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是LH,这女的还有个团队,也全是女的。说说我被坑的情况,希望大家都能避免。
第一次看房,说那几个房子都不适合我,当时还挺感谢她,觉的挺诚实的。第二次看房,刚好就是她卖的那个房子。
跟我说这个房子保养的非常的好,之前漏水的地方也全都修好了,卖家非常诚实,绝对不敢撒一点儿谎,卖家不养宠物,虽然是门对门的特殊户型,也没fence,但正对的邻居是个独居老人,很安静,女儿只是偶尔来探望一下。说如果想建fence,那个独居老人非常好,会非常配合的。
实际是,房子保养的极差,极脏,前任房主养了两只猫,马桶下面钢圈是断掉的, 所以是松的,坐上面晃动的,马桶下面是漏水的,已发霉。门对门的邻居是三代人住一起,邻居家小孩经常在院子里玩volleyball,砸到我家房子,窗户,屋顶上,过来捡球时还脸贴着监控视频V字手势做鬼脸。门上装的RING几秒发一个提示音,去和家长们说,家长抱怨我事多,让我suck it up,态度蛮横, 跟小孩说,小孩让我fuck off.
经纪说房子窗户没问题,都不漏气。 然而是只要下大雨,雨水打在玻璃上,雨后窗台就一滩水。房子的问题非常非常多,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
跟reco投诉了经纪,经纪把责任甩的一干二净,口头说过的一律否认,其余的全推给验房师,reco说验房师刚好在他们的权限范围以外,所以不对经纪做任何处置。
搬进来差不多两年了,隔三岔五的还是会收到经纪的邮件,让我给她介绍新客户。这些邮件令人不适。
我这个经纪的买家经纪佣金是2.25%。就是说我买了这个房子,她拿到了房子sold price的2.25%的钱。提供了上述所谓的“服务”。 经纪实际付出的所有成本大概就是3块多的油钱。
从发现被坑后,就又开始找新的经纪了。但现在很谨慎。
发这个贴,主要是感觉这一系列的经历实在太痛苦了,痛苦到了经常失眠,尤其是每次和邻居交涉完,都有一种祸从天降的感觉。
那天看新闻说kanata那边一户人前院铺砖违规,大家讨论都埋怨city。其实contractor都会铺之前告诉你怎样违规,怎样不违规。有诚信的地产经纪也会告诉你。
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给那些打算买房的人,希望我经历的所有痛苦你们都能避开:
- 如果你以后打算买房子,尽量早早的开始找经纪,越早越好。毕竟你确认好了经纪,你也得观察一阵子。发现经纪不诚实的话,你也有时间继续找下一个经纪。
- 免费注册housesigma, 这个网站比其他的好用,你不仅能看到new listing,还能看到sold的房子情况,还能看到listing history. 其他网站只能看到其中某一项。我买房的时候,经纪跟我说我这个房子周围没有其他房子的listing/sold history,后来在这个网上看到了很多都有。
- 买房子,卖房子,多用的是realtor.ca,这个网有filter功能,也可以选择区域,如果你想买Barrhaven的房子,你可以把你关注的区选好,然后保存网页,每次点一下,就能在左侧看到新的listing,点击进去,就可以看到房子的listing信息和卖家经纪的联系方式。比经纪让你用的那个onehome方便太多了。
举例(这个是Barrhaven区,不filter的情况下):https://www.realtor.ca/map#ZoomLeve...nTypeId=2&PropertySearchTypeId=0&Currency=CAD
- 帮我办理closing的律师说,找他买房出offer, 他一个transaction收$350,包括各种修改,但他因为不懂房子,所以给不了任何建议。他说经纪一般都是复制黏贴固定条款,最常见的是financing condition和home inspection condition。除了常见条款,他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customize 或 draft specific conditions,全都包含在$350里面。他说懂房子及价格的人里,很多会找地产律师直接买,买家经纪佣金2.25%可以返还给卖家(如果有bidding的时候),也可以以credit的形式给买家(没bidding的时候) 。但必须写在合同里,不写合同里的不具有法律效应。
- 决定要买房子前,请务必敲门确认邻居情况是否属实,这个是必须的,我之前看房子在一个open house里遇到过一个本地经纪,聊了很久,期间他告诉我,有诚信的本地经纪一般是会花几块钱买一盒cookie,然后敲邻居门送cookie,顺便核实信息,邻居收到cookie没有不开心的。如果发现情况不属实,你马上止损。
我买房没经验,选择了完全信任经纪。卖家90后,经纪说这夫妻俩都是博士,在政府工作,根本不差钱。她自己又是十几年的全职资深地产经纪。验房师也是有十几年经验的博士经纪,大家都是华人,渥太华又小,华人也少,所以不存在中国人骗中国人。然而,这些人把道貌岸然彻底具象化了,我理解不了他们晚上是如何能踏实的入睡的。
第一次看房,说那几个房子都不适合我,当时还挺感谢她,觉的挺诚实的。第二次看房,刚好就是她卖的那个房子。
跟我说这个房子保养的非常的好,之前漏水的地方也全都修好了,卖家非常诚实,绝对不敢撒一点儿谎,卖家不养宠物,虽然是门对门的特殊户型,也没fence,但正对的邻居是个独居老人,很安静,女儿只是偶尔来探望一下。说如果想建fence,那个独居老人非常好,会非常配合的。
实际是,房子保养的极差,极脏,前任房主养了两只猫,马桶下面钢圈是断掉的, 所以是松的,坐上面晃动的,马桶下面是漏水的,已发霉。门对门的邻居是三代人住一起,邻居家小孩经常在院子里玩volleyball,砸到我家房子,窗户,屋顶上,过来捡球时还脸贴着监控视频V字手势做鬼脸。门上装的RING几秒发一个提示音,去和家长们说,家长抱怨我事多,让我suck it up,态度蛮横, 跟小孩说,小孩让我fuck off.
经纪说房子窗户没问题,都不漏气。 然而是只要下大雨,雨水打在玻璃上,雨后窗台就一滩水。房子的问题非常非常多,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
跟reco投诉了经纪,经纪把责任甩的一干二净,口头说过的一律否认,其余的全推给验房师,reco说验房师刚好在他们的权限范围以外,所以不对经纪做任何处置。
搬进来差不多两年了,隔三岔五的还是会收到经纪的邮件,让我给她介绍新客户。这些邮件令人不适。
我这个经纪的买家经纪佣金是2.25%。就是说我买了这个房子,她拿到了房子sold price的2.25%的钱。提供了上述所谓的“服务”。 经纪实际付出的所有成本大概就是3块多的油钱。
从发现被坑后,就又开始找新的经纪了。但现在很谨慎。
发这个贴,主要是感觉这一系列的经历实在太痛苦了,痛苦到了经常失眠,尤其是每次和邻居交涉完,都有一种祸从天降的感觉。
那天看新闻说kanata那边一户人前院铺砖违规,大家讨论都埋怨city。其实contractor都会铺之前告诉你怎样违规,怎样不违规。有诚信的地产经纪也会告诉你。
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给那些打算买房的人,希望我经历的所有痛苦你们都能避开:
- 如果你以后打算买房子,尽量早早的开始找经纪,越早越好。毕竟你确认好了经纪,你也得观察一阵子。发现经纪不诚实的话,你也有时间继续找下一个经纪。
- 免费注册housesigma, 这个网站比其他的好用,你不仅能看到new listing,还能看到sold的房子情况,还能看到listing history. 其他网站只能看到其中某一项。我买房的时候,经纪跟我说我这个房子周围没有其他房子的listing/sold history,后来在这个网上看到了很多都有。
- 买房子,卖房子,多用的是realtor.ca,这个网有filter功能,也可以选择区域,如果你想买Barrhaven的房子,你可以把你关注的区选好,然后保存网页,每次点一下,就能在左侧看到新的listing,点击进去,就可以看到房子的listing信息和卖家经纪的联系方式。比经纪让你用的那个onehome方便太多了。
举例(这个是Barrhaven区,不filter的情况下):https://www.realtor.ca/map#ZoomLeve...nTypeId=2&PropertySearchTypeId=0&Currency=CAD
- 帮我办理closing的律师说,找他买房出offer, 他一个transaction收$350,包括各种修改,但他因为不懂房子,所以给不了任何建议。他说经纪一般都是复制黏贴固定条款,最常见的是financing condition和home inspection condition。除了常见条款,他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customize 或 draft specific conditions,全都包含在$350里面。他说懂房子及价格的人里,很多会找地产律师直接买,买家经纪佣金2.25%可以返还给卖家(如果有bidding的时候),也可以以credit的形式给买家(没bidding的时候) 。但必须写在合同里,不写合同里的不具有法律效应。
- 决定要买房子前,请务必敲门确认邻居情况是否属实,这个是必须的,我之前看房子在一个open house里遇到过一个本地经纪,聊了很久,期间他告诉我,有诚信的本地经纪一般是会花几块钱买一盒cookie,然后敲邻居门送cookie,顺便核实信息,邻居收到cookie没有不开心的。如果发现情况不属实,你马上止损。
我买房没经验,选择了完全信任经纪。卖家90后,经纪说这夫妻俩都是博士,在政府工作,根本不差钱。她自己又是十几年的全职资深地产经纪。验房师也是有十几年经验的博士经纪,大家都是华人,渥太华又小,华人也少,所以不存在中国人骗中国人。然而,这些人把道貌岸然彻底具象化了,我理解不了他们晚上是如何能踏实的入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