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建国后毛泽东领导我们是咋折腾的,不知对错,参考。(不好意思,俺只读了几行。):blowzy: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middle>
文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TD></TR></TBODY></TABLE><TABLE height=1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TABLE height=5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10></TD></TR></TBODY></TABLE><TABLE borderColor=#fff7aa height=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middle>
作者:蓝海一沫 时间:2009-08-28 来源:凤凰锐评</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20></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4px">[FONT=宋体,arial]一、文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简单回顾[/FONT]
[FONT=宋体,arial] 1、“高、饶反党联盟”案(——1954年)[/FONT]
[FONT=宋体,arial]高岗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曾经与刘志丹创建了陕北根据地,后来去东北与林彪一起工作,建国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一九五四年,反对刘少奇,想当政务院总理,遭到党内同志的围剿,将他与饶漱石一起定为“高、饶反党联盟”,他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倒在了自己同志的残酷斗争下,他选择了自杀。他只不过认为自己比刘少奇能干,想担当更高一级的职务罢了,说他反党,冤屈。[/FONT]
[FONT=宋体,arial] 饶濑石,也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担任过新四军政委,曾长期负责华东白区的工作,是潘汉年、杨帆的上级领导,建国后担任华东局书记和中央组织部长。因为支持高岗而被定“反党”罪,后又因潘汉年案定为“饶、潘、杨反革命集团”首犯,并被判刑14年,潘、杨后来平反,饶未平反,但事实上,饶受潘、杨牵连而下狱,这是一宗明显的冤案,饶是无罪的。[/FONT]
[FONT=宋体,arial] 高、饶反党联盟的反党罪,在今天看来也是党内人事工作的不同意见表达,想当更大的官,想为国家和人民担负更大的责任,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却成为一宗反党罪。[/FONT]
[FONT=宋体,arial] 2、胡风反革命集团案(——1955年)[/FONT]
[FONT=宋体,arial]胡风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与鲁迅的文艺思想比较接近,主张追求人性、人道和个性,对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表示“不能教条式应用”。建国后,以胡风为一方,周扬为另一方,展开过文艺批评和文艺论争,多数情况都是胡风挨批,并被上升为“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胡风不服,在路翎、徐放、谢韬、绿原的协助下,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所谓的“30万言书”并附带一封信,通过习仲勋“转呈”中央政治局,知识分子传统的上书方式,引来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全面批判,并被上纲上线,列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专案调查,并被投入监牢,关了十年后,在1965被判刑15年。[/FONT]
[FONT=宋体,arial]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牵连了2100人,是新中国的第一例“文字狱”。 1980年中央为胡风案平反,但还留有尾巴。1988年(胡风已死),中央发文件,为胡风案彻底平反。胡风在回忆为何遭到整肃时指出,因为毛泽东“不愿意听不同意见,不喜欢别人不佩服他。也许他觉得我不尊重他。”[/FONT]
[FONT=宋体,arial] 3、1957年反右运动(——1957年)[/FONT]
[FONT=宋体,arial] 1957年的反右斗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在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来中宣部也号召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提倡思考自由,辩论自由,创作和批评的自由”;1957年5月《人民日报》刊载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鼓励人们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当时,在党的号召下,许多知识分子和党内知识分子干部勇跃发言,谁知后来提意见的人多了,言词激烈了,这时候,毛泽东感觉情况变化了,加上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毛泽东决定对这些响应党的号召提批评意见的人开展全面的反击,并给这些人定性为右派。当时,全国共抓了55万名右派分子,并将这些右派分子或开除公职或送农村劳动改造。当年共产党的座上宾,转眼之间成为街下囚,成为“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中的老五,被专政。[/FONT]
[FONT=宋体,arial] 这55万右派分子中,活着挨到1978年改正时的人数仅剩下10万人,许多右派分子家庭被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认识一位名叫黄复骏的老师,黄埔军校毕业,国民党起义军官,做过县参政室参议员,后到中学任教,因为在学校教务工作会上说过一句“100分比5分好”的话,当时100分考试制度是西方的,5分考试制度是苏联的,被认为崇拜西方,因此,被戴上右派分子,送回农村管制劳动。结果,他的妻子带上幼小的儿子改嫁他乡,他在农村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待改正时已垂垂老矣。后来他在城里租房居住,为了发挥余热,也为了生计,他办了高考补习班,一人教语、数、理、化、英五门课程,我可以猜想他年轻时是多么的优秀,当他含着热泪给我们唱抗日军歌的时候,我们都哭了)。[/FONT]
[FONT=宋体,arial] 反右运动,不是错划和扩大化问题,是不该划的问题,55万右派分子后来只剩下5人未被改正,因为这5人有对毛泽东的不敬言词。而且,当时反右领导小组组长正是后来提出改正右派的邓小平,因此,右派只能叫改正不能叫平反。反右运动的最严重的后果,有人说是给数十万家庭带来灾难和痛苦,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国家而言,则是从此以后堵塞了言路,没有人再敢向党向政府提不同意见,没有人敢为了追求真理而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损害是长期的慢性的,因而也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FONT]
[FONT=宋体,arial] 4、彭德怀反党集团案(——1959年)[/FONT]
[FONT=宋体,arial] 反右运动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三面红旗的施政口号,中国农村开始了吃公共食堂,开始刮共产风、浮夸风,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彭德怀经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在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上对毛泽东的三面红旗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得到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的支持。毛泽东不接受批评,发动了对彭德怀的围剿批判,最后撤消彭德怀的职务,并定性为四人反党集团,即“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反“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运动也称为“反右倾运动”。[/FONT]
[FONT=宋体,arial] 反右倾运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吃公共食堂的农民干活出工不出力,粮食欠收,农民不够吃,大约饿死了3000万人。我的父母是公社卫生院医生,据父母说,当时的农民普遍患水肿病,还有许多农民因为吃了不能吃的东西患便秘,到医院洗肠需要排长队,许多妇女经期紊乱,几个月都没有月经来。[/FONT]
[FONT=宋体,arial] 5、文化大革命运动(1966年——1976年)[/FONT]
[FONT=宋体,arial] 文革,个人迷信下的内乱内耗,左倾政治发挥到极至。[/FONT]
[FONT=宋体,arial]第一阶段(1966年——1969年)。文革从一九六六年《五一六通知》开始,经过了批三家村,学毛著,红卫兵串连,揪斗走资派,揪斗二十一种人,瘫痪党委机关和司法机关,延后是漫延全国的群众斗群众,造反派斗造反派,进而发展为包括工人在内的全面的武斗,最后在全国成立革命委员会,以取代被瘫痪的国家政权机关。三年时间里,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和出身不好的群众遭到迫害,他们有的被投入监狱,有的被撤销职务,有的被赶到五七干校和农村劳动改造,有的未经审判而被群众活埋(比如湖南道县将地富家庭成员全部活埋),包括国家主席刘少奇也遭受人格侮辱和皮肉之苦,最终死得不明不白。这三年中,各行各业都受到巨大冲击,损失惨重。教育是重灾区,这一期间,学校基本上停课(叫停课闹革命,我认识姐姐在宜二中的一位同学,当年停课时,将学校的一些课桌板凳砸烂当柴烧了,后了,姐姐这位同学竟然当了这所中学的教师,不知他回想当年当红卫兵砸学校课桌时会有什么感触和反思),学生都参加串连、造反、武斗去了。而且取消了全国高考、中考,推荐入学,唯成份论,出身不好的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到文革末期,因为教育质量的下降,造成国家科研人才的青黄不接,严重阻碍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十年浩劫,以这三年为重。[/FONT]
[FONT=宋体,arial] 第二阶段(1969年——1971年),新的权力斗争,暗中进行,到林彪九一三事件为止。新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也是新的思想路线斗争。虽然在九大党章中林彪被规定为党主席接班人,但否定接班人的斗争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包括九大的政治报告,没有采纳林彪、陈伯达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通过了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政治报告,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林、陈的以发展生产力为纲,新的政治分歧导致党内最高层新的权力斗争,最终以“林陈反党集团”的失败告终。[/FONT]
[FONT=宋体,arial] 第三阶段(1972年——1976年),四人帮与邓小平的斗争。毛泽东在经历了林彪九一三事件后,有了深刻的反思,让邓小平复出担当国家重要领导职务。邓小平复出后,开始纠正文革初期的错误。文革初期挨整的“走资派”,除了被整死的,活着的基本恢复原来的职务;下放农村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全部复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得到恢复,这一时期,邓小平的工作成效显著。然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四人帮没有停止过与邓小平的斗争。批林批孔,实质上针对周恩来、邓小平;评法批儒,四人帮标榜自己是法家;评《水浒传》,批投降主义,矛头仍然是周恩来、邓小平;四五群众运动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将短暂复出的邓小平重新打倒。不久,毛泽东逝世,追随毛泽东左倾路线的四人帮被捕,宣告文革结束。[/FONT]
[FONT=宋体,arial] 文革是毛泽东利用个人的威望,利用人民群众对领袖的迷信,开展的一场排除政治异己运动,左倾政治因此发挥到极至,这场运动并没有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化建树,不仅没有新的建树,而且对教、科、文、卫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文革的表现形式是内乱和内耗,其结果是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阻滞,给人民带来的是无休止的动乱和灾难。[/FONT]
[FONT=宋体,arial] 二、 文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的集中解读[/FONT]
[FONT=宋体,arial] 1、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因共产党内部高层的权力斗争引起的,有些是纯粹的争权,有些是意识形态纷争,有些两者兼而有之,几乎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FONT]
[FONT=宋体,arial] 反高饶、反彭德怀、反刘邓、反林彪,无不是为了巩固毛泽东的政治地位和思想地位,党内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比如高饶,不涉及路线斗争,只不过伸手要权而已;比如彭德怀,主要是政治分歧,毛泽东听不进反对意见;比如刘邓,一是政治路线分歧,二是争夺权力;比如林彪,也是因为政治路线分歧,进而引发争夺权力的斗争。共产党党内的权力斗争完全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与西方政治家之间的斯文之争完全两样。共产党党内的权力斗争,输的一方总是被冠以“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资本主义当权派”(即走资派),哪怕他们都是通过革命战争考验的共产党干部。比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在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下,有资本主义道路让你走吗?还有1964年社教运动,即四清运动,基层是怎么做的吗?腐败官员是有,那时毕竟搞腐败的条件不充分,大多数领导干部最多也是多吃一点,多占一点,比如干部下乡(包括医生出诊),吃了农民的一碗米粉,一个鸡蛋,都要交待清楚,都要退赔。一丁点小事也要被上纲上线。正是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关于四清运动定性上的分歧,毛泽东不再信任刘少奇,因而埋下了发动文化大革命,打倒刘少奇的伏笔。[/FONT]
[FONT=宋体,arial] 党内无休止不正常的权力斗争,是因为缺乏公开的合法的权力竟争游戏规则(或者叫缺乏竟争机制)引起的。[/FONT]
[FONT=宋体,arial] 2、对思想文化异己分子的围剿,毛泽东的理论与行为脱节[/FONT]
[FONT=宋体,arial] 反胡风运动,是一种对文化异已分子的清理,说明毛泽东容不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人们笑清朝政府的文字狱,笑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共产党更加厉害,毛泽东说厉害一百倍,毛泽东是肯定秦始皇的,说秦始皇对中国统一有功。彼时代不同此时代,秦始皇式的野蛮执政方式,在今日文明中国是不可取的。[/FONT]
[FONT=宋体,arial] 反右,是全面的围剿不同意见,大范围地置异见分子于死地,抹杀了第二种忠诚。[/FONT]
[FONT=宋体,arial] 文革初期批判“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也是兴的文字狱。写清官海瑞说是影射彭德怀,是反党;写寓言小品散文也被认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最后,三家村成员有的含冤自杀,有的被打入监牢。说明文革中的毛泽东还是保持了他的一贯作风,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疑心重,总以为有人要反对他。[/FONT]
[FONT=宋体,arial]毛泽东言行不一。我们都记得毛泽东说过的两段话,一段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段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照你的办”,从毛泽东的著作看,毛泽东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而实际上毛泽东是刚愎自用,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那怕事后证明别人的意见是对的,也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彭德怀写给毛泽东的八万言书,重申自己从来没有组织过反党集团,要求给予平反,毛泽东未同意)。毛泽东总是教育我们的人民,对犯错误的人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但要解放中国人,还要解放全世界的人。然而,毛泽东对他属下的子民,讲阶级成份,分二等公民,没有一视同仁;对他认为犯错误的人,基本上是往死里整,有的甚至因为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而被杀头、坐牢;许多跟随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亲密战友都不得善终;他的几任秘书,如周小舟、田家英、陈伯达,关的关押,自杀的自杀;他的老乡他的接班人他曾经大为赞赏的担当国家主席职务的刘少奇,也被整死,死时骨灰盒上不准写真名,死得没有尊严。毛泽东的理论和毛泽东的行为几乎判若两人。毛泽东的理论充满了理想主义,毛泽东的行为却是现实主义,他与封建帝王没有两样。[/FONT]
[FONT=宋体,arial]我们分析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都与毛泽东有关,而且现在陆续证明,毛泽东错了。虽然,毛泽东的错误导致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受累,但百姓并不知晓内情,在共产党强大的宣传机器下,毛泽东被美化,被吹得神乎其神,因此,即使发现毛泽东错了,也总是给以掩饰。比如文革,已被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否定,但对毛泽东的错误只用一句“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轻描淡写带过。毛泽东建国以来犯的错误不少,比如上述列举的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基本上错了,现在大多数案件已经平反,即使这样,毛泽东仍然被肯定。否定文革,不否定毛泽东;否定建国三十年错误,同样不否定毛泽东。实际上,对毛泽东的评价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毛泽东要被否定,但这与大多数人们对毛泽东的感情相悖。如果不否定毛泽东,违背客观事实对毛泽东作出溢美的评价,又是十分矛盾十分痛苦的事。正因为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文革和建国三十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正因为对毛泽东思想和政治路线的肯定,让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十分地混乱和虚弱,让我们的改革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毛泽东思想和其政治路线的影响,至今仍然阻滞着中国的改革和进步。[/FONT]
[FONT=宋体,arial] 3、混沌中的清醒——《571工程纪要》[/FONT]
[FONT=宋体,arial] 在经历了文革的第一阶段后,中国人里边的先进分子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对于极左政治路线进行了反思,因而才有了一份特殊的历史文件的产生,这就是林立果所在的空军调研小组(或叫科研小组,也即所谓的联合舰队)写的《571工程纪要》,也就是后来被当作林彪发动反革命政变罪证的“政变纲领”,今天来解读这份文件,却发现这是中国最早反对极左路线的,反思政治体制的,带有思想解放光芒的文件。写这些文件的人不是坏人,是当时的解放军,当时的解放军,已经经过了1968年的清理阶级队伍,几乎是清一色的根红苗正的革命军人,执笔人是于新野。后来复出的邓小平,基本采纳了《571工程纪要》纲领部分的内容,比如,给历次运动中以莫须有罪名遭受迫害的人一律给予政治上的解放,这就有了后来邓小平纠正文革的错误,以及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还有经济路线,提出民富国强的口号,以扭转当时的国富民穷经济状况。《571工程纪要》对毛泽东和他的时代有许多入木三分的深刻的描述,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篡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私利服务。他们用假革命的词藻代替马列主义,用来欺骗和蒙蔽中国人民的思想。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上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他们革命的对象实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法西斯主义。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他(指毛泽东)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命者在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持。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实际上他已经成了当代的秦始皇,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这是对毛泽东其人的真实的描述,但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已经被党内同志捧上了天,浑身上下都披上了理想的光环,毛泽东在人民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人,而是神。在所有人都迷信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身边的近臣却对他有着十分客观的认识,林彪曾在日记中说毛泽东是“说绝了斗绝了做绝了”,毛泽东要不整人,一整人没有一个人不被整倒的。当时还盛行文字狱,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都要被斗争,轻则坐牢,重则杀头。《571工程纪要》还有这样一段话“。。。。。。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统治权术,不仅挑动干部斗干部,群众斗群众,而且挑动军队斗军队,党员斗党员,是中国武斗的最大倡导者,他制造矛盾,制造分裂,以达到他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巩固维持他的统治地位的目的。。。。。。他知道同时向所有人进攻,那就等于自取灭亡,所以他每个时期都拉一股力量,打另一股力量,今天拉那个打这个,明天拉这个打那个;今天甜言蜜语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死地;今天是他的座上宾,明天就成了他的阶下囚;从几十年的历史看,究竟有哪一个开始被他捧起来的人,到后来不曾被判处政治上的死刑,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与他共事始终?他过去的秘书,自杀的自杀,关押的关押,他为数不多的亲密战友和身边亲信,也被他送进大牢,甚至连他的亲生儿子(毛岸青,是否被他逼疯,存疑。笔者注)也被他逼疯。他是一个怀疑狂,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他每整一个人都要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且把全部坏事嫁祸于别人。戳穿了说,在他手下一个个象走马灯式垮台的人物,其实都是他的替罪羊。过去,对B-52宣传,有的是出于历史的需要,有的是顾全民族统一、团结大局,有的出于抵御外来侵敌,有的出于他的法西斯的压力之下。对广大群众来说,主要是不了解他的内情。。。。。”上边对于毛泽东的描写,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亲身的体会。虽然毛泽东的理论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毛泽东的行为一点也不理想主义,非常地现实,而且是血淋淋的。我曾经看过电视里边讲草原文化,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直到去世,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因此,他得以创下纵横亚欧的基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差了一截,毛泽东对跟随他打江山的人,从来就没有心慈手软过,比如对彭德怀,对刘少奇,他们还是毛泽东的老乡,结局却是十分的悲惨。对于林彪这样从井岗山时代就追随他的亲密战友,最终还是捧起来后又要摔下去,迫使林彪不得不挺而走险。。。。。。毛泽东有过后悔吗,没有,毛泽东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封建帝王一样,他身边的功臣,最终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FONT]
[FONT=宋体,arial] 三、 文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的教训[/FONT]
[FONT=宋体,arial] 1、 没有竟争机制[/FONT]
[FONT=宋体,arial] 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几乎都是因权力斗争而起,权力斗争的结果总是要连累很多无辜的人,当事人也是从天上掉到地下,社会影响也很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竟争机制,执政党无需竟争,国家领导人无需竟争,各级地方领导人也无需竟争,谁坐哪个位置都是在幕后事先安排好。今天,连官二代都已经安排好了。一元化的领导模式,没有分权,没有司法独立,没有反对党,没有竟争机制,没有监督制约机制。如果有公开的合法的权力竟争机制,党内就不会发生无休止的不正常的权力斗争,就不会有冤假错案的发生。因为没有竟争机制,也就没有监督制约机制,当然也没有刹车机制。[/FONT]
[FONT=宋体,arial] 2、 没有刹车机制[/FONT]
[FONT=宋体,arial] 没有监督制约机制,就没有刹车机制。就好比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没有刹车机制,没有刹车机制是多么的可怕呀!国家领导人的权力过分集中,没有制衡的力量,一旦国家领导人犯错,全国人民也跟着犯错。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的,听毛主席的话,全国人民跟着犯错误。国家领导人犯错,事先没有人能够规劝,事中没有人能够阻止,事后没有人能够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即使总结了经验教训,也没有改进,因为,掌握权力的人不想失去权力,没有掌握权力的人,又总想得到权力,所以,党内高层总是进行无休无止的不正常的权力争夺。[/FONT]
[FONT=宋体,arial] 3、 没有是非评判机制[/FONT]
[FONT=宋体,arial] 没有是非评判机制。在我们国家,是非不是由老百姓讲的,官方说什么就是什么,最高领导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作为是非评判机制,首先要有评的机制,比如专家委员会评,比如公开听证评,比如官办媒体、民办媒体和网络媒体评,这样一套官民结合、专家与群众结合的综合的评的机制;其次,要有判定和否决机制,判定和否决机制一般是建立在评的机制基础上,一般是走多数决程序,有政府的判定和否决,有法院的判定和否决,有人大会议的判定和否决。有评有判有肯定有否定,这样才有是非可讲。比如人大,它是反映民意的权力机构,它与政府行政、司法监督并行不悖,它应该具备是非评判功能,对于执政党,对于当权者,都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人大决不能像人们说的那样成为橡皮图章。在一个国家,是非是免不了的,是应该肯定,非应该否定。没有否定,不可能都是是,都是是,在哲学上讲不通,也不符事物发展的逻辑。[/FONT]
[FONT=宋体,arial] 4、 没有纠错机制[/FONT]
[FONT=宋体,arial] 没有是非评判机制,自然也就没有纠错机制。一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怕就怕一个人犯了错误,没有他人可以帮助纠正。在民主的社会里,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犯了错误,总是容易纠正的,有制度有法律有机构来纠错,有多数决程序来纠错。在我们国家,国家领导人犯了错误,是很难纠正的,因为权力集中,没有法治分权,没有监督制约,没有民主多数决,所以,没有纠错机制。错了就是错了,你奈我何?[/FONT]
[FONT=宋体,arial] 5、 出路在于政治体制改革[/FONT]
[FONT=宋体,arial] 我们国家现在的管理模式,没有竟争机制,没有刹车机制,没有是非评判机制,没有纠错机制,因此政治腐败,民心涣散,群体事件频发,社会危机四伏。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就必须改革创新,出路就在于政治体制改革。[/FONT]
[FONT=宋体,arial]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废除一元化的政治制度。一元化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死结,没有竟争,没有监督,没有是非,没有纠错。我们一边喊民主,一边喊坚持党的领导,有几个人知道民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兼容的?民主是一种多数决策机制,谁来领导我们的国家,要通过多数决才能知道,不可能事先知道结果,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可能一个党天生就是执政党。因此,民主与坚持一个党执政是不兼容的。我们相信共产党能赢得选举,赢得执政,因此,我们应该提赢得党的领导,我们要有赢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废除一元化政治制度,当然就是实行多元化政治,没有反对党就培育反对党,没有第二种忠诚就培育第二种忠诚,没有选举就培育选举,没有民主就培育民主,没有法治就培育法治。竟争机制的建立靠实行政治多元化,刹车机制的建立、是非评判机制的建立、纠错机制的建立,靠民主与法治的国家管理结构。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来实现。[/FONT]
[FONT=宋体,arial] 文革和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远去,而它们的教训却时时在提醒我们,告诫我们,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多么的必要和多么的迫切。相信政治体制改革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知识准备,以迎接这场伟大变革的到来。[/FONT]
</TD><TD width=20></TD></TR><TR><TD></TD><TD height=20></TD><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06 border=0><TBODY><TR><TD vAlign=center align=right bgColor=#fff7aa colSpan=2 height=3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width=621>【
评论】 【
加入收藏夹】【
关闭】</TD></TR></TBODY></TABLE></TD><TD width=36 bgColor=#fff7aa></TD></TR></TBODY></TABLE><TABLE height=2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2 width="98%" bgColor=#fffcee border=0><TBODY><TR><TD bgColor=#f8e3b0></TD><TD bgColor=#f8e3b0 height=1></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30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BODY><TR><TD width=9>
</TD><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12.gif height=11></TD><TD width=13>
</TD></TR><TR><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16.gif></TD><TD bgColor=#ffb734>
</TD><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15.gif height=37></TD></TR><TR><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21.gif></TD><TD vAlign=top bgColor=#fefae3><TABLE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2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如何从毛泽东、邓小平之间看叶剑...</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西方学者怎样评价毛泽东的“上山...</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刘统:1958年反军事教条主义的历...</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1983年“严打” 海淀区法院书记搞...</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王光美谈“文革”爆发与毛、刘分...</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杨奎松:贫富差距始于改革开放?...</TD></TR><TR><TD width=21 height=20>
</TD><TD>
大记者戴煌</TD></TR></TBODY></TABLE></TD><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20.gif></TD></TR><TR><TD>
</TD><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18.gif height=9></TD><TD>
</TD></TR></TBODY></TABLE>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TABLE height=7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 <td width="245"> </td> <td width="121"> </td> <td> </td> </tr--><TBODY><TR><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23.gif></TD><TD background=/images/detail23.gif height=1></TD><TD width=16></TD></TR><TR><TD><!--span class="STYLE43">现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span//--></TD></TR></TBODY></TABLE>
</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