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12-11
- 消息
- 18,919
- 荣誉分数
- 4,258
- 声望点数
- 373
http://pop.6park.com/finance/messages/26448.html
在无锡尚德接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通知时,美国的第一太阳公司(First Solar NASDAQ: FSLR ) 今天股价暴涨50%。不服?那么下面比较一下两公司在经营上和技术上有何不同。
高科技经济的特点是:技术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技术跟不上变化,产品就会被淘汰或者因对手成本下降而不得不流血降价,等血流光,企业就完蛋了。太阳能电池分三代,尚德搞的是第一代硅单晶太阳能电池,美国FSLR搞的是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一代的特点是效率高但成本也高,第二代则成本低,但效率较低。第三代则要求成本低效率高,可是这第三代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并未成功,所以现在市场上竞争的是第一和第二代。技术上来说,后一代的肯定会替代第一代,所以尚德那些落后的技术被淘汰毫无疑问,只有笨蛋才会考虑去救落后的技术,期望尚德起死回生?你不如用286代替你现在计算机里的双核心片吧。作为一个澳大利亚的博士,据说是“太阳能之父”的学生(现在“之父”可真不少),施正荣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所在,为此施也努力了,2009年4月,尚德在四川成都悄然启动了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该项目由四川大学、无锡尚德公司共同组建,双方成立了四川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控股方为无锡尚德。此后的几年,尚德投入了数亿元研发费用,但在转化率方面却一直未能有显著突破。四川尚德人士透露,到2011年底其转换率仅有6%左右,远低于FirstSolar(美国领先太阳能光伏模块生产商之一)的11%-12%,基本没有市场价值,今年该项目的研发资金已经停了。相对之下, FLSR今天公布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证实其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16.1%,这低成本的第二代电池的效率几乎达到尚德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的效率。这就是实打实的研发能力的差别,在高技术经济下,你如何压榨工人,把工资降得再低也挡不住技术进步的力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么?可惜施想得到但却做不到。
在四川研发碲化镉薄膜的同时,施正荣还在上海投入了3亿美元建造传统薄膜电池工厂,根据施正荣的计划,其上海工厂2010年将形成400MW的产能。
不过,在2009年7月该项目一期建好之后,尚德便迅速将其叫停并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理由是薄膜前景黯然,而晶硅电池需求火爆。尚德宣布要为此投资26.8亿元,最终的产能将达到1000兆瓦。此番变化间,数亿元投资灰飞烟灭。
2011年7月,尚德在5年前埋下的雷也开始爆炸。尚德耗巨资与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MEMC公司签订了硅片供应长单,又以1.0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MSK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后来又宣布投资3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媒体报道,与MEMC的合作至少损失了2.12亿美元,日本的收购也一直没做起来,而投资薄膜工厂的损失则达到10亿元人民币。
经营上的战略失误和技术上的研发水平低下,把尚德一步步逼入困境。
中国,要想在高技术经济上分一杯羹,你得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否则政府扔多少钱也会成为糊不上壁的稀泥。
在无锡尚德接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通知时,美国的第一太阳公司(First Solar NASDAQ: FSLR ) 今天股价暴涨50%。不服?那么下面比较一下两公司在经营上和技术上有何不同。
高科技经济的特点是:技术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技术跟不上变化,产品就会被淘汰或者因对手成本下降而不得不流血降价,等血流光,企业就完蛋了。太阳能电池分三代,尚德搞的是第一代硅单晶太阳能电池,美国FSLR搞的是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一代的特点是效率高但成本也高,第二代则成本低,但效率较低。第三代则要求成本低效率高,可是这第三代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并未成功,所以现在市场上竞争的是第一和第二代。技术上来说,后一代的肯定会替代第一代,所以尚德那些落后的技术被淘汰毫无疑问,只有笨蛋才会考虑去救落后的技术,期望尚德起死回生?你不如用286代替你现在计算机里的双核心片吧。作为一个澳大利亚的博士,据说是“太阳能之父”的学生(现在“之父”可真不少),施正荣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所在,为此施也努力了,2009年4月,尚德在四川成都悄然启动了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该项目由四川大学、无锡尚德公司共同组建,双方成立了四川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控股方为无锡尚德。此后的几年,尚德投入了数亿元研发费用,但在转化率方面却一直未能有显著突破。四川尚德人士透露,到2011年底其转换率仅有6%左右,远低于FirstSolar(美国领先太阳能光伏模块生产商之一)的11%-12%,基本没有市场价值,今年该项目的研发资金已经停了。相对之下, FLSR今天公布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证实其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16.1%,这低成本的第二代电池的效率几乎达到尚德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的效率。这就是实打实的研发能力的差别,在高技术经济下,你如何压榨工人,把工资降得再低也挡不住技术进步的力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么?可惜施想得到但却做不到。
在四川研发碲化镉薄膜的同时,施正荣还在上海投入了3亿美元建造传统薄膜电池工厂,根据施正荣的计划,其上海工厂2010年将形成400MW的产能。
不过,在2009年7月该项目一期建好之后,尚德便迅速将其叫停并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理由是薄膜前景黯然,而晶硅电池需求火爆。尚德宣布要为此投资26.8亿元,最终的产能将达到1000兆瓦。此番变化间,数亿元投资灰飞烟灭。
2011年7月,尚德在5年前埋下的雷也开始爆炸。尚德耗巨资与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MEMC公司签订了硅片供应长单,又以1.0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MSK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后来又宣布投资3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媒体报道,与MEMC的合作至少损失了2.12亿美元,日本的收购也一直没做起来,而投资薄膜工厂的损失则达到10亿元人民币。
经营上的战略失误和技术上的研发水平低下,把尚德一步步逼入困境。
中国,要想在高技术经济上分一杯羹,你得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否则政府扔多少钱也会成为糊不上壁的稀泥。