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好话我就不说了,专说些坏话

中国人相对更较真一下高低对错,弄个是非曲直;)

老华侨的优点是敢说敢讲,30年方东30年方西的生活经验阅历咱比不上,但谈破有余-单着看也许有道理,言立不强-一看结论晕了。因此文章里到处被扎筛子也正常,毕竟是大千世界。那个“贪官们对“破处”的追求”和“饮食上对荒诞、怪异、和玄虚的追求,想想食客们的落后”可以联想么?:blowzy: 抬个杠:蒙特利尔恶魔和麦当劳快餐也能挂上吧?:blowzy:

嫩么地也比俺强多了,华老,俺无理了。:thanks::thanks:

那是葱姜蒜黄油爆炒罗卜丝,最后甩上一勺果酱~~:blowzy::p:D
 
看完了老华侨的精华文章。好话我也不说了,专说些坏话。

关于前言
说“吃”是中国头等重要的大事,没错,但对于西方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未尝不是如此。按照马斯洛总结的人类五个层次的需求来讲,吃属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一种,在满足了这个层次的基础之上,才有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吃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而言,都可以说是头等大事。

“客人招待、朋友关系、业务交往等, 吃是极其至关重要的一环。给予食物,那是最高的尊敬,因为给‘吃’的,就等同于给予‘命’。”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即便如此,也不至于诟病良多吧?西方传统的弥撒仪式上,不是也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耶稣的血肉吗?西方人的客人招待、朋友关系和业务交往也有吃的内容。到一个地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是人之常情,全世界皆如此。奥巴马来渥太华,吃了哪家店的beaver tail,加拿大人民不也津津乐道吗?当然,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正事,西方人喜欢在会议室里谈,不过谈之前或之后,他们往往也喜欢在酒会上或酒吧里联络或者加深感情。可以说,中国人是把吃喝谈放到一起进行了,西方人是分开进行的,但也一样没少。:D

关于(一)追求荒诞、怪异、玄虚

不知老华侨有没有听说过欧洲美食三宝:鹅肝、鱼子酱和松露。鹅肝,直白地说就是鹅的脂肪肝。:(松露,和松茸差不多,就是一种野生菌,但是因为稀少,所以价格高过黄金。这三样,比起老华侨所说的松茸、鲍鱼、海胆来,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它们受西方人追捧的程度,决不亚于中国人对松茸、鲍鱼和海胆的热爱。老华侨您说的“有些东西也许具有某种特殊的风味,但对风味的追求不应夸大到超过食物本身”,听起来是有一定道理,但现实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物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决定而不是它的风味决定,而且这是放之四海皆准而非中国独有的。
另外还要提一下,真正促使松茸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日本人最爱吃松茸(他们称之为matstake),但日本本国少有松茸,所以他们就出高价到中国去买。直到现在,丽江等地出产的松茸也是绝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

“《的中》有意或无意省去了一些更有名的‘食物’。例如:蝎子、鹿鞭、果子狸、胎盘、鱼翅、张悟本绿豆粥等等”--首先吃蝎子好像不是中国独有的,其他国家也有,只是具体哪些国家我忘了。其次这些食物“有名”并不等于它们是中国食物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我认识的中国人里,除了鱼翅和绿豆粥以外,吃过或者想吃其它几种食物的很少,大概十之一二而已。至于说怪诞,不知老华侨有没有吃过苏格兰的羊杂碎(haggis) 和法国的蜗牛,这两样东西,怪异程度不亚于上面那几种中国食物吧?可却是苏格兰和法国人民深爱而且引以为豪的美食。

至于说到《本草纲目》的两个药方,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确荒诞,但《本草纲目》是500年前写的书,而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谁都难以保证今天我们认为有道理甚至很科学的东西,几百年后仍然如此。西医也一样有过荒诞的东西,比如放血疗法,华盛顿就是这一西医疗法的牺牲品,而那还只是200年前。我相信现在在中国的正规的中医,没有哪个还会开出那两个药方来,中医学院的学生读《本草纲目》,也不会把它里面的每个药方都当经典照搬。

总之就是,“荒诞怪异”的食物哪里都有,见惯不怪,少见则多怪。说中国文化追求荒诞怪异,有些言重了。看看西方街头在身体各个部位穿刺的年轻人、美术馆里的后现代艺术,听听重金属音乐,老华侨您说说看,西方追求的荒诞怪异,是不是不比吃个蝎子、鱼翅什么的轻微?


关于(二)避简就繁

“大道至简”,本来是个哲学概念,它是讲事物的规律或本质可以用高度概括的方法总结和理解,这并不等同于在实际生活中追求极简主义--老华侨您的蒸螃蟹,真是有极简主义的味道了,再简下去,就是鸭子说的直接吃蛋白质药丸得了。

“中国人把所有看家的“繁复”的本事,全部用到“吃”上了!”--这一“指控”,真的言重了。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人繁复的本事,未必都在吃上,比如精细到一丝一发的工笔画和刺绣、比如美轮美奂的京剧行头、比如卷轶浩繁的《二十四史》......

第二,将繁复的本事用到吃上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西方人在吃上面,一样有繁琐的地方。文思豆腐的刀工,让我想到西点制作中筛面粉的工序--在烤制蛋糕前将面粉一点一点地筛入配料盆而不是直接倒进去,为的是这样做以后烤出来的蛋糕更蓬松有入口即化的口感。如果您认为烹饪过程繁复没有意义的话,那烹饪之后吃的过程很繁复,恐怕就更无意义了吧?而西方人偏巧在吃的形式上比中国人还繁复--在欧洲,几乎每吃一道菜就至少用一个盘子,刀叉勺子也按大小各司其职轮流用,再加上餐前、餐中、餐后的酒杯、水杯,一顿正餐下来,一个人所用的餐具一大堆,费时费事不堪,吃到的内容、营养呢?也许就是五花肉加土豆。:D
再举个喝的例子,法国的干邑(cognac),由政府规定了必须是哪几个山头产的葡萄、用什么材质的蒸馏器蒸馏的、再用什么材质的木桶装的,才能叫作cognac,否则就只能是白兰地。其中的繁琐和细致程度,比文思豆腐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按照您老华侨的观点,法国政府搞什么啊,不都是葡萄酒吗?:D 可是好像世界人民对法国人的这套游戏,还是很服气的哦。:cool::p

关于(三)方法原始、手段落后、思想混沌

中国从满清以来在技术上的发展比较滞后,这是事实,但现代的“智慧”不是一点没有。中医治疗非典的效果有目共睹,中医针灸的功效得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可,用现代技术从传统中药材里提纯出有效成分制成的药品,也得到广泛运用。中医的很多理念,对于现代西医的发展也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的。比如中医重“养生”,西医现在不也常建议人们勤锻炼,补充维生素D什么的吗?中医讲究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同病不同方,据说未来西医的发展方向,也将往这个方向走:也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将看到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基因而设计的治疗方案。

再回到食物上来,谁说中国人真的不注重创造发明呢?只不过让人比较悲哀的是,最近这些年的主要“发明”,大多是害人的,比如苏丹红和三聚氰胺。:crying:


关于(四)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无法商业化、无法品牌化

从现代商业的角度来讲,做大做强的确是努力的目标。但是,就美食而言,恐怕这不是唯一出路,更不见得是条好出路。当今世界,做得最大最强的餐饮业,恐怕就是麦当劳了吧?可是麦当劳真的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第一美食吗?法国美食闻名全球,可哪一家顶尖级的法国餐馆,会走规范化、商业化的做大做强这条路?
还是不多说了,我们就做个假设吧。
假如在你面前放着两碗面,一碗是标准化模式工厂生产出来的快餐面,一碗是现煮的手擀面,两碗面的配料完全相同,你更愿意吃哪一碗?;)

关于(五)和(六)我完全同意老华侨的说法,所以太遗憾了,没有坏话可以说了。:p:D


最后想给老华侨提个建议:老华侨您推崇科学和逻辑,这是好的,但是搞成唯科学论,那就不太好了,因为
第一,对科学的极端追求,恐怕实际上将导致对科学精神的背叛。
第二,除了科学,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和科学一样重要的东西,比如艺术。-如果你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片子、欣赏中国的食物和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也许你看到的积极之处会比现在多得多。而如果这世界只剩下了科学,把你这篇文章的“画皮”揭开,所剩的也不过是一堆0和1而已。
;)

:cool::cool::cool:
 
不知道。可能在体会手擀面和快餐面的区别?;):p

原来如此啊。你们的楷书和草书出生了吗?你们这么一大家子,以后谁还敢惹呀?
 
gingerale

华老文章的第2点,是我不同意的。道理就是多样性,扣扣很早就指出来这点了。;)

56个民族,大概就有56种饮食习惯,同一种东西就有可能吃法不一样,做法不
一样,有的地方人们喜欢这么吃,有的地方喜欢那样吃,有的地方会把有些东西当
上品,有的地方就会把有些东西扔垃圾~~就像你喜欢吃松花蛋,对没见过的人来
说就吃不下,你喜欢吃红烧五花肉,对有的人来说就腻呼呼的咽不下~~还觉得胆
固醇这么高怎么可以当美食,因此,请我们尊重彼此的爱好,风俗习惯,,,~~
别因为您爱吃红烧五花肉就认为它的烧法最科学,营养价值最好,就得设为各地的
桌上菜~~其他的就不入流~~



:D :D :D :D

文化上,您最佩服的就是英国,而小朋友却最佩服的就是中国的,那我是不是也

可以过度敏感地、忽然地强调:"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地方的文化喜欢这,有的地方会把有这些文化当上品,
有的地方就会当垃圾扔~~因此,请我们尊重彼此的爱好,风俗习惯~~别因为
您爱英国文化就认为它的最科学、最好、就得设为上菜~~其他的就不入流~~
请我们尊重彼此的爱好,风俗习惯"呢?!

。。。这样好吗?! :p :p :p


人家仅仅是针对那个片子里强调"繁复"、"繁杂"、"费时"、"费事"的不妥当嘛!

您们倒好,上升到请别人"尊重" 您们身上的爱好去。。。这哪跟哪哟?!

难道为了 老华侨一句广告,"还不如我的“红烧肉”来得简洁、痛快",就不爽啦?! :p :p :p :p





 
难道为了 老华侨一句广告,"还不如我的“红烧肉”来得简洁、痛快",就不爽啦?!


说道红烧肉,俺三步:冷热水紧一两遍,果太白粉炒,最后是沙锅或高压锅红烧。:D 俺本身是大道至简的人,不讲究吃喝,就是偶尔玩点洋的追求一下。人老华侨应该是曾经沧海后玩的又一个层次。。。:p 要问为嘛介么多工序?介饲料型猪肉真不好做,动不动就硬。

华老,你抛个简介版的红烧肉让俺学学?
 
对稀奇、怪异的食物,人们视为“珍宝”。例如松茸、鲍鱼、海胆,到超过食物本身。
《的中》有意或无意省去了一些更有名的“食物”。例如:蝎子、鹿鞭、果子狸、胎盘、鱼翅、张悟本绿豆粥等等。


---鲍鱼现在不少人工养殖的了,10块钱20块钱的遍地都是,而稀有的1头,2头鲍却是千金难买.鲍鱼,海胆,鱼翅这些已经不是什么珍宝,寻常人家老百姓也没什么吃不起的.....我们平常吃的美国cherry,国内也曾炒到过200多一斤的价格.........并没有觉得节目就过分追求什么昂贵的食材了。

蝎子、鹿鞭、果子狸、胎盘、张悟本绿豆粥等等

---这些样大部分人是给钱也不会吃吧?节目更不会介绍出来了........这个绿豆粥还真没听过,孤陋寡闻了.....


《的中》中的那段“广东压面”的制作,把普通食物搞得怪异、和玄虚。

---没有觉得把食物搞得怪异玄虚了,原本是一份简单的面,节目介绍后才知道原来一份面有这么多门道,这些门道好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饮食文化。你看老外那汉堡薯条,有什么文化在里面吗?法式是不错,不过使用的烹饪方式也是基本的几种而已.......

“连年有鱼”、“长寿面”、“饺子交子”等等。那段挑选一根最长的“长寿面”的镜头,已经把普通的面条游戏化了

---游戏化?难道你家老人生日不吃长寿面?不仅是一根长寿面,现在面条上都会印上祝福的字,楼主不知道吧?过生日妈妈依然会打电话过来让煮一碗面条,图的是顺顺利利..........过年大家桌上不都有饺子,鱼吗?我们这边老人66大寿的时候,还要准备6两6的面,6两6的馅,包66个小饺子让老人吃下,为了给老人送上一份祝福,也是略表子女的一份孝心。先不说食物的寓意,其实食物就是传达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的一份心。即使现在身在海外,我也会给父母订购大闸蟹,红场干肠,稻香村的古法点心,玫瑰酱蜂蜜蒙古奶酪以及最近烟台的樱桃等等好多好吃的,他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作为儿女在海外没法孝顺他们,只能尽量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吧。

这部片子先不说别的,给我最深刻的感觉,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片子里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亲情........从姐姐的付出,到女婿的全鱼宴,到母亲为孩子准备的剁椒,早已忘了饮食,想起了亲人......

说到健康饮食,针对这一主题国内有专门的生活保健类节目,包括健康之路什么的都可以看,就不必在这部纪录片里强求了吧?最健康的饮食是只吃蒸煮的食物,少吃淀粉,吃素,不放糖,味精,酱油,少放盐.........这日子,有几个中国人能过得了?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092739.html

看完老华侨的这篇舌尖上的坏话,再看这个电视片就能让人知道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多可怕了~~:rolleyes::blowzy:

~~~~~~~~~~~~~~~
http://hi.baidu.com/tzf_912/blog/item/f272377558692114b151b9e9.html
10个最昂贵的餐馆在世界上
1
2
3
4
5
6
7
8
9 黄浦会,上海,中国
0
服务上的豪华,现代的质量是相同的餐厅,俱乐部描述上海的黄埔。 该餐厅的吸引力在于它的造型装饰,包括玻璃水晶吊灯柔和的墙板的艺术风格和华丽。 餐厅的特色肉类,挑剔的口味正宗的奇观为最。 每餐是Euros/152皇家平均成本为60,是一个独特的机会,以满足所有的中国经典美食。 俱乐部参观黄埔是难忘的,因为它是一个最好的餐馆亚洲。 该鸡腿是不可抗拒的,真正的奢华品味。
 

附件

  • 91c7cd41fbe5fc589213c606.jpg
    91c7cd41fbe5fc589213c606.jpg
    43.2 KB · 查看: 96
原来如此啊。你们的楷书和草书出生了吗?你们这么一大家子,以后谁还敢惹呀?

可别这么说。咱们虽然从来不给自己脸上涂抹什么对事不对人的脂粉,但是“打架”的时候可都是自己独自个儿就上的,从来没有暗中联络去群殴谁,更不会勉强这个哥们那个姐们的站队表态--就这样也还被贼喊捉贼地诬蔑过。。。:( 所以这不是提醒隶书树大拇指都要谨慎的吗?;):p

BTW,楷书有啊,不过好像也久不见TA来玩了。
 
再看这个电视片就能让人知道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多可怕了~~:rolleyes::blowzy:

你这又开了一个新话题。:o 70年代末科技界彻底否定了外行领导内行的支书/书记制,实行内行管理内行的主任/所长制。我靠问题又来了,:) 一线人员反映还是外行管理好,Y不懂行也就是添点乱,这内行整起人来那可是刀刀见肉,本来普通的学术之争会演变成“正义和邪恶”的较量,;) 你不懂的。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