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看过啊90年代的电影吧
那曲太令人难忘了,至今记得曲子响起时的电影镜头
握手。比较喜欢这个版本(和U2比).
我也看过啊,奇怪吗?
中文名叫《人鬼情未了》。曲子响起时的镜头,是不是蓝主角手把手和绿主角做陶罐的那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走向一束光升入天堂的镜头。
抛砖引玉哈。
我的几点想法:
1. 旋律: 我觉得这是最容易抓住人的, 好的旋律几乎不需要太多别的附加的东西就能造就一首好歌。
2. 声线: (vocal) 都说人声是最美妙的乐器,千变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听歌), 我们对不同的声线有了一些把握, 然后就有了自己的喜好, 比如苏芮的沧桑, Bryan Adams 的沙哑,蛇蝎的穿透, 等等。 并且追求新奇的声音(没听过的)。以歌剧为例, 虽然听过不少段子,歌词一句不懂, 但是并不妨碍我对比如帕瓦罗蒂的热爱, 因为他的声音独一无二。比如京剧, 光一个旦角就这么多流派, 梅、程发音截然不同, 还有黑头的鼻音, 老生的节奏感,各有千秋,追求的似乎就是千变万化的声线。
3. 配器:枪花的那首Estranged, 旋律固然好, 中间吉他的华彩段落也是我热爱它的主要原因。 再比如Coldplay, 歌手本身好像不是特别的与众不同, 配器却很有特色(听听lovers in Japan,Viva La Vida)。
4. 和声: 这个对流行歌曲不一定很适用, 但是歌剧交响乐里就很重要, 有的段落男女, 高低音搭配, 非常美妙。
5. 歌词: 文学素养比较高的同学可能比较注意, 个人听歌的时候很少看词, 多是认定这是好歌以后才发现词也写的不错。
。。。
另外, 我觉的听什么样的歌、音乐和年龄, 家庭状况等等很有关系。 刚毕业那阵一穷二白, 光棍一条, 总觉的有太多的不公平, 就比较喜欢摇滚的快节奏的, 一言以蔽之“吵的”歌。 那时候下班在单身宿舍, 经常把破音响开到最大, 然后自己跟着歌吼, 觉的很酷。
然后出国了, 成家立业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听的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中文歌名有点意思,我没听过谭咏麟的,他是不是唱 再等几天好变天?![]()
抛砖引玉哈。
我的几点想法:
1. 旋律: 我觉得这是最容易抓住人的, 好的旋律几乎不需要太多别的附加的东西就能造就一首好歌。
2. 声线: (vocal) 都说人声是最美妙的乐器,千变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听歌), 我们对不同的声线有了一些把握, 然后就有了自己的喜好, 比如苏芮的沧桑, Bryan Adams 的沙哑,蛇蝎的穿透, 等等。 并且追求新奇的声音(没听过的)。以歌剧为例, 虽然听过不少段子,歌词一句不懂, 但是并不妨碍我对比如帕瓦罗蒂的热 爱, 因为他的声音独一无二。比如京剧, 光一个旦角就这么多流派, 梅、程发音截然不同, 还有黑头的鼻音, 老生的节奏感,各有千秋,追求的似乎就是 千变万化的声线。
。。。
俺们大学时候讨论过。。。旋律加歌词,旋律比例大点。
基本同意
,看来咱俩是一条道上的
。
歌词有时也很重要,可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过有时又可能觉得多余。
我也看过啊,奇怪吗?
中文名叫《人鬼情未了》。曲子响起时的镜头,是不是蓝主角手把手和绿主角做陶罐的那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走向一束光升入天堂的镜头。
我也看过啊,奇怪吗?
中文名叫《人鬼情未了》。曲子响起时的镜头,是不是蓝主角手把手和绿主角做陶罐的那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走向一束光升入天堂的镜头。
喜欢这个贾静雯版的赵敏,高园园演周芷若演得很好,就是苏有朋演的张无忌太单薄了点。
是那个镜头
那是老电影,象西生那么年轻的80后看那个太小了吧![]()
你也会敲山震虎这一招啊?
我是30后,行了吧?没见我就喜欢和老飞玩吗?同龄人玩得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