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如何才能淡定地呆在国外

说年轻的就要回国的真实可笑的很。国内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口密集知道什么意思吧? 年轻顶个P用,有外国学历顶个P用。没有好爸爸,没有关系人脉,P都不是。
 
中年减肥未果的发福大妈,在国外男人们眼里是有身材有肉,既苗条又丰满 ...

这大妈, 也太能安慰自己了 ... 这心态, 肯定能长寿啊 ...
可身材不能啊
 
人云亦云是木有用处地。。。。这年头,得活得像个牲口。。。。马云才能行:buttrock::buttrock::buttrock:
 
心态不好的人才会纠结回国还是留下,其实不管到哪里,淡定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说年轻的就要回国的真实可笑的很。国内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口密集知道什么意思吧? 年轻顶个P用,有外国学历顶个P用。没有好爸爸,没有关系人脉,P都不是。
这年头谁也不是傻子,还是让大数据说话吧。
http://www.bcbay.com/news/2017/09/22/525124.html


留学回国人数VS出国人数已至拐点!海归成大势?
www.bcbay.com | 2017-09-22 16:20:49 温哥华港湾 | 1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tu_06.gif
tu_03.gif

tu_11.gif

20170922_15061185065846.jpeg


  温哥华港湾(BCbay.com)Lynn 综合报道:现在,出国留学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很多人担心人才外流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然而,数据显示: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也在增加,这无疑是一个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留学生的“归国潮”:上个世纪50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第三次的”归国潮“或许正悄然而至


  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200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14.4万人,海归人数为4.4万人,当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为30.5%。

  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至52.37万人,海归则达40.91万人,归国与出国人数比提高至78.1%。

  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比例为79.43%。

  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比例虽然仍然小于1,但是,在对比留学回国人数和出国留学人数大小时,首先需要考虑一个因素——时滞性!

  欧洲时报做了一张这样的图方便大家理解:

20170922_15061159198239.jpg


  也就是说,在2016年出国和回国的并不是同一批人,如果出国的时间估计为3年,2016年回国的留学生则大约是在2013年出的国,所以对比2016年的出国人数没有意义,应该对比2013年的出国人数。

  而如果算上这样的时间差,从2011年开始,留学生回国人数就开始大于出国人数。

  这也标志着自上世纪以来,“人才顺差拐点”已经到来,并有延续的趋势。

20170922_15061186299592.jpg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首先,留学人数激增肯定是首要原因。

  其次,国内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很被看好,也是”海归潮“兴起的重要因素:

20170922_15061187601145.jpg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环境往往比较静态,很多地方往往数十年也没什么变化,最多就是家门口的路牌换一换,然而,国内的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国内发展之迅速,相反让很多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难以适应,随处都可以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小黄车……整个人像”村民进城“……

  第三,留学生回国有很多特殊福利:

20170922_15061186708531.jpg


  为回国人员提供绿色通道,畅通手续办理渠道、让大家少走弯路;

  提供各类事业条件,例如春晖计划,已资助上千名留学归国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提供工作岗位,支持高校引进人才,举办推介会、洽谈会,为归国人员找工作搭建平台;

  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全面综合便利服务,比如买免税车、解决落户等

  除此之外,还会帮助留学生在国内创业,国内有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创造超2.4万家企业,有超过6.7万留学归国人员在其中任职。

20170922_15061187937961.jpg


  第四,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

  这两个原因占了70.6%和63%的比例,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不无关系。

  第五,一些国家的工作签证和移民门槛提高,也加速了“海归潮”的形成。

  回国后会有什么打算?

  在什么地方?

20170922_15061189031214.jpg


  对于大部分留学生而言,毫无疑问会首先选择北上广深!

  据统计,将近有50%的回国人员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地区寻求发展机会,这个数据较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要知道在十年前,会有90%以上的人会选择北上广深,这无疑对国内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非常不利。

  甚至也有少数的海归选择做基层干部甚至村官,随后生活在乡镇底层。

  干什么?

20170922_15061189916133.jpg


  据调查发现,海归群体还是认为留学利大于弊的: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超过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

  而在工资分布方面,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8%。

  2015年的初始创业达到高峰,占比76.4%。

  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

20170922_15061184352999.jpg


  最近,哈佛8名博士后“集体归国”,这一举动即使是在当下第三次“归国潮”的背景之下,也实属罕见,成为传奇故事。

  他们8人都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而且是曾经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里共事,然后,其中一个人率先理智回国,竟然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连锁效应。

  因为在共事期间磨练除了巨大的信任和默契,彼此非常熟悉,另外7人也都陆续理智回国,而且,找到了共同的事业。

  他们中的一个女科学家张欣说:他们只是普通的8个归国留学人员,如果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决定集体回国,相约到一处打拼,优势是相互之间不必再磨合,于是只念一个目标:认真踏实做好科研。

20170922_15061184657825.jpg


  这种集体式回国在讲究团队合作的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真的难能可贵。

  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将是必然趋势。因此,留学人员需要加快心态,适应海归常态化的调整。

  资料、数据来源: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联手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欧洲时报……
 
这年头谁也不是傻子,还是让大数据说话吧。
http://www.bcbay.com/news/2017/09/22/525124.html


留学回国人数VS出国人数已至拐点!海归成大势?
www.bcbay.com | 2017-09-22 16:20:49 温哥华港湾 | 1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tu_06.gif
tu_03.gif

tu_11.gif

20170922_15061185065846.jpeg


  温哥华港湾(BCbay.com)Lynn 综合报道:现在,出国留学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很多人担心人才外流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然而,数据显示: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也在增加,这无疑是一个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留学生的“归国潮”:上个世纪50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第三次的”归国潮“或许正悄然而至


  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200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14.4万人,海归人数为4.4万人,当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为30.5%。

  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至52.37万人,海归则达40.91万人,归国与出国人数比提高至78.1%。

  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比例为79.43%。

  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比例虽然仍然小于1,但是,在对比留学回国人数和出国留学人数大小时,首先需要考虑一个因素——时滞性!

  欧洲时报做了一张这样的图方便大家理解:

20170922_15061159198239.jpg


  也就是说,在2016年出国和回国的并不是同一批人,如果出国的时间估计为3年,2016年回国的留学生则大约是在2013年出的国,所以对比2016年的出国人数没有意义,应该对比2013年的出国人数。

  而如果算上这样的时间差,从2011年开始,留学生回国人数就开始大于出国人数。

  这也标志着自上世纪以来,“人才顺差拐点”已经到来,并有延续的趋势。

20170922_15061186299592.jpg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首先,留学人数激增肯定是首要原因。

  其次,国内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很被看好,也是”海归潮“兴起的重要因素:

20170922_15061187601145.jpg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环境往往比较静态,很多地方往往数十年也没什么变化,最多就是家门口的路牌换一换,然而,国内的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国内发展之迅速,相反让很多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难以适应,随处都可以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小黄车……整个人像”村民进城“……

  第三,留学生回国有很多特殊福利:

20170922_15061186708531.jpg


  为回国人员提供绿色通道,畅通手续办理渠道、让大家少走弯路;

  提供各类事业条件,例如春晖计划,已资助上千名留学归国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提供工作岗位,支持高校引进人才,举办推介会、洽谈会,为归国人员找工作搭建平台;

  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全面综合便利服务,比如买免税车、解决落户等

  除此之外,还会帮助留学生在国内创业,国内有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创造超2.4万家企业,有超过6.7万留学归国人员在其中任职。

20170922_15061187937961.jpg


  第四,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

  这两个原因占了70.6%和63%的比例,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不无关系。

  第五,一些国家的工作签证和移民门槛提高,也加速了“海归潮”的形成。

  回国后会有什么打算?

  在什么地方?

20170922_15061189031214.jpg


  对于大部分留学生而言,毫无疑问会首先选择北上广深!

  据统计,将近有50%的回国人员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地区寻求发展机会,这个数据较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要知道在十年前,会有90%以上的人会选择北上广深,这无疑对国内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非常不利。

  甚至也有少数的海归选择做基层干部甚至村官,随后生活在乡镇底层。

  干什么?

20170922_15061189916133.jpg


  据调查发现,海归群体还是认为留学利大于弊的: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超过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

  而在工资分布方面,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8%。

  2015年的初始创业达到高峰,占比76.4%。

  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

20170922_15061184352999.jpg


  最近,哈佛8名博士后“集体归国”,这一举动即使是在当下第三次“归国潮”的背景之下,也实属罕见,成为传奇故事。

  他们8人都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而且是曾经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里共事,然后,其中一个人率先理智回国,竟然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连锁效应。

  因为在共事期间磨练除了巨大的信任和默契,彼此非常熟悉,另外7人也都陆续理智回国,而且,找到了共同的事业。

  他们中的一个女科学家张欣说:他们只是普通的8个归国留学人员,如果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决定集体回国,相约到一处打拼,优势是相互之间不必再磨合,于是只念一个目标:认真踏实做好科研。

20170922_15061184657825.jpg


  这种集体式回国在讲究团队合作的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真的难能可贵。

  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将是必然趋势。因此,留学人员需要加快心态,适应海归常态化的调整。

  资料、数据来源: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联手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欧洲时报……
这种洗脑的东西你也信。
美国绿卡很难拿,工作不好找,大批呆不下去的回国不奇怪。
加拿大呢,申请移民的网站宕机,你想想看。
什么国内机会多? 狗屁。有这么多机会创业,国内年轻人都是傻瓜? 人家怎么不一个个当老板发财?人家做不到你留学转一圈回来就做得到了?
 
盼望着, 盼望着, 天蓝了, 水净了, 人特么没有戾气了, 就该是老娘回国养老的时候了。
不再想啥衣锦还乡喽, 只要身体健健康康的, 心就特么淡定。
 
什么话都不能说绝。大陆年轻人不创业就不能回国吗?现在有几百万台湾年轻人在中国打工,都是傻瓜? 加拿大那么点移民名额,网站宕机有什么稀奇。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什么情况都有。不管是回国的,移民的,偷渡的,算绝对数量永远都大的吓人。 但是相对趋势肯定是在变化的。

这种洗脑的东西你也信。美国绿卡很难拿,工作不好找,大批呆不下去的回国不奇怪。加拿大呢,申请移民的网站宕机,你想想看。什么国内机会多? 狗屁。有这么多机会创业,国内年轻人都是傻瓜? 人家怎么不一个个当老板发财?人家做不到你留学转一圈回来就做得到了?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