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是真的不想吃这碗饭了~~

死磕,死砸,死杠~~:blowzy::p

场面上看过去, 真冷..:o:blowzy:

介小妞应变能力弱点, 可最后的一走了之,俺热烈地鼓一下掌... "姓张的, 你大爷的,少TMD跟我装蒜. ;) 你奶奶我不惯你这毛病.":cool::cool:
 
场面上看过去, 真冷..:o:blowzy:

介小妞应变能力弱点, 可最后的一走了之,俺热烈地鼓一下掌... "姓张的, 你大爷的,少TMD跟我装蒜. ;) 你奶奶我不惯你这毛病.":cool::cool:
你比张绍刚还牛~~:blowzy::p
 
我早些年经常看张的节目的,觉得他说话很直很中肯,汗,别拍砖,那天那个什么莉莉的我实在不喜欢,年纪不算小,可是说话实在不经过大脑的,就算是有点小聪明啥的也没有很好的把自己表现出来,只要一听到别人负面的话立马就变脸,心理素质太差。张给她点挫折对她也许是好事。小姑娘还是快快长大吧。
这个节目我觉得张表现的很没有问题啊,这个参赛的小姑娘的这种感觉是不可能赢的,难道一个考官就必须笑眯眯的吗?生活不是处处是打击,凭什么就要求这打击必须是掺着糖的呢。或许这节目就故意搞成这样的效果的。
不过,我很喜欢孟飞的,成熟男人的气度和幽默。我觉得节目比何炅的好看,何老师说话太没有个性和棱角了
我没觉得莉莉是完人,她开始说英雄双行体是有点儿拽,炫一下自己偏门的知识吧。话说没有表现欲的人会上电视吗?而有表现欲就一定是坏事吗?;)

你说她说话实在不经过大脑,我不同意,我觉得她反应极快,至少比我快多了。比如,张挑衅她,你在国外待3年,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学英语专业呢?此话逻辑混乱至极,但掰逻辑要讲很久,张还不一定明白。莉莉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呢?简单明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非常聪明,:cool:

“一听到别人负面的话立马就变脸,心理素质太差。”,我觉得这句话送给张更合适。因为是张发难先,是张从中国人可不可以称中国开始“发冷”的。完全没道理。仔细想想看,我们出国前,说话的时候会不会也用到中国这个词,尤其是在比较几个国家的时候?这很自然吧?;) 老毛还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呢。 ;)

张在整个节目里都在找茬挑刺,情绪几乎失控。莉莉后面确实表现得有过激之处,可以看出来她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愤怒,表现得相当不错了。:cool: 一个人被围殴的时候,还能保持风度翩翩,所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那只有比围殴者实力远胜一筹的高手,才有可能。你这要求太高啦。:D

“张给她点挫折对她也许是好事。小姑娘还是快快长大吧。这个节目我觉得张表现的很没有问题啊,这个参赛的小姑娘的这种感觉是不可能赢的,难道一个考官就必须笑眯眯的吗?生活不是处处是打击,凭什么就要求这打击必须是掺着糖的呢。”
哎呀,逆境确实是人生的财富,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给我么挫折的人吗?;)
那被偷的人是不是该感谢小偷提高了他们的防偷意识?;)
 
场面上看过去, 真冷..:o:blowzy:

介小妞应变能力弱点, 可最后的一走了之,俺热烈地鼓一下掌... "姓张的, 你大爷的,少TMD跟我装蒜. ;) 你奶奶我不惯你这毛病.":cool::cool:
西副教授,您给示范下,怎么应变才算强?;)

那范煦那样服软?也没戏。:(
 
就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来说,我觉得就像有人喜欢吃米,有人喜欢吃面一样~~只是喜欢的风格不同而已~~:blowzy:


再说米如何好,面如何好调整不了人家的口味~~:blowzy::)
 
就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来说,我觉得就像有人喜欢吃米,有人喜欢吃面一样~~只是喜欢的风格不同而已~~:blowzy:


再说米如何好,面如何好调整不了人家的口味~~:blowzy::)
扣扣,对不住,先跟你赔个礼,再跟你较个真。这还真不是口味的问题。

这是电视节目,面向大众,尊重人是必须的。比如赵本山模仿残疾人的节目,在美国就会被轰下台。再比如加拿大任何公共传媒如果拿种族等开玩笑,是会被要求道歉的。

张这种行为,依我看,已经是人身攻击,必须向刘莉莉道歉。
 
西老师,您给示范下,怎么应变才算强?;)

那范煦那样服软?也没戏。:(

你看介么说行嘛: :(

张老师, 俺们家也有电视, 200多频道的那种, 我们村那地方的人,换频道的时候都不用甩开腮帮子骂电视台.:( 不愿看就闭眼, 勒令电视台停播的那是村长, 随手挪贴的内叫老何, 杀荡网站的叫泪温... 你Y一个老魏西门的能不能忍一忍?行么? :blowzy::)
 
扣扣,对不住,先跟你赔个礼,再跟你较个真。这还真不是口味的问题。

这是电视节目,面向大众,尊重人是必须的。比如赵本山模仿残疾人的节目,在美国就会被轰下台。再比如加拿大任何公共传媒如果拿种族等开玩笑,是会被要求道歉的。

张这种行为,依我看,已经是人身攻击,必须向刘莉莉道歉。

姜不辣,我也死磕,死砸,死杠一回吧,其实,记不住这是第几回自己和这里村民死磕,死砸,死杠了~~挺不喜欢自己这毛病的,找个好的时间一定要改~~:blowzy::p:D

好像你和我没说同一个问题,你说张绍刚要不要对莉莉道歉的问题,我说我喜欢不喜欢莉莉这种风格的问题~~

张绍刚的错和对并不影响我不喜欢莉莉的这种风格~~我不喜欢莉莉的风格并没有受张绍刚的影响,既便这次张绍刚对了,我同样不喜欢莉莉的这种风格~~

据张绍刚讲他已向当事人作了道歉~~
:blowzy::)
 
姜不辣,我也死磕,死砸,死杠一回吧,其实,我也记不住这是第几回和死磕,死砸,死杠了~~挺不喜欢自己这毛病的,找个好的时间一定要改~~:blowzy::p:D

好像你和我没说同一个问题,你说张绍刚要不要对丽丽道歉的问题,我说我喜欢不喜欢丽丽这种风格的问题~~

张绍刚的错和对并不影响我不喜欢丽丽的这种风格~~我不喜欢丽丽的风格并没有受张绍刚的影响,既便这次张绍刚对了,我同样不喜欢
她的这种风格~~

据张绍刚讲他已向当事人作了道歉~~
:blowzy::)
那是我理解错了。:blowzy: 不好意思,:thanks: 以为你说你喜欢张的风格呢。 :blowzy:
莉莉,是比较强势。不喜欢她太可以理解了。

据张绍刚讲他已向当事人作了道歉,是吗,那还不错嘛。
 
姜不辣,我也死磕,死砸,死杠一回吧,其实,记不住这是第几回自己和在这里村民死磕,死砸,死杠了~~挺不喜欢自己这毛病的,找个好的时间一定要改~~:blowzy::p:D

好像你和我没说同一个问题,你说张绍刚要不要对丽丽道歉的问题,我说我喜欢不喜欢丽丽这种风格的问题~~

张绍刚的错和对并不影响我不喜欢丽丽的这种风格~~我不喜欢丽丽的风格并没有受张绍刚的影响,既便这次张绍刚对了,我同样不喜欢
她的这种风格~~

据张绍刚讲他已向当事人作了道歉~~
:blowzy::)

那是正常,每个人都有喜欢不喜欢的权利。其实老板用人,也不一定喜欢,

刘利利最后还是被选去男人装当编辑,她还是成功的。但是老板是利用她还是真心喜欢就难说。工作里面有几个老板真心喜欢员工还不是互相利用。


偷懒又贴一次;

来说去都是一帮外行在为人家面试,人家要的工作,杂志编辑,英文中文都行,出来的时候抛2句英文,正道,拿英雄体来眩一下,无可非议,哪个杂志老板会嫌自己的编辑懂得文体过多?会说英语?

问题是那些房地产老板,补习社老板,留学骗钱中介(所谓人生规划师),婚姻介绍所懂个屁呀。

那骚钢见人说英语就生气,又不是第1次。

舞文弄墨的人,就得有点气势,有点性格,有点与众不同,有点独到之处,不然编出的杂志,平淡无奇卖个鬼。找编辑,不是找花瓶,用得着非常圆滑左右逢源吗?
 
我没觉得莉莉是完人,她开始说英雄双行体是有点儿拽,炫一下自己偏门的知识吧。话说没有表现欲的人会上电视吗?而有表现欲就一定是坏事吗?;)

你说她说话实在不经过大脑,我不同意,我觉得她反应极快,至少比我快多了。比如,张挑衅她,你在国外待3年,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学英语专业呢?此话逻辑混乱至极,但掰逻辑要讲很久,张还不一定明白。莉莉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呢?简单明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非常聪明,:cool:

“一听到别人负面的话立马就变脸,心理素质太差。”,我觉得这句话送给张更合适。因为是张发难先,是张从中国人可不可以称中国开始“发冷”的。完全没道理。仔细想想看,我们出国前,说话的时候会不会也用到中国这个词,尤其是在比较几个国家的时候?这很自然吧?;) 老毛还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呢。 ;)

张在整个节目里都在找茬挑刺,情绪几乎失控。莉莉后面确实表现得有过激之处,可以看出来她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愤怒,表现得相当不错了。:cool: 一个人被围殴的时候,还能保持风度翩翩,所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那只有比围殴者实力远胜一筹的高手,才有可能。你这要求太高啦。:D

“张给她点挫折对她也许是好事。小姑娘还是快快长大吧。这个节目我觉得张表现的很没有问题啊,这个参赛的小姑娘的这种感觉是不可能赢的,难道一个考官就必须笑眯眯的吗?生活不是处处是打击,凭什么就要求这打击必须是掺着糖的呢。”
哎呀,逆境确实是人生的财富,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给我么挫折的人吗?;)
那被偷的人是不是该感谢小偷提高了他们的防偷意识
;)

咱还就该有这意识,想当年,俺是天天丢东西,2个月丢了3手机,最后我索性把手机插上耳机,小偷就再也没偷过,可不是要感谢小偷提高了我的防偷意识吗:p
那个莉莉估计要过2年才能有这意识了,年轻啊,还不懂曲线救国呢
最主要的是,这样说话节目太好看啊,把矛盾推到高潮,看看众生相,满有趣的,只是个节目,别太较真了,人家张绍刚也就想把节目弄的好看,在我看来,他的目的圆满的完成啦:D
 
那是正常,每个人都有喜欢不喜欢的权利。其实老板用人,也不一定喜欢,

刘利利最后还是被选去男人装当编辑,她还是成功的。但是老板是利用她还是真心喜欢就难说。工作里面有几个老板真心喜欢员工还不是互相利用。


偷懒又贴一次;

来说去都是一帮外行在为人家面试,人家要的工作,杂志编辑,英文中文都行,出来的时候抛2句英文,正道,拿英雄体来眩一下,无可非议,哪个杂志老板会嫌自己的编辑懂得文体过多?会说英语?

问题是那些房地产老板,补习社老板,留学骗钱中介(所谓人生规划师),婚姻介绍所懂个屁呀。

那骚钢见人说英语就生气,又不是第1次。

舞文弄墨的人,就得有点气势,有点性格,有点与众不同,有点独到之处,不然编出的杂志,平淡无奇卖个鬼。找编辑,不是找花瓶,用得着非常圆滑左右逢源吗?
你的这贴我已经在隔壁看了,你以为我没看吧,谢谢了~~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只是不喜欢她的风格,如果我是老板我不会请她~~并不代表别的老板不会请她~~我并没有否认这种风格的不能成功~~

我着实不懂,需要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才华,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智慧。。。可以胜任编辑啊~~等我弄明白了再和你讨论莉莉到底适合不适合做编辑吧~~

:blowzy::p
 
张邵刚所反映出的国人集体病态

终于看到张邵刚《非你莫属》了。第一个感觉就是无法简单评论谁对谁错,但做为求职者的刘俐俐基本没有错,而且表现得很有风度。我的结论放在最后说,先谈一谈我从这个节目观察到的几个现象。

一,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求职世界。

以本人在国内外二十几年的求职和工作经历,90%的求职都不会在面试的当时就对面试者说“行”或者“不行”,更不会当着应聘者的面对应聘者评头品足。这样做即没有教养,也不符合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礼貌。从招聘者和求职者双方来说,即使这次面试不成,也都不希望把门关死,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双方可能又都是对方的机会。所以,彼此保持礼貌相待应该是最基本的交往原则。象节目中的主持人和招聘者对刘俐俐那些极不礼貌的评头品足,表现出的是那些人文明素质的低下。而做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儿,刘俐俐表现的相当克制和有分寸,而且始终不出恶言,在风度上无可挑剔。

二,求职者包装自己是天经地义。

不论一个自身条件多么好的求职者,在组织简历和面试的时候都要包装自己。这种包装不是欺骗,而是为了放大自己的优点,淡化自己的弱点,只要不是造假,都是可以接受的。做为一个有经验的招聘者,应该有能力判断应聘者的“水份”多大,没有必要当面揭穿求职者的包装,这也是一个成熟老板的基本文化素质。尤其对刘俐俐这样一个经历不多,又渴望工作的女孩儿来说,自己的本钱本来就不多,通过自己的包装和表现使自己的本钱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天经地义。这就像一个女孩儿出门前要化化妆一样,那些老板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洗了脸才能面试吗?这种当众给人家“卸妆”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

三,招聘者和主持人居高临下的心态是问题的关键。

也许是因为在中国找工作是一个买方市场,所以养成了那些老板们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心态。在他们眼里,求职者跟一帮乞丐差不多,给他们机会就等于赏他们饭吃,所以对求职者普遍不尊重。其实,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老板们应该多看求职者的优点,尽量发现他们对于公司的潜在价值,而不是找一个完人。比如,有些工作可能只要求创造力,那么孤僻的个性对这样的职位就不是什么大毛病。一个公司里应当允许各种不同个性的人都有生存空间,完全同质的人在一起不见得是最佳组合。刘俐俐的自信开朗,甚至所谓的“攻击性”,在某些岗位上可能是她的优势。要按照主持人的说法,女性求职者都得是温婉淑女型,那才是误导了年轻人。

四,这个节目只能算是娱乐节目,对年轻人求职没有任何指导作用。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找工作的情景,在这个场景中能够赢的人比较适合在娱乐圈工作。那些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人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成功。而正是这种人才是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脊梁。还想说的是,那十几个坐在招聘台上的“成功者”,你们应该不会忘记自己所走过的奋斗之路。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成功者,对于那些还在成功路上挣扎迷茫的后来人,应当有一份慈悲和爱护,至少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不要用那些事故的棍子把年轻人那一点点张扬和朝气统统打掉。年轻人面对挫折本来就很脆弱,而一帮“成功”的成年人对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儿大肆讥讽挖苦,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五,海龟的优势和劣势。

海龟背景在求职中的光环效应已经在逐渐退却,国人对海龟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目前还没有回归本位。所以,目前在求职时有人认同海龟的优势,有人可能接受不了海龟的劣势。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老板和求职者都本着务实的态度来判断应该不失为明智。刘俐俐英语好这当然是优势,但离开工作谈很多莎士比亚,可能是她包装手法有问题。但是,从现场录像看,如果不是主持人穷追猛问,可能刘俐俐也就是一代而过。出现这样的局面,责任应该在主持人。自信和“攻击性”并不是海龟群体的特点。以我多年国内外的体会,从小就在国外受教育的孩子更不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自信更表现为自在。而成年以后出国留学的人,可能是由于在外面打拼而形成的过度的自我保护心理,容易对别人的话敏感,甚至经常要做出一些不太自然的事儿。但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人具体分析。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观察,发现了几个国人普遍存在的病态心理:

1,一方面拼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另一方面,对海龟们有一种病态的挑剔。

2,“成功者“一旦”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就开始绞杀后来者,让年轻人的成功之路更充满荆棘。

3,把一切娱乐化,用虚假的现实误导年轻人。

4,电视主持人,包括那些“成功者“在内,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文明,自以为在电视上主持节目就是对是非有话语权。

最后我想对刘俐俐说,你的表现非常难得,你对自己的包装也没有任何不当,只是你选错了舞台。如果你将来希望进娱乐圈,这一次你已经成功了,很多机会随后就到;如果你真象自己说的只想做文字工作,希望你换一些其它的路径试试。电视上那些人的建议基本没什么价值,他们不是在给你建议,而主要是在炒作自己。
 
刚看开头,我还以为是英文演讲大赛呢。主持人大赛,说那么多英文干什么,又不是要用英语主持。张说的对,语言(英语)就是工具,不是能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