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不要效顺我(ZT)

老人受儿子,女儿气的也不少吧。

对呀,就是双方都受气
根本原因就是1山不容2虎,1个屋檐下只能有1个女主人

在这里好象看到过1个著名ID(是很有见地很有修养的那种,不是受气小媳妇的那种)说的1句话,说那么大的房子都是他们娘3的, 只有自己卧室门一关属于自己的。说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在劝另1个著名ID,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脚的无论现在中国多么发达有钱了,无论新1代媳妇们怎么有文化有见地了,总的来说还是要倒在中国封建文化下面,打的招牌都是孝顺父母, 让你无话可说。
 
对呀,就是双方都受气
根本原因就是1山不容2虎,1个屋檐下只能有1个女主人

在这里好象看到过1个著名ID(是很有见地很有修养的那种,不是受气小媳妇的那种)说的1句话,说那么大的房子都是他们娘3的, 只有自己卧室门一关属于自己的。说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在劝另1个著名ID,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脚的无论现在中国多么发达有钱了,无论新1代媳妇们怎么有文化有见地了,总的来说还是要倒在中国封建文化下面,打的招牌都是孝顺父母, 让你无话可说。

如果实在不能在一个房檐下住,可以单独住,或许买两处小房子?不明白这个顺字到达啥程度,只是觉得赡养自己父母/伴侣的父母应该是做人的底线!
 
赡养老人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儿女的幸运(多少人子愈养而亲不在)。至于父为子纲那一套,就是培养国人奴性的手段之一,早该抛弃。
这个说得真好。天然亲情和孝道是两码事。

这个问题很大,很多中外学者都引经据典地谈过,我试着说说看吧。

1。儒家文化
何为儒家文化?是孔孟古儒,还是宋儒,还是明朝文化“阉割”后的儒家,甚至是于丹理解的孔子?
很多概念都和大家以为的不一样。比如中庸之道,本意是王道,正道,而非和稀泥之道。孔孟是非常厌恶和事佬的,乡愿者,德之贼也。
 
对呀,就是双方都受气
根本原因就是1山不容2虎,1个屋檐下只能有1个女主人
。。。。

孝顺不是说就要在一个屋檐下。在一个屋檐下也不一定是因为孝顺。
有许多是责任,义务,亲情,生活能力,经济能力等等因素决定的。
 
孝顺不是说就要在一个屋檐下。在一个屋檐下也不一定是因为孝顺。
有许多是责任,义务,亲情,生活能力,经济能力等等因素决定的。

一个屋檐下,多少老人是在无偿的照顾1个至多个第三代...很多本地的白人老人不干这事。有年轻同事夏天休假就为看小孩(DAYCARE放假),知道他父母退休也生活在渥村,他笑谈老人对孩子是周末玩玩可以,作为保姆不行。

不过,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
 
孝顺不是说就要在一个屋檐下。在一个屋檐下也不一定是因为孝顺。
有许多是责任,义务,亲情,生活能力,经济能力等等因素决定的

要这样讲, 我木意见的
儿子们孝顺父母养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没啥好多说的),我强调的是儿子们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媳妇们就必须和自己一致,如果媳妇们和你们意见不1致,那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如果儿子们接受不了, 那么就应该考虑单身,不能要求别人必须如何如何,那是你的底线, 不是你老婆的底线。

还有,我主要讨论的是咱们这1代,上1代的事情有历史原因,没法谈。要论国力, 看外汇存款,上1代老人中国也是可以养的。
 
所以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孝顺思想和我们说的具体问题是2码事。
关于咱村的问题,有些个抱怨,能理解,有的人都是很好的有修养的人,理解。
但要说在咱村,受老人气的小辈多过受小辈气的老人,打死我也不相信。
至于无论在中国还是这儿,现在子女和父母还住在一起的,尤其是有了孙辈的,有多少住在一起的原因是和"孝顺""儒家思想"扯上边的,只有子女和父母心里清楚了。天知道。
如果加拿大没有那些福利,如果daycare费用babysitter费用不是那么贵,肯定老人移民的会少很多。
不好意思,今天说话可能刻薄了些,但没有针对行,千万别对号入座啊。
 
有一个不确切的说法是,东方文化是“杀子”文化,西方文化是“弑父”文化。

如果孝是指奉养老人,那是人天然的亲情所指吧。
但如果孝是指一切以父(母)说的算,所谓父为子纲,这种东西纯粹是糟粕。

绕到婆媳关系,为什么老外这个问题不严重呢?难道她们更互相忍让?绝对不是。我公司的女同事说到婆婆也是怨这怨那的,但人家没三代同堂的恶俗。偶尔来住,绝不超过半年,超过1个月的都少。
 
google 什么是孝:

回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81521

孝:
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孝顺?

http://tansuo.cntv.cn/humanities/jingjudashichengyanqiu/classpage/video/20100212/101092.shtml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甚至采取举孝廉的方式选举官员,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的一切并不一切都是对的,虽然我们强调孝顺,但在孟子的思想里,有两类不孝,第一类分成五种,第一种是手脚懒惰,第二种是喜欢喝酒赌博,第三种是不管父母生活,第四种是作奸犯科,第五种是喜欢打斗。还有一类是人们常说的“不孝有三”。人们最为强调的是百善孝为先,但是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通过理性的沟通,来达到减缓矛盾的目的。(百家讲坛 2009年 第155期)
。。。。
 
google 什么是孝:

回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81521

孝:
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讲实话,你注解的这个孝, 不要也罢
其实还是父为子纲的1套, 1点也没有父子平等的理念
比如讲, 反过来, 儿子有了错, 父母是否也要恭敬地委婉地。。。。呢?
我们做父亲的,必须从内心里认识到儿子与你完全平等,无论他的年龄有多大, 你只是在他没成年的时候尽监护人的义务
 
讲实话,你注解的这个孝, 不要也罢
其实还是父为子纲的1套, 1点也没有父子平等的理念
比如讲, 反过来, 儿子有了错, 父母是否也要恭敬地委婉地。。。。呢?
我们做父亲的,必须从内心里认识到儿子与你完全平等,无论他的年龄有多大, 你只是在他没成年的时候尽监护人的义务

不是我的注解,原贴转过来的。注解是原作者加的。去掉没意见。

这里没说父母应对子女如何,也不是本楼讨论的话题。
 
有一个不确切的说法是,东方文化是“杀子”文化,西方文化是“弑父”文化。

如果孝是指奉养老人,那是人天然的亲情所指吧。
但如果孝是指一切以父(母)说的算,所谓父为子纲,这种东西纯粹是糟粕。

绕到婆媳关系,为什么老外这个问题不严重呢?难道她们更互相忍让?绝对不是。我公司的女同事说到婆婆也是怨这怨那的,但人家没三代同堂的恶俗。偶尔来住,绝不超过半年,超过1个月的都少。

这个说法有趣:p 个人觉得住在一起是非多,还是应该像老外学习:cool::cool: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人类再不济,这2千年来还是有进步的。古代的思想家的伟大在于超越时代,乃至带领时代前进。比起现代人,他们是思想力卓越,而不是思想卓越。

比如孔孟所谓的孝,“世不绝祀”才是所谓孝道的最高追求,而孝顺父母之类的反而是等而下之的。所谓“世不绝祀”就是俗话说的断了香火,让祖先再也享受不到子孙的祭祀,是为最大的不孝。这和现在的观念差太远了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