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核反应、核裂变、核污染和核电站

飞来客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6-01-25
消息
35,414
荣誉分数
3,071
声望点数
373
所在地
龙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5296&do=blog&id=348533

你不知道的核裂变--你该知道的物理


说到核反应,你脑子里会立刻联想到什么,原子弹,广岛,核污染,放射性?还是清洁能源? 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美国三里岛,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这些大规模的核反应中死了很 多人,核泄漏污染了大面积地区,我们无法简单的忘记这些历史。核污染核废料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核能又能提供巨大的能量。那我们,你我小市民,怎 样看待核能,是支持,反对,还是其它?

让我们先看一张照片,这是一个核电站。别搞错了,高的小蛮腰的烟囱似的建筑不是核反应 堆,它只是冷却塔,反应堆在后面那个圆顶的建筑里。核反应堆跟原子弹爆炸的物理机制一样,都使用铀235或者钚239作燃料,发生链式反应。每个原子核裂 变放出两个或三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碰撞其他原子核又导致进一步裂变,放出更多的中子,于是一瞬间发生所谓的雪崩反应。原子弹就是这样,雪崩反应在百万分 之一秒内发生,巨大的能量瞬间放出来。而核电站的反应堆,每次核裂变放出的两个或三个中子,只有一个中子能被另外一个核吸收,导致它发生裂变,反应本身能 持续下去而有不至于发生雪崩式的反应。在反应堆里,能量被持续的放出来,把水加热,产生蒸汽,这些蒸汽用来推动叶轮,产生电力。天然气或者煤炭用同样的方 法在电厂里加热水产生蒸汽来发电,一个大型的反应堆可以产生一个大型电厂的发电量,百万千瓦。一个家庭用电一千瓦,它就可以供一百万个家庭正常用电。美国 有用总电量的20%是从她的104个核电厂发出来的。

有些人问了,用蒸汽不是瓦特的办法么,好像没什么高科技阿,对了,真的没有,也许有一天 我们能从核反应里直接发电,但现在看来,蒸汽是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核潜艇也用蒸汽机。与常规动力(比如烧柴油的)的潜艇的本质区别是,核动力潜艇的能 量浓缩了上百万倍,而且,它燃烧不需要氧气,它发的电一部分用来分解水,从而获得船员的所需的氧气,氢气这时候作为废气被排出。
2010730143354869.jpg



让我们看一下核电站的内部。首先是反应堆,装在一个厚重的铅瓶里,封装在厚厚的水泥建筑里,原因很简单,一旦有意外发生,这些防备设施能尽量避免核污染泄露到环境中去。水在反应堆里被加热到过热,到蒸汽炉里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发电机,产生电力。

核反应堆和原子弹都使用核燃料,但其纯度是不同的,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自然界的铀 238的含量是99.3%,它是稳定的,不能做核燃料,而铀235是不稳定的,浓度是0.7%。要使核反应顺利进行,铀238要被除去,这样它就不会吸收 核裂变产生的中子而使反应停下来。核反应堆就不一样,因为我现在在芝加哥大学访问,所以要多说几句。人类第一个核反应堆就在这里,费米在曼哈顿工程中建 的,而他用的燃料,就是没有提纯过的铀。没有提纯过也行的啊?
2010730143438901.GIF

关键在于铀238,虽然它对高速中子的吸收效率很高,但对慢速的中子几乎没什么吸收作 用,所以只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把中子速度降下来就好了。费米使用了所谓的缓冲剂,石墨,把铀燃料柱插入石墨做成的蜂窝状的缓冲剂里,裂变产生中子大多数进入 石墨,跟石墨的原子(碳)碰撞而减速,又回到铀燃料中,因为这时候速度慢下来,被铀238吸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剩下来不到二分之一的中子去激发进一步的 铀235发生核裂变。石墨和铀燃料的相对浓度可以调节,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如果你觉得这个太复杂了,你只需要知道,如果能顺利的减速中子,我们不需要提纯U235来使核电站获得燃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了石墨作为缓冲剂,而现代大多反应堆使用重水(D2O),美国大多 数反应堆使用普通水,因为在核反应这么严肃的话题里,我们把普通水叫做轻水。这里有个小问题,普通水会吸收中子,而变成(D2O),链式反应就停掉了。为 了防止这一点,反应堆使用了初步提纯的铀235(3%)的燃料。这个量级的浓度叫做反应堆级,相对的是核爆炸级,重要的是,反应堆级的铀燃料是不能引起核 爆的。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会紧张伊朗或者朝鲜研究轻水反应堆了,因为轻水反应堆要用到浓缩铀燃料,而浓缩铀燃料的技术可以用于进一步浓缩而得到原子 弹的燃料。

那么核电站能像原子弹一样爆炸么?

如果反应堆的链式反应失控,是不是每个核电站都是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原子弹?电站周围居民的安全是不是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的尽职尽责?欧洲发生过好几次因为这些潜在的危险,在当地居民的反对下关闭了核电站的例子。对核爆炸的恐惧从小说到电影,到底怎么样呢?

先给一句话的结论,核反应堆不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对核能的歧视是不正确的,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因为对核电厂操作规程的依赖,而是因为其中的 物理基础。核电厂会有一些潜在的危险,但绝对不是核爆炸。根本问题在于,核反应堆燃料中所含的丰富的铀238来吸收链式反应所需要的中子,如果没有缓冲 剂,反应就会停止。那么有缓冲剂了,反应堆会不会失控呢?这倒有可能,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这样。事实上,反应堆如果失控,积蓄的能量 会把反应堆炸开,中子会迅速的丢失,以至于不能发生进一步的核反应。核爆炸不同,原子弹使用了纯的铀235,雪崩式反应可以直接用快中子激发。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的问题在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反应堆的能量破坏了反应塔,作为缓冲剂的石墨开始燃烧,核反应本身其实很快停下来,然而燃烧产生的热气携带了很多放 射性物质飘到空气中,造成了当地的巨大损失。核电厂是有可能爆炸,但跟炸弹的不同,更与原子弹的爆炸不同,它的危险性在于放射性污染,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破 坏和影响。
 
原子弹、氢弹的污染大,还是核电站出问题污染大?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8/199808/archives/2010/1350701.shtml

历史上五次人为造成惨痛的核污染事件 <table width="99%"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tbody> <tr> <td class="time" height="26">zhulisong | 2010-4-27 15:50:00</td></tr></tbody></table> 日本遭原子弹轰炸   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广岛县在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责令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闻。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在日本广岛市区投掷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 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TNT)当量为1.5万吨。原子弹在离地600 米空中爆炸,霎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广岛市顷 刻沦为焦热的火海。

  此次人为制造的惨案中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 亿度的高温使得一切化为乌有;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所有的建筑物又被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摧毁殆尽。

  据统计显示,悲剧发生之前广岛人口为 34 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 人;建筑物有半成以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摧毁。但是这次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美军选择了继续。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这次袭击将原子弹“胖子”投到长崎市中心,其破坏性绝对不 亚于上次。“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 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
  此次悲剧造成长崎市二分之一的人口当日伤亡或失踪,建筑物有六成以上都被毁。

  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虽然初衷是想迫使日本尽快投降,但客观上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即使是幸存者也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但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永远无法洗去。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1970年,前苏联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成,该核电站为乌克兰提供了10%的电力,由4座核反应堆组成(是前苏联70年代设计的RBMK-1000型压力管式石墨慢化轻水堆)。

  人民一般都不会去怀疑诸如3C认证产品,或者是有口皆碑的产品。但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大爆炸,改变了苏联人民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信任,改变了这一切。
  1986年4月25日夜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正准备对四号反应堆进行安全测试,测试工作在4月26日凌晨正式开始,测试过程中为了提 高工作效率,就故意违反操作章程:将控制棒大量拔出,这些控制棒是调节反应堆堆芯的温度的,拔掉它们将是一个致命的失误。由于没有控制棒调节温度,使得堆 芯过热。26日凌晨1时23分,工作人员再次心存侥幸违章操作,按下了关闭核反应堆的紧急按钮,这时本意和实际情况发生了冲突,本来想立即停止试验,但是 电源的突然中断,致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了工作,反应堆失控了! 堆芯内的水被强辐射立即分解成了氢和氧,由于氢和氧浓度过高,随即导致了四号核反应堆的大 爆炸。

  2000吨重的钢顶被爆炸的冲力掀了起来,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从反应堆中腾空而起,灾难就这样降临了。8吨重的核燃料碎块、高放射性物质块就这 样瞬间被无情的抛向了黑暗的夜空,摄氏2000度的高温和高速放射剂量也吞噬了周围的一切。地面上哭声喊声一片,一片火海。蒸发的核燃料迅速渗入到大气层 中,在周围地区造成了强烈的核辐射,给人体、生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半小时后,救援人员火速赶到,消防车、空军、直升机等能用的都用上了,从空中向4号反应堆投了近5000吨白云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铅等灭火 材料,火势才逐渐被消灭。但放射性烟尘仍在扩散,直到5月5日止,最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才基本得到控制。

  在这次核爆炸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工作人员和参加事故善后工作的人员之中有不少人因高辐射而伤亡。据调查结果显示,因受到大剂量辐射而死亡多达 300多人,当场死亡的就有30人。等到灾情稍微得到一些控制以后,大批的工人就被匆忙调集到切尔诺贝利清理现场。前苏联政府又动员了数十万人的力量来防 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地下水,为此专门用钢建成了一座长160米、宽110米、高75米的黑色建筑物,并将4号核反应堆残存物质全部封闭在里面,这座建筑物因 这场大灾难被称为“石棺”。

  这场灾难发生后,围绕在核电站半径30公里地区居住的居民都被紧急撤离,并把这一地区辟为隔离区,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随后政府又把普里皮亚待地区的居民撤走了一大批,撤离的居民有13万之多。

  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前苏联试图将这一事故隐瞒过去,因为当时苏联和西方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也没有通报邻国。但是泄漏的放射性尘埃却不通 人性,没有那么清晰的国界概念,而是不断向北欧、东欧和西欧的上空飘去,危害地区不断增多。随风席卷而来的辐射浪潮,给整个欧洲带来了一场飞来的横祸。

  欧洲各国陆陆续续都觉察到空气的异样状况,纷纷发出声明。瑞典声称,其大气里的放射性尘埃比平常高出5倍;丹麦称空气中的辐射程度比平常高出4 倍;芬兰的辐射程度最高,在其北部和中部的辐射程度比正常情况高10倍。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这些国家证据确凿并且向苏 联提出强烈抗议,苏联才不得不公布这起核爆炸事件的真相。

  这次核爆炸是二战以来最大的核灾难。有5.5万人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死亡,15万人残废,并且还造成了大量的生态难民。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有 15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受到了直接污染,其中乌克兰26个州中12个州的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核污染,300万人受害。由于有大剂量放射性碘的 严重侵害导致约15万人的甲状腺受损,儿童得白血病的比率高出正常标准二至四倍。畸形婴儿大量出现也是由于辐射物质导致人体染色体变异。

  白俄罗斯是受核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白俄罗斯4.6万平方公里135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生活在受放射性物质影响的地区,其中四十多万是儿童,这些儿童中有十分之一患有各种放射病,很是令人痛心。

  在俄罗斯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受害州已由原来的4个上升到17个,受害人数也多达300万人。

  迄今为止,人民仍然没有摆脱核污染,通过对核电站周围45~140公里范围内采集的蘑菇进行化验,研究人员发现90%的蘑菇中放射物质的含量达 到4200贝可勒尔以上,超过国际标准10多倍。专家们说,至少还需要一百年才能消除这次核灾难造成的核污染。切尔诺贝利曾经是苏联人的骄傲,现在却是人 类心中的一个无法抹去的伤痛。2000年12月15日13时15分,乌克兰总统下令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电站虽然关闭了,但这场“20世纪最大的 人间悲剧”并没有画上句号,这个沉重的负担却会被人类一直背着走下去。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人声鼎沸,一片慌乱。大量放射性物质在两个小时后大量溢出。

  直到6天以后,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美国民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震惊,核电站附 近的居民更是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民众们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也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的计 划。

  这次出人意料的核泄漏事件是由于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前些天工人检修后未将事故冷却系统的阀门打开,致使这一系统自动投入后,二回路的水仍断 流。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反应堆就自动停堆,卸压阀也自动打开,放出堆芯内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同时,当反应堆内压力下降至正常时,卸压阀由 于故障未能自动回座,使堆芯冷却剂继续外流,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于是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操作人员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 系统,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以上种种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与设备上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迅速而急剧的扩大,最终造成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所幸的 是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加之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没有人员伤亡,仅三位工作人员受到了 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

  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核电厂附近80千米以内的公众受到的辐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

  这是美国第一起也是最严重的一起商业核事故,它将改变此后美国核工业的中心和方向,使得美国人民强烈呼吁政府采取行动停止建设核电站,并且广为宣传用原子燃料发电的危险。

  乌拉尔存储罐核爆炸

  1957年9月29日,在苏联的大型核工业聚集区乌拉尔地区,克什特姆、车里雅宾斯克两城之间的一个地下核废料存储罐突然发生爆炸,强烈的爆炸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把放射性尘埃和物质喷到天空中,其威力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100倍。

  一片直径l0公里的带有放射元素锶90的烟云升空。1万多居民当即撤离污染区。据原苏联遗传学家麦德维杰夫估计,这次爆炸后几天就有几百人因辐射致死,当年至少有1000人死于辐射。

  由于天气极恶劣,狂风把放射性烟云刮到数百公里之外,结果造成南乌拉尔地区3000平方公里的核污染,区内草木不生,成千上万的人患了辐射病。 但是,当受核辐射的居民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不懂放射性核医学,不知道如何根据患者所接受的辐射量对症治疗,结果,导致很多患者濒于死亡。事故一年之后死了 几千人,三年之后死了几万人。

  大家知道,核废物中的钚是一种不易溶解的元素,乌拉尔地区核废物中的钚,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当水浸透蓄积着钚的土壤,钚与水作用,触发链式反应,水被迅速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压力增大而产生强烈的爆炸,从而造成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核灾难的发生。

  在核废料处理环节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为了跟美国人争高低,不顾科学家们的反对,下令提前开炉运转。为了节省核废物处理费用,苏联当局便把核废物都堆积在乌拉尔的林区之中,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场地,留下重大隐患。

  通往该区的所有公路、铁路被封闭了长达一年之久。一年后,在该区外50km处设立了检查站,所有进入该区(有限度地开放)的机动车辆都必须接受检查,关闭所有车窗,不许拍照,要以最高车速通过,不得停车逗留。1958年到1968年不许该区居民生育子女。
  直到1978年,污染区还有20%的地方未能恢复生产活动。

  1989年2月,即核事故发生后32年,苏联政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了有关该次事故的技术报告,终于将该次事故公布于众。其实,这是苏联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苏联原计划在克什特姆镇邻近处建立一座快中子反应堆,在先拉斯诺亚尔斯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废物库。这项计划在苏联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抗 议。可能是因为针对这次反核风波,苏联官方才公布了乌拉尔核事故的有关资料,认为该次核事故后30年来并未引起明显的能证实的健康危害。

  太平洋进行核试验:比基尼事件

  1954年3月1日凌晨时分,位于太平洋比基尼环礁约160公里的公海上,日本“第5福龙丸”号渔船正在航行。此时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氢弹核 试验,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烟柱升起。两个小时后,“福龙丸”的船员发现船上散落了大量氢弹爆炸后的灰,他们没有意识到,飘散到他们船上的, 是具有辐射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死亡之灰”。

  1954年3月14日,“福龙丸”回港后有关部门对船员们带回的“爆炸后落灰”进行了分析,才知道是美国研制的新型氢弹,美国正在研制秘密武器和进行核武器开发的事实因此被曝光。

  当时福龙丸号上共有 23名船员,所有的船员立刻被送往东京治疗。但令人遗憾的是半年后,船上年纪最大、负责通讯的久保山爱吉去世,年仅40岁。

  事后才有报道,美国是在比基尼环礁上秘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氢弹爆炸试验。据科学家分析,这枚氢弹的破坏力不亚于当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 弹,保守估计威力至少要高1000倍。试验造成了核污染,“第5福龙丸”号上的船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受害者。日本国内将这一事件称作“比基尼事件”。

  1945年8月,继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 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遭到了挑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 1946年1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经过反复酝酿和调查研究后,最后选定了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作为新的原子弹试验场。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 害者。

  马绍尔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面积181平方公里,它由12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分布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1946年2月,美国 强迫当地居民搬迁,美军工程兵开进了比基尼环礁,进行了可恶的氢试验。尽管马绍尔人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的家园,但在美军舰炮和坦克的威胁 下,他们不得不含泪搬迁到200公里外的另一处岛屿上。更为恶毒的是,美军并没有告诉居民们搬迁的原因和核试验可能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最终让当地居民付出 了重大的代价。

  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氢弹“迈克”在这里被引爆。霎时比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强500倍的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肆无忌惮地在太平洋上空炫耀。远在60公里以外观测氢弹爆炸的科研人员诙谐地描述说: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热核太阳。

  氢弹的试爆成功,使美国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下,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睡个舒服觉了。可是他们忘记了狡兔应该有三窟 的,仅有一个是不够的。1953年8月,苏联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这又深深地刺痛了美国,于是美国决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氢弹,马绍尔人真正的噩梦来临了。

  两个国家就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在较劲。1954年3月1日,美国将一颗预测为6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放置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6时45分 许,氢弹在离地面大约两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场景很快让观测人员傻眼了:这绝不可能是600万吨的爆炸当量!因为他们发现,氢弹所在的那个小岛和附近两座小 岛在爆炸的一瞬间就从视线中消失了。美军的空中观测飞机发现,原先放置氢弹的地方忽然成了一个大深湖。大湖宽近2公里,深达80米。人们在离爆心220公 里远的岛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后,据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爆炸当量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的估计要大2倍多。美国试爆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 核武器,心里的平衡感找回了许多,但这所有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由于没有估计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军没有及时通知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业的各国渔船事先撤离,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区近2万平方公里。

  在这次氢弹试验后,无辜的马绍尔人向联合国派出了请愿团,要求美国停止在该群岛的核试验,但是自诩重视“民主与人权”的美国却根本不顾这些岛民 的性命,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且叫嚣如果再请求就会有威力更强的在等着他们。直到1958年7月,美国才迫于全世界的压力,停止了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0年到1990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共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其中,仅在马绍尔群岛就进行了67次核试验,而23 次在比基尼环礁进行。在1954年的一年内,马绍尔群岛所属岛屿上就接连爆炸了三颗1000万吨以上当量的核武器。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飘落到了群岛 的其他地区,使许多人都出现了皮肤烧伤、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现象,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也成为当地的常见病,而这一切美国不是不知道,只是为了满足争 取全球世界霸权地位的野心,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试验。

  残留的放射物在这些地区虽然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但是早已经混杂在土壤中,使得当地生产的食品和饮水都成了辐射污染源,人们不得不从外地运来 必需的生活用品。几十年过去了,美国的军舰和试验人员走了,但却给马绍尔群岛和这片广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创伤与痛苦。人们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再 也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
 
飞老,您说那两颗原子弹,应该比这次核泄漏的破坏性更大吧?
 
原子弹、氢弹的污染大,还是核电站出问题污染大?
现在的核弹实验都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核电站出问题时污染大。
 
现在的核弹实验都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核电站出问题时污染大。

地下的污染就永远不会再污染了么?
 
"氢弹的试爆成功,使美国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下,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睡个舒服觉了。可是他们忘记了狡兔应该有三窟 的,仅有一个是不够的。1953年8月,苏联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这又深深地刺痛了美国"

这文章写的可读性真强哎:blowzy::cool::p
 
然后中国也搞出来了,又深深地深深地刺痛了美国几次。哈
 
然后中国也搞出来了,又深深地深深地刺痛了美国几次。哈
后来朝鲜也搞出来了,美国强盗得到消息后,一下之瘫痪了,手指朝鲜半岛方向,努力想说点啥。 后来经过世界各国顶尖唇语专家一起判读,原来是:"主体思想真是伟大!"这句话。:blowzy::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