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家长

近些年论坛上关于小孩教育的言论基本就是国内对小孩教育的风格。别忘了你们是在加拿大,按你们的思路教育出的孩子在加拿大社会很难混的,不信你们走着瞧,到孩子出现挫折,你们家长醒悟时早已为时过晚。别把考多少分上名大学作为目的,对小孩来说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将来的美好生活,融入本地社会才是他人生的起点,让孩子过着加拿大人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才是移民家长们的目标所在,移民加拿大后做家长的别拎不清。
都是被CFC上常年鼓吹名校鼓吹学区房给祸害的,导致中国人买房租房纷纷往这些学校靠拢,CFC上有几个常驻的马甲(你懂的是谁)害人不浅。colonel by,IB,lisgar,EOM,造成中国孩子扎堆,相互攀比,家长较劲,中国人在渥太华也就是5%的比例,而在这些学校里中国孩子扎堆比例太高,是不是太滑稽聊?中国人走到世界各地内斗毛病不改。
楼顶的孩子真可怜,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我看有病!
 
最后编辑:
近些年论坛上关于小孩教育的言论基本就是国内对小孩教育的风格。别忘了你们是在加拿大,按你们的思路教育出的孩子在加拿大社会很难混的,不信你们走着瞧,到孩子出现挫折,你们家长醒悟时早已为时过晚。别把考多少分上名大学作为目的,对小孩来说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将来的美好生活,融入本地社会才是他人生的起点,让孩子过着加拿大人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才是移民家长们的目标所在,移民加拿大后做家长的别拎不清。
都是被CFC上常年鼓吹名校鼓吹学区房给祸害的,导致中国人买房租房纷纷往这些学校靠拢,CFC上有几个常驻的马甲(你懂的是谁)害人不浅。colonel by,IB,lisgar,EOM,造成中国孩子扎堆,相互攀比,家长较劲,中国人在渥太华也就是5%的比例,而在这些学校里中国孩子扎堆比例太高,是不是太滑稽聊?中国人走到世界各地内斗毛病不改。
楼顶的孩子真可怜,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我看有病!
鼓吹学区房会不会是希望房价涨?
 
大家有没有这感觉,这里长大的华裔孩子要比国内的娇惯很多? 这里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就是自由,有独立性格,她们比国内的孩子更难听从家长的建议和帮助,明明碰了壁,死活不低头采纳家长的建议和帮助。

看到周围的朋友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死活和父母拧着劲,直到碰到头破血流才知道道理,那是代价是很高昂的,每家都有不同的故事。做父母的,经历这么多,有些明显的能看到的孩子马上要碰墙不得不出来干预了。
不觉得,我觉得这里长大的孩子性格更好。我中国长大小时候不听家长的,我闺女在这里长大凡有她需要的,比如Presentation或者leadership相关的会主动问我们意见。甚至到早上临走再问一遍还有什么Suggestion。
我觉得这里长大的孩子性格真好!
 
我家小孩儿也有因为功课压力大而哭鼻子的情况,不过不是为了追求97那么高的分。是被AP课老师给吓唬的,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三门AP的老师都说,这门课很难很难得高分啊,你们好好想想,赶紧改了还来得及云云。。。
然后,写作课上,写不出来自己满意的东西,急得哭鼻子。不过她对写作课的要求就是80多分正常,90分以上就可以欢天喜地了。

楼主家孩子还要好几年才申请大学,现在的成绩哪有那么重要啊?
加拿大的大学不是都看11年级和12年级的成绩吗?
还有啥专业非要高于97分啊?我觉得95分以上再去拼多的那几分,真是很痛苦。有那功夫还是做点儿别的更有意思的事情好。
这样的专业,上了也痛苦,还是劝孩子别上了。

热狗兄不是在有个帖子里面说,拿个银牌,再有三个单项奖的,就可以随便挑加拿大的大学和专业了吗?
拿银牌和三个单项奖,也不一定有特定的那个97分以上的成绩啊,看来还是不能随便挑啊。

你俩的信息,必定有一个是有误会吧?
这不矛盾,楼主娃在的学校娃成绩一会儿100,一会儿平均97的,那学校可能就这风格吧,属于大头娃娃那类。145个好娃分都很高,都觉得自己像是和那5个真正大牛一样的水平,期望值很高........

EOM成绩分布符合正常人群表现分布,如果说谁单课拿97就是出类拔萃了,没有人去为这变态的啥平均97,98这种吓人的成绩而烦心。更有利于孩子安全健康稳定成长。
 
平均有95,数学也很好,尽管没拿奖,基本自学的,我了解过她学数学的办法是对的,不是靠题海弄出来的。但是别的理工科目这么弱以至她对自己开始怀疑,我实在想不出原因。
那就学accounting 或精算什么的, 那个需要数学好但是物理化学不太需要。告诉她,术业有专供,很多时候去哪个大学没有关系,选哪个专业和职业很有关系。要跟着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走。
 
近些年论坛上关于小孩教育的言论基本就是国内对小孩教育的风格。别忘了你们是在加拿大,按你们的思路教育出的孩子在加拿大社会很难混的,不信你们走着瞧,到孩子出现挫折,你们家长醒悟时早已为时过晚。别把考多少分上名大学作为目的,对小孩来说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将来的美好生活,融入本地社会才是他人生的起点,让孩子过着加拿大人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才是移民家长们的目标所在,移民加拿大后做家长的别拎不清。
都是被CFC上常年鼓吹名校鼓吹学区房给祸害的,导致中国人买房租房纷纷往这些学校靠拢,CFC上有几个常驻的马甲(你懂的是谁)害人不浅。colonel by,IB,lisgar,EOM,造成中国孩子扎堆,相互攀比,家长较劲,中国人在渥太华也就是5%的比例,而在这些学校里中国孩子扎堆比例太高,是不是太滑稽聊?中国人走到世界各地内斗毛病不改。
楼顶的孩子真可怜,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我看有病!
美国华人更甚,几年前我去美国的同学家住几天,她组织个聚会,那帮人谈的就是孩子上学云云,我同学说中国人聚在一起就是这个话题。
 
总的原因还是娃生少了。要是有了7、8个孩子,各行各业工作一个,各种学历,包括小学毕业。以后长大成人了,再回头看看,那就是加拿大,就是加拿大娃,加拿大人。
 
比方说吧,她卡壳的这些题目,概念不清楚,我已经做了准备帮她解释怎么回事,如果开口问我,那错过的那堂课的几个要点和题目,30分钟就可以搞定。死活就是不问。
其实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长久以来的沟通问题。 要改善沟通方法。不要以高姿态,我懂,你不懂,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个逻辑来跟孩子说话。想当年自己也很讨厌老妈子这样对自己说教。
 
总的原因还是娃生少了。要是有了7、8个孩子,各行各业工作一个,各种学历,包括小学毕业。以后长大成人了,再回头看看,那就是加拿大,就是加拿大娃,加拿大人。
有道理,生上四五个就没这些烦恼啦。哈哈。
 
性格是天生的,后天能改变的不多。她好像还有些抑郁倾向,劝导能有效可能性很小。
家长的态度转变会有一些帮助. 不过这个年龄, 朋友的影响更大.
 
我们真的没有给她加压力,都在说一般的几个大学也很好,没必要拼这么高的分数。
但是你们明显的表现出对她的成绩很欣喜, 这也是一种压力啊. 还有你强调她体育很好, 这也是竞争性强的表现啊.

如果能在别的方面多一些沟通, 可能会好些?
 
我不知道你们的教育,当我孩子搞不懂一下比较难的东西,成绩做不到前几名时,我就告诉孩子:我是普通人,你可能也是。大部分人都是。孩子就不觉得太有压力了。
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佩服你, 真的只有从心底里接受这个, 并且不把成绩当第一重要的事, 才能真正把压力减下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