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债率只是一个参考,假如只有这一个参考,那财长水平真是哒哒滴的。
美国蹦那是由于首付0,总有一天要掉。时间点就是aig那些mbs爆发的日子,是不是阴谋,自己体会了。
中国现在家庭负债率高的很,但还是充满向上的动力,原因很多,但有一个主要原因,中国的房贷没有资产化,现在正在进行中。
政府想保持低利率但又不想钱全进房市,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现在给你10万,你会投哪里?自己想吧。众多银行抢着把钱贷给买房者,不是最好的注解了吗。
加拿大房市有泡沫吗,有的,vancouver,toronto的single,但这是对加拿大人来说,对于移民富豪,那就是白菜。toronto的condo已经回到3年前的价格,但那里的single最起码比3年前涨了30percent。
至于ottawa,房价也已经回到3年前了。
这就是政府的sb做法,想打击房市,但受损的是房市的众多小散户。ottawa这么低的房价,还有人鼓噪要跌,我看房子白送给你们算了。
9万family income,35万均价,假如觉得贵的话,干脆建议政府取消房贷,以后全部cash 买房算了。那时候9万就可以买single了。
ottawa这个鸟地方,房价涨了12年,才刚翻倍。
我同学北京买了学区房,3个月,270-380,我tmd口水落了一地。这才叫房市,这才叫“泡沫”。
你可以洗洗睡了。![]()
老猫,家庭负债率跟家庭收入和财产是关联的,政府不担心有钱人买房,政府所谓的介入房市的首付,贷款保险是为了打击低收入家庭进入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负债买房。政府根本不担心资金入房市,富人买房他们根本不担心,反而拉动经济,他们担心的是老百姓借贷超过自己能力的进房市。
老猫你最喜欢谈房产泡沫,其实最关键的是房产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加拿大房产泡沫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房产泡沫,跟当年的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金融危机的房产泡沫很大程度上是次贷推动的,次贷风险高,应该有相应的回报,但是美国金融系统用及其复杂证券化手段将次贷打包,别说外人不了解证券化后的次贷的风险,连很多专业人士包括评估公司都忽略了,结果次贷的回报(或者说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刺激了次贷放贷的标准狂降,从而又刺激的房产泡沫,低收入大量用次贷入市,造成次贷打包证券再次狂增,造成衍生证券和贷款狂增,如此循环,最后一切崩盘。
加拿大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因为1。加拿大商业银行被死死的管着 2. 加拿大证券市场创新不多而且严密监管,3.现在政府想做的事情就是从另一方面控制,就是从根源上控制低收入家庭买不相称的大房。由于商业银行有竞争,他们在冒险的时候也会错判风险和回报的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机构调控,人为宏观控制风险。
小莎,美国那不叫崩盘,那叫资产再分配。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就是主人换了。这话需要好好理解,花点时间理解。
对于我来说,中外政府一向都是反向指标。听他们的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其实苦的是我们这些老实人. 我们带来的风险很小, 却可能要给那些高风险的人埋单.
实际现在啥投资,炒这炒那就是那么回事,不否认资本运作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但现在是投资(投机)超过了生产,到头来就是财富从穷人的口袋流到富人的口袋,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只可惜人的贪婪让大家都认识不到这点,到头来就是陪着富人玩。
come on
这里的主流就是吃喝玩乐,寅吃卯粮,跟我们中国人完全不搭界的,或者是冲突的。
他们最好房子永远不涨,这样税也不涨了。或者大家一样穷。或者干脆共产算了。
中国人这种存钱买房投资,在主流看来这tm就是寄生虫![]()
老猫,家庭负债率跟家庭收入和财产是关联的,政府不担心有钱人买房,政府所谓的介入房市的首付,贷款保险是为了打击低收入家庭进入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负债买房。政府根本不担心资金入房市,富人买房他们根本不担心,反而拉动经济,他们担心的是老百姓借贷超过自己能力的进房市。
老猫你最喜欢谈房产泡沫,其实最关键的是房产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加拿大房产泡沫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房产泡沫,跟当年的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金融危机的房产泡沫很大程度上是次贷推动的,次贷风险高,应该有相应的回报,但是美国金融系统用及其复杂证券化手段将次贷打包,别说外人不了解证券化后的次贷的风险,连很多专业人士包括评估公司都忽略了,结果次贷的回报(或者说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刺激了次贷放贷的标准狂降,从而又刺激的房产泡沫,低收入大量用次贷入市,造成次贷打包证券再次狂增,造成衍生证券和贷款狂增,如此循环,最后一切崩盘。
加拿大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因为1。加拿大商业银行被死死的管着 2. 加拿大证券市场创新不多而且严密监管,3.现在政府想做的事情就是从另一方面控制,就是从根源上控制低收入家庭买不相称的大房。由于商业银行有竞争,他们在冒险的时候也会错判风险和回报的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机构调控,人为宏观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