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羽扇纶巾 韩家军灰飞烟灭(ZT)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am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哟,拥抱回来了。好久未见了,不知忙什么大作?

读到韩寒在文章里面的那几个阴阳怪气的骂人话,特别反感。尤其是骂麦田的那几句什么老婆偷情之类的话。我没有读过他的文章,所以不知道他以前是否就这种档次。

不过,想起满口喷米田共的孔和尚教授,又来一个不入流的韩寒名作家,大概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时代特征吧。地痞无赖文化。

闹兄好!

韩寒回应方舟子的那几篇文章,是水平不高,特别是人身攻击那些话,所以方笑话他说,这才是韩寒的真水平。

他写了很多文章,当然有好有坏,俺喜欢他的那些调侃文章,比如这篇: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17i4g.html

“当年发生惊人事件,油价突破了五元。我想,这得游行了吧。当然,我错了。国民们真的很好,统治者如果能摊上中国,那真是莫大的福气。

后来就是一长串的省略号,就不细说了。那个要憋着的朋友我也再没见着。我的跌破一千的预言也时常被各种朋友们提起,有一天一个朋友说,你丫的直觉太准了,真的跌破一千了,不过不是楼市,是股市。我不炒股,但知道个大概,我说,什么,股市跌成三位数了?朋友说,是啊。我说,哦,你最近忙什么呢。朋友说,我一直相信你的老百姓买不起就是硬道理,楼市必然跌破一千的理论,于是我就去炒股了。

到了今天,油价已经在接近十元了。我觉得油价应该更高,高到让那些不顾大局不顾领导利益动不动要自焚的刁民们连一升汽油都买不起,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房价也应该更高,高到根本就够不着,这样才能让那些非要房子不可的姑娘们都嫁给有钱人,保障我国的年轻男人一心创业,心无杂念,身无压力。税率也应该更高,个人所得税百分之八十,不光买房子要交房产税,生孩子还要交产房税,政府破坏环境以后老百姓要交纳环境保护税,赚了要交利润税,亏了要交经验税,死人要交遗产税,壮丁要交遗精税,男人要交睡人税,女人要交被睡税,至于为什么这样更好,反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墙上就写着,纳税光荣。能把字用红色写在墙上那么大而且不被擦掉的,都是不能惹的。

至于我,还是习惯了揣着一千块钱出门,只是前几天去了一次香港,觉得那里物价怎么这么便宜。今天去肯德基,买了一个甜筒,给了两块钱,服务员说,三块。可能是肯德基麦当劳涨的少,我还停留在汉堡十元的年代里。但是有一个喜讯,在房价油价电费水费齐涨的今天,终于有一样政府收费项目减价了,而且一减就减去了将近一半的价格,而那些涨价的项目往往每次只涨一两成,说明政府该大方的地方还是很大方的——登记结婚从9元降到了5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一辈子结婚三次,政府为你省去了足足十二块。谢谢。


这样的文章,即使是韩寒他爷爷代笔写的,俺也喜欢。
 
仔仔细细地读了几篇文章, 我觉得分析地很有道理。韩父捉刀的痕迹很明显。

彭晓芸的评论虽然有很多主观的感觉臆测,其实比方舟子的逻辑推论更有说服力。因为方其实只是根据麦田提供的有限信息作出了逻辑推论, 不管是赛车时间不符还是韩自称不读四大名著, 前者可以推给负责帮他上传文件的人, 而后者则完全可以由韩口误或年少轻狂贬低名著带过, 并不能实质上证明韩的文章是被带笔的。

而彭以中文系的底子分析的这一篇《书店》则是直指要害,确实点出了很多写文章心境与韩年龄完全不符的证据。彭的分析是假设书店是韩父带写的,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书店作者是一个中年爱书男的鲜活形象, 并且越看越象。再掉过头来看韩本人, 则越看越不像。尽管韩粉们义愤填膺, 纷纷发言表示,自己跟韩差不多年纪, 也有与韩同样的感受,且不说他们在其他城市,与上海金山书店情况并不一样, 而他们支持的部分也只能稍微削弱彭的边遍角角, 却也动摇不了彭的立论假设,最后只能以羡慕嫉妒恨来攻击质疑者的合理逻辑推理。

我想, 善写文章如拥抱者,应该会体会这种写文章心境的自然和重要吧,不知拥抱兄如何看彭的这篇分析。
 
亦有很多不是韩粉的网友,并不以方的打假为然,因为不管是不是韩寒写的, 他们确实享受了韩文章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快感。 所以,管他作甚,就当韩方二人对战娱乐吧。

我不认为他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妥。但是我却很自然想到了国家队屡次改变体育运动员年龄的造假问题。本质上这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也都曾经享受过运动员为中国取得金牌的快感。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公平的问题。在国际体育舞台上, 这种不公平是带给所有中国人利益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虽然觉得这不太好,却也未尝不可。 而韩的此次事件,包括以前的唐俊和肖传国事件,实际上是表明了大家已经习惯了用不公平的手段来取得功利, 而这种手段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已经深入人心, 这种不公平地竞争会为个人的奋斗模式,中国的将来带来什么, 我不乐观。

这又是一个公平和效率孰轻孰重的例子。
 
仔仔细细地读了几篇文章, 我觉得分析地很有道理。韩父捉刀的痕迹很明显。

彭晓芸的评论虽然有很多主观的感觉臆测,其实比方舟子的逻辑推论更有说服力。因为方其实只是根据麦田提供的有限信息作出了逻辑推论, 不管是赛车时间不符还是韩自称不读四大名著, 前者可以推给负责帮他上传文件的人, 而后者则完全可以由韩口误或年少轻狂贬低名著带过, 并不能实质上证明韩的文章是被带笔的。

而彭以中文系的底子分析的这一篇《书店》则是直指要害,确实点出了很多写文章心境与韩年龄完全不符的证据。彭的分析是假设书店是韩父带写的,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书店作者是一个中年爱书男的鲜活形象, 并且越看越象。再掉过头来看韩本人, 则越看越不像。尽管韩粉们义愤填膺, 纷纷发言表示,自己跟韩差不多年纪, 也有与韩同样的感受,且不说他们在其他城市,与上海金山书店情况并不一样, 而他们支持的部分也只能稍微削弱彭的边遍角角, 却也动摇不了彭的立论假设,最后只能以羡慕嫉妒恨来攻击质疑者的合理逻辑推理。

我想, 善写文章如拥抱者,应该会体会这种写文章心境的自然和重要吧,不知拥抱兄如何看彭的这篇分析。

爱因斯坦看得真细,真认真。:cool::cool::cool::cool:

同意彭的分析。

王跃文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其他,都可以杜撰;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其他,都可能是生活的真实。”

读完这个《书店》,像彭一样,俺更倾向于相信这篇是出自韩父之手,因为那个心态绝对是个过惯了节俭日子的中年人的心态,不太像是一个80后高中生的心态。

一般人写东西,人物可以编造,但是对生活的细节大多是出于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真实。比如说俺要是写一个场景,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或者是去过的地方见到的情景,因为这样写最省力,不用去编造,直接把自己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就是了。

俺也是一个从小爱逛书店的人,记得北京80年代中的时候,那些王府井书店什么的就开架了,私人的书店,像三味书屋,更是开架可以随便翻阅,当初看的一些书,也都是倚在柜台边上看的。像《书店》里面描写的那种闭架书店,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更早以前的经历,而不是90年代书店的样子。

文中对世事的尖酸讥讽的心态,似乎也不像是80后高中生的心态。

不过这篇模仿钱钟书《围城》的笔法,跟《三重门》是一样一样的,作者应该是一个人,就是说如果这篇是韩父写的,那么极大可能《三重门》也是韩父写的。除非韩寒是特别早熟的一个孩子,不然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能写出这样一般只有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才有的心态。俺记得自己高中时的作文,基本还停留在“我爱祖国"那种心态中,这种心态后来到了大学才开始改变。

当然,韩寒会说,你们没那个本事,就觉得别人也不行啊?所以这种东西只能是猜测,谁也无法断定 --- 就像是CFC上的马甲,要是死不承认,你根本没法儿证明。
 
亦有很多不是韩粉的网友,并不以方的打假为然,因为不管是不是韩寒写的, 他们确实享受了韩文章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快感。 所以,管他作甚,就当韩方二人对战娱乐吧。

我不认为他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妥。但是我却很自然想到了国家队屡次改变体育运动员年龄的造假问题。本质上这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也都曾经享受过运动员为中国取得金牌的快感。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公平的问题。在国际体育舞台上, 这种不公平是带给所有中国人利益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虽然觉得这不太好,却也未尝不可。 而韩的此次事件,包括以前的唐俊和肖传国事件,实际上是表明了大家已经习惯了用不公平的手段来取得功利, 而这种手段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已经深入人心, 这种不公平地竞争会为个人的奋斗模式,中国的将来带来什么, 我不乐观。

这又是一个公平和效率孰轻孰重的例子。

讲得有道理

事实上,如果《三重门》是韩父写的,那么能否出版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会引起轰动。相信很多人像俺一样,估计包括出书的那些编辑在内,是因为相信这是出自于一个17岁的少年之手,才觉得了不起。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畅销之后,有位文学爱好者模仿村上的笔法写了一个续篇,投给出版社,让出版社给拒绝了。结果他变了一段说辞,说是日本一个女作家,是村上的情人,写的这本书献给村上的,然后给书起了个名字叫《挪威没有森林》,说他自己是翻译者,投给了另外一家出版社,结果成了跟村上的书一样的畅销书,书店里都是摆两本书,左边一本《挪威的森林》,右边一本《挪威没有森林》。

现在跟”我们哪儿“别提公平,”我们哪儿“的道德底线在零下50度那里。
 
有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有力证据。

ZT: 最新!韩寒《杯中窥人》拉丁文出处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68748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杯中窥人》



corpus delicti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五十卷》P474,韩寒渊博啊,中学时连马恩全集都读,还读到第50卷的后面部分。

20121262019544231738.jpg
 
有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有力证据。

ZT: 最新!韩寒《杯中窥人》拉丁文出处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68748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杯中窥人》



corpus delicti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五十卷》P474,韩寒渊博啊,中学时连马恩全集都读,还读到第50卷的后面部分。

这个证据太牛了
估计韩寒他爸现在正叫苦不迭呢
可见玩大发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韩寒正好把那两千万给他爸,肥水不留外人田
 
仔仔细细地读了几篇文章, 我觉得分析地很有道理。韩父捉刀的痕迹很明显。

彭晓芸的评论虽然有很多主观的感觉臆测,其实比方舟子的逻辑推论更有说服力。因为方其实只是根据麦田提供的有限信息作出了逻辑推论, 不管是赛车时间不符还是韩自称不读四大名著, 前者可以推给负责帮他上传文件的人, 而后者则完全可以由韩口误或年少轻狂贬低名著带过, 并不能实质上证明韩的文章是被带笔的。

而彭以中文系的底子分析的这一篇《书店》则是直指要害,确实点出了很多写文章心境与韩年龄完全不符的证据。彭的分析是假设书店是韩父带写的,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书店作者是一个中年爱书男的鲜活形象, 并且越看越象。再掉过头来看韩本人, 则越看越不像。尽管韩粉们义愤填膺, 纷纷发言表示,自己跟韩差不多年纪, 也有与韩同样的感受,且不说他们在其他城市,与上海金山书店情况并不一样, 而他们支持的部分也只能稍微削弱彭的边遍角角, 却也动摇不了彭的立论假设,最后只能以羡慕嫉妒恨来攻击质疑者的合理逻辑推理。

我想, 善写文章如拥抱者,应该会体会这种写文章心境的自然和重要吧,不知拥抱兄如何看彭的这篇分析。
非常同意!

文字这东西,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是文风,读者体会到的语感。
当然风格有可能随着阅历等变,但《书店》这文,绝对不象少年人的文字。
 
有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有力证据。

ZT: 最新!韩寒《杯中窥人》拉丁文出处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68748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杯中窥人》



corpus delicti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五十卷》P474,韩寒渊博啊,中学时连马恩全集都读,还读到第50卷的后面部分。
韩寒他爸不简单啊。:cool: 拽过了:tx:
 
韩寒他爸不简单啊。:cool: 拽过了:tx:

哈哈哈哈。。。告诉嘟爸,以后要是帮孩子改作文,千万:1)别掉书袋,别拽拉丁文,2)要符合孩子的幼小的思维方式,别太愤世嫉俗,3)要是参加比赛,别写得太好,得个二等奖三等奖就行了,别得第一名,4)别玩上了就不撒手,差不多就得了。
 
哈哈哈哈。。。告诉嘟爸,以后要是帮孩子改作文,千万:1)别掉书袋,别拽拉丁文,2)要符合孩子的幼小的思维方式,别太愤世嫉俗,3)要是参加比赛,别写得太好,得个二等奖三等奖就行了,别得第一名,4)别玩上了就不撒手,差不多就得了。

拥抱高啊 :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