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引发民众恐慌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159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有调查显示,“涨”字遥遥领先成为我国网民心目中今年的年度汉字。而随着“国十六条”的发威,京城菜价近日终于有所回落,听此消息让人心中一喜。那么世界其他国家的菜篮子情况如何?我们拿着10美元替您到各国去“采买了一圈儿”,发现其实打出“组合拳”力压物价的远不仅中国,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反通胀之战也已开场。而与之相反,在美国、日本等国的涨价情况却并不明显。
  新兴市场
  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除了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预设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引发了民众恐慌。
  印度
  食品涨幅达两位数
  一年前10美元可以兑换480卢比,现在仅能换到460卢比。一年前去趟小超市,460卢比基本可以买全一周的食品,包括鸡蛋、虾仁、青菜等,现在拿着460卢比,大约只能买回够吃两天的食品。对于印度普通的城市白领来说,一天有40卢比就可以果腹了。他们的午饭基本上都在小摊上解决,喜欢吃一种油炸粽子样的食品,里面包裹着和上调料的土豆泥馅,吃饱只需20卢比。
  印度经济近年保持快速增长,但通胀却长时间侵蚀普通人的生活。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当地人的不满之辞。印度政府手忙脚乱,一年中连续6次加息,即便如此也没能挡住通货膨胀的步伐。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印度通货膨胀率为8.62%。10月份第二周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3.75%。印度通胀率长期处于两位数,其中食品价格连续52周保持超过10%的增长。11月份的民意调查显示,食品价格上涨是印度人对未来半年的最大担忧。
  现在,孟买人均月收入4000多卢比(600多元人民币),较印度其他邦收入高些,当通货膨胀来袭后,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从百分之几到几十不等。公务员的工资与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提高,印度南方一些邦的私营企业更是率先涨工资。印度的私营企业在这方面从不落后,因为工会的力量不可小觑,一旦怠慢了公司职工,搞上几个罢工就够雇主受的。尽管收入增加,但是今年由于物价增长过快,人们的通胀预期心理很强,幸福感大大降低。但愿第6次加息后能有效地控制通胀,使人们再回到原先悠然自得的幸福状态。
  俄罗斯
  物价一天一涨
  10美元现在可以换到大约300卢布。由于莫斯科街道上小摊位售贩的蔬菜价格往往会比超市价格贵出很多,所以我们去超市看看。俄罗斯地处寒带,很多水果蔬菜无法自产,无论在大超市或者小摊贩都会在食品后边加注产地。同样是普通的西红柿,超市售贩的价格从本国自产的每公斤90卢布到欧洲进口的150卢布不等(经过清洗和包装,可以直接食用)。在莫斯科,即便是价格很低廉的大学餐厅,一餐饭(主菜、甜点和茶)也需要150卢布。
  据俄新社11月15日消息,全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显示,俄罗斯人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和酗酒,有56%的民众担心本国物价上涨过快。一位俄罗斯朋友抱怨说:“如果说我们的水费、电费、天然气费、公交车费等是一年涨一次的话,那么我们的物价则是一天一涨。”据俄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11月8日,俄罗斯通货膨胀率按年计算已达到7.6%。俄财长库德林10月中旬称,俄罗斯全年通胀可能比8%的官方预测值高出0.1至0.2个百分点。
  可笑的是,随着物价的攀升,贿赂公务人员的开销也在上涨,在莫斯科过去500卢布的小费就能“应付”普通的交通违章,现在这一价码已经攀升到了5000卢布。J172
  发达国家
  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物价也在上涨,但涨幅并不大,当地居民对菜篮子沉重的感受不明显。
  美国
  食品价格增长率近年最低
  在当今美国经济低迷之际,很多中产家庭紧缩银根,将购物地点从高档百货店转向沃尔玛超市。在沃尔玛超市里,一件中等厚度的绒衣价格9美元,一件T恤衫5美元,一条非名牌牛仔裤10到18美元,简单的成年人毛衣8到20美元。如果出外吃午饭,肯德基两块鸡加两份配菜面包的套餐6.99美元。一个火腿三明治加饮料的午饭,5美元也能解决。餐馆有15美元两人三道菜的晚餐,足够营养和分量。另外,小日用生活品也不算太贵,沃尔玛超市里容量约5升的电饭锅15美元,12杯咖啡器特价6美元,烤面包机10美元。
  美国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在5万美元上下,扣除各种所得税、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按揭等,平均每月净收入不足4000美元。普通家庭用所剩的部分应付日常吃穿,还是能够很好地保证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单亲家庭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活必需品的合理价格。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中,食品价格的增长率为0.5%到1.5%,是从1992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其中餐厅的食物价格上涨率为1%到2%。纽约皇后区74街一家连锁超市的店员布莱尔说,“就我在超市工作5年期间的感觉,物价变动并不明显,有些商品在这几年间甚至还有些下降,大家会发现像全麦面包、奶酪这样的商品价格变动在几十美分上下。”
  此外,由于市场自由竞争等因素,消费者还是有相当大的抵御价格上涨的空间。商店每周都会印发本周特价宣传品,不同的生产商也不定期地发行自己商品的减价券。所以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各种品牌的生活必需品轮番减价。
  本报驻美国特约撰稿 温玉顺
  日本
  菜价上涨但影响不大
  趁周末打折,留学日本北海道的小李,在“平民品牌”优衣库店用830日元(正好10美元)买到一件吊带背心和一条家居长裤。“一个小时的工钱没了。”小李说。课余时间在日本居酒屋打工做服务生的小李,每小时的工资为800日元。如果不买衣服,同样的830日元可在超市买到一本时尚杂志,或9瓶490ml百事可乐。
  最近,由于气候异常,日本的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日本国民用于吃饭的钱占到收入的1/6至1/10,大多数日本人对蔬菜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太在意,只是自带饭上班的“便当族”队伍越来越壮大。日本总务省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下降0.6%,连续第20个月下降。来日本两年多的小李,并没觉得日用品价格和最初来时相比有明显变化。
  日本大多数的超市和药妆店都会推出积分卡,消费者在待购买日用品、化妆品的金额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以现金消费券的形式进行返还,让消费者往往会有很“超值”的感觉。
  本报驻日本特约撰稿 张迪
  专家解析
  美国用全球通胀拉动增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
  陈凤英认为,两大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不同,复苏步伐也不同,而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加重了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
  美联储正在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令新兴经济体国家控制价格上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事实证明,由于美国缺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中的6000亿美元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去,而是流到新兴市场中去了,经济出现了流动性陷阱。而掌握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美国,正希望以向世界输出通胀的方式拉动自身经济增长。
  结构性调整才能治本
  中国资深媒体人 胡舒立
  胡舒立近日撰写评论称,政府出台打压物价的一系列“组合拳”只是周期性措施,要化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流动性过剩带给中国经济的风险,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艰苦的结构性改革。
  这一改革具有国内和国际两层含义。从国内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是使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应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以G20为代表的国际治理,力图改变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

http://world/2010-12-01/1271186.ph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