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个表,这种水平也配谈中国房地产,只能骗外国sb

mimi_ge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3-08-23
消息
26,207
荣誉分数
5,637
声望点数
373
华裔美籍女教授: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
加国无忧 51.CA 2013年3月26日 12:58 来源:新浪财经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中美关系专家、纽约大学教授Ann Lee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城镇化发展导致楼市需求旺盛、中国人购房普遍不用杠杆都是“中国楼市无泡沫”论的重要依据。政府颁布的“国五条”不仅能解决楼市分配问题,更能带动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3月1日,国务院颁布“国五条”以来,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征收二手房交易20%个税的条款,导致全国各地二手房交易量激增。新政出台后,包括张欣、王石在内的房地产开发商均表达了对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美国投资者对此也表现出强烈的关注。

- 多伦多 51 网

3月4日,中美关系专家、纽约大学经济与金融学教授李淯(Ann Lee)应邀参加了CNBC的节目,与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就“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拖垮全球经济”展开讨论。孰料,两位专家在节目上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导播不得不强行切断画面。事后,新浪财经纽约站联系到李淯,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美关系专家、纽约大学教授李淯。



资料显示,李淯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是美国公共政策智囊机构德摩斯资深成员,曾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任职,代表着作《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由红旗出版社翻译出版。

加拿大 51网

谈及与彼得在CNBC上的激辩,李淯表示,美国媒体非常喜欢彼得这种个性鲜明的角色,与他发生激烈争执在意料之中。彼得于2011年撰写并出版《致命 中国》,书中宣扬中美贸易关系惠及中国,却大大损害美国利益;结果,此书不仅成为全美知名的畅销书,还于去年被拍成了电影。 加国 无忧 51.CA

info.51.ca

李淯认为,当前美国经济不景气,彼得不断把责任往中国身上推,正好迎合了媒体和民众的心理。CNBC安排彼得和她进行讨论,也是期待出现戏剧性的场面,“这就是美国媒体的游戏规则”,李淯对此很淡然。

加拿大 51网





李淯与UC Irvine经济学教授Peter Navarro在CNBC大打口水仗。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谈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李淯仍然坚持原先的观点,认为中国楼市不存在任何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强劲,近几年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更是进一步 拉动了楼市的总体需求。”她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虽有100亿平方米的潜在供应量,但考虑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巨大需求,以每人10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计算, 大约1亿左右的城镇移民就能消耗掉所有的住房面积,所以泡沫一说不存在。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测算,从 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3亿人左右。社科院专家剧锦文教授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将给房地产业带来机会, “据估算,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每年将有1000万人进入大大小小的城镇,他们对居所的需求是刚性的。再加上既有城镇人口对居所的改善,未来中国房地产业 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纽约曼哈顿东村一套普通的两室两卫公寓报价约160万美元 51.CA



李淯也坦承,中国的确存在少数富人持有多套房屋的情况,“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泡沫,类似情况在美国就很常见。”以纽约曼哈顿为例,作为全纽约房价最 高的区域之一,曼哈顿东村一套普通的两室两卫公寓,报价约160万美元;地理位置更好、风景更佳的顶级公寓更是轻易超过千万美元。除了购房费用之外,业主 每月还要缴上千美元的房产税和物业管理费;普通的中产阶级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在曼哈顿购房的也多为全球各地的富人。



李淯认为,与中国的几个一线城市类似,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同样由少数富人掌控,“但没有人会认为曼哈顿的楼市存在泡沫。”

加国无忧

此外,中国人普遍缺乏杠杆意识也是“中国楼市无泡沫”论的重要依据之一。李淯认为,楼市泡沫多存于高倍杠杆中,美国的大多数民众都是使用杠杆按揭贷款 买房;但杠杆往往与风险并存,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许多无力偿还房贷的人开始使用杠杆买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但在中国这样的问题却小得多,调查显示,中国购房者即便在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子的时候,也很少用到杠杆。据统计,中国人在买房时贷款所占比重仅为17%,其余83%均为现款支付;反观英、美两国,购房者的贷款所占比重高达80%,仅有20%为现金支付。
加拿大 51网




著名的“鬼城”鄂尔多斯(8.40,-0.16,-1.87%)见证了近年中国楼市的跌宕起伏。 info.51.ca



对于近来频频见诸各大媒体头条的“鬼城”现象,李淯认为这是一个分配问题,而非所谓的泡沫。她认为,“国五条”的出台就是旨在解决楼市的分配问题,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引擎的良性驱动,“中国的房地产新政提高了房屋的持有成本(carrying cost),尤其对于那些在‘鬼城’购房的富人来说,他们不能再把房子放着不闻不问,而是必须租出去从而带来收益。”



李淯表示,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给那些“鬼城”的房屋租赁市场提供具体的刺激政策,鼓励富人们把房屋租出去,这样一来有人住了,房屋的配套设施就会跟上来,继而带动周边的商业、教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

info.51.ca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纽交所特派员,“一周美股”主持人、制作人。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
 

附件

  • 11_14014050N_0.jpg
    11_14014050N_0.jpg
    33.3 KB · 查看: 734
  • 11_14014050N_1.png
    11_14014050N_1.png
    385.6 KB · 查看: 737
  • 11_14014050N_2.png
    11_14014050N_2.png
    224.6 KB · 查看: 737
  • 11_14014050N_3.jpg
    11_14014050N_3.jpg
    36.7 KB · 查看: 740
中国人比外国人多付首付,很大程度这笔钱都是父母亲朋借的。
md,到她这里,国人都是超级大款
 
同意她的“中国人普遍缺乏杠杆意识”。

请参考我的杠杆贴 :D
http://bbs.comefromchina.com/7933329-post63.html
知道为啥吗,中国房产过了2003年,每月租金就是负的cash flow了,这也就是谢国忠在那年看空房产的原因。
那是一个神奇的市场,很多原因造成。
但这女的下棋打吧,因果倒置。
 
咪咪哥,给看看介个,俺关心的是老朱是骂街还是学术?

http://forum.dwnews.com/threadshow.php?tid=1041307
朱镕基一语捅出惊人真相 !
中国的高房价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即使是莫言的诺贝尔奖金也只够买北京地区120平方米的房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昂的房价?国内外有一种谬论,认为是朱镕基搞的分税制使得地方没钱,只好拼命在房地产上抬高价格。对此,朱镕基借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机进行了严辞驳斥,一语捅出了高房价真相。

朱容基曝光8万亿的财政收入地方一来一回就能收回7万3千亿,有的是钱,导致高房价的真正根源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说明治理高房价的关键还在于严格管理房地产收益,将其纳入预算,严格统筹安排。

朱容基在清华说:“最近呢,还有一种谬论呢,国外的报纸也有,国内的报纸也有,说这个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都是过去这个分税制搞坏了,说税收都收给中央来了,地方没钱了,所以它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狗屁!”座谈现场爆发大笑,连一旁的刘延东也不禁掩口而笑。朱容基说:“(财政收入)总共8万亿,一来一回 (地方)收回来7万3千亿,还少啊?还没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这房地产(问题)根子就是房改政策错误。这个不讲,你们看书。”朱容基说:“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地方没少收钱。”

朱容基的严厉是出名的,因此他说话非常管用。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地方诸侯重复建设非常严重,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却缺乏资金、严重贫血的不利形势下,他临危受 命,大胆推行分税制改革,扭转了各地重复建设乱折腾行为,同时使得一些多年难以办成的事情终于成行。目前,我们再度面临着各地政府在房地产上乱折腾而在其 他经济项目上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上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当然需要对房地产收益进行严格管理,将其纳入预算,加以统筹安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 坏”,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什么含煳的想法。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漏洞,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千里大堤 溃于蚁穴”的道理,就是“造林艰难毁林易”的道理。朱容基的分税制为我们加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仅仅是房改上一个小小的漏洞,就很容易让 整个分税制最终归于失败!
 
我插一句, 你看最后一句话: “房改上一个小小的漏洞,就很容易让 整个分税制最终归于失败!”。

你既然启动分税制, 就要想好各种可能的漏洞。不怪朱怪谁?
 
回九哥,按老朱的讲法,现在地方政府有的是钱,但现在媒体的报道,普遍担心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有可能点燃中国式次贷。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即将或者已经破产了,连利息都付不出。
你信谁呢:D
 
MIMI 哥是房产专家,坚定完毕
 
回九哥,按老朱的讲法,现在地方政府有的是钱,但现在媒体的报道,普遍担心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有可能点燃中国式次贷。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即将或者已经破产了,连利息都付不出。
你信谁呢:D

啥叫中国次贷
 
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是属于稀缺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估价方式应该和石油价格类似。要参照供求比,而不主要是按购买力。
 
啥叫中国次贷

两点有别于美国版
1.由于缺乏诚信体系,银行对于伪造收入证明的炒房者提供贷款,你没看错,这是公开的事实,很多人都这样干。这些人是靠炒房收益维持月供的。一旦房价停止上涨,会断供,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2.各地都是土地财政,靠卖地,借新钱还旧钱,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地都卖不出去,利息都会付不出。去年年底,云南城投差点违约。
 
两点有别于美国版
1.由于缺乏诚信体系,银行对于伪造收入证明的炒房者提供贷款,你没看错,这是公开的事实,很多人都这样干。这些人是靠炒房收益维持月供的。一旦房价停止上涨,会断供,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2.各地都是土地财政,靠卖地,借新钱还旧钱,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地都卖不出去,利息都会付不出。去年年底,云南城投差点违约。

麻辣个吧子的这叫次贷吗?这叫伪造文书和行政违法,这是tmd违法犯罪

次贷是法规太松监管不力造成的,不是违法造成的
 
麻辣个吧子的这叫次贷吗?这叫伪造文书和行政违法,这是tmd违法犯罪

次贷是法规太松监管不力造成的,不是违法造成的

哎,你听到这都吃不消了,好了,那我不说了,这还算轻的,都是公开的事实,凡是找银行贷过款,还有更专业的呢。:D
所以我看到向左使说中国人不懂杠杆,我差点笑的背过气去。
 
哎,你听到这都吃不消了,好了,那我不说了,这还算轻的,都是公开的事实,凡是找银行贷过款,还有更专业的呢。:D
所以我看到向左使说中国人不懂杠杆,我差点笑的背过气去。


说这里的中国人好吧,那些急着赶着要把3%的mortgage还清的:D:D:D
 
哎,你听到这都吃不消了,好了,那我不说了,这还算轻的,都是公开的事实,凡是找银行贷过款,还有更专业的呢。:D
所以我看到向左使说中国人不懂杠杆,我差点笑的背过气去。

我当然知道这些,但是听你说次贷,我还以为有什么中国有啥金融创新我不知道的呢,搞了半天还是那些违法犯罪的勾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