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 上海一家3口的奋斗史震撼整个日本

是时代的悲剧
真的以为日本人认同这个的话,那就是文明的倒退了吧?
不是完全的认同吧。 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里面包含了一小块他们所认同的“坚持” 的故事而已。
 
是时代的悲剧
真的以为日本人认同这个的话,那就是文明的倒退了吧?

这东西是华人导演拍的,符合旧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吃得苦中苦 苦尽甘来, 以悲剧为过程,以皆大欢喜收场。

日本人看了到底什么感想我也不太清楚

有点小小疑问。 文中说道

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发现”了它后

  投资帮助《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


这是怎么回事情 这里也可以普通大学生资助作品进入电影院么?
 
这东西是华人导演拍的,符合旧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吃得苦中苦 苦尽甘来, 以悲剧为过程,以皆大欢喜收场。

日本人看了到底什么感想我也不太清楚

有点小小疑问。 文中说道

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发现”了它后

  投资帮助《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


这是怎么回事情 这里也可以普通大学生资助作品进入电影院么?
没认真看,回答不了

这类悲情故事,在中国自古以来被传颂吧。。。几乎家喻户晓的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到了夫妻团聚,不过王的丈夫薛先生不如这个故事里丁先生爱情专一,薛先生18年没抗拒得了人性的弱点,是带着如夫人回来与王宝钏团聚的。
 
没认真看,回答不了

这类悲情故事,在中国自古以来被传颂吧。。。几乎家喻户晓的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到了夫妻团聚,不过王的丈夫薛先生不如这个故事里丁先生爱情专一,薛先生18年没抗拒得了人性的弱点,是带着如夫人回来与王宝钏团聚的。

男主人公十几年守身如玉米, 在日本, 我不太相信, 不过这也不是事情的重点。 他要是在日本是个议员, 恐怕也会有如夫人的
 
转载:

老丁当年的故事:老丁的打工收入

  两份工(车床工和厨师)大约工资在每小时1000到1500日元吧, 每天13小时(8+5), 每月收入约25万-30万日月总有的, 住的地方六叠(10平米)大概要3万日元一个月, 吃餐馆的剩饭, 大概其他开销在2万最多了. 这样每月可以存20-25万日元. 当然前几年和最后几年(2001高科技泡沫破灭)赚的不会这么多, 算减半, 那么至少可以存下3000万到3500万日元, 按以前的汇率大约等于人民币250万到290万, 其中35万用于买房(2002年), 100万用于女儿学费, 还剩120-150万, 2004年回国以后如果有炒股炒房的话增值几倍,到几百万不成问题, 将就用差不多可以退休了. 辛苦了15年, 真不容易, 很佩服.
 
转载:

老丁当年的故事:老丁的打工收入

  两份工(车床工和厨师)大约工资在每小时1000到1500日元吧, 每天13小时(8+5), 每月收入约25万-30万日月总有的, 住的地方六叠(10平米)大概要3万日元一个月, 吃餐馆的剩饭, 大概其他开销在2万最多了. 这样每月可以存20-25万日元. 当然前几年和最后几年(2001高科技泡沫破灭)赚的不会这么多, 算减半, 那么至少可以存下3000万到3500万日元, 按以前的汇率大约等于人民币250万到290万, 其中35万用于买房(2002年), 100万用于女儿学费, 还剩120-150万, 2004年回国以后如果有炒股炒房的话增值几倍,到几百万不成问题, 将就用差不多可以退休了. 辛苦了15年, 真不容易, 很佩服.
可以买瑞鸡山寨的房子了:zhichi::monster: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理念也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太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妻子了:shy::shy::shy:
 
上海人有梦想,也能面对现实;有魄力,更有执行力。

 
最后编辑: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理念也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太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妻子了:shy::shy::shy:
也不尽然吧?
时代不同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观念未必有根本改变。。。比如那个举国宝宝王宝强,也是拼命挣钱给老婆,由老婆养两孩子,王宝强不管孩子的成长也不怎么管老婆的生活包括性生活,国人对王的妻子要求就是必须守着王宝强,理由不就是王宝强拼命挣钱养家王的老婆必须守着寒窑吗?
 
没认真看,回答不了

这类悲情故事,在中国自古以来被传颂吧。。。几乎家喻户晓的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到了夫妻团聚,不过王的丈夫薛先生不如这个故事里丁先生爱情专一,薛先生18年没抗拒得了人性的弱点,是带着如夫人回来与王宝钏团聚的。
你还真别说,日本人还真欣赏那样的人,他回上海后,有个日本企业给了他个很好的位置。其实那年头,上海有不少人去日本,拼命干几年,甚至10年,他那样的应该也有,不过他和他家庭的结局比其他人更明亮点?
 
老夫曾经为如何负担孩子医学院(如果考上的话)学费而迷茫,现在看看老丁的故事,惭愧啊,准备少发帖,多打工,供起几个孩子的医学院的学费。即使上不了医学院,也拿供孩子医学院学费做财务压力测试,下个月就去当业余Uber司机去, 人生不容易啊。
 
2004年回国以后如果有炒股炒房的话增值几倍,到几百万不成问题,
这个话说的太轻巧、太事后诸葛亮了。

且不论,炒股还可能赔掉, 也不论是不是有那个眼光,坚定的相信房子会一路增值。。。。
这里面最主要的核心在于, 彪哥已经对于中国失去信心了。

说这种话的人, 也让他去经历一下文革, 当一下看不到希望的下乡知青,再当一下几乎绝望的回城知青。。。。 看他会怎么想, 怎么说。
 
没认真看,回答不了

这类悲情故事,在中国自古以来被传颂吧。。。几乎家喻户晓的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到了夫妻团聚,不过王的丈夫薛先生不如这个故事里丁先生爱情专一,薛先生18年没抗拒得了人性的弱点,是带着如夫人回来与王宝钏团聚的。
胡伯报,我认真看了。。。有感慨是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亲戚,也是上海人。这电影只写了男主人和妻女,要是再把父母加进来。。。不忍看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