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张国荣[ZT]

代沟,好几条代沟。鉴定完毕。
不一定。9年前的这一天,我有个朋友,男的,60后,难过得都掉眼泪了,印象中那是唯一一次见他落泪。网上纪念哥哥的,也有不少80后甚至90后。
听歌也好,读文章(科普类除外:p)也好,都是一个听者\读者的自我求证的过程。有的人听到\读到自我的一个声音\影子,所以被打动,有的人没有,所以不喜欢,都很正常。
 
张国荣和猫王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两个歌星。他们知名度都极高,都同样没有唱过任何一首我喜欢的歌,就唱歌方面来说,他们对我的吸引力是零,甚至是负数,有几分厌烦。

他出道的时候, 风再起时和风继续吹我都很喜欢, 可惜也都是用日本人的曲子。 我不知道韩寒是不是说这两首他很喜欢。

他和阿sam合唱得沉默是金应该算我最喜欢的中文歌曲了。
 
有道理。境由心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粗读了下,写的确实不咋地。到有点儿他访谈的风格,可能不是代写的。:D

不一定。9年前的这一天,我有个朋友,男的,60后,难过得都掉眼泪了,印象中那是唯一一次见他落泪。网上纪念哥哥的,也有不少80后甚至90后。
听歌也好,读文章(科普类除外:p)也好,都是一个听者读者的自我求证的过程。有的人听到读到自我的一个声音影子,所以被打动,有的人没有,所以不喜欢,都很正常。
 
他出道的时候, 风再起时和风继续吹我都很喜欢, 可惜也都是用日本人的曲子。 我不知道韩寒是不是说这两首他很喜欢。

他和阿sam合唱得沉默是金应该算我最喜欢的中文歌曲了。

当年四大天王的歌好多日本进口组装的啊。
很喜欢张国荣的声音,很深度。
 
。。。
这篇文章水平很一般,是不是韩写的, 我没有什么验证的冲动。可是那最后三段, 消费死者,言之无物,我读了很不舒服,所以写了点感想。

我相信你说的这些完全是你的真实想法。:)
我其实是在帮你理理思路,以免犯下自我矛盾的错误而不自知。按照我的理解,你们认为韩寒就是一个白痴,根本连通顺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所以你发表第一个帖子那样的评价要小心: 若你认可了这是韩寒本人所写,尽管水平一般( 其实这个评价我也同意的,韩寒的博文也非每篇都很出彩),但肯定不是白痴水准,而且这文章里也很容易找出韩寒博文的一些一贯的"印记",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又将成为消解你们的定论的一个例证,若你依然认为这是代笔,那么你们还得找出代笔者水平关键时期骤降的原因,都不容易啊。;):D
 
当年四大天王的歌好多日本进口组装的啊。
很喜欢张国荣的声音,很深度。
文化入侵,是和经济实力分不开的。想当初大唐盛世,日本人什么不是从大唐进口组装的?

我最开始听到张国荣的歌时,也谈不上有多喜欢,倒是随着年纪渐长就变得很喜欢了。:D
据说张国荣初出道举办演唱会时,把自己的帽子抛到观众席想送给歌迷,没想到被观众喝着倒彩扔回台上。盛名的背后,其实也有凡人难以想像的挫折和心伤。
 
既然是纪念张国荣的帖子,让我们安静的怀念他吧。有关于对其他人的意见和争论,不妨另开一个帖子好了。
 
HH不是用哥哥写他自己最近那些破事么???
高中水平你们就别喷我了
 
请欣赏另一个版本的,也是署名韩寒的<<写给张国荣>>。该版本据说十几天前已经出现在网上了。读起来,比这个4月1日博客上的版本,要通顺很多,应该是这个博客版本的修改版。

问题是,为什么润色版已经发表十几天之后,却在博客上发一个不太通顺的初版本?

http://book.360buy.com/10955909.html

  写给张国荣

  2003年的4月1日,我开车从北京回上海。那是一段从清晨到傍晚的旅程。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很多电台里都是卖春药的广告,还不停地有托儿打电话进来,说疗效好,怎么才能再买几瓶。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的欺骗。唯独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所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不知名的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在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等我懂你,我再没机会去看你的演唱会。要是早知道,无论有钱没钱,我一定会买一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说上几句话。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一个休息站停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CD塞进了碟机。
  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错买成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吗,他这么有钱,干吗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说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我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也许更短。我不见得能比你活得更长久,也或许我比你长寿很多。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也许我忍受不了自己变老。谁知道呢。
  Leslie,我们会在时间的那头相见。我获得的成就不比你多,却也受了不少争议,也算能作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也许不能,甚至更久。他日我们相见,你如果不嫌弃,可否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我写得还不错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方舟子:韩寒《写给张国荣》版本分析
http://fangzhouzi.blog.hexun.com/74344191_d.html

  4月1日上午韩寒在新浪微博上以长微博的形式发了第一条实名微博,转了其博客文章《写给张国荣》。其实这并非韩寒发的第一条微博。在代笔事件刚起不久,韩寒就以“亭林镇独唱团”等ID发过微博,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这一次因是实名发布,又事关张国荣,且恰逢新浪微博禁止评论,不论捧他骂他,都要靠转发评论,于是在新浪、公知、水军(有的一帐号就转发了几百次)以及倒韩大军的合力作用下,成了号称转发数第一的微博,可谓也在该日推出的韩寒抄稿集《光明与磊落》的营销良策。

  其实这篇博文就是《光明与磊落》的前言,在大约10天前已登在京东网该书的介绍上(http://book.360buy.com/10955909.html)。但是抄稿集的这个版本(下称“版本二”)与韩寒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布的版本(下称“版本一”)相比,有很多改动,多是病句、错字和标点的修改,显然是一个经过大量润色的晚出版本,对比如下:

(转贴时删去了具体对比。有兴趣的,请读方舟子原文)

  综上,版本二修改了病句、错字、错误标点,是对版本一的润色。那么润色者是谁?个别地方的改动其实有违原意,个别地方的删节是为了避讳(例如“治性病”),可见并非原作者所为。那么既然有一个修改过的版本,为何韩寒发布的却是修改前的版本?一种可能是编辑修改,而韩寒不知道。但韩寒以前反复声称自己是不会允许出版方擅自改动的:“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韩寒接受凤凰视频专访)而《写给张国荣》两个版本的比较表明,大部分句子都有改动,如此大的修改,很难想像出版方会不尊重韩寒的意愿获得其同意。何况《光明与磊落》一书虽然名义上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实际出版方是路金波的万榕书业,按惯例湖南文艺出版社只是提供书号和在政治上把关,文稿的编辑由万榕书业,也就是说,如果对韩寒的文稿进行润色的话,也是由路金波团队的人来完成,那么他们会不让韩寒知道吗?会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做如此大幅度的修改吗?

  另一种可能是,《写给张国荣》是某人代笔,或者是团队写作的产物。也许由韩寒提供了素材或初稿,之后经过了别人的修改、润色,产生了多个版本,参与写作的人是不必尊重韩寒的意愿的,韩寒并不知道最后提交了哪个版本,发博客的人(姑且认为是韩寒)用了一个早期的版本,是因为分不清版本的不同而误用。

证明这一可能性的一处改动是“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了“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文字润色,而是内容的变动,普通的润色者例如编辑是不会做这种改动的,不会代替韩寒宣布他当时蔑视的不仅是港台巨星,而是所有巨星和偶像。类似的另一处改动是“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改成“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能做这种内容修改的只有作者或能全权代替作者写作的代笔者。如果这是韩寒本人做的修改,为何却没有在博客中发布这个版本?只能说是由一个可以全权代表他的人做了改动,而他不知道。

  不管怎样,韩寒写《三重门》时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而写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都会有差别如此大的版本,这不是“天才”得非常怪异吗?

2012.4.1.

和讯博客首发
 
这篇写的一点也不好,不知道要说什么,也不感动。
 
肘子这是魔怔了。:tx:

47406879jw1drkhh6ba6gj.jpg
 
这篇文章水平很一般,是不是韩写的, 我没有什么验证的冲动。可是那最后三段, 消费死者,言之无物,我读了很不舒服,所以写了点感想。
这篇无论谁写的,都不怎么样,:p

我不是哥哥的死忠歌迷,在那个文化不丰富的年代, 校长,哥哥,小马哥都是我很喜欢的人物。 我还是很喜欢哥哥复出后的作品的,卡拉OK对我来说已经相当遥远了,但是我记得的最后次数里, 怪你过分美丽也是我必点的。哥哥和舒淇的调情在那个紧张的写字楼氛围里还真是很生动。:D
每个人喜欢的歌/歌者不同。香港和哥哥同时代的,我最爱beyond,可惜黄家驹走得太突然。:crying:对哥哥,我喜欢他的电影多过歌。
 
没有听过他的专辑
倒是把倩女幽魂又看了一遍
错过了他最好的年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