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评论'一带一路'的文字(zt)

cvictor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5-06-12
消息
17,181
荣誉分数
1,062
声望点数
373
zt
一带一路远见卓识
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基础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一个普通人去买房买车,对于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需要,但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中国就好像是房地产商,建筑商和银行的组合体,有闲置资金,有空房,同时建筑公司也没活干,两边都有需求,怎么办?

很简单,按揭了。中国借钱给这些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用这笔指定的钱找中国公司去修基础建设,然后分成几十年慢慢地还给中国。

这样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了灵活的运用,不用傻乎乎的只能去买美国的国债,收益几乎为零,借给别人收利息,收益高的多。中国过剩的产能,就有人出钱来买,盘活了中国的制造业。

而这些用中国钱的国家,靠中国帮助修好了基础建设,经济就会发展,就会有钱来还中国的钱,同时还会买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样各取所需,就是所谓的一带一路。

除了这些,一带一路的国家接受美元贷款,可以用人民币还款,这样,这些国家慢慢就开始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慢慢就获得了和美元同等的地位。

同时通过这样的基础建设,形成了从海上和陆路两条直达欧洲的通路,一旦发生和美国的战争,美国无法对我们进行完全的封锁,同时,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中国到欧洲的物流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

由于这些国家使用中国产品作为基础建设的标准,后续的配套自然也要使用中国产品,这样就产生了排他效果,让中国在和其它的制造业国家竞争时,占据了优势地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坏账,就像是银行一样,总会有些人还不起房贷车贷。可是银行依然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它赚的更多。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赚两次钱,一是借钱出去的利息,比买美国公债赚得多的多,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必须使用中国的产品,让中国的民间企业能受惠,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几乎是一个暴利的过程,只要控制好坏账的比例,肯定是利大于弊。

同时,由于中国为这些国家发展基础建设,会增大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友好度,让这些国家成为中国的好朋友,谁都知道,朋友多了好办事。做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中国会对一些国家进行无偿援助,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你做别人的生意,就得送给人家优惠。商场也要定期给你打折,买多了要给你送优惠卷,免费的产品。国家也是如此,光赚别人的钱,不给人家点好处,生意就做不走,这些无偿援助,实际上就是折扣卷。因为除了我们,日本德国也借钱给别人,帮别人搞基础建设,我们是有竞争的。

这个方式实际上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美国为了获得市场,并没有采用其他国家的办法,通过武力征服,获取殖民地来获得市场。而是通过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租借法案,马歇尔计划等等,借钱给其他国家,让这些国家回过头来买美国的产品,这样兵不血刃地就占领了这些国家的市场,促进了美国的繁荣,让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使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最终成为世界老大。中国实际上在学美国崛起的方式,通过和平而不是武力,实现崛起。

所以,一带一路是非常有远见的决策,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如果你的朋友中还有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转出去,让大家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指日可待了!
 
不出意外就会有人站出来说,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吃不上早饭,SB中国,SB政府还在拿大笔的钱去投资。。。。然后还会有人补充,中国的贪官又会通过一带一路把大笔的钱转到国外;中国离崩溃又近了一步。。。。。最后,一顶“五毛”的大帽子会落到楼主头顶
 
楼主已经可以开帽子铺了,丫的已经有不少帽子了 :D
 
美国现在一年的外援只有40B,其中一半是军事外援,经济外援只有20B。
中国的经济外援大约是美国的10倍。这个情况同中国的工业化和美国的空心化有关。
 
美国现在一年的外援只有40B,其中一半是军事外援,经济外援只有20B。
中国的经济外援大约是美国的10倍。这个情况同中国的工业化和美国的空心化有关。

外援是指纯粹送钱,还是借出去的钱也算?
 
作者:座熬童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653896/answer/658124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我相信如果坦桑尼亚人看到中国的普通人如此关心他们,并且关注我们曾经一起携手共建的辉煌,并且一直对那个曾经辉煌的坦桑尼亚念念不忘时......相信他们也有别样的感觉。
毕竟,这个世界依然有人为梦想和友谊而活着!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条被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称为“自由之路”的铁路,如今就是个悲剧。
当年中国援建这条铁路时,在1970年起开始划拨资金修建这条铁路,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5%的经费用于修建这条铁路。如果大家对5%这个概念没感觉的话,这么说吧……相当于2014年中国拿出2.84万亿人民币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大家就知道当时中国援建用了9.88亿人民币下了多么巨大的决心。而在八十年代初期后,坦赞铁路开始爆发运力的时候,整个南非州都陷入了经济衰落期,加上苏联的衰弱开始,导致整个国际局势骤变。
当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两位杰出皿煮总统先后逼走了前任后,国家私有化开始。坦赞铁路作为三国资产(中国提供无息贷款和援建,铁路归属权属坦赞两国共有),所以侵吞难度非常大。
但是你以为那些机智的皿煮人士就没办法了吗?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先后在九十年代初,伴随苏维埃倒下的时刻修改了宪法,并且立法拆分了国立企业的垄断权,并且如坦党全会上,通过了私人入股国营企业法案后。铁路资产的法理性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法理根基不在了。
九十年代的改革是伴随着剧烈的通货膨胀、资本外流、人才流失而进行了。中方培养的大量技术工人开始往南非等国家流失,而坦桑尼亚从八十年代开始教育水平下滑,连续十余年暴跌,导致技术工人培育严重脱节。
各位想一下,假设一个国家连续十年教育暴跌,援助的铁路技校等连招生都困难。而铁路部门有技术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在流失的情况下,你如何去保证铁路运营?
于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坦赞铁路开始严重的倒退,列车时速开始降低,从设计速度的80公里每小时暴跌至70公里,内燃机堆积在两国的厂房里几乎无法维修,唯一的办法是等待中国的工程师过去修理一下,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小问题,但他们已经没有会修列车的大师傅了。车厢数量从七十年代1853列,跌到988列,标准箱的数量从3453箱跌到1158箱。之后中国援助了车厢364列,以止损……结果至今能用的车皮仅不到900列
并且,因为九十年代的腐败,非法倒卖国家资产已经熟悉的不能再顺溜的事情了。把列车上使用的集装箱倒卖给船务公司,卖不出去的就卖给当地人……总之,神也无法阻止了。
而在1995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先后通过了对坦赞铁路局的免税制,导致本来就在亏损的铁路进一步的亏损起来。
因为他们的理由是,铁路不应该成为吸国家血液的东西,人民不应该用血汗钱去养育那赔本的铁路。所以应该国营参与市场竞争,不能给与具有保护倾向的税制维持那本来就一直亏损的铁路。
于是法案通过,铁路局不再具备税制优势,并且扛上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于是坦赞铁路的亏损额进一步的提高。
然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某些人,“改良”了《坦赞铁路法》,并且修改了坦桑尼亚《雇佣法》。并且多次表示;铁路亏损是因为机构臃肿,管理不善导致了效率低下,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坦赞铁路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官僚产物。所以无法在自由市场中具备竞争力。
于是铁路系统的技工被国家给开除了,运营系统却莫名其妙的多了上千人进去,到2010年时两千人维持这条铁路。运力进一步的降低,导致铁路已经被少数人的公司给把持。
至少2000年后在坦桑尼亚做生意的商人,是不会选择用铁路运输的。原因嘛……呵呵,车皮是某几个政治精英公司的,要车皮的难度……太难了,而且价格也贵。
于是这条铁路继续破败下去,2000年后却连修缮铁路的铁路道班也快给弄解散了。锈迹斑斑自由之路,破败成了那样……真是让人蛋疼不已。
而到2005年时,私有化中最大的阻力——作为债权人的中国,默认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治精英 推动的私有化法案。
于2005年起《坦赞铁路私有化法案》被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的政治精英所签署,于2006年时两国启动17次谈判,谈判关于私有化后的产权结构问题。主要争执还是,到底把铁路直接分了,还是组建一家公司,双方按照股权入股铁路公司,由铁路公司管理这条铁路。至今依然在掐架,掐的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作为修筑这条铁路的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冷笑了。
中国在2011年,由商务部副部长钟山,驻坦桑尼亚商务处参赞,中国驻赞比亚商务处参赞,赞比亚,坦桑尼亚等方,于2011年1月签署了关于免除坦赞铁路50%无息贷款的协议。(不懂免贷梗的请去非洲篇看)
标志着法定分赃协议,已快到尾声.....
不知坦桑尼亚的那位先行者,铁路的修筑者——尼雷尔总统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两位会如何去想。也不知道为修筑坦赞铁路而牺牲的66位伟大的中国工人会如何想。
但是,傻X都能知道,坦赞铁路的亏损到底是怎么回事,谁都知道那帮犊子在想什么。可有什么办法呢?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又能如何?
 
没好处谁投降啊
------陈佩斯
 
楼主已经可以开帽子铺了,丫的已经有不少帽子了 :D
这主意好。正是冬天的寒冷已经过去,夏天来了。
是应该多多提供貂皮银狐帽子,还免费。
 
谢谢,明白了
zt
一带一路远见卓识
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基础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一个普通人去买房买车,对于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需要,但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中国就好像是房地产商,建筑商和银行的组合体,有闲置资金,有空房,同时建筑公司也没活干,两边都有需求,怎么办?

很简单,按揭了。中国借钱给这些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用这笔指定的钱找中国公司去修基础建设,然后分成几十年慢慢地还给中国。

这样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了灵活的运用,不用傻乎乎的只能去买美国的国债,收益几乎为零,借给别人收利息,收益高的多。中国过剩的产能,就有人出钱来买,盘活了中国的制造业。

而这些用中国钱的国家,靠中国帮助修好了基础建设,经济就会发展,就会有钱来还中国的钱,同时还会买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样各取所需,就是所谓的一带一路。

除了这些,一带一路的国家接受美元贷款,可以用人民币还款,这样,这些国家慢慢就开始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慢慢就获得了和美元同等的地位。

同时通过这样的基础建设,形成了从海上和陆路两条直达欧洲的通路,一旦发生和美国的战争,美国无法对我们进行完全的封锁,同时,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中国到欧洲的物流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

由于这些国家使用中国产品作为基础建设的标准,后续的配套自然也要使用中国产品,这样就产生了排他效果,让中国在和其它的制造业国家竞争时,占据了优势地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坏账,就像是银行一样,总会有些人还不起房贷车贷。可是银行依然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它赚的更多。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赚两次钱,一是借钱出去的利息,比买美国公债赚得多的多,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必须使用中国的产品,让中国的民间企业能受惠,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几乎是一个暴利的过程,只要控制好坏账的比例,肯定是利大于弊。

同时,由于中国为这些国家发展基础建设,会增大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友好度,让这些国家成为中国的好朋友,谁都知道,朋友多了好办事。做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中国会对一些国家进行无偿援助,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你做别人的生意,就得送给人家优惠。商场也要定期给你打折,买多了要给你送优惠卷,免费的产品。国家也是如此,光赚别人的钱,不给人家点好处,生意就做不走,这些无偿援助,实际上就是折扣卷。因为除了我们,日本德国也借钱给别人,帮别人搞基础建设,我们是有竞争的。

这个方式实际上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美国为了获得市场,并没有采用其他国家的办法,通过武力征服,获取殖民地来获得市场。而是通过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租借法案,马歇尔计划等等,借钱给其他国家,让这些国家回过头来买美国的产品,这样兵不血刃地就占领了这些国家的市场,促进了美国的繁荣,让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使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最终成为世界老大。中国实际上在学美国崛起的方式,通过和平而不是武力,实现崛起。

所以,一带一路是非常有远见的决策,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如果你的朋友中还有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转出去,让大家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一带,一路全堵了。谁让你住的离国际会议中心这么近了。
 
不过老实说,革命尚未成功,习总仍需努力啊;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针对的是比较文明的欧洲国家,打交道的对象都相对比较文明,所以大家好说话。但是,天朝面对的是几个不太好搞的,所以估计困难少不了啊。
 
正看楼主推荐的《一带一路》纪录片呢,还真别说,那么多大型合作项目以前真不知道。
 
不过老实说,革命尚未成功,习总仍需努力啊;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针对的是比较文明的欧洲国家,打交道的对象都相对比较文明,所以大家好说话。但是,天朝面对的是几个不太好搞的,所以估计困难少不了啊。
马歇尔(计划)当年最失望的就是中国的蒋总统了。投那么多钱打了水漂,提供了那么多武器,跑到朝鲜去打美国人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