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证据

一二一,一二一,,,

哦哦,神父真的顺拐了~~

:blowzy::p:D

"顺拐"什麽意思?如果说是"拐了"就是神父的家乡话了.:)
 
"顺拐"什麽意思?如果说是"拐了"就是神父的家乡话了.:)

侯耀文和赵丽蓉的"英雄母亲的一天"里有顺拐的实例:D

7:25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7c2YpJ22Q&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英雄母親的一天(趙麗蓉、侯躍文) http://rbclife.com/me/info - YouTube[/ame]
 
不好意思。我不认为神父在撒谎。我认为神父在表达他的看法。:)

谈看法当然不能说是撒谎。可是看上面你的帖子说“神父转帖不回应”这个是不是谎言?你回应的不算少吧:p

再就是我多次提到的网友马甲啊在你第一次ZT那篇抄袭论文时就给了你澄清LINK,可是你几天后再次ZT依然打着不知道澄清一事的幌子,这是表达看法还是谎言?



朋友,如果你对谎言的定义与普通大众对谎言的认识不同,那就不要一次又一次在这里以神的名义要求别人坦诚了,因为在你的字典里没有普通人理解的谎言一说。
 
大家觉得腻味了,这也许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bingo,再好的菜都有吃腻味的时候。假如还没有新鲜货上市,大伙就没劲了。呵呵。

你看现在google出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少了,说来说去都是老套路,没意思。

大陆的闲人可没我村这么多。有时间都去玩去了,谁还来管这破事。看热闹一结束,马上散作鸟兽状。:D
 
bingo,再好的菜都有吃腻味的时候。假如还没有新鲜货上市,大伙就没劲了。呵呵。

你看现在google出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少了,说来说去都是老套路,没意思。

大陆的闲人可没我村这么多。有时间都去玩去了,谁还来管这破事。看热闹一结束,马上散作鸟兽状。:D

这事情就这样子了。韩寒会继续写下去,方舟子也有了新目标。快两百人了,够他忙活一阵子的。

本来他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推动制度化打假的。可惜了。
 
谈看法当然不能说是撒谎。可是看上面你的帖子说“神父转帖不回应”这个是不是谎言?你回应的不算少吧:p

再就是我多次提到的网友马甲啊在你第一次ZT那篇抄袭论文时就给了你澄清LINK,可是你几天后再次ZT依然打着不知道澄清一事的幌子,这是表达看法还是谎言?



朋友,如果你对谎言的定义与普通大众对谎言的认识不同,那就不要一次又一次在这里以神的名义要求别人坦诚了,因为在你的字典里没有普通人理解的谎言一说。

神父说话的确不大严瑾,与他的身份很不相称。这样吧,资深兄大人大量,放他一马。我呢,负责劝他休假式1个月。从现在开始。:)
 
也许是“被熄火”了。中宣部有指示。看赵鼎新的声明。

http://leeao.startlogic.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31
《论方韩之争》发表后,我收到不少邮件询问我是否为《论方韩之争》的真正作者。同时,不少邮件还问及关于此文的其它一些事情。在此我一并回答。

1)首先声明本人的确是《论方韩之争》的作者。此文已经写好了有一个星期。本来是给一家纸媒写的,但写完后,该媒体说中宣部有令不让讨论方韩之争,无奈地表示不能发表。此后一个星期我通过各种关系试图找到一家愿意发表该文的纸媒,但是没有成功。其原因不仅仅是“中宣部指令”,不少媒体人士表示中宣部指令只针对主流媒体,不针对他们。尽管如此,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我的努力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本人没有微博,没有博客,在国内纸媒一时发不了,所以只好托人把文章给放在网上了。
。。。

老闹子,我不想直接和你争辩到底有没有中宣部的禁令这回事,因为我们都缺乏更多证据。赵的说法甚至肖鹰的类似说法只是一面之辞。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如下事实:

1。在赵的文章之前,有过多篇倒韩挺方的文章出现在主流纸媒上,例如彭晓芸、张放等人的文章。
2。赵的声明是2月26日写的,他说文章写好后一个星期中都在托关系找纸媒,未果,才放到网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中宣部禁令的话至少应在2月19日前就发出了。
3。香港《文汇报》2月22日推出33栏倒韩专题,集中了麦田方舟子的各项指控并配发挺方倒韩文章,对方舟子加以褒扬的同时对韩寒给出人身攻击式的评价--“傻逼”。
4。韩寒2月12日的博文《让一部份人先选起来》登出后没有多久即被删(如同之前韩寒多篇涉及时政话题的博文的命运)。

以下是我的分析:
《文汇报》虽然是香港媒体,但其与中宣部的密切关系一直是众所周知的,(详情参阅维基百科)其立场一直与中央高度一致。假如韩寒真如某些倒韩派所说的被招安了,假如中宣部真有禁令封杀倒韩文章以此来保护韩寒,那么《文汇报》在这个当口的做法令人不解,且近期也没有其他迹象表明《文汇报》已改变立场。假如韩寒身后真有公权背景在保护他,那么他的网上博文都常常被扼杀,出一本杂志也到处碰壁最后终于在出了一期之后就夭折,很令人不解;假如韩寒去年底以来真的已经“投诚”,那么他在处于巨大危机的时候还继续写让中共不悦的文章很令人不解,尤其是在中宣部正在悄悄保护他的同时他这样不配合的举动很让人不解。

鉴于上述疑问,我的推论是赵的文章未被纸媒接纳,有如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真有“中宣部禁令”或者中宣部的招呼、意思等无须白纸黑字落下实据的“禁令”,但这个禁令有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禁止再刊登不利韩寒的文章;(鉴于上述疑问,此种可能性我觉得实际很小。)
--2)禁止再刊登关于方韩之争的文章;(考虑到最近两会应成为主流媒体热点的需求,这个可能性应该至少比上一种大。)

2。没有所谓的中宣部禁令,赵的文章不能发表,也许不过是报社的借口:
--1)第一家报纸的编辑或总编不喜欢这篇文章或发现其文章有某些不适宜刊登的观点内容,但因系约稿难以婉拒,只好以中宣部禁令为借口;
--2)其他纸媒觉得方韩之争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赵的文章比之此前倒韩的文章没有更多新鲜和吸引读者眼球的内容,所以拒绝了,同样中宣部禁令是一个轻松又不得罪赵所托的各种关系的好借口;
--3)其他纸媒知道此文是第一家纸媒向赵所约的稿,但约稿方未登出,出于避免同业嫌隙的缘故而婉拒了赵的稿子。

所以,赵的这个声明不能完全理解为中宣部要保护韩寒的依据,甚至不能完全证实中宣部有指示。
老闹子,你觉得呢?
 
之前总看见资深爱地等网友评论说韩寒一谈赛车和女人就两眼放光精神振奋,一谈小说就傻了云云。今天在网上找到两个视频,拍摄时间应该都在至少1年前(排除了为了应对此次被质疑而关门背书的可能性吧),当然应该也都晚于韩寒刚出道时(少了点年少轻狂小P孩不知天高地厚的特色)。在视频里韩寒分别主要谈论了赛车和小说的话题。想听听资深爱地点评一下在这两个视频里韩寒的眼神有多大区别,以及韩寒在两个视频中所反映出的智商水平和思想境界是否与之前9981所转贴的剪辑拼贴版视频所反映出的一致。

韩寒谈赛车、谈被恶搞出的“捐水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MzEwODU2.html

韩寒谈自己小说结尾风格的改变及“欲望和现实的差别”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zMzM3NzMy.html
 
这事情就这样子了。韩寒会继续写下去,方舟子也有了新目标。快两百人了,够他忙活一阵子的。



本来他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推动制度化打假的。可惜了。



韩寒会继续写下去?但愿。他也可以证明一下自己。不过,难了,他本无才,又在显微镜下,让他怎么写?试想,有一天,HH出了一本新书,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引经据典,总不能在新书发布时就说书的内容已经忘了吧!
 
老闹子,我不想直接和你争辩到底有没有中宣部的禁令这回事,因为我们都缺乏更多证据。赵的说法甚至肖鹰的类似说法只是一面之辞。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如下事实:

1。在赵的文章之前,有过多篇倒韩挺方的文章出现在主流纸媒上,例如彭晓芸、张放等人的文章。
2。赵的声明是2月26日写的,他说文章写好后一个星期中都在托关系找纸媒,未果,才放到网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中宣部禁令的话至少应在2月19日前就发出了。
3。香港《文汇报》2月22日推出33栏倒韩专题,集中了麦田方舟子的各项指控并配发挺方倒韩文章,对方舟子加以褒扬的同时对韩寒给出人身攻击式的评价--“傻逼”。
4。韩寒2月12日的博文《让一部份人先选起来》登出后没有多久即被删(如同之前韩寒多篇涉及时政话题的博文的命运)。

以下是我的分析:
《文汇报》虽然是香港媒体,但其与中宣部的密切关系一直是众所周知的,(详情参阅维基百科)其立场一直与中央高度一致。假如韩寒真如某些倒韩派所说的被招安了,假如中宣部真有禁令封杀倒韩文章以此来保护韩寒,那么《文汇报》在这个当口的做法令人不解,且近期也没有其他迹象表明《文汇报》已改变立场。假如韩寒身后真有公权背景在保护他,那么他的网上博文都常常被扼杀,出一本杂志也到处碰壁最后终于在出了一期之后就夭折,很令人不解;假如韩寒去年底以来真的已经“投诚”,那么他在处于巨大危机的时候还继续写让中共不悦的文章很令人不解,尤其是在中宣部正在悄悄保护他的同时他这样不配合的举动很让人不解。

鉴于上述疑问,我的推论是赵的文章未被纸媒接纳,有如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真有“中宣部禁令”或者中宣部的招呼、意思等无须白纸黑字落下实据的“禁令”,但这个禁令有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禁止再刊登不利韩寒的文章;(鉴于上述疑问,此种可能性我觉得实际很小。)
--2)禁止再刊登关于方韩之争的文章;(考虑到最近两会应成为主流媒体热点的需求,这个可能性应该至少比上一种大。)

2。没有所谓的中宣部禁令,赵的文章不能发表,也许不过是报社的借口:
--1)第一家报纸的编辑或总编不喜欢这篇文章或发现其文章有某些不适宜刊登的观点内容,但因系约稿难以婉拒,只好以中宣部禁令为借口;
--2)其他纸媒觉得方韩之争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赵的文章比之此前倒韩的文章没有更多新鲜和吸引读者眼球的内容,所以拒绝了,同样中宣部禁令是一个轻松又不得罪赵所托的各种关系的好借口;
--3)其他纸媒知道此文是第一家纸媒向赵所约的稿,但约稿方未登出,出于避免同业嫌隙的缘故而婉拒了赵的稿子。

所以,赵的这个声明不能完全理解为中宣部要保护韩寒的依据,甚至不能完全证实中宣部有指示。
老闹子,你觉得呢?

关于中宣部有禁令,我选择相信赵老师的。因为至今为止他没有理由让我不相信他。

香港的文汇报,虽然是受中宣部控制的,但是,如果你认为在香港的文汇报必然在所有话题上跟大陆的主流媒体完全一个步调,那是你的理解,我倒觉得不一定。

“--1)第一家报纸的编辑或总编不喜欢这篇文章或发现其文章有某些不适宜刊登的观点内容,但因系约稿难以婉拒,只好以中宣部禁令为借口;”
你这一条,跟我的常识不符合。我的常识是相反,也就是,媒体可能会把中宣部的禁令用其它借口来对外说明的,很少有把其它原因用中宣部禁令做借口的。因为,随便捏造中宣部禁令拿来做借口,可能是要吃官司的。
 
韩寒会继续写下去?但愿。他也可以证明一下自己。不过,难了,他本无才,又在显微镜下,让他怎么写?试想,有一天,HH出了一本新书,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引经据典,总不能在新书发布时就说书的内容已经忘了吧!

招一:我们私下交流
招二:这个场合不适合谈文学
招三:这不是我写的,肯定不是!我写的不会这么肉麻的
 
韩寒会继续写下去?但愿。他也可以证明一下自己。不过,难了,他本无才,又在显微镜下,让他怎么写?试想,有一天,HH出了一本新书,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引经据典,总不能在新书发布时就说书的内容已经忘了吧!

其实,我预期以韩寒署名的、文笔也不错的作品,还是会继续发表的,毕竟他能写文章的父亲还在。所以,神父等人一再坚持的“再等一两年看看”,我也不觉得意外。问题是,经过这次的辩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是不会相信那些文字作品是韩寒本人写的了。尽管相信的人也会依然存在。

如果韩寒将来能用事实证明,他的确能够自己写出如<<小镇生活>>这样水平的文章出来,比如去参加一个作家们经常参加的“笔会”之类的活动,当场写出笔会上的应题妙文,那我会相信奇迹真的出现了。我说的奇迹,是指能写出那样语无伦次的博文的人,居然是一手好文笔的作家;或者相反。

其实,如果韩寒真是那些作品的作者,即使不去证明那些作品,但要证明自己具有那样的写作能力,方法是很多的。
 
其实,我预期以韩寒署名的、文笔也不错的作品,还是会继续发表的,毕竟他能写文章的父亲还在。所以,神父等人一再坚持的“再等一两年看看”,我也不觉得意外。问题是,经过这次的辩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是不会相信那些文字作品是韩寒本人写的了。尽管相信的人也会依然存在。



如果韩寒将来能用事实证明,他的确能够自己写出如<<小镇生活>>这样水平的文章出来,比如去参加一个作家们经常参加的“笔会”之类的活动,当场写出笔会上的应题妙文,那我会相信奇迹真的出现了。我说的奇迹,是指能写出那样语无伦次的博文的人,居然是一手好文笔的作家;或者相反。



其实,如果韩寒真是那些作品的作者,即使不去证明那些作品,但要证明自己具有那样的写作能力,方法是很多的。



有你说的可能,但取决于HH“苦读”,“恶补”的成果。否则,不会了。
 
关于中宣部有禁令,我选择相信赵老师的。因为至今为止他没有理由让我不相信他。

香港的文汇报,虽然是受中宣部控制的,但是,如果你认为在香港的文汇报必然在所有话题上跟大陆的主流媒体完全一个步调,那是你的理解,我倒觉得不一定。

“--1)第一家报纸的编辑或总编不喜欢这篇文章或发现其文章有某些不适宜刊登的观点内容,但因系约稿难以婉拒,只好以中宣部禁令为借口;”
你这一条,跟我的常识不符合。我的常识是相反,也就是,媒体可能会把中宣部的禁令用其它借口来对外说明的,很少有把其它原因用中宣部禁令做借口的。因为,随便捏造中宣部禁令拿来做借口,可能是要吃官司的。

我的所有分析和推论也都是基于赵没有说谎这一前提。但是按照我对国内习惯的了解,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口头相传,说得比较含糊,经过听者自行理解再继续传下去就越来越离谱了,所以才觉得有必要分析一下。随便捏造中宣部禁令是要吃官司,但不排除有人将不是中宣部禁令的意思“理解”成禁令。给你看下面这个微博你就知道了。

@沈嘉禄1001: 上午发了一条消息,说是我有一朋友写了一篇关于韩方论战的文章被临时撒下来了,可能是上面有规定吧.但不是新民周刊受到影响,新民周刊这一期的封面报道就是韩方论战的重点报道,有二十多的版面,介绍得比较充分,大家可以看一下.至今也没有收到批评或回收杂志的指令.(2月12日04:10 来自新浪微博)

@沈嘉禄1001:现在谁都在大嗓门说话,有点乱了。在此说明一下,没有谁说要保韩,领导不会说得这样具体的。我估计也是希望此事不要炒作了,接下来就看媒体领导如何领会精神了,这才是惯例。(今天04:30 来自新浪微博 )

我没说过保韩啊,可能是别人误传了。我只说希望有更多的言论空间,这也是中国知识界普遍的希望。(今天04:39 来自新浪微博)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192311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中宣部下了保韩令,追根溯源其实依据就是沈的第一条微博。它被大量转发且越传越烈,直至有人发现其实沈早已“辟谣”了,中宣部的保韩令其实本来就是误传。
 
转一篇老闲的偶像孔庆东所写的《韩寒的世界》。
不知道老闲读过后是否会再度摇摆一回。:D:D:D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在网上看到的唯一一篇真正从文学评论的专业角度并且运用文艺批评的专业知识来对韩寒与其作品的关系进行讨论的文章。易中天写文章,对方舟子和韩寒都加以褒扬并给予忠告,我认为他已很中立,可是包括CFC挺方派人士在内的广大网友都把易理解为挺韩,因为大家认为他是韩寒的朋友;孔庆东这回写的文章,好像明显挺韩嘛,可他是方舟子的好友,这回不知道CFC的各位要把老孔算哪个阵营的。:confused: 可否算中间派呢?:p:D 哪位要不要来试着把老孔的观点驳倒,甚至“说服”老孔加入挺方阵营?:D

孔庆东:韩寒的世界
刊于:《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

  2012年春节之前,《长篇小说选刊》约我写这篇文章,当我动手写的时候,已到了龙年2月,此时“方韩大战”正万马战犹酣。这期间我对双方做了劝和工作,从私心角度讲,是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希望文学的事情由文学本身来解决,不希望看到“80后”文坛实力的被削弱;而从公心的角度讲,则希望同时保护创作自由和批评自由,不愿意看到哪方因遭强力压制而噤声。最终,双方都没有听从我的和解劝告。方舟子的质疑固然犀利,韩寒的反击固然猛烈,但由于双方皆非文学研究者,所以他们都不知晓文学理论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叙事者。一旦我们从“叙事者”的视角看待作品,许多争论就是完全多余的了。

  一般读者都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写的。但那个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跟读者通过作品想象出来的“作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二者基本重合。写《阿Q正传》的“巴人”,决不等于在教育部当官的那个“周树人”;给我们讲述“孔乙己”悲惨遭遇的那个鲁镇酒店的小伙计,更不是少年鲁迅。因此文学理论家们发明了一个“叙事者”概念。这个叙事者,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拟自我。在此,我只想从这个视角谈谈韩寒2010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或许会增加一点我们对“80后”文学的理解。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第一人称叙事者“我”,开着一辆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到几千里外的异地,去接一位朋友出狱。而 “我”夜宿小镇时遇到一位“特殊服务”的女人。 “我”接受了服务后得知,她已经怀孕且不知是哪位客人的孩子,她想生下孩子并培养成一个有理想的后代。后因被警察抓了说是嫖娼,说“我”跟她有复杂的感情纠葛,于是“我”就一路带着她去找“孩子的父亲”。“我”在路上不断回忆往事,不断地插叙一些“我”的和她的少年往事和感情线索。然而,“我”去监狱接出来的,其实是朋友的骨灰。而她最终也没有找到被她认定为孩子父亲的“孙老板”。故事的结尾,她生下孩子后托人送给了“我”,“我”就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

  如果把这个故事当成“赛车手韩寒”的夫子自道,显然是天真和外行的。书中的回忆有眼保健操里包含“为革命保护视力”的开头语的情节,有被同学批判为“反革命”的情节,此类“闪回”显然不是“80后”而是“60后”以前的人生记忆。但“80后”凭什么就不能借用甚至虚构“60后”的人生记忆呢?所以,我们不必追究作家韩寒的“创作程序”,值得研究的是叙事者韩寒与赛车手韩寒的灵魂交错。我曾经说过,韩寒的小说具有一种“速度感”。这种速度感不是简单的节奏快捷或者思维跳跃之类,而是韩寒的文字经常给人一种“在路上隔着车窗看人生”的感觉,这个感觉跟“80后”、“60后”无关,这个感觉只属于一个曾经喜欢长跑、后来喜欢狂飙的狂狷之士。不论我们觉得他有什么天才或缺陷,不论我们觉得他有什么洞见或偏激,不论我们觉得他天马行空或鼠肚鸡肠,他都是独一无二、只可模仿不可复制的。

  正因为不是在正常的速度中看世界,所以“叙事者”一方面“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另一方面他所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动荡的,是可疑的,是不可久居的,是不断向后掠过的,是刚刚寻找到就发现已经成为骨灰的。“80后”文坛上,集中全力为读者奉献出这样一个世界的,只有一个“叙事者韩寒”,不论这个韩寒在生活中是谁,哪怕他是一个外星人,都值得他的那些粉丝向他致敬。因为他所奉献的,是一个“韩寒的世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