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他么谁写的 我最讨厌这种论调的文章了

事情都有两面性。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资料室有个临时工,女,48岁。她逢女同学有机会必讲她的故事:

她有三个孩子,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当孩子都独立了,老公竟然同她离婚了。....。最后,她奉劝女同学,一定要汲取她的沉痛教训,...。
为什么用“竟然”?应该用“总算”
 
事情都有两面性。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资料室有个临时工,女,48岁。她逢女同学有机会必讲她的故事:

她有三个孩子,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当孩子都独立了,老公竟然同她离婚了。....。最后,她奉劝女同学,一定要汲取她的沉痛教训,...。
村长,俺们国移妈妈们到是担心离婚的不多,主要都是担心荷包鼓不鼓的问题。也还是有一些不担心荷包鼓不鼓的妈妈不工作也不打算找工作的
当然我是比较赞同女性去工作的哪怕老工收入再高,起码我自己觉得能独立经济生存,心里踏实,幸福更有保障
 
事情都有两面性。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资料室有个临时工,女,48岁。她逢女同学有机会必讲她的故事:

她有三个孩子,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当孩子都独立了,老公竟然同她离婚了。....。最后,她奉劝女同学,一定要汲取她的沉痛教训,...。
到这把年纪离婚,他老公也差不多破产了,可能是实在过不下去了。
太太如果能工作还是继续工作比较好,毕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和论调没有关系。算这帐要看你养了几个小孩。家里没有小孩,一般都会去工作。 有2个小孩的家庭,如果男的挣5万,女的挣4万,去掉税和托儿费,家庭收入一年就多几千快。有3个小孩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可能反而少了。
我不相信任何情况“一般收入的家庭”会出现收入反而少了的情况。多的够不够多?是不是多出来的跟投入的精力比较不太划算?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但说拿的钱反而少了,我不相信。
 
其实女码农的话做parttime,网络freelancer都有机会,home office
什么interior design, home staging, trade show, wedding planning都可以搞
只是看两人怎么看了
你说的这些都挣钱了 所以相应还是要交税。credit可能会挣不少,但是不是原文鼓励的一分钱不挣的行为。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一般收入的家庭,都会选择让太太在家不工作,因为省下来的税可能都比太太在外面工作挣的多。


这个理论可以成立,如果:

1)男方工资够高
2)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小孩子
够高是14万以上吧?
 
事情都有两面性。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资料室有个临时工,女,48岁。她逢女同学有机会必讲她的故事:

她有三个孩子,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当孩子都独立了,老公竟然同她离婚了。....。最后,她奉劝女同学,一定要汲取她的沉痛教训,...。
perfect example
 
来源:金融学硕士
估计是毕业论文
有本事他就算一笔账。算出来个比如家庭收入多少万多少万就是threshhold,低于这个就双方挣钱好, 高于这个就一方不工作好。这人还有一大批有这样论调的人就仗着一方不工作多拿的那点credit的理论开始自由发挥YY,胡扯,误导对这边税法不是那么了解的新移民,新留学生。
 
村长,俺们国移妈妈们到是担心离婚的不多,主要都是担心荷包鼓不鼓的问题。也还是有一些不担心荷包鼓不鼓的妈妈不工作也不打算找工作的
当然我是比较赞同女性去工作的哪怕老工收入再高,起码我自己觉得能独立经济生存,心里踏实,幸福更有保障
而且我甚至还觉得(我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太极端),哪怕女方挣来的钱全部用来day care, 找人打扫卫生,找保姆,还有出去吃饭了,最后结余是零,依然应该保持这份工作,因为这样才有:
1. 独立的事业和朋友圈
2. 与老公一起增长的视野和对事情独到的见解
3. 平等的经济地位和不怕分开的底气
 
而且我甚至还觉得(我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太极端),哪怕女方挣来的钱全部用来day care, 找人打扫卫生,找保姆,还有出去吃饭了,最后结余是零,依然应该保持这份工作,因为这样才有:
1. 独立的事业和朋友圈
2. 与老公一起增长的视野和对事情独到的见解
3. 平等的经济地位和不怕分开的底气

如果一方年薪5万,小孩day care一周250刀左右。除非5个娃一起上day care。否则一方不工作在经济上根本不划算。还不算前途和赋闲在家的各种多余支出。
我同事6个孩子,夫妻年薪总共13万,一样工作。家里请保姆就是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