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但有时候,流言与恐慌的蔓延比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本身更加可怕。灾难面前,人类必须学会冷静、理性与科学,而不要先被自己的无谓恐慌与无知盲从所击倒。
【侨报3月19日社论】连日来,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牵动全球人的神经,似乎很少有一起局部的自然灾害,有如此强的“冲击波”与如此广的“辐射面”:美国“碘荒”了,中国“盐荒”了,全世界都恐慌了。
在美国,因为公共卫生署长雷吉娜·本杰明一句“我们怎么做准备都不为过”,也因为层出不穷的关于“核辐射物质正飘向太平洋”报道,西海岸的民众坐立不安了。于是,防毒面具、碘化钾药片等抗辐射产品全成了热销产品,仿佛是在为一场核战争做准备。数家出售碘化钾的药品公司库存告罄,无论华人还是美国居民纷纷到药店抢购这种防辐射药物。
在韩国,关于日本核辐射警报的虚假消息到处流传,引发恐慌,抢购海藻亦成热潮。
在中国,碘片抢光了,碘盐又成了抢手货。无论是大陆、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掀起了一波抢购食盐的风潮,甚至连距离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200公里的重庆及成都也闹盐荒。除此之外,日本奶粉、海鲜、酱油、甚至榨菜也在抢购之列。而参加抢购的人群中,除了知识不太丰富的老年人,也不乏青壮年与大学生。网上还传言称一位不明真相的男子因为服食过量的加碘盐而不幸死亡。如果这是真的,该是多么令人扼腕与痛惜。
好在这次中国官方反应迅速得体,中国国家发改委、各地政府和盐业公司紧急辟谣和保证货源充足,学者也纷纷用科学解释吃盐防辐射的不靠谱,才算刹住了百姓的盲目抢购。很快,网络上流传出各种关于抢盐的段子,比如“大‘核’民族与‘盐荒’子孙”,比如“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人没了,盐还没有吃完”,充满了对这些荒唐行为的自嘲与自省。
不可否认,核污染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极少接触的“新鲜事物”,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但有时候,流言与恐慌的蔓延比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本身更加可怕。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荒唐的行为,更有一系列心理的负面连锁反应,让人丧失基本的判断力,也给生活带来混乱,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与浪费,甚至给人类的发展造成影响。
面对全球各地的抢购潮,各国央行官员和投资者都在担心,由此而诱发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几率相当高,有可能先出现通货膨胀,而后演变为通货紧缩,进而引发程度更为严重以及更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这让各国的经济政策决策者们更加举棋不定,也让在金融危机之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比起外围人群的恐慌,“核”心区的日本民众反而更加淡定。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人在防震抗震与国民教育方面一向受到外界推崇,但在处理核污染问题上却非“老手”。不过日本政府和国民仍表现出超常的冷静态度和顽强的忍耐力,令世界折服。尽管物资匮乏,日本市民却非人人自危、惶惶不安,生活秩序几乎一如往常,也并未出现抢购食盐场面。即便是排起长队买水和食物,也是静静地,偶尔有人彼此撞到胳膊都要点头哈腰相互致歉。至于核泄漏到底有多少危险,民众选择信任政府。
更让人钦佩与动容的是那180多名“死士”。这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无名英雄,有的是临危受命,有的是自愿加入的退休人士,他们甘愿承受极大的辐射工作,是因为他们知道倘若炉芯熔毁,大量辐射尘将散布空气中,届时死伤人数将数以百万计。当恐惧无助于解决问题,而死亡可以换来他人安全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慷慨赴死,从容作业。
灾难面前,人类必须学会冷静、理性与科学,而不要先被自己的无谓恐慌与无知盲从所击倒。历史早已证明,自然界对人类的每一次打击与教训,或许会让人类付出惨痛代价,但人类文明的脚步却从不会因此而停滞。我们总都会从中总结与反省,认知与探寻,找到某种规律,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对灾难的反思中不断前行。
【侨报3月19日社论】连日来,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牵动全球人的神经,似乎很少有一起局部的自然灾害,有如此强的“冲击波”与如此广的“辐射面”:美国“碘荒”了,中国“盐荒”了,全世界都恐慌了。
在美国,因为公共卫生署长雷吉娜·本杰明一句“我们怎么做准备都不为过”,也因为层出不穷的关于“核辐射物质正飘向太平洋”报道,西海岸的民众坐立不安了。于是,防毒面具、碘化钾药片等抗辐射产品全成了热销产品,仿佛是在为一场核战争做准备。数家出售碘化钾的药品公司库存告罄,无论华人还是美国居民纷纷到药店抢购这种防辐射药物。
在韩国,关于日本核辐射警报的虚假消息到处流传,引发恐慌,抢购海藻亦成热潮。
在中国,碘片抢光了,碘盐又成了抢手货。无论是大陆、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掀起了一波抢购食盐的风潮,甚至连距离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200公里的重庆及成都也闹盐荒。除此之外,日本奶粉、海鲜、酱油、甚至榨菜也在抢购之列。而参加抢购的人群中,除了知识不太丰富的老年人,也不乏青壮年与大学生。网上还传言称一位不明真相的男子因为服食过量的加碘盐而不幸死亡。如果这是真的,该是多么令人扼腕与痛惜。
好在这次中国官方反应迅速得体,中国国家发改委、各地政府和盐业公司紧急辟谣和保证货源充足,学者也纷纷用科学解释吃盐防辐射的不靠谱,才算刹住了百姓的盲目抢购。很快,网络上流传出各种关于抢盐的段子,比如“大‘核’民族与‘盐荒’子孙”,比如“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人没了,盐还没有吃完”,充满了对这些荒唐行为的自嘲与自省。
不可否认,核污染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极少接触的“新鲜事物”,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但有时候,流言与恐慌的蔓延比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本身更加可怕。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荒唐的行为,更有一系列心理的负面连锁反应,让人丧失基本的判断力,也给生活带来混乱,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与浪费,甚至给人类的发展造成影响。
面对全球各地的抢购潮,各国央行官员和投资者都在担心,由此而诱发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几率相当高,有可能先出现通货膨胀,而后演变为通货紧缩,进而引发程度更为严重以及更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这让各国的经济政策决策者们更加举棋不定,也让在金融危机之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比起外围人群的恐慌,“核”心区的日本民众反而更加淡定。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人在防震抗震与国民教育方面一向受到外界推崇,但在处理核污染问题上却非“老手”。不过日本政府和国民仍表现出超常的冷静态度和顽强的忍耐力,令世界折服。尽管物资匮乏,日本市民却非人人自危、惶惶不安,生活秩序几乎一如往常,也并未出现抢购食盐场面。即便是排起长队买水和食物,也是静静地,偶尔有人彼此撞到胳膊都要点头哈腰相互致歉。至于核泄漏到底有多少危险,民众选择信任政府。
更让人钦佩与动容的是那180多名“死士”。这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无名英雄,有的是临危受命,有的是自愿加入的退休人士,他们甘愿承受极大的辐射工作,是因为他们知道倘若炉芯熔毁,大量辐射尘将散布空气中,届时死伤人数将数以百万计。当恐惧无助于解决问题,而死亡可以换来他人安全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慷慨赴死,从容作业。
灾难面前,人类必须学会冷静、理性与科学,而不要先被自己的无谓恐慌与无知盲从所击倒。历史早已证明,自然界对人类的每一次打击与教训,或许会让人类付出惨痛代价,但人类文明的脚步却从不会因此而停滞。我们总都会从中总结与反省,认知与探寻,找到某种规律,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对灾难的反思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