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有开端才能进步——评夏商、李承鹏参选人大代表

littlefish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6-11
消息
568
荣誉分数
3
声望点数
128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王小山微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夏商和李承鹏,在江西刘萍之后,分别宣布将在自己所在的上海和成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承诺为选民出力,完成使命。对此,恳请各路网友给予支持,至少,给他们点掌声。”刚好前两天写了一篇《当“主义”巧遇“问题”》的文章,谈到过基层选举问题,今天就此机会再说几句。



首先,有人能投身到民主实践之中,我表示非常敬佩,尤其像李承鹏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参选会更具标本意义,影响也会更大。参选是一种合法的参政手段,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我们确实是忽视它太久了。



其次,由于官方现行的选举方法,以及我们自身的种种借口和理由,我们从没有把参选当回事——既不关注,更不会去参与。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参选毫无意义,浪费精力,即使当选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不是的。



近些年,人们常常讨论改良或者改革的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改良的前提是承认现有政府是合法的,并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改革才是有意义的。我认为,遵守现有的法律参政,首先会让统治者面临两难选择,要么违法压制,要么依法认可。如果仅仅是个案,他们往往会选择前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但面对更多的人的合法诉求时,他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浑身不自在。这就是合法手段的意义所在——合法的手段参政也许是改良唯一有效的方式。



以往,我们总是觉得宪法没用,选举法没用,等等,所以也从来没把它们当回事。其实,恰恰统治者也不把他们当回事,因为,任何规则、制度、法律,包括不合理的制度都会限制权力。所以权力者要想为所欲为,一定不愿意受到任何制约,哪怕是一点点,因而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不愿意在其治下有一套能高效运转规则、制度,无论古代独裁者还是现代极权统治都是如此。据传毛泽东曾说过:“宪法制定是制定了,执行不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还要以党的指示为准。只有傻瓜和反党分子才会脱离党的领导,执行宪法。”这段话,无论出处如何,都非常真实地道出了统治者对待法治的态度,即:无法无天。所以说,我们不把规则、制度当回事,那刚好中了他们的下怀。如果我们不愿意以疾风暴雨式的革命,而是想以渐进改良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改变我们的命运的话,那我认为,首先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合法地参政、合法地进行抗争。



前面谈及了不合理的规则的话,对于是否应该遵守它这个问题,我想简单说明一下以免误会:如果你认定一个规则是“恶法”,当然可以不去遵守,你可以采取不参与、不合作的方式,如有可能你可以按照合法的方式改革甚至废除它,但一定不能利用其漏洞谋取私利。因为这样做,你的行为比“恶法”还恶——你的行为实际上不仅变相地确认了这个“恶法”的和法性,从而失去改革它的意愿和动力,同时维护和巩固了它的地位。而且,你其实是把它变成了欺压比你更弱者的工具。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包括送礼、行贿、托关系走后门等,就是典型例证。而一个国人没有规则意识的社会,随处都能滋生出权力,因而腐败泛滥是必然结果。



第三,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起初,作用和影响一定是微不足道的。但常言说“集腋成裘、积沙成塔”,要想成裘、成塔就得有开始,一点一滴,就得有积累,同样是一点一滴。记得有一个关于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在棋盘上放麦子的故事。当舍罕王按照达依尔的请求把第一粒麦子放在棋盘上的时候,他会预见到,即使用全国的麦子也无法兑现给达依尔奖赏吗?是的,他没有预见到。其实,我们也常常犯和舍罕王一样的错误,看不上弱小的开端,总怀疑甚至不屑地认为那能有多少价值。然而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见识到其伟大。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独立参选的人和事看作放在舍罕王的棋盘上的第一粒麦子。



第四,要知道即使现在当选人大代表,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当选的代表,履职的空间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因而我们不能对参选代表有过高的期望,作为参选这也要客观的面对,并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一旦当选,作为当选的独立代表人,尤其应注意方式方法的合法性,因为,你稍有不慎就会被抓住小辫子。而且,如何履职同样也会考验当选代表的政治智慧。这点可以参考以前的独立人大代表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



江西省翻阳县独立人大代表黄松海说:“人大代表可以说是纸老虎,但你要认真起来,就是真老虎。”(摘自南风窗《王亮、许志永、司马南、姚立法……独立人大代表十年浮沉》)



最后,预祝夏商和李承鹏参选成功!
 
我想到了一篇我非常喜欢的短文

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瓦尔特,而是谢德。

这个沉着从容的钟表店老板,是一个国家优秀公民的楷模,在平常的日子里,他兢兢业业,遵纪守法,一旦社会呼唤正义,他就会毅然挺身而出,来捍卫人类的良知。

德寇枪杀了包括谢德的女儿在内的参加反德集会的青年,将尸体堆放在广场上,然后架好了机枪,准备枪杀那些前来认尸的公民们。人们沉默着,眼中燃烧着怒火,但是没有人敢往前走,因为人人都看到了黑洞洞的枪口。

看着满头秀发的女儿躺在冰冷的土地上,谢德,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第一个走了出来,他迈着坚毅的步子,心中怀着对女儿的爱,对敌人的恨,眼中是对强权的极端蔑视。在他身后,第二个,第三个……,整个人群都往前走去!面对如此不屈的南斯拉夫民族,德国人的机枪沉默了。

在无数个历史的瞬间,我想每个民族都会面临这样的时刻。面对已经死于暴行中的英雄的尸体,沉默的人群中,会不会有谢德走出来?而如果真有谢德走出来,他身后又会不会有人跟上来而使谢德不至于成为孤独的英雄被强权的机枪射杀?

有的民族不缺少谢德女儿那样以弱躯抗暴的英雄,甚至也不缺少谢德这样敢于哀悼叛逆者尸体的公民,但是却缺少谢德身后跟上来的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人。更有甚者,谢德背后的人群中会有笑他傻瓜的人,会有急于和他划清界限的人,会有收集他的资料以便邀功请赏的人……,于是,机枪开火了,谢德孤独地死去。

谢德的身后会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地紧跟上来,应该是衡量这个民族品质的标准之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