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村,有和他同感要回流的吗?

mike li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06-06
消息
385
荣誉分数
211
声望点数
0
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来源:家园论坛

回国了,终于要回国了。在温哥华呆了一年,做了一年搬家公司。现在,我已经把我的房子和办公室都挂出去了,家具也卖的差不多了。本来打算把公司也转让,但是怕有什么后遗症,我已经让我的会计事务所关掉了。货车也很快就要出手了,来的时候那么多大包,今天整理了一下,我觉得4个包都用不了,很多衣服和被褥在走的时候都扔了吧,很轻快。

我已经联系了原来的单位,领导同意我回去,我老婆明年博士毕业,国内的大学已经同意她留校了,我再不想这里的生活了。我觉得我的生活又要回到正常了,哎,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一年前,在我第一次登陆的时候,温哥华深深的吸引了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长登,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温哥华是个超级优美的地方,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今天,我还是选择回去,回到中国。回国的决定可能做出的时间不长,但是是我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1、这一年,我买了房,开了公司,搬家公司,生意还可以,身体也廋了很多

确实温哥华真的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园。但是,让我离开的并不是因为搬家的工作辛苦。我一直认为,搬家,作为一个刚来加拿大的新移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收入较高,接触很多人家,客户,可以尽快融入这个社会。

但是,我这一年来,搬了大概500-600家,绝大部分是华人,让我看到了我的未来。虽然这里有很多中国的有钱人或贪官,买的是超大的房子。但是,还有很多老华侨和很多技术移民的家庭,他们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但是现在他们过的还是那么差,还比不上我这个新移民。

我觉得我的能力并不一定比他们强,他们可能就是我的未来。搬家公司招工通常是$12/h,但是也不是很好招,后来我把工资提高到$15/h,我的电话就停不下来,一天我能接到好几十甚至上百的电话,想给我打工。当我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实在太可怜了,他们中很多人还是50多甚至60岁的老人都有。

他们很多人都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基本上都是靠打短工维持家用。

我的一个很不错的帮手,他每天都拼命干活,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别错过,每天都在给不同的老板打电话,希望第二天能多干几个小时,谁的工时长就去谁那里。有一次我看着他转过身后搬家的样子,他是那么瘦,太瘦了,这都是累的。

我还有一个和我干了6个月的北京人,他搬家搬得很好,我很愿意和他一起搬家。但是,说心里话,我还很不愿意看见他,因为,每次见到他,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因为他来这里4年,生活完全摧毁了他,他才41岁,原来在国内是IT高管,还被公司派去美国和日本工作过,在北京有两套房子,但是现在,生活彻底摧毁了他。难道这就是我的未来吗?

2、给老人往老人院搬家

我在这里搬家,经常给老人搬家,经常往老人院搬。很多中国来的老人,对于自己终于可以挨到住政府补贴的老人院感到非常兴奋。但是,说句老实话,温哥华所有的老人院差不多我都去过,里面当然有条件很好的,但是很多是条件很差的,只有一件,如果住两个老人,超级拥挤。

有一次,我给一个从北京来的老太太搬到位于唐人街附近的一个老人院,那里的街道到处是抽毒品的精神失常的人,就这样,她都觉得实在太好了,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房子普通老百姓都是住得起的。有很多老人好像就是为在这里呆十年拿养老金和政府补贴而活着,而实际上,就是拿到这些钱,他们已经也差不多了。

3、看到很多华人孩子和移民孩子的教育极其“夹生”。为什么“夹生”?

因为很多人认为孩子外语好就是以后就业很大筹码。但是这里孩子的汉语很差,很多很多的汉语补习班,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回中国学中文。要知道光外语好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不懂汉语和中国文化,就算以后回到中国也没有优势。这和我原来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老华侨的孩子根本不成器,一些移民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完全按照这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放任自流。这里的初中是没有班主任的,孩子在下学之后,根本没人管,很多的天车站下面经常聚集很多这样的半大孩子,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国内所定义的小流氓,其中很多是华人的孩子,这里的华人报纸上经常报道很多移民的家长都为孩子教育发愁,和原来的想象差距太大。

反倒,我觉得很多学业上有所成绩的反而是国内上完高中和初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国内都养成了学习习惯,在这里的优势很大。这里的孩子不知道学习,完全靠兴趣,但是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孩子那么小,光靠兴趣是不行的。

4、我觉得来这里生活的几点看法:

如果你不是现在已经在国内很有钱了,而是希望在这里挣钱买房?我觉得基本不可能;

还有就是千万别在这里投资,除了豪宅,公寓、土地等千万别在这里投资,因为这里的租金基本上只能将贷款和管理费打平。这里的租客比房东牛;

例如,我给一个租地下室,后来换成的公寓的人搬家。那个公寓很好,位置在surrey的中心,当时由于一个老外住在里面没搬走,这个房东就把这个准备搬进的租客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住了3天,每天还要开车送这个租户的男主人上下班,因为她怕这个租客跑了,她就又找不到租客了。

在这里绝对不能投资。在这里挣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地税和管理费都是中国人不适应的,还有税。如果你只在这里挣钱,那你基本上根本照顾不了在中国的老人了,因为这里挣的钱,对于你来说,每次回趟国都是很大的负担,更不用说还照顾国内的老人了。

5、这里没有生活。真的,没有生活

我觉得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不应该是只有空气和风景。这里人们下了班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起始也不能怨他们,因为这里的商店和饭店是在不怎么地,我老婆根本不买这里的东西,就想回去逛街买东西,说这里东西又老气又贵。对我来说,我就想着中国的饭店,二锅头、茅台,哎,何必受这个苦呢。

6、 医疗。我觉得这里的医院更像中国的医务室

大夫虽然态度很好,但是你就没有看病的感觉,不像中国的大医院。我现在真的觉得中国的医生拿点红包真的不算什么。为啥?这里的大夫看一个病人,中国大夫看10个,工作强度要大很多。

我在这里很抱歉,之前在园子里写过两篇点击率较高的帖子,但是那都是我对温哥华不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如果我对某些家园朋友造成误解,我这里真诚的表示道歉。

不过,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要回国了。在这里,我奉劝大家,温哥华是好,但是如果你不是已经很有钱了,那你不要来,因为这个身份并不代表什么,只意味着你放弃了你在中国成就和事业来这里做民工和苦力,何必呢?中国纵然有千不好万不好,但是一定比这里好。
 
楼下说得对,刚来一年,还没有了解一个社会的深层,就开始评论,难免肤浅。不过,我见过多伦多一个刚来1个多月,在家没事干,就开始评论加拿大的。

文中提到的“完全摧毁了” 的 “国内IT高管”,其实没有什么奇怪,无论国内或者国外的“IT高管”基本是靠嘴皮子吃饭,来了加拿大,语言本身就是问题,从语言上来说,再想做什么“高 管”,基本不可能,另外,管理水平和经验,国内比国外差很多,再想做什么“高管”,也不可能。这些“高管”,在国内远离技术多年,习惯于吃喝玩乐,再回头 搞技术已经不可能。我见过两个移民,在国内在同一家公司做,一个做技术,默默无闻,一个做销售,意气风发,出国几年后,两人的境况完全不同,我不说,大家 也能猜到。

关于加拿大和中国的医疗,我的体会是,在加拿大,不能生小病(非致命的病),排队等候各种治疗,时间漫长,可以生大病(致命的病),特别是急病,那速度和 服务,超乎寻常。在中国,可以生小病(非致命的病),处理速度很快,服务也好,但不能生大病(致命的病),基本是倾家荡产,医院不把病人的钱榨到最后一 分,不会拔管子,家属还要搭上时间精力。

作者还谈到了加拿大生活,感觉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就是 “逛街买东西” 和 “饭店”,比较典型的国内 “高管”。我猜测一下,这位基本没有参与本地 滑雪,滑冰,野营,钓鱼,以及各种体育俱乐部。

作者对华人孩子的教育,整个就不值一驳。
 
楼下说得对,刚来一年,还没有了解一个社会的深层,就开始评论,难免肤浅。不过,我见过多伦多一个刚来1个多月,在家没事干,就开始评论加拿大的。

文中提到的“完全摧毁了” 的 “国内IT高管”,其实没有什么奇怪,无论国内或者国外的“IT高管”基本是靠嘴皮子吃饭,来了加拿大,语言本身就是问题,从语言上来说,再想做什么“高 管”,基本不可能,另外,管理水平和经验,国内比国外差很多,再想做什么“高管”,也不可能。这些“高管”,在国内远离技术多年,习惯于吃喝玩乐,再回头 搞技术已经不可能。我见过两个移民,在国内在同一家公司做,一个做技术,默默无闻,一个做销售,意气风发,出国几年后,两人的境况完全不同,我不说,大家 也能猜到。

关于加拿大和中国的医疗,我的体会是,在加拿大,不能生小病(非致命的病),排队等候各种治疗,时间漫长,可以生大病(致命的病),特别是急病,那速度和 服务,超乎寻常。在中国,可以生小病(非致命的病),处理速度很快,服务也好,但不能生大病(致命的病),基本是倾家荡产,医院不把病人的钱榨到最后一 分,不会拔管子,家属还要搭上时间精力。

作者对华人孩子的教育,整个就不值一驳。
up up and up !
 
温哥华已经比渥太华生活丰富太多了。城市的文化多元化,让俺觉得对世界的认识都多了!

俺还是怀念温哥华。

有了朋友,生活自然就丰富了,去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去欣赏各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中国的大片,在温哥华的几个电影院里都可以看得到。

的确,有钱的男人,会觉得加拿大的生活实在还是太平静。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是懒于去接受新的文化事物。正所谓他的“我觉得我的生活又要回到正常了,哎,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楼上说的对,一年实在太短了。
 
温哥华已经比渥太华生活丰富太多了。城市的文化多元化,让俺觉得对世界的认识都多了!
俺还是怀念温哥华。
有了朋友,生活自然就丰富了,去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去欣赏各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中国的大片,在渥太华的几个电影院里都可以看得到。
的确,有钱的男人,会觉得加拿大的生活实在还是太平静。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是懒于去接受新的文化事务。正所谓他的“我觉得我的生活又要回到正常了,哎,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楼上说的对,一年实在太短了。

温哥华是否是你出国的第一站?
 
肤浅!

把国内的浮躁情绪搬到国外来, 自然得到作者这番结论。
 
村长慧眼 

你如果问这些老移、小移,哪个城市/国家他们最喜欢,回答肯定是他们出国的第一站。
 
俺觉得吧,也会有客观的。说不定到很老很老的时候,他们会认为住得最久的那个城市是最喜欢的。
你如果问这些老移、小移,哪个城市/国家他们最喜欢,回答肯定是他们出国的第一站。
 
I have been living in Canada for 20+ years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this article. In fact, I am very surprised that this person was able to understand so much within just one year of arriving here. I took me 10 years to co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nd had to fight with lots of self denial.

About 80% of the people I know who immigrated from Hong Kong to Canada in the 1990s have since returned to Hong Kong or even China, or moved on to other countries, mostly US and Singapore.

I wish I were young enough to be able to leave. I guess I just have to make do with what I have now.

We Hongkongers came to Canada just for the passport because we were afraid of China, but now it is a moot point.

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来源:家园论坛

回国了,终于要回国了。在温哥华呆了一年,做了一年搬家公司。现在,我已经把我的房子和办公室都挂出去了,家具也卖的差不多了。本来打算把公司也转让,但是怕有什么后遗症,我已经让我的会计事务所关掉了。货车也很快就要出手了,来的时候那么多大包,今天整理了一下,我觉得4个包都用不了,很多衣服和被褥在走的时候都扔了吧,很轻快。

我已经联系了原来的单位,领导同意我回去,我老婆明年博士毕业,国内的大学已经同意她留校了,我再不想这里的生活了。我觉得我的生活又要回到正常了,哎,温哥华,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

一年前,在我第一次登陆的时候,温哥华深深的吸引了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长登,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温哥华是个超级优美的地方,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今天,我还是选择回去,回到中国。回国的决定可能做出的时间不长,但是是我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1、这一年,我买了房,开了公司,搬家公司,生意还可以,身体也廋了很多

确实温哥华真的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园。但是,让我离开的并不是因为搬家的工作辛苦。我一直认为,搬家,作为一个刚来加拿大的新移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收入较高,接触很多人家,客户,可以尽快融入这个社会。

但是,我这一年来,搬了大概500-600家,绝大部分是华人,让我看到了我的未来。虽然这里有很多中国的有钱人或贪官,买的是超大的房子。但是,还有很多老华侨和很多技术移民的家庭,他们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但是现在他们过的还是那么差,还比不上我这个新移民。

我觉得我的能力并不一定比他们强,他们可能就是我的未来。搬家公司招工通常是$12/h,但是也不是很好招,后来我把工资提高到$15/h,我的电话就停不下来,一天我能接到好几十甚至上百的电话,想给我打工。当我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实在太可怜了,他们中很多人还是50多甚至60岁的老人都有。

他们很多人都是在这里呆了很多年,基本上都是靠打短工维持家用。

我的一个很不错的帮手,他每天都拼命干活,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别错过,每天都在给不同的老板打电话,希望第二天能多干几个小时,谁的工时长就去谁那里。有一次我看着他转过身后搬家的样子,他是那么瘦,太瘦了,这都是累的。

我还有一个和我干了6个月的北京人,他搬家搬得很好,我很愿意和他一起搬家。但是,说心里话,我还很不愿意看见他,因为,每次见到他,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因为他来这里4年,生活完全摧毁了他,他才41岁,原来在国内是IT高管,还被公司派去美国和日本工作过,在北京有两套房子,但是现在,生活彻底摧毁了他。难道这就是我的未来吗?

2、给老人往老人院搬家

我在这里搬家,经常给老人搬家,经常往老人院搬。很多中国来的老人,对于自己终于可以挨到住政府补贴的老人院感到非常兴奋。但是,说句老实话,温哥华所有的老人院差不多我都去过,里面当然有条件很好的,但是很多是条件很差的,只有一件,如果住两个老人,超级拥挤。

有一次,我给一个从北京来的老太太搬到位于唐人街附近的一个老人院,那里的街道到处是抽毒品的精神失常的人,就这样,她都觉得实在太好了,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房子普通老百姓都是住得起的。有很多老人好像就是为在这里呆十年拿养老金和政府补贴而活着,而实际上,就是拿到这些钱,他们已经也差不多了。

3、看到很多华人孩子和移民孩子的教育极其“夹生”。为什么“夹生”?

因为很多人认为孩子外语好就是以后就业很大筹码。但是这里孩子的汉语很差,很多很多的汉语补习班,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回中国学中文。要知道光外语好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不懂汉语和中国文化,就算以后回到中国也没有优势。这和我原来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老华侨的孩子根本不成器,一些移民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完全按照这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放任自流。这里的初中是没有班主任的,孩子在下学之后,根本没人管,很多的天车站下面经常聚集很多这样的半大孩子,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国内所定义的小流氓,其中很多是华人的孩子,这里的华人报纸上经常报道很多移民的家长都为孩子教育发愁,和原来的想象差距太大。

反倒,我觉得很多学业上有所成绩的反而是国内上完高中和初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国内都养成了学习习惯,在这里的优势很大。这里的孩子不知道学习,完全靠兴趣,但是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孩子那么小,光靠兴趣是不行的。

4、我觉得来这里生活的几点看法:

如果你不是现在已经在国内很有钱了,而是希望在这里挣钱买房?我觉得基本不可能;

还有就是千万别在这里投资,除了豪宅,公寓、土地等千万别在这里投资,因为这里的租金基本上只能将贷款和管理费打平。这里的租客比房东牛;

例如,我给一个租地下室,后来换成的公寓的人搬家。那个公寓很好,位置在surrey的中心,当时由于一个老外住在里面没搬走,这个房东就把这个准备搬进的租客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住了3天,每天还要开车送这个租户的男主人上下班,因为她怕这个租客跑了,她就又找不到租客了。

在这里绝对不能投资。在这里挣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地税和管理费都是中国人不适应的,还有税。如果你只在这里挣钱,那你基本上根本照顾不了在中国的老人了,因为这里挣的钱,对于你来说,每次回趟国都是很大的负担,更不用说还照顾国内的老人了。

5、这里没有生活。真的,没有生活

我觉得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不应该是只有空气和风景。这里人们下了班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起始也不能怨他们,因为这里的商店和饭店是在不怎么地,我老婆根本不买这里的东西,就想回去逛街买东西,说这里东西又老气又贵。对我来说,我就想着中国的饭店,二锅头、茅台,哎,何必受这个苦呢。

6、 医疗。我觉得这里的医院更像中国的医务室

大夫虽然态度很好,但是你就没有看病的感觉,不像中国的大医院。我现在真的觉得中国的医生拿点红包真的不算什么。为啥?这里的大夫看一个病人,中国大夫看10个,工作强度要大很多。

我在这里很抱歉,之前在园子里写过两篇点击率较高的帖子,但是那都是我对温哥华不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如果我对某些家园朋友造成误解,我这里真诚的表示道歉。

不过,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要回国了。在这里,我奉劝大家,温哥华是好,但是如果你不是已经很有钱了,那你不要来,因为这个身份并不代表什么,只意味着你放弃了你在中国成就和事业来这里做民工和苦力,何必呢?中国纵然有千不好万不好,但是一定比这里好。
 
你如果问这些老移、小移,哪个城市/国家他们最喜欢,回答肯定是他们出国的第一站。

我喜欢第2站:渥太华
 
偶也想去米国!:crying:

I have been living in Canada for 20+ years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this article. In fact, I am very surprised that this person was able to understand so much within just one year of arriving here. I took me 10 years to co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nd had to fight with lots of self denial.

About 80% of the people I know who immigrated from Hong Kong to Canada in the 1990s have since returned to Hong Kong or even China, or moved on to other countries, mostly US and Singapore.

I wish I were young enough to be able to leave. I guess I just have to make do with what I have now.

We Hongkongers came to Canada just for the passport because we were afraid of China, but now it is a moot poi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