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他不是有3个脑袋, 而是很会写检讨书, 身段子也软和, 而且没有带兵能力
如果毛真想弄死他,他那个检讨抄10000份也没用。
这里有个分析。
=====
毛泽东终结军队干政为邓先生留下余地
毛泽东临终前再一次打倒邓小平,虽然毛明知邓“改也难”,但是仍然保留他的党籍,
千方百计为他“顺利复出”留下余地。由于毛泽东知道造反派不可能掌权,因此邓小平
在毛去世后掌权是必然的,这个必然性就体现在毛泽东终结军队干政上。毛泽东最后一
次打倒他,实际上是与邓小平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告诉人民“这个人不是我要的”,此
后邓小平上台虽然是形势使然,但是随后的中国社会变局也不是毛泽东所需要的。——
毛泽东通过在临终前再一次打倒邓小平,但却又不开除他的党籍这样一种方式,清楚地
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立场,也仅此而已。此后邓小平的掌权和掌权后的辗转腾挪,基本上
都落在毛泽东的算中。
综合后来的演变态势看,毛泽东要求邓小平对文革有一个态度,唯一的意义在于造反派
虽然未能完成政治整合,无法独立掌握政权,但已然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平衡和牵制力量
,对于减缓干部队伍的腐化和堕落是有着巨大作用,而且舍此之外并无其它替代力量。
显然,无论是什么人掌权,都面临着一个“治国如何治吏”的问题,防止干部队伍腐化
,客观上需要一种政治上的平衡力量。就第三世界各国的政治现状看来,在精英阶层之
外很难有平衡力量的整合和成长;但是在中国,因为文革的群众运动这样一个特殊案例
,而且是在毛泽东本人的竭力支持之下,在造反运动和当权派的对立中,造反派才得以
成长起来并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能够部分制约精英们的走极端趋向。虽然造反派达不
到先锋党那样的自觉程度,也未能达到独立掌权的组织程度,但是已经成为政治上强有
力的牵制力量,可以作为政治上“掺沙子”的力量来策略性地运用。
邓小平如果具备起码的政治家胸怀,就应该继承这样一股来之不易的政治遗产,用来帮
助监督和威慑当权派的腐化和堕落,继续进行“掺沙子”政策,以遏制权力天然的腐败
趋势。
非常不幸,邓小平最强烈的愿望是建立起自己的政治代表性,为达到此目的而不顾一切
。他看得见的“终南捷径”就是通过“死整造反派”去赢得官僚精英群体的拥戴,结果
造反派骨干最后被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篡党夺权”等罪名送进了监狱,现实政治上就
失去了平衡力量。——按照《刑事诉讼法》“不溯及既往”的明确规定,这一枉法审判
的政治内涵就是“得罪当权派绝对不容许有好下场”,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今天
“无官不贪”的严重局面,以至于民间盛传前总书记说过这样的话:“反腐败要亡党,
不反腐败要亡国!”
特别是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间,在当权派限于内讧和分裂的虚弱状态时,毛泽
东亲手制止各地当权派为造反派“补台”,这样就造成了1976年可以通过简便的抓四人
帮方式来实现“和平过渡”。如果按照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时期的代表分
布状态来划分权力格局,那么造反派势力将占据各省、市、自治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常委
数量,这样北京简单抓捕四人帮就不可能了。这意味着实现同样的政治变化就需要来一
次全国性的大变局,除非是调用军队,否则就无法实现,而调用军队即便成功,新成立
的政权就不可能再继续宣称是“前政权的一个自然延续和继承人”了。——这大概是毛
泽东竭力要避免的后果,所以邓小平后来的“复出”及复出方式,还都是在毛泽东临终
前刻意安排的政治格局中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