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人对白求恩感兴趣。 再当回搬运工。
有一中国赠送的“白先生“的像,说是要放在Ottawa的。 但说是怎么把一个共产党放在首都呢?就发放到Montreal去了。
他是帮中国打日本。怎么就不能对他宽容点呢?这冷战思维。树欲静而风不停呀!
---------------------------------------------------------------
白求恩这个名字,可以说妇孺皆知。大家都熟悉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后的故事。1936年去中国前他在Montreal的Royal Victoria医院做外科医生,1939年牺牲在中国河北的黄石口。由于他与中国和Montreal的不解之缘,本站工作人员出于对“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敬仰参加了“白求恩塑像揭幕式”。
本站专访(3)--白求恩塑像揭幕
今年8月19日,为了参加和现场报道诺尔曼・白求恩医生的塑像揭幕仪式,本站一行五人(包括一不满周岁取名为“诺尔曼”的男孩),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跋涉,当然与当年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旅程相比“轻如鸿毛”,我们来到了白求恩医生的家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镇。
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镇原来默默无闻,镇上的人们只知道,这个镇的一位牧师家曾经诞生过一个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的男孩,并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成为教育了数十亿、几代中国人的英雄和楷模,成为蒙特利尔的世纪名人,也没想到因此而使小镇变得这么有名气。
或者可能是白求恩献身于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或者可能是加拿大人没有建“楼堂馆所”的风气。这个小镇上原先并没有“白求恩故居”、“白求恩纪念馆”,更没有白求恩塑像。只是后来,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多了,这些中国人--从官员到游客,一到加拿大就打听这位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的故居在哪里、想在异乡寻找到榜样的足迹。问的人多了,镇上或许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好奇心,或许想来个“故居搭台、旅游唱戏”、促进经济发展,他们在白求恩诞生的房子旁边建了“白求恩纪念馆”,陈列着各路来自中国的朝拜者赠送的纪念品。
小镇上沿街的大小商店、餐馆贴有的汉字“欢迎”二字,说明镇上搞活经济的措施还是颇有成效的。我们在这个不大的镇子上却也不时能看到面带崇敬在镇上游览的中国人。
伍冰枝总督、梅平大使
在新揭幕的白求恩塑像前
揭幕式那天,华裔加拿大总督伍冰枝、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着军装带红五星的中国使馆武官、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医学院的政委领导和一干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中文新闻媒体队伍,整个把小广场给“赤化”了。宣读中国主席的贺信、展示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中国国画“白求恩大夫”,操着中国话、夹着英文翻译的采访,那场面使我想起文革时期的一首歌“北京连着地拉那”,心想这回该是“北京连着格雷文赫斯特”了,风回路转,河东河西。
我们注意到,树立在“格雷文赫斯特”小广场上的白求恩塑像,与中国国内所见到的塑像相同之处是神情严肃、手持听诊器呈“风尘仆仆”状,但不同之处是这塑像上的白求恩没有佩带“八路军”袖标。不知道这是雕塑者的疏忽还是政治上的需要。
跟镇上居民交谈后我们知道,白求恩的塑像在小镇上是引起过些许争议的。有人认为在镇上树起白求恩塑像就好象把镇中心变成了“红色”广场,因为不少人对白求恩是个共产党人很敏感。可能令镇上居民不大满意的是,为树立白求恩塑像而移走了为国捐躯的家乡英雄纪念碑。“一个在镇上才住了三年,且献身于共产党国家的人何以有此殊荣?为什么没人为二战阵亡的烈士树一块碑雕个像?”一位名叫Brooks的小镇居民不解地问道。
尽管如此,没人否认白求恩是一位品格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正是因为他早年的倡导、推动医疗制度社会化,才有了今天的医疗保险。当你申请和使用“太阳卡”的时候,是否想起了白求恩医生?
塑像的志铭:“胸外科及战地医生,发明家、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生于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的事业中所做出的努力赢得了公认。Dr・Norman Bethune 1890-1939”
备考:
1.在文革中人人背诵的“老三篇”之一“纪念白求恩”
2.白求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