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贷,钢需的讨论

大胆猜想一下,是政府包吃包住包看牙医的那种。。。赶上好时候了,现在的法律,看牙医不包了。。。

你猜错了。俺不但不会去让政府包吃包住包看牙医,也没去拿“六四血卡“。经历了很多艰辛,但完全保护了自己的人格!很感谢我的第一个房东。。。,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有道理, 俺觉得每小时几十块钱让孩子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班就是waste money.



俺自小啥班没上, 也没觉得缺啥 ...

说实话,听说过不少条件不好的家庭,勒紧裤腰带送孩子上私校的。

勒紧裤腰带买房子的少,这里不像国内房价高企,房产价格还是很平的。有点储蓄买个房太正常了,租房不也得每个月1000多吗。
 
你猜错了。俺不但不会去让政府包吃包住包看牙医,也没去拿“六四血卡“。经历了很多艰辛,但完全保护了自己的人格!很感谢我的第一个房东。。。,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我的理解,留学、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都需要有坚实的财务支持的,留学奖学金也是兜里的钱。这些“出国”的道道,只有10美金是来不了的。能“俺带了十元美金出的国”,除了你否认的那个“出国”类型,就剩下吹牛了。。。
 
说实话,听说过不少条件不好的家庭,勒紧裤腰带送孩子上私校的。

勒紧裤腰带买房子的少,这里不像国内房价高企,房产价格还是很平的。有点储蓄买个房太正常了,租房不也得每个月1000多吗。
勒紧买房子的不好说,但是但是,勒紧。。买大房子
和当地人比不能只看current收入,要看总的工作年限和收入。22岁开始工作节省到35岁别说5万首期,15万20万都有了。我也没讨论消费什么的,就是困惑对于中国人来说房产价值和投资才是养老和将来保障的唯一选择吗
嗨,不说了,就是我孤漏寡闻吧。
 
我的理解,留学、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都需要有坚实的财务支持的,留学奖学金也是兜里的钱。这些“出国”的道道,只有10美金是来不了的。能“俺带了十元美金出的国”,除了你否认的那个“出国”类型,就剩下吹牛了。。。

八几年的留学生们可以给你讲故事改变你理解的很多。坛子里就不会少,当然我不是那中间一个,但是我听过不少故事,所以心存敬仰的更多:p
 
我的理解,留学、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都需要有坚实的财务支持的,留学奖学金也是兜里的钱。这些“出国”的道道,只有10美金是来不了的。能“俺带了十元美金出的国”,除了你否认的那个“出国”类型,就剩下吹牛了。。。

看过一些回忆录,不约而同地都指向早年的唐人街中餐馆, 那是那个年代留学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blowzy:
 
八几年的留学生们可以给你讲故事改变你理解的很多。坛子里就不会少,当然我不是那中间一个,但是我听过不少故事,所以心存敬仰的更多:p
看过一些回忆录,不约而同地都指向早年的唐人街中餐馆, 那是那个年代留学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OK,你们说啥就是啥吧~
 
勒紧买房子的不好说,但是但是,勒紧。。买大房子的我看到的还真不算少。

和当地人比不能只看current收入,要看总的工作年限和收入。

嗨,就是我孤漏寡闻吧。反正我觉得自己比较失败吧。

每个人的财务状况是不同的,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

我说过了,中国人都是20percent down的,每个月按时付mortgage的。

不要相信啥买了大房子,就勒紧裤腰带的谎话,大多数人还是过正常日子的。

换成国内,我相信,因为房价的确高,现在这里的mortgage跟租房价格相差不多,省啥省,不买房,也的租房。
 
我的理解,留学、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都需要有坚实的财务支持的,留学奖学金也是兜里的钱。这些“出国”的道道,只有10美金是来不了的。能“俺带了十元美金出的国”,除了你否认的那个“出国”类型,就剩下吹牛了。。。
那个狗狗妈应该是我父母辈的,不过我父母是出国打工,她是留洋读书罢了,她的那个故事我不认为有虚假的成分
 
有道理, 俺觉得每小时几十块钱让孩子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班就是waste money.

俺自小啥班没上, 也没觉得缺啥 ...
在我看来就是高价请个babysitter大人自己能有1个半个小时逛街买菜独自待会,孩子也换个玩具玩会。与智力能力培养没关系,和家里款大款小有关,款多就多报几个乱七八糟,款少就自己辛苦点,在家看孩子,就酱紫。
 
OK,你们说啥就是啥吧~

八几年的留学生,九几年的技术移民,零几年的技术移民,留学生,自雇,投资移民。。。。基本家底是递增趋势来的,这些人群也各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一代看不懂一代,一代不理解一代... ...看待收入,消费,财力的态度自然不会统一了,这还没算上这些人的第二代,哈:)
 
我的理解,留学、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都需要有坚实的财务支持的,留学奖学金也是兜里的钱。这些“出国”的道道,只有10美金是来不了的。能“俺带了十元美金出的国”,除了你否认的那个“出国”类型,就剩下吹牛了。。。

怪我没讲清楚,我的意思是我在飞机上时,身上只有十块美金,落地后的费用是一步一步打工还上的。那时还没有投资移民、技术移民。
 
八几年的留学生,九几年的技术移民,零几年的技术移民,留学生,自雇,投资移民。。。。基本家底是递增趋势来的,这些人群也各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一代看不懂一代,一代不理解一代... ...看待收入,消费,财力的态度自然不会统一了,这还没算上这些人的第二代,哈:)
好吧。我是80/90那会想出国家里没财力根本办不到的一拨,只好工作了几年自己攒点钱还有移民分数够了才能来。不否认我上学时就走出来的同学的艰辛,但是根本不靠别人的多多少少资助,多少有吹牛的成分,10美金就来,就算文学修辞吧。
 
"奶奶我不是你亲奶奶,你爹也不是你亲爹."

来点主旋律的好. :cool::cool:

哎呦,刚看到介个知音,:cool:握爪

革命家史,一本本儿的血泪:crying:


靠老年金过日子,算啥苦:o
:D:D:D:D:D: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