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377
- 荣誉分数
- 45
- 声望点数
- 158
中国评论新闻:石之瑜:“华人”马英九的泪水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作者 石之瑜)在慈湖谒陵的时候,马英九几度掉眼泪,这是真真实实的男儿泪,值得同情,也值得深思,因为那虽是几滴个人的眼泪,却反映了当代中国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身分想像与抉择的重大事件。
长期以来,马英九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是中国人,应该是到 1990 年担任国民党修宪小组的副召集人与大陆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后,让他惊觉到省籍问题的严重,才开始重新包装。
在新包装下选上台北市长之后,面临更多身分的挑战(其实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与民进党政客的侮辱),连续到 2008年3 月胜选为止,无疑是一段漫长的认同台湾之路,其间关于自己是谁的问题,已经从几次发言中看出端倪。
除了屡次不计史实概括承受关于台独捏造的228 叙事,并任凭受难家属吐沫不擦的自我作贱之外,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选前公开自己死后要葬在台湾的宣告,这想必比 2004 年时连战偕同宋楚瑜在投票前夕不久,一齐趴在地上亲吻土地更震撼也更发自内心。
当然仍然不愿意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过对于自己身为台湾人这件事,已经有了与台北市长任内截然不同的体认。必须认同台湾的压力,来自于反华台独势力的节节进逼,也就是任何人都必须在台湾与中国之间做选择。一旦选择认同台湾,则不得不处理的就是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这样的压力在东南亚华人圈中并不陌生,他们夹在对祖国中国的认同与对当地社会的认同之间。其中,为了在当地社会更上一层楼而接受同化的,就遭批评为汉奸;相反的,为了保留祖裔认同,就会被当地政治势力当成种族排外的对象。
国民党欠缺思想与信仰是李登辉领导以后刻意造成的,当时包括马英九在内的眼前国民党高层诸君们,都附和在李登辉的台独路线下噤声不语,导致他 们谁也不敢代表中国人或中华文化发言。如此深植的自卑感,影响日后他们在面对自己的背景时,躲躲藏藏,也难怪如今只能窃懦地听任台独势力在文化上与种族上 将中国人排除在台湾身分之外。
既然面对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样的反华官方论述,却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则任何自居中国人的政客所面对的,就是如何化解自己中国身分的问题。继 续强调自己是中国人的话,恐怕就变成马来西亚或印尼的华人,成为同化或排外的对象;可是如果改变身分接受同化,难免面对父执辈斥责,并承受汉奸之讥。
台湾变成是东南亚一样的“国家”,华人变成是外来移民,固然是为了台独而人为开展的历史观点,但由于没有相对应的观点,或即使有却没有思想上的魄力去转述或表达之,于是国民党的领导阶层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在心态上把自己当成是东南亚华人那样认同主流的土著社群。
换言之,面对台独论述抗拒无力的马英九,在心态上已经犹如东南亚第二代移民。现在为了要在当地社会力争上游,必须进行土断,搁置从心爱的父亲与及历代国民党领袖所传承的中国情坏,截然采取新的土著身分,作为自己今后的认同。
慈湖谒陵令人感伤,因为那是对列祖列宗告别之后,终于有了好的成就,但是苦于没有可以衣锦还乡的家乡,所以只有告慰在天之灵。这时候,不能按捺内心中的愧疚而留下英雄泪,是离乡背井的游子所难免的。
移民的创伤往往是永久的,中国移民习惯带着祖先排位随行,远行之后保持着犹如没有与家乡分离的想像。在台湾历史上,日本皇民化运动已经烧过一 次台湾人的祖先牌位。现在,烧过的迫使没有烧过的也要抛弃祖国,烧过的才能对自己的土断抉择释怀。马英九是最新一波的土断烈士,历史记忆犹新,成为英雄之 后依旧自惭形秽,掉下的正是英雄泪。
辜汪会谈时,辜老大唱四郎探母,对于身在异邦定居的移民充满同情。马英九之泪,虽然反映了深刻的中国认同,但那是压抑已极的认同,而且是今后 把台湾给东南亚化的的泪水,也是把台湾人给华裔化的泪水。也许连有的大陆的同胞都会同情这样的泪水,但就在同情与自怜之间华人,台湾的雏形似已于焉诞生。 (作者 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作者 石之瑜)在慈湖谒陵的时候,马英九几度掉眼泪,这是真真实实的男儿泪,值得同情,也值得深思,因为那虽是几滴个人的眼泪,却反映了当代中国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身分想像与抉择的重大事件。
长期以来,马英九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是中国人,应该是到 1990 年担任国民党修宪小组的副召集人与大陆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后,让他惊觉到省籍问题的严重,才开始重新包装。
在新包装下选上台北市长之后,面临更多身分的挑战(其实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与民进党政客的侮辱),连续到 2008年3 月胜选为止,无疑是一段漫长的认同台湾之路,其间关于自己是谁的问题,已经从几次发言中看出端倪。
除了屡次不计史实概括承受关于台独捏造的228 叙事,并任凭受难家属吐沫不擦的自我作贱之外,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选前公开自己死后要葬在台湾的宣告,这想必比 2004 年时连战偕同宋楚瑜在投票前夕不久,一齐趴在地上亲吻土地更震撼也更发自内心。
当然仍然不愿意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过对于自己身为台湾人这件事,已经有了与台北市长任内截然不同的体认。必须认同台湾的压力,来自于反华台独势力的节节进逼,也就是任何人都必须在台湾与中国之间做选择。一旦选择认同台湾,则不得不处理的就是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这样的压力在东南亚华人圈中并不陌生,他们夹在对祖国中国的认同与对当地社会的认同之间。其中,为了在当地社会更上一层楼而接受同化的,就遭批评为汉奸;相反的,为了保留祖裔认同,就会被当地政治势力当成种族排外的对象。
国民党欠缺思想与信仰是李登辉领导以后刻意造成的,当时包括马英九在内的眼前国民党高层诸君们,都附和在李登辉的台独路线下噤声不语,导致他 们谁也不敢代表中国人或中华文化发言。如此深植的自卑感,影响日后他们在面对自己的背景时,躲躲藏藏,也难怪如今只能窃懦地听任台独势力在文化上与种族上 将中国人排除在台湾身分之外。
既然面对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样的反华官方论述,却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则任何自居中国人的政客所面对的,就是如何化解自己中国身分的问题。继 续强调自己是中国人的话,恐怕就变成马来西亚或印尼的华人,成为同化或排外的对象;可是如果改变身分接受同化,难免面对父执辈斥责,并承受汉奸之讥。
台湾变成是东南亚一样的“国家”,华人变成是外来移民,固然是为了台独而人为开展的历史观点,但由于没有相对应的观点,或即使有却没有思想上的魄力去转述或表达之,于是国民党的领导阶层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在心态上把自己当成是东南亚华人那样认同主流的土著社群。
换言之,面对台独论述抗拒无力的马英九,在心态上已经犹如东南亚第二代移民。现在为了要在当地社会力争上游,必须进行土断,搁置从心爱的父亲与及历代国民党领袖所传承的中国情坏,截然采取新的土著身分,作为自己今后的认同。
慈湖谒陵令人感伤,因为那是对列祖列宗告别之后,终于有了好的成就,但是苦于没有可以衣锦还乡的家乡,所以只有告慰在天之灵。这时候,不能按捺内心中的愧疚而留下英雄泪,是离乡背井的游子所难免的。
移民的创伤往往是永久的,中国移民习惯带着祖先排位随行,远行之后保持着犹如没有与家乡分离的想像。在台湾历史上,日本皇民化运动已经烧过一 次台湾人的祖先牌位。现在,烧过的迫使没有烧过的也要抛弃祖国,烧过的才能对自己的土断抉择释怀。马英九是最新一波的土断烈士,历史记忆犹新,成为英雄之 后依旧自惭形秽,掉下的正是英雄泪。
辜汪会谈时,辜老大唱四郎探母,对于身在异邦定居的移民充满同情。马英九之泪,虽然反映了深刻的中国认同,但那是压抑已极的认同,而且是今后 把台湾给东南亚化的的泪水,也是把台湾人给华裔化的泪水。也许连有的大陆的同胞都会同情这样的泪水,但就在同情与自怜之间华人,台湾的雏形似已于焉诞生。 (作者 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