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苦难″是我们这代人的"专利”?

随着社会现状的变更,人的观念也应该变更。老人有老人的世界观,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观,受的教育不一样,有代沟。有条件的老人最好不要跟子女住在一起。
 
有话好好说,又不是吵架。父母和子女同住有矛盾,不健康。
我的意思是这钱百分百拿不回来了。我猜,楼主将国內卖房的钱给儿子当首期,女儿女婿不高兴。如果他儿子可以拿得出这毕首期还他,就不需要他父母帮忙付首期了,你说是不是?况且,给出去的钱,像泼出去的水,
 
我的意思是这钱百分百拿不回来了。我猜,楼主将国內卖房的钱给儿子当首期,女儿女婿不高兴。如果他儿子可以拿得出这毕首期还他,就不需要他父母帮忙付首期了,你说是不是?况且,给出去的钱,像泼出去的水,
我懂你的意思。我是建议老人和子女好好商量。
从楼主信息看,我看出是老人把钱带来加拿大了。不是吗?
 
“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

笼统而论,无需劝解。
 
我们,出生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一代人,现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我们吃过米糠啃过树皮,一生没有读过几年书,上山下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娃,下岗待业自谋职业没了下文,有了退休工资却又赶上物价飞涨日子过得摇摇晃晃,盼星星盼月亮盼没了希望身体又出了状况,住院费手术费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回望往昔血泪斑斑,早已是有眼无泪。
苦熬苦撑几十年,子女成材出国了,卖了国内房取出箱底钱交给子女作首付,兴冲冲背井离乡来到大洋彼岸,窃喜幸福生活指日可待。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请勿拍砖勿对号入座,本人绝无一概抹黑之意),同一屋檐下怎能无矛盾?撤回老家去吧,可我们已经没了后路。地球这么大,何处是我家?
渥太华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英文,不会开车,口袋里没钱更加缺了做人的底气,我们抬不起头,蓝天白云不属于我们。
我们的人生已是所剩无几。唯有天日睛好,我们这些老头老太相聚公园互诉苦衷,捶胸的捶胸顿足的顿足,家长里短打发时光。回到家里仍然是漫漫长夜。
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活得如此艰难困苦,一路走来都是坑坑洼洼?过去的苦难都已远去,可以忘却。人生的末段日子如此困顿,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难道苦难专属于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苦难就是我们的宿命?!
诚心诚意请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
多大年纪了,试试申请加拿大的老年金。
 
多大年纪了,试试申请加拿大的老年金。
"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

笼统而论.
 
各位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人家楼主已经说了“诚心诚意请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
你如果年轻,楼主就是你的长辈;如果也年长,就是与你同时代的人。楼主诚心诚意请教,有好的主意,方法,建议,就提一下,与人为善。冷嘲热讽,至于吗?
 
你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对吧?

你应该再建议双方,甚至报警。
你别误会。楼住说我们是读书人,我估计他/她可能打字都有点困难。所以支持他能够在这里发文。
TA跟我父母是同一时代的人。我爹是高中毕业,我花了四年时间勉强教会他打字,上网,现在还在期待他能够上网发帖子。而楼主已经做到这一点,我佩服并支持。互相爆料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觉得这点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不用提的。
 
窃喜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我们的人生已是所剩无几。唯有天日睛好,我们这些老头老太相聚公园互诉苦衷,捶胸的捶胸顿足的顿足,家长里短打发时光。回到家里仍然是漫漫长夜。
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活得如此艰难困苦,一路走来都是坑坑洼洼?过去的苦难都已远去,可以忘却。人生的末段日子如此困顿,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难道苦难专属于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苦难就是我们的宿命?!
诚心诚意请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
回不去啦,现在的江湖早已不是以前的江湖。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是来这里说说话,让人开导一下。这样出了事, 如果会出事的话,不至于钻牛角尖。二是像金陵和longhair 说的改变心态,但这个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大的挑战,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能恶意猜测子辈的心态。有些想法可能只是楼主误解。我不是为我们自己说话,但我们这一辈无论是知识水平和待人处世的修养,大部分都比上一辈强。所以放下心态好好跟子女沟通是唯一正解。楼主来这里说话也许可以学一点如何跟子女沟通。
性格决定命运是很有道理的。
 
最后编辑:
各位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人家楼主已经说了“诚心诚意请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
你如果年轻,楼主就是你的长辈;如果也年长,就是与你同时代的人。楼主诚心诚意请教,有好的主意,方法,建议,就提一下,与人为善。冷嘲热讽,至于吗?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再诚心请教也难有效。所以大家的贴子实际上就是在开导楼主。并非什么冷嘲热讽。在西方,特别在北美,老人就不要想跟成家后的儿女住在一起。非要住在一起,矛盾是难免的。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一走了之。别无它路。

再有就是老人(特别是退休后的老人),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财政大权。就是经济上也要独立。把一切都卖了,来投靠儿女,变得手心向上,自己心里就先矮了三分。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再诚心请教也难有效。所以大家的贴子实际上就是在开导楼主。并非什么冷嘲热讽。在西方,特别在北美,老人就不要想跟成家后的儿女住在一起。非要住在一起,矛盾是难免的。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一走了之。别无它路。
同意,家务事如何化解,外人没法说。只能做一般性的劝解,别总是找比自己强的去比,要能够自我排解,别和马云比钱多少,和他比身高。别和生于蜜罐的小辈比,想想生于战火中的苦难前辈。。。。。。
 
我们,出生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一代人,现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我们吃过米糠啃过树皮,一生没有读过几年书,上山下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娃,下岗待业自谋职业没了下文,有了退休工资却又赶上物价飞涨日子过得摇摇晃晃,盼星星盼月亮盼没了希望身体又出了状况,住院费手术费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回望往昔血泪斑斑,早已是有眼无泪。
苦熬苦撑几十年,子女成材出国了,卖了国内房取出箱底钱交给子女作首付,兴冲冲背井离乡来到大洋彼岸,窃喜幸福生活指日可待。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请勿拍砖勿对号入座,本人绝无一概抹黑之意),同一屋檐下怎能无矛盾?撤回老家去吧,可我们已经没了后路。地球这么大,何处是我家?
渥太华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英文,不会开车,口袋里没钱更加缺了做人的底气,我们抬不起头,蓝天白云不属于我们。
我们的人生已是所剩无几。唯有天日睛好,我们这些老头老太相聚公园互诉苦衷,捶胸的捶胸顿足的顿足,家长里短打发时光。回到家里仍然是漫漫长夜。
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活得如此艰难困苦,一路走来都是坑坑洼洼?过去的苦难都已远去,可以忘却。人生的末段日子如此困顿,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难道苦难专属于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苦难就是我们的宿命?!
诚心诚意请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读书人。
你也别觉得你那一代亏。你那一代机会也最多,成功的成本也最少。别人闹革命的时候你稍微学点就可以上大学。哪像后代那样没日没夜地苦读才能上大学。大学毕业工作随便挑。不想干了随便摆个摊子都能发家。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多难,摆个摊子也就是糊口,还要躲城管。。。哪一代都有苦难,哪一代都有机会。

你们啊,兔内务,兔辛剖,图哦图森破。不要年轻的时候怪四人帮,中年的时候怪邓小平,到老了又怪下一代。
 
最后编辑:
“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

笼统而论,无需劝解。
对,又是一个不说病情就找人看病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