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揭秘:曾经三次反对美国核袭大陆 ZT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hbb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hbb

新手上路
注册
2007-01-15
消息
368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colspan="2" align="center">蒋介石日记揭秘:曾经三次反对美国核袭大陆</td></tr> <tr><td colspan="2" align="center">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4 00:32:10 </td> </tr> </tbody></table>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d=7&kindid=0&docid=101423201&mdate=0824003210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三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三次都反对。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蒋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记云: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1950年入朝的志愿军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发起攻击,美军受到沉重打击。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惊呼:“投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应付军事局势”。记者问他,“任何必要的步骤”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杜鲁门说:“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使用它。”
  
  显然,蒋介石12月1日的日记即针对前一天杜鲁门的讲话而发。“应设法打破之”,表明蒋介石不仅反对美国对中共使用原子弹,而且要采取某种行动。
  
  蒋介石完全支持当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政府。6月26日,即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就立即召集会议,讨论出兵援韩问题。29日,他 决定出兵3个师,并派顾维钧向美国政府交涉。后来,又曾多次向美国表示,坚决支持韩战。12月1日,他曾托人转告麦克阿瑟:“韩战挫折甚念,如需中国尽力 之处,无不竭诚效劳,愿共成败。”但是,他一听到杜鲁门有用原子弹对付中共的“考虑”,还是坚决反对。其原因,据蒋日记自述,是因为觉得此法“不能生效, 因其总祸根乃在俄国也”。
 
北越奠边府大捷,美国军方考虑使用原子弹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d=7&kindid=0&docid=101423201&mdate=0824003159

   1954年4月17日,蒋介石拟定《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中,其中第3项写道:美国氢弹、原子弹不令用于越南与中国大陆。
  
  根据这一则日记可知,美国曾再次准备用原子弹,以至氢弹攻击越南和中国大陆,而蒋介石再次反对。蒋介石既然将之列入《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可见是几天之内就要做的工作,有其紧迫性。
  
  次天,蒋介石日记云:“约见美太平洋总部霍华德参谋长。”显然,“‘不令’美国使用原子弹”,是蒋介石确定的对霍华德的谈话内容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法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于1945 年9月对北越发动战争。1950年,中国政府应越共要求,派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并派以罗贵波为团长的政治顾问团和以韦国清为 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工作。同年1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美国军方向法军提供大批武器装备。1954年3月,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 人民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奠边府,全歼法军1.6万人,俘虏法国步军司令德卡特莱少将,法军败局已定,准备撤出越南北部,而美国则准备介入。
  
  为了反攻大陆,支援法军,蒋介石于当年2月命其副总参谋长彭孟缉制订一项“雷州半岛方案”,其内容是,在广东的雷州半岛登陆,以之为“第一滩 头阵地”。向北,进攻广东、广西,威胁南宁;向南,进攻海南岛,阻断中共接济越南的通道。蒋介石觉得,这一方案“或易为美国所接受乎?”
 
 从蒋介石日记可知,为了挽救法军在越南的败局,这时美国曾准备以氢弹、原子弹袭击越南和中国大陆。霍华德的台湾之行,旨在征询蒋介石的意见,而蒋介石的态度仍然是反对。

  反攻大陆,蒋介石拒借原子弹
  
   1954年10月20日,蒋介石日记云:
  
  召见叔明,详询其美空军部计划处长提议,可向美国借给原子武器之申请事,此或为其空军部之授意,而其政府尚无此意乎?对反攻在国内战场,如非万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对于民心将有不利之影响,应特别注意研究。
  
  叔明,指王叔铭(1905-1998),山东诸城人,中国空军创始人之一。1950年4月任台湾防空司令部司令。1952年升任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由于他和美国空军之间长期而深厚的关系,因此美国有关方面选择他作为向蒋介石的传言人。
  
  蒋介石深知,自己初退台湾,立足未稳,完全不具备反攻大陆的条件。因此,他在1951年《大事预定表》中强调,准备未完,切勿反攻;无充分把握,决不反攻;时机未成熟,亦不反攻。
  
  蒋介石要反攻大陆,首先必须解除美国的所谓“台湾中立化”的束缚。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曾宣布,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阻止从中国大 陆对台湾和从台湾对中国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将台湾海峡“中立化”。美国的这一决定既反对大陆解放军跨海进军台湾,也反对台湾蒋军跨海进攻大陆,对海峡两 岸都有限制。1953年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第7舰队不再干涉蒋军袭击中国大陆,“放蒋出笼”,蒋介石很高兴,认为“正合吾意”。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d=7&kindid=0&docid=101423201&mdate=0824003159
 
  蒋介石要反攻大陆,还必须争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1954年初,他制订“开计划”(K计划),争取美国援助的武器有:海军驱逐舰6艘,喷射式F86式战机2大队,F84式战机2大队,新式雷达若干。
  
  该计划同时要求:1.以苏联接济中国的武器数量为准;2.币制基金现款5亿美元;3.每年作战经费3亿美元;4.经济援助1亿2千万美元。
  
  美国人在很长时期内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不感兴趣,认为这只是蒋的梦想,因此,对蒋的军事援助也不很积极。蒋介石曾在1951年10月20 日的日记中抱怨,美国应允的1951年军援计划7千万美元,至今“一物未到”。12月31日日记称,美国运到台湾的军援武器只占其应允总数的32%不到。 对于蒋介石所要求的新式喷气战机,美国人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要求蒋介石保证,不得采取对大陆的攻击性行动,以免将美国拖入战争,在此之前,停止或暂缓 向台湾交付飞机。1953年7月12日,蒋介石甚至咬牙切齿地在日记中表示:“再不要幻想美国援助我反攻复国。该国之政策与诺言绝不能信赖,其幼稚、冲 动、反覆无常之教训,如果自无主张与实力,若与之合作,只有被其陷害与牺牲而已。”
  
  到了1954年,美国人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的冷漠逐渐出现转变迹象。当年2月,台湾与美方召开“共同防卫台湾作战会议”。4月,蒋军与美军 在台湾南部共同举行“联合大演习”,14日,蒋介石邀请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普尔少将等人聚餐,参加者一致表示,愿随蒋介石“并肩反攻大陆”。9月3日,海峡 两岸发生炮战。解放军自厦门向金门发炮6千余发,击毙美军在金门的顾问2人。7日,台湾蒋军出动海空军攻击解放军炮兵阵地。10月11日,蒋介石致函艾森 豪威尔,认为如果苏联首先使用氢弹,先发制人,则“氢弹一落,全世界人心震惊,其必同时萎缩、昏迷,不知所至,更不知如何能图报复。”因此,他建议美国, “不如助我反攻大陆,使敌人专致力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是为长期消耗敌力,陷入泥淖,不能自拔之一法。”美国空军部计划处向蒋介石提议,只要蒋申请,即 可出借原子弹供反攻大陆之用,显然与这一背景有关。
  
  蒋介石当然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也知道此物对他反攻大陆会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一旦使用,“对于民心将有不利之影响”。后来的历史表明,蒋介石终其一生,没有向美方提出有关“申请”。
  
  蒋介石虽然是个反共的政治家,但是,他懂得争取“民心”的重要。一旦他向美国人借用原子弹,那么,不仅反攻大陆不会成功,而且,他就将永远成为民族的罪人了。

  (文章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This was not the case, as far as I know.

If 麦克阿瑟 was said to do so, I might agree.
 
博客网 博客中国 随笔
叶永烈:在美国看蒋介石日记

作者:叶永烈 2008-03-04 15:17:50 发表于:博客中国

(说明:我在2007年夏、冬两度赴美国,多次前往斯坦福大学查阅蒋介石日记。)


大约出于对台湾政局不稳定的忧虑,蒋家后人把弥足珍贵的蒋介石和蒋经国日记原件,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得知在那里可以查阅“两蒋”日记,来美讲学的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

斯坦福大学位于美国旧金山南湾的硅谷。那里是美国高科技的中心,IT业的“首都”。在过了一座大桥之后,轿车离开880高速公路向左转,笔直行驶了大约十分钟,便见到米黄色的石砌大门,门后是大片翠绿的草地,那便是斯坦福大学。

我曾经多次来过这所被称为“西部哈佛”的斯坦福大学。当年,加州第一任的州长斯坦福先生的独子因伤寒而夭折,他决心捐出所有家产办一所大学,以造福加州的孩子。于是,这所创建于1891年的大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如今,斯坦福大学那米黄色的石砌大楼,由一大排拱形门组成的长廊,古色古香,依旧保持当年的原貌。美国诸多名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其中包括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赫伯特·胡佛,这里的图书馆便以胡佛的名字命名。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寻找胡佛图书馆很容易,因为高达 285米的胡佛图书馆主楼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然而,我来到胡佛图书馆之后,却被告知,“两蒋”日记收藏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里。

虽说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就在图书馆附近,找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个档案馆在地下,问了好几个过路人,才终于找到地下室的入口。沿着长长的斜坡走下去,尽头有一扇门,打开门之后,是一条与斜坡垂直的地下长廊。在幽暗的灯光下走过长廊,豁然开朗,里面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档案阅览室。不过,在进入阅览室之前,要凭身份证件办理阅览证。得知我要查看两蒋日记,管理员告知一系列注意事项:不得携照相机、扫描仪、便携式复印机入阅览室,因为两蒋日记只准手抄,不得拷贝。手机不能带进去,因为许多手机有拍照功能。另外,就连手提包、笔记本也不许带进去。我只得把手提包连同手机、照相机寄存在入口处的铁柜里。

进入阅览室,档案管理员一听说要查看两蒋日记,马上递给我一份查阅须知,严格规定不得复制,并要我签字保证。接着,她给我一份关于蒋介石日记的说明书,强调两蒋日记受美国著作权保护,而著作权属蒋氏家属所有,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出版。

蒋氏父子都有记日记的习惯。1975年,蒋介石去世之后把日记交给了儿子蒋经国,1988年蒋经国病逝前,把蒋介石日记连同自己的日记交给了笫三个儿子蒋孝勇。1996年,蒋孝勇去世,两蒋日记由蒋孝勇的妻子蒋方智怡保存。2004年冬,蒋方智怡决定把两蒋日记暂存胡佛研究所五十年,而在这五十年间蒋家可以随时撤回两蒋日记。两蒋日记总共约五十册。其中,蒋介石日记可供查阅的是1917年至1945年底。从1946年至1975年的蒋介石日记,尚待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阅定之后逐步开放。蒋经国日记从1937年至1979年,尚未开放。

我填写了蒋介石日记借阅单。档案管理员给我的是复印件,每月一叠,装在一个文件夹内,一次只能借一个月。管理员还给我一大叠印有胡佛研究所字样的空白纸,供我抄录之用。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我开始查看蒋介石日记,他的日记是用毛笔端端正正写在专门的日记本上,不论他在戎马军营,还是在视察各地,都一天不漏写下日记,就连当天的气温、气候,都一丝不苟记下。他的日记,除了记录每天的行踪、公务、会客之外,也写下自己的思想,各种见解。在他1927年的日记中,差不多在每天的日记末尾,都要把自己的24字座右铭抄录一遍:“立志养气,求贤任能,沉机观变,谨言慎行,惩忿窒欲,务实求真。”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按照当时日记的格式,除了每天写日记之外,还要写“本周反省录”和“本月反省录”,蒋介石都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反省感受,有的“本月反省录”甚至有二十条之多。另外,还有“下周预定表”和“本月大事预定表”,蒋介石也都一一写上。

我发现,在蒋介石日记中,往往还粘贴着剪报。比如,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粘贴了中央社关于原子弹知识以及发展历史的文章剪报。在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战后美国外交十二要点的谈话,蒋介石也剪存贴入日记本。

我注意到,蒋介石日记中有少许地方被用黑笔涂抹。由于所看的是复印件,也就看不出这些涂抹是否原件如此?据我细细观察,涂抹处往往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估计是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审阅时涂抹在复印件上,然后再复印,供公开查阅。

用笔抄录,毕竟太慢了,何况回去之后还要录入手提电脑。第二次去那里的时候,我带去了手提电脑,这样可以直接录入,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管理员不许我带手提电脑进档案阅览室,原因是担心有的手提电脑带有微型扫描仪。无奈,只得坐在那里和妻一起用笔逐字逐句抄录。

蒋介石日记是蒋介石亲笔写下的,尽管所体现的是蒋介石的观点,但毕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文献。正因为这样,蒋介石日记可供公开借阅的消息传出,引来各方历史学家的关注。抄录者来自天南地北,络绎不绝。中午时分,抄录者们汇聚到阅览室外的休息室,一边吃着带来的干粮(这里附近没有餐馆),一边聊天,这里成了最好的交流场所。我在那里结识了来自南京的历史学教授,也结识了来自台湾的历史学家。台湾的黄教授告诉我,他在做“评价蒋介石”的课题,而蒋介石日记是重要的文献,所以连续多日在此抄录。最下功夫的是台湾的卢先生,他原本是国民党高官,如今退休,也在研究蒋介石,已经来此工工整整抄录了半年多。

我由于曾经写了五十万字的纪实文学《毛泽东与蒋介石》,所以着重从国共关系的角度研读蒋介石日记。我查阅了1927年“4·12”政变前后以及红军长征期间的蒋介石日记,特别是细细查阅了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如何在日记中记述他与毛泽东的见面、会谈,他对毛泽东的印象。我还把在北京协和医院查到蒋介石病历,跟蒋介石日记相对照,证实在红军长征前夕,蒋介石以为胜利在望,确实曾经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身体。我将会把这些最新的收获补入《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新版本之中。

我期待能够读到1949年之后的蒋介石日记以及正在整理的蒋经国日记。我一次次去美国,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泡”在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里。


屁民语:蒋公日记公开出版后将有大量不为人知的事实大白天下。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This was not the case, as far as I know.

If 麦克阿瑟 was said to do so, I might agree.
语法不及格,收回去重写吧。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This was not the case, as far as I know.

If 麦克阿瑟 was said to do so, I might agree.

You might agree what?
You mean
If 麦克阿瑟 was said to do so, you might agree 考虑使用原子弹?
If 杜鲁门 was said to do so, you might not agree?
 
你们都有意让村长难堪呀?帮村长一把,村长的意思不外是:

那句红字体的话: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
如果把杜鲁门换成麦克阿瑟,他就同意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