much do you earn?
 
有些傻帽海华不能融入移居国的文化,也不能适应当地习俗,总是喜欢用蹩脚的英文探听别人的收入,性别,年龄等个人隐私。:cool::D
 
韩寒就是一跳梁小丑,他那水平也就写写《故事会》还凑合。
炒作炒作,惊起一坨
 
you work hard. How much do you earn?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活该挨骂.对方明确表示那是他/她的生计,不管一帖五毛也好,五块也罢,都是他/她的劳动报酬,你是不能打听的,否则就是'不能融入移居国的文化,也不能适应当地习俗'的傻帽.

有些傻帽海华不能融入移居国的文化,也不能适应当地习俗,总是喜欢用蹩脚的英文探听别人的收入,性别,年龄等个人隐私。:cool::D

不过有些傻帽更傻,自己不能融入移居国的文化,总是喜欢为独裁者唱赞歌,还有资格作'傻帽'鉴定,以为自己很聪明.



:D:D:D
 
易中天:韩寒(韩寒腾讯博客)是一个“想事的人”
...................
易中天:韩寒不是学者,首先我们得纠正,他不是学人。他当然也不是文人,他怎么定位我还没有想出来。韩寒和李泽厚有很大的区别,谈我的感受,待会儿你谈你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李泽厚当时对我的启蒙作用首先是怎么写,因为当时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学术著作可以这么写,那么漂亮的美文学的文字,怎么可以这样写,还可以这样写,后来马上明白,原来文章可以这么写,原来文章就得这么写,原来学问可以这么做,原来学问就该这么做,这是李泽厚对于我的启蒙。

韩寒可能对你们的影响不一样,韩寒更多的是原来的事情可以这么想,韩寒不是教大家怎么写,韩寒其实是这个东西可以这么看,这个时候可以这么想,韩寒不是学者,他没有李泽厚那么深厚的学术积淀,要讲学问他肯定比咱俩差,但这个孩子他有一种直觉,他的直觉太棒了。一件事情出来,他的直觉马上告诉你,人类文明的共识是什么,人类文明的底线是什么,人类文明的基准是什么,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和普适价值是什么。他一下子就过去了,我想也许就因为韩寒没上大学,因为中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诲人不倦。他幸而没有被诲掉。

主持人沙松亮:之前我跟一个媒体界的前辈聊天的时候,他评价韩寒这个人,他说在中国有韩寒这种洞察力的人非常多。像韩寒这样勇敢的提出来这些问题的人非常少。两位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对于人们所说的现在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

张鸣:当然他的勇气很可嘉,他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我们这代人骨子里还有一点恐惧,不管怎么地还是有一点恐惧,但是他以后没有了,他没有我们这种恐惧,所以他表达起来是有胆量的,这个胆量其实跟我们不太一样。

但是他的确不但直觉好,我觉得表达也不错。不是说谁都能够这么表达出来的,我也同意老易的观点,实际上他不是学者,他现在没想做学问。至少他目前还没有。如果他以后想做了,以后能做了,会不会做学者,这个不知道。

易中天:我终于想出来一个定位,想事的人。

张鸣:他自己说是书生也可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