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留学”一月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Dean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Dean1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2-25
消息
781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126
--------------------------------------------------------------------------------

作者: 朱筱菁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3月11日 09:37 http://www.clibrary.com


  如今,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仅英国一地每年就要接纳近
万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新兴的留学国家,中国的
学生和家长一般都不熟悉当地的教育情况,往往需要中介公司帮忙才得以成行,
结果有人花了不少冤枉钱,却得不到任何长进,加上小留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
差,也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偏差。

  这些真实情况,小留学生的家长们一般都不会知道。今年春节期间,吴女士
要不是因为思念女儿,去英国探亲,她可能也会永远被蒙在鼓里。《申江服务导
报》3月6日介绍了她到英国所看到的真实情况。

  今年1月4日,我的女儿踏上了飞赴英国留学的班机。女儿原在上海读高二。
因怕留学住在校外不安全,所以办留学前,我们和中介公司说好,没有学生公寓
不去,中介公司满口答应。上飞机那天,他们却告诉我,女儿可能要在外国人家
里住两天。当时以为学校要到1月7日才开学,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到了之后没人
接待,才安排住在当地人家里,我也没怎么反对。

  1月5日,女儿打电话回来说,她住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屋子里,还是和
另外一个中国女孩合住的,房间小得连箱子都没法打开。我马上去找中介公司,
要他们帮助解决。开始他们强调学校还没开学,后来实在混不过去才安排我女儿
和另一个女孩住到了另一户人家―――12平方米的房间,两张床加上写字台、
衣橱,别无他物。

  吃饭也吃得艰苦:厨房是不允许进的,周一到周五,在房东家吃一顿早餐,
一杯牛奶麦片、两片面包就打发了。到周末,一天三顿都在房东家吃,也是没什
么荤腥,通心粉拌一拌,或者煮两颗土豆就算一顿了。馋了,只能在半夜三更房
东睡了的时候,用带去的电饭煲熬点粥。房东客厅是不允许去的,所以没有电视
可看;电话也是不允许用的,带去的手提电脑,只能用来放放VCD;晚上暖气
只能开到8点钟,被子薄,女儿一去就感冒了;洗澡水只开到晚上10点―――
第一天去,她们不知道,还满身肥皂呢,就没热水了。

  生活上苦一点,也就算了,但学习又让我们大失所望。开始,中介公司告诉
我们,可以读赫德福的一所学校,我从网上查了这所学校的情况,有学生公寓,
环境、师资也不错。但过了没多久,中介公司又告诉我们,那所学校读不成了,
要换到位于英国南部坎德伯雷的一所学校去了。读的是最贵的Eleven相当
于我们的高中,第一个学期英国学校每年有3个学期从1月7日到3月21日,
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加在一起是4250英镑。另外收了900元的押金,据
说是用来抵扣什么交通费、考试费的―――每考一次试,都要收一次钱。

  而这所学校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呢我遇到在另一所学校读书的哈尔滨女生,
她说也读过我女儿的这所学校,在这个城市的70多所学院里,它排名倒数几位。
后来她转到了山上的一所排名第5的学校,学费也不过5000英镑。不过,为
了转学,她损失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因为学校说,一次性付清一年的学费,
可以有优惠,她就付了。读了一个学期后想转学,学校不肯把剩下2个学期的学
费退还,交涉到最后,还是只退还了一个学期的。

  后来去女儿学校实地察看,果然实在不像样。没有操场,没有自己的老师,
才收了100多个学生,教室就不够用了。学校里所有的设备就是一架钢琴、一
台电视机,连上海的民工用的电视机都比他们学校的强。没有图书馆,有时候下
午2点多钟下课了,晚饭要到5、6点再吃,这段时间孩子们就到附近的超市、
商店里闲逛,打发时间。

  难道英国的学校都是这样一次,偶然经过伦敦郊区的一所学校,那里有钢琴
房、体操房、网球场、游泳池、橄榄球场……,学费却比我女儿的还便宜。

  我实在不明白,这么好的学校,中介公司为什么不介绍我们去呢后来遇到一
个在英国做留学中介的新加坡人,他一语道破了天机―――上海的中介每介绍一
个学生去我女儿读的学校,就要从学费中收取15%的回扣。怪不得学校里一个
当地学生也没有,中国人和日本人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源。

  学校里的老师是借来的,自然不会十分卖力。大年夜那天,学生都逃课,到
唐人街去过中国春节,教室里只剩下3个孩子。第二天,老师索性也不来了。这
里没人管学生,校长生病了,副校长主持学校事务,到现在都没有见过我的女儿。
“签到”是有的,但要不是为了使馆签证强调的那个“出勤率”,恐怕也没人签
到。学校风气也不好,很多人明目张胆地在学校门口吸烟,几个香港来的女孩,
吸毒吸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还有一些孩子学会了“掼派头”,一个青岛来的孩
子,过生日请大家吃饭,包了一家餐馆,一晚上就用掉1万多英镑。放假回国时,
大家比着买东西,有人一带就是4台手提电脑吴女士气愤地说:“我们是想去读
书的,不是去混的。我们每个人已经交了2万块钱的中介费,比其他公司的收费
整整贵了6000多块,这家中介公司为什么还这么黑心”后来吴女士才听说,
这家公司是挂靠在一家有留学中介资质的机构之下的。“怪不得,我们当初是在
江宁路签的约,后来却是在其他地方做的培训……我女儿就这么被‘走私’掉了”。
(报刊文摘)






【关闭窗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